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尕丫头回家——定西孤儿院纪事之二十
- 1
-
-
作者
杨显惠
烜笠
-
出处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46,共5页
-
文摘
高永祥领着三个娃娃从文烽镇的火车站出来,一拐弯儿进了一个巷道,来到一个大宅院门口,叭叭地敲门,喊开门来! 这里原先是一个富汉家的深宅大院,门楼子很高大,门板也很结实。院角上还有个高房比其他人家的都高都大。解放初,它的主人就被政府扫地出门了,住进来几户农民;前几年这几户农民也被迁出去了,改称陇西县收容站,专事收容和接待流浪人口。
-
关键词
孤儿院
收容
陕西
火车站
站长
生存本相
定西
庄子
陇西县
自行车
-
分类号
I247.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在胡麻地浇水——定西孤儿院纪事之十八
- 2
-
-
作者
杨显惠
烜笠
-
出处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8-71,共4页
-
文摘
去年春节,我请假回了一趟陇西老家。我想着要找一下我妈。坐火车先到的陇西,再倒公共汽车到云田镇,又步行了三四公里山路就到了北山的麻家山村。麻家山是一个三十几户人家的村庄。这个村全村人姓麻,就我们一家姓栾的。我到了麻家山一户一户地问乡亲们:我听人说过,我要饭的时候我妈回来迁过户口,你们知道她迁到哪里去了?有些人说迁到陕西了,陕西啥地方不知道。我们那个生产队的队长叫麻延海,我找到他家问,麻家爸,你记得不记得我妈迁到陕西啥地方了?麻家爸说,娃娃,我光记得你妈说过要往陕西迁户口,离宝鸡不太远,哪个县哪个公社就说不清了。我说麻家爸。
-
关键词
孤儿院
公共汽车
胡麻
陇西县
火车站
生存本相
公社
火车票
列车员
母亲
-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守望殷家沟——定西孤儿院纪事之廿一
- 3
-
-
作者
杨显惠
烜笠
-
出处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66,共5页
-
文摘
快到晌午了,殷占岭和女人在殷家沟北侧的山坡地里挖洋芋,女人突然说了一句:你看,坡上来了一个人。在哪达哩?殷占岭虽说五十岁了,但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身体很有力量。他一镢头刨出来一窝洋芋,然后站直了身体看山坡上的小路。已经到跟前了。女人拿着洋芋蔓儿的手指了指地边的塄坎下边的小路说。
-
关键词
定西
洋芋
福利院
小路
靖远
磨面
悬崖
二十年
山梁
孤儿院
-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陈孝贤——定西孤儿院纪事之廿二
- 4
-
-
作者
杨显惠
烜笠
-
出处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2-35,共4页
-
文摘
陈孝贤把铁锨立在墙根里之后,站在院子里拍打身上的尘土,用力跺脚,跺得地面咚咚响。这是他的习惯,每天他一跺脚,媳妇就赶快端着洗脸盆出来,叫他在院子里洗脸,因为他在生产队的平田整地专业队劳动,收工时灰头土脸一身尘埃,不打土就进不了房子。但是这天他跺了好一阵脚打完了身上的尘土, 女人也没露面,娃娃也没露面。他只好自己端个洗脸盆去厨房舀水。他已经看见了,厨房里点上灯了,上半截门框冒着白色的水蒸气。
-
关键词
孤儿院
组长
定西
工作组
队长
养父
洋芋
生存本相
洗脸盆
劳动
-
分类号
I247.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梦魇——定西孤儿院纪事之十九
- 5
-
-
作者
杨显惠
烜笠
-
出处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6-61,共6页
-
文摘
慕家祥在定西城里走着。慕家祥是来县医院看病的。春上种田的时候他的右脚脚后跟痛起来了。他没把这当回事:每天睡觉起来后疼痛,操劳上一阵子就慢慢减轻了……可是时间不长左脚的脚后跟也痛起来了,还痛得厉害,走路都有点瘸了。他坚持着把田种完了,就进城看病来了,他怕扭下筋下骨了。可是医生给他拍了X光片之后说没啥病,累下的,给了些止痛片,说回去休息去,再不要劳累了。他心里轻松多了。
-
关键词
孤儿院
四十年
长时间
班主任
定远
生存本相
老师
吉普车
名字
定西县
-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俞金有——定西孤儿院纪事之廿三
- 6
-
-
作者
杨显惠
烜笠
-
出处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6-41,共6页
-
文摘
农历十一月的一天,黄昏,刘世权和妹妹在房背后的山坡上挖辣辣根,吃妈妈根,队长俞国民找他们来了。俞国民爬上山坡说,走,权娃子,到食堂吃饭去。刘世权说,俞家爸,食堂不是不开饭了吗?俞国民抱起他妹妹说。
-
关键词
幼儿园
队长
定西
生存本相
食堂
洋芋
领导
被子
院子
房子
-
分类号
I247.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为父报仇——定西孤儿院纪事之十五
- 7
-
-
作者
杨显惠
烜笠
-
出处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0-73,共4页
-
文摘
1972年的春季,我们商店的百货门市部要调个营业员进来,原因是有个女营业员结婚要调到师部商店去了,她对象是师部汽车连的司机。为调人的事商店党支部还开了一次支委会,指导员问我和另外几个支委:你看刘勇行不行?我们说行呀。刘勇是农场直属连的一个班长,定西孤儿,人很老实,还有见义勇为的事迹。那是一天中午,十二连的一辆马车从场部门口经过,马突然惊了,顺着马路狂奔起来。
-
关键词
孤儿院
女营业员
生存本相
再研究
二连
服毒自杀
指导员
党支部
父亲
政治
-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蔓蔓(二)——定西孤儿院纪事之十七
- 8
-
-
作者
杨显惠
烜笠
-
出处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4-71,共8页
-
文摘
8 “文化大革命”的汹涌波涛冲进老残院来了。为了向毛主席表忠心早请示晚汇报更加庄严,梁国华从外边请人在老残院的院子中间砌了个忠字台——一个土台台,上边拿砖头砌了一截土墙,抹的白灰膏。它的向着大门的一面是带着军帽的毛主席像,背面写着一行大字:大海航行靠舵手。为了防止娃娃们登高爬低玩耍,他还请木匠做了个围栏。围栏完成的这天他来验收,然后就靠着围栏站着,想像从明天起,老残院的孤寡老人盲人跛子就都能到忠字台前边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了。他这么想着,又肃穆地看起毛主席像来。好久好久他的眼光才离开伟大领袖指航向的画像准备回办公室去,却突然发现蔓蔓在他身边站着,手扶木栏杆仰脸看着毛主席像。他惊奇极了,问:
-
关键词
梁国
孤儿院
党国
生存本相
香兰
定西
拐杖
衣裳
盲人
眼睛
-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蔓蔓(一)——定西孤儿院纪事之十八
- 9
-
-
作者
杨显惠
烜笠
-
出处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0-66,共7页
-
文摘
秋季的一个傍晚,太阳已经落山了,陇西县城的那家巷突然热闹起来。驶来一辆大轿子车,坐着十来个人,有大人有娃娃。车停在陇西县老人和残疾人福利院门口,老残院出来了几个人,车上也下来几个大人。他们握手问好,然后就招呼车上的娃娃: 娃娃们,下车。但是娃娃们不下车,哭了起来。有个娃娃一边哭一边说,阿姨,
-
关键词
孤儿院
定西
香兰
生存本相
儿童福利院
院长
拐杖
残疾人
陇西县
吴妈
-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顶针——定西孤儿院纪事之八
- 10
-
-
作者
杨显惠
烜笠
-
出处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7-70,共4页
-
文摘
谁都不记得那是一辆什么牌号的车了,连八十岁的王兴中叔叔也回忆不起来了。反正是辆轿子车,不是现在奔跑于高速公路的豪华大巴,也不是中小城市有人招手就停住上人的中巴。它的模样是这个样子:前头有个大鼻子,里头是轰轰响的发动机,呼隆隆转动的“螺旋桨”。司机座位前的大玻璃分成两块,每一块都像农村人家灶火的小窗子一样大。司机坐在驾驶座上往外看,有一种进了菜窖的感觉。车帮上的玻璃窗也小得很,人一进去就像进了农家茅舍,光线立即就暗了下来。有人回忆说,可能是用卡车改装成轿子车的,大概有二十个左右的座位。但这却是当时定西专区专员公署唯一的轿子车了,七八成新。这辆车那几天破天荒地归王兴中指挥,他说去哪里,司机乖乖地往哪里开。
-
关键词
顶针
定西
收容所
公社
儿童福利院
公路
马营
汽车
司机
城关
-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走进孤儿院——定西孤儿院纪事之十
- 11
-
-
作者
杨显惠
烜笠
-
出处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4-61,共8页
-
文摘
把春儿埋了之后隔一天的早晨,栓栓穿好了衣裳,拿了提笼儿正要出门,奶奶进来拦住了:今天你不要拾地软儿去了。他问咋哩?奶奶说我烧汤着呢,一会儿喝上些汤,我们到坡上去。到坡上做啥去?栓栓惊讶地问。栓栓很清楚,万岔梁的坡陡得很,存不住水,山坡上的窄条条只能种耐旱的糜谷和洋芋,这时候光秃秃的啥都没有了。奶奶说:
-
关键词
孤儿院
洋芋
生存本相
公社
衣裳
槐树
幼儿园
文字
尺长
定西
-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父亲——定西孤儿院纪事之九
- 12
-
-
作者
杨显惠
烜笠
-
出处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8-71,共4页
-
文摘
在招待所接待室我和何至真聊了一会儿,看着他亲热的神情,我问他:这些年常回家吗?他回答:一次也没回过。我很惊讶:怎么一次也没回过? 你知道的,我家没人了。我点了点头:知道知道。沉默片刻,我又说,亲戚总是有几个嘛。不来往。我不愿和他们来往。前几年有个叔叔写信来,说要来看看我, 问我坐哪趟车怎么走,我没回信,撕掉了。怎么呢? 我挨饿的时候,需要人帮助的时候,他们到哪里去了? 我静了一会儿说,至真,你一次也没认真跟我讲过你的家庭。
-
关键词
父亲
孤儿院
队长
集体食堂
母亲
粮食
积极分子
洋芋
共产主义
父母
-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独庄子——定西孤儿院纪事之十一
- 13
-
-
作者
杨显惠
烜笠
-
出处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69,共10页
-
文摘
黄家岔梁的蜿蜒小路上走下来一个人。黄家岔梁是条绵延数十里的大山梁,南北向横亘在通渭县寺子川乡境内。黄家岔梁仅仅是这条梁在黄家岔村附近这一段的名称。黄家岔村北边和南边的山梁人们分段叫做毛刺湾梁、黄家湾梁、朱坡湾梁和鸭儿湾梁。这条梁的脊背比较平缓宽阔都开垦成了农田,而两边的山坡很陡,且有很多条倾斜而下的山冈和山沟,就像下垂的百褶裙。那些大的皱褶延伸到梁顶的地方往往形成一个较为平缓的洼子,这样的地方大都有个村庄,分别叫毛刺湾村、黄家岔村、朱婆湾村……
-
关键词
孤儿院
庄子
榆树皮
金元
山梁
生存本相
长时间
胡麻
炒面
村庄
-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打倒“恶霸”——定西孤儿院纪事之十二
- 14
-
-
作者
杨显惠
烜笠
-
出处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77,共11页
-
文摘
从通渭县收容所接孤儿的汽车在千山万岭之间行驶,一路上颠颠簸簸风尘仆仆,半夜时分进了定西县城。我在半路上睡着了,车到专署儿童福利院门口才惊醒。其实孤儿们大部分都睡着了,我醒来时听见一个睡糊涂了的孤儿问了一声:这是到阿达了?接我们的老师是个活泼人,听见他的问话说了一声:你说到阿达了,到第三铺了,你下车不? 娃娃们笑了起来。
-
关键词
儿童福利院
孤儿院
生存本相
定西县
房子
收容所
豆饼
火车站
派出所
面条
-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黑眼睛——定西孤儿院纪事之五
- 15
-
-
作者
杨显惠
烜笠
-
出处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8-51,共4页
-
文摘
这天早晨又有几个小娃娃被送进病房来了,是李院长领着几个大娃娃抱进来的。保育员上官芳发愁地说,往哪里放呀,你看,挤得满满的。这些娃娃都是拉痢疾的。是换肚子的吗?是换肚子。上官芳再没说啥,匆匆忙忙把睡在大通铺上的娃娃们一个一个挪动,挤紧。
-
关键词
孤儿院
儿童福利院
定西
眼睛
保育员
痢疾
大夫
肚子
院长
儿科病房
-
分类号
I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算账——定西孤儿院纪事之七
- 16
-
-
作者
杨显惠
烜笠
-
出处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0-84,共5页
-
文摘
我和郑成义是多年的好朋友了。刚进定西孤儿院不久,我们就成了好朋友。那是1960年的夏天,因为调房子,我和他调到一个组住一间房。那时候我们还没上学呢。刚进孤儿院娃娃们的身体瓤得很,人瘦得像木头棍棍,脖子细得撑不住头,在台阶上坐着晒太阳,头垂在胸前,或是歪在肩膀上。有的人坐不住,没力气,往炕上或是台阶上一坐,身体就歪倒了,躺着。我们一天吃三顿饭,早晨是莜麦面拌汤,半个糜面馍馍;午饭一个白面馍馍,一碗菜汤;晚饭一碗汤面条,里头放了很多洋芋疙瘩。我和他关系好还是因为这么一件事:由于人瓤得很,没力气动弹,于是每天早晨洗完了脸,吃过了饭,阿姨们领着我们在操场上走来走去转圈圈,说是锻炼身体。那时候娃娃们害怕阿姨,
-
关键词
郑成义
孤儿院
定西县
跑出去
-
分类号
I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华家岭——定西孤儿院纪事之四
- 17
-
-
作者
杨显惠
烜笠
-
出处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8-83,共6页
-
文摘
芬儿一旦决定回家,就心焦火燎地赶路,连要饭的心思都没有了;她领着弟弟顺着南北贯通会宁县的祖厉河畔的公路往南走,饿了就在路边的村庄要口汤喝。三四天时间,就进了会宁县城。前一段时间要饭往北走,她领着弟弟没敢进会宁城,怕被城里的收容所扣住遣送回去,可这次她领着拴拴直奔县城。她对弟弟说,咱就到收容所去,叫公家把咱押送回去。收容所有汽车。
-
关键词
收容所
华家岭
孤儿院
-
分类号
I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姐姐——定西孤儿院纪事之三
- 18
-
-
作者
杨显惠
烜笠
-
出处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1-98,共8页
-
文摘
我的老家是通渭县第三铺乡的槐树湾村。我大是1959年旧历七月从洮河跑回来的。没别的原因,就是想家。那时候洮河工地的民工都吃不饱肚子了,他想,一大家人呢,家里人吃啥呢?怎么过日子呢?我大弟兄四个,解放前就分家了。我大是老大,家里情况最好——1958年吃食堂时队上叫往食堂交粮,我娘在我家后院的菜园里埋了一缸莜麦——我们一家人凑合到这时还没饿死人。
-
关键词
孤儿院
-
分类号
I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炕洞里的娃娃——定西孤儿院纪事之六
- 19
-
-
作者
杨显惠
烜笠
-
出处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0-63,共4页
-
文摘
上官芳每天早晨要锻炼一趟身体。她是十年前从地区人民医院退休的,那时候她才五十岁,在医院供应室工作,每天没完没了地煮针头、叠纱布、洗输液瓶。提前退休,是因为心脏不好,经常无端地心慌心跳,喘不上气来。那时候丈夫也已经退休,丈夫说两个儿子都成家了,你也就退了吧。从退休的第二天开始,丈夫每天早晨都陪着她锻炼一次身体。锻炼身体也就是散散步:早晨从家里出来,走过立着一匹奔马雕塑的大十字来到东街,穿过繁华的商业街,走到南山新村;再慢慢地爬到南山的半山腰的南山公园,休息一下,俯视古老而又年轻的定西城;然后又下山原路返回家中。
-
关键词
孤儿院
-
分类号
I25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