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蛋白酶V8-PAR1引发瘙痒和皮肤损伤
1
作者 潘驰(编译) 李军(编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49-849,共1页
皮肤是人体物理屏障的重要组成,容易受到损伤和病原体的侵袭,它由背根神经节(DRG)感觉神经元支配,这些感觉神经元接受机械、热和化学刺激,其中包括引起瘙痒或疼痛的有害信号。定植于皮肤的微生物在组织稳态和维持生理功能中起着关键作... 皮肤是人体物理屏障的重要组成,容易受到损伤和病原体的侵袭,它由背根神经节(DRG)感觉神经元支配,这些感觉神经元接受机械、热和化学刺激,其中包括引起瘙痒或疼痛的有害信号。定植于皮肤的微生物在组织稳态和维持生理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机会性感染病原体,也是人类细菌感染的主要原因。然而,病原微生物在驱动瘙痒中的作用是未知的。该研究团队为了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瘙痒中的作用,利用与特异性皮炎相关的经皮暴露小鼠模型。在该模型中,研究人员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局部接种于脱毛的背部皮肤,并在细菌暴露期间用胶带封闭包裹,导致接种部位的表皮破裂和炎症。最终发现小鼠皮肤暴露金黄色葡萄球菌后,炎症评分明显增加,抓挠行为也显著增加,皮肤损伤甚至蔓延至原始暴露部位之外。此外,细丝触碰这种无害刺激通常不会引起瘙痒,而研究团队发现暴露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小鼠在细丝刺激下却引发了瘙痒,这一皮肤异常敏感的现象被称为痒觉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刺激 金黄色葡萄球菌 病原微生物 细菌感染 感觉神经元 痒觉 机会性感染 物理屏障
原文传递
解脱快感是抗抑郁类行为的天然韧性机制
2
作者 潘驰(编译) 李军(编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3期3471-3471,共1页
日前解脱快感研究大多集中于相关的学习行为,并通过行为上的抗焦虑作用间接反映解脱快感的正性情绪效应,因此并不能直接证实其本身的正性情绪效应。而该研究团队通过借鉴经典的条件性位置偏好(CPP)行为学模型,为解脱快感的正性情绪效应... 日前解脱快感研究大多集中于相关的学习行为,并通过行为上的抗焦虑作用间接反映解脱快感的正性情绪效应,因此并不能直接证实其本身的正性情绪效应。而该研究团队通过借鉴经典的条件性位置偏好(CPP)行为学模型,为解脱快感的正性情绪效应提供了可量化的行为指标——解脱CPP。该研究首次为解脱快感的生理意义提供了相对完整的证据链:在相关性上,动物个体的解脱快感强度与抑郁样行为的韧性水平呈正相关;在必要性和充分性上,阻断或增强解脱快感分别能促进或预防慢性压力诱导的抑郁样行为。这些证据证实解脱快感和心理韧性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表明解脱快感可能是一种自然选择的天然抗抑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焦虑作用 正性情绪 生理意义 研究团队 证据链 抗抑郁 自然选择 心理韧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