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成年人包茎内板中触觉小体的分布
1
作者
郭东
徐胜美
+3 位作者
姜海洋
潭明波
栾华
王固新
《中国校医》
2006年第4期352-354,共3页
目的 观察包茎内板组织中触觉小体的分布规律。方法 收集20~29岁年龄组包皮标本62例.按包皮解剖形态分为包茎组28例和包皮过长组34例。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二组包皮内板皱褶区和光整区中触觉小体进行染色,在放大100倍的视野下观察,统...
目的 观察包茎内板组织中触觉小体的分布规律。方法 收集20~29岁年龄组包皮标本62例.按包皮解剖形态分为包茎组28例和包皮过长组34例。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二组包皮内板皱褶区和光整区中触觉小体进行染色,在放大100倍的视野下观察,统计每个标本二个区域中触觉小体总数以及视野总数,对二区域触觉小体密度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包茎组和包皮过长组皱褶区中触觉小体密度分别为33.5%和20.4%.芋畀有极显著意义(P=0.003);光整区触觉小体密度分别为9.5%和9.2%,与同组皱褶区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值分别为0.000和0.026)。结论 包茎内板触觉小体多分布于皱褶区,其密度比包皮过长高可能是一种生理性代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茎
包皮过长
内板
触觉小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成年人包茎内板中触觉小体的分布
1
作者
郭东
徐胜美
姜海洋
潭明波
栾华
王固新
机构
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病理科
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出处
《中国校医》
2006年第4期352-354,共3页
文摘
目的 观察包茎内板组织中触觉小体的分布规律。方法 收集20~29岁年龄组包皮标本62例.按包皮解剖形态分为包茎组28例和包皮过长组34例。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二组包皮内板皱褶区和光整区中触觉小体进行染色,在放大100倍的视野下观察,统计每个标本二个区域中触觉小体总数以及视野总数,对二区域触觉小体密度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包茎组和包皮过长组皱褶区中触觉小体密度分别为33.5%和20.4%.芋畀有极显著意义(P=0.003);光整区触觉小体密度分别为9.5%和9.2%,与同组皱褶区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值分别为0.000和0.026)。结论 包茎内板触觉小体多分布于皱褶区,其密度比包皮过长高可能是一种生理性代偿机制。
关键词
包茎
包皮过长
内板
触觉小体
Keywords
Phimosis
Abundant Prepuce
Inner Plate
Meissner Corpuscle
分类号
R339.11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R697.1 [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成年人包茎内板中触觉小体的分布
郭东
徐胜美
姜海洋
潭明波
栾华
王固新
《中国校医》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