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解剖学鞍沟区确定股骨止点进行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髌骨脱位的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文豪 易林 +5 位作者 张思平 向文远 热米拉·艾买提 艾尔西丁·阿不来提 袁智宇 方锐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鞍沟区法确定股骨止点关节镜下进行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早期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复发性髌骨脱位39例患者,均... 目的探讨使用鞍沟区法确定股骨止点关节镜下进行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早期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复发性髌骨脱位39例患者,均使用鞍沟区法确定股骨止点进行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通过股骨内上髁、股骨内收肌结节、腓肠肌内侧股骨止点三点围成的鞍沟中点确定等距点。记录患者行MRI或屈膝30°CT测量髌股适合角(PCA)、髌骨倾斜角(PTA),并通过Lysholm评分和Kujala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测量股骨隧道距离等距点(Schottle点)位置。结果3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0~15个月,平均(12.21±4.55)个月。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骨折,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切口均一期愈合,未见感染、不愈合、再脱位情况。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Kujala评分由术前(35.84±7.17)分、(39.42±6.62)分增加至末次随访的(89.63±5.49)分、(90.37±4.44)分;膝关节影像学角度PCA及PTA由术前的(22.84±5.75)°、(23.29±4.54)°减少至术后1周的(2.34±3.82)°、(10.59±2.66)°;上述指标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9例患者中,35例获得等距点,4例获得非等距点,准确率为89.74%。结论鞍沟区法确定股骨止点行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定位准确有效,可获得良好的髌股关节稳定性,在术后的早中期随访中可获得明显的膝关节功能及影像学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髌股韧带重建 关节镜 鞍沟区 等距重建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基于SOX9/NF⁃κB/MMP⁃13信号通路探讨补肾痹通方含药血清对IL⁃1β诱导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2
作者 易林 张文豪 +4 位作者 向文远 石正誉 热米拉·艾买提 邓迎杰 方锐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1-247,共7页
目的:观察补肾痹通方(BSBT)含药血清对IL‐1β诱导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理。方法:第3代大鼠软骨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组、IL‐1β组、IL‐1β+BSBT(L)组、IL‐1β+BSBT(M)组、IL‐1β+BSBT(H)组(5%、10%、15%BSBT含药血清),分... 目的:观察补肾痹通方(BSBT)含药血清对IL‐1β诱导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理。方法:第3代大鼠软骨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组、IL‐1β组、IL‐1β+BSBT(L)组、IL‐1β+BSBT(M)组、IL‐1β+BSBT(H)组(5%、10%、15%BSBT含药血清),分别干预24 h后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和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OX9)、磷酸化细胞核因子(NF‐κB p65)、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软骨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IL‐1β组细胞增殖活性下降,细胞凋亡率上升,NF‐κB p65、MMP‐13蛋白水平和TNF‐α、IL‐6水平升高,SOX9蛋白水平和bFGF水平降低;与IL‐1β组比较,不同浓度的补肾痹通方含药血清组细胞增殖活性上升,细胞凋亡率降低,NF‐κB p65、MMP‐13蛋白水平和TNF‐α、IL‐6水平降低,SOX9蛋白水平和bFGF水平升高;与IL‐1β+BSBT(L)组比较,IL‐1β+BSBT(M)组和IL‐1β+BSBT(H)组细胞增殖活性上升,细胞凋亡率降低,NF‐κB p65、MMP‐13蛋白水平和TNF‐α、IL‐6水平降低,SOX9蛋白水平和bFGF水平升高。结论:补肾痹通方含药血清可能通过SOX9/NF‐κB/MMP‐13信号通路,促进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凋亡,改善软骨细胞微环境,促进软骨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痹通方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信号通路 IL‐1β
下载PDF
补肾痹通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损伤软骨细胞的保护机制及SOX9、MMP-13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易林 向文远 +4 位作者 张文豪 石正誉 热米拉·艾买提 邓迎杰 方锐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6期728-732,739,共6页
目的:探讨补肾痹通方(BSBT)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白介素(IL)-1β诱导的损伤软骨细胞的保护机制及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OX9)、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10 ng/ml的IL-1β建立损伤软骨细胞模型,实验分为对... 目的:探讨补肾痹通方(BSBT)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白介素(IL)-1β诱导的损伤软骨细胞的保护机制及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OX9)、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10 ng/ml的IL-1β建立损伤软骨细胞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IL-1β)、中药组(IL-1β+BSBT)、干细胞组(IL-1β+BMSCs)和联合组(IL-1β+BSBT+BMSCs);CCK-8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增殖情况;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软骨细胞内SOX9、MMP-13、Ⅱ型胶原α1重组蛋白(COL2A1)、IL-10的基因和蛋白表达;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组软骨细胞活性显著增强(P<0.01),软骨细胞中的SOX9、COL2A1、IL-10的基因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MMP-13的基因和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软骨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6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IGF-1、bFGF的水平升高(P<0.01),其中联合组变化最明显(P<0.05)。结论:BSBT联合BMSCs可有效保护损伤软骨细胞,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SOX9,下调MMP-13,抑制炎症,改善软骨细胞微环境,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与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补肾痹通方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细胞 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下载PDF
膝关节Ramp损伤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程琛 热米拉·艾买提 +1 位作者 秦海龙 孙学斌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305-311,共7页
Ramp损伤(RL)是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角与关节囊移行区域损伤,常见于慢性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也可孤立发生。Ramp区对维持膝关节功能及保护ACL重建移植物有重要作用,膝关节MRI在诊断RL上敏感度中等但特异度较高,关节镜是诊断的金标... Ramp损伤(RL)是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角与关节囊移行区域损伤,常见于慢性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也可孤立发生。Ramp区对维持膝关节功能及保护ACL重建移植物有重要作用,膝关节MRI在诊断RL上敏感度中等但特异度较高,关节镜是诊断的金标准。对RL的认识目前处于一个“再认识”的阶段,对其最佳的处理方式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结合近年来研究现状,从RL的流行病学、解剖学、产生机制、分型、诊断以及手术治疗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RL的研究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mp损伤 关节镜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弹力带抗阻运动对老年人健康管理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侯天晨 热米拉·艾买提 《新疆医学》 2024年第2期206-209,共4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年人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老年人由于体能下降、慢性疾病等原因,运动能力下降,导致各种慢性退行性功能障碍,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运动治疗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1],相比于传统药物治疗,运动...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年人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老年人由于体能下降、慢性疾病等原因,运动能力下降,导致各种慢性退行性功能障碍,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运动治疗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1],相比于传统药物治疗,运动治疗适用范围广、不良反应小、经济且安全,更加适合老年人群和亚健康人群[2]。随着对老年人运动方式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弹力带抗阻运动对老年人改善健康体适能和慢性病危险因素中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有助于老年人健康管理。本文根据既往的研究,综合分析弹力带抗阻运动在提高老年人健康体适能、预防慢性病发生进展方面的作用,为丰富老年人健康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阻运动 弹力带 传统药物治疗 健康体适能 老年人群 促进健康 亚健康人群 促进作用
下载PDF
膝关节后外侧角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热米拉·艾买提 张克远 +1 位作者 刘阳 孙学斌 《实用骨科杂志》 2022年第6期523-527,共5页
膝关节后外侧角(posterolateral corner,PLC)又称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是维持膝关节内翻、外旋稳定及限制胫骨后移的一组重要结构。膝关节PLC损伤因临床表现不典型,无特异性较高的专科查体方案,缺乏特异性... 膝关节后外侧角(posterolateral corner,PLC)又称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是维持膝关节内翻、外旋稳定及限制胫骨后移的一组重要结构。膝关节PLC损伤因临床表现不典型,无特异性较高的专科查体方案,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征等问题,导致该疾病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被认为是膝关节的“暗区”[1]。研究表明,在所有膝关节PLC损伤中,只有2%~28%是独立发生的[2],而临床上常见的膝关节PLC损伤常见于多发韧带损伤,尤其是合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或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后交叉韧带 膝关节内翻 膝关节后外侧角 外旋 多发韧带损伤 早期诊断 影像学
下载PDF
干细胞再生医学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展望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文豪 热米拉·艾买提 +3 位作者 张思平 易林 石正誉 方锐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11期1046-1046,共1页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全球发病率较高的退行性关节疾病,可引起慢性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骨关节炎的治疗大体分为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1-2])。而药物治疗的方面,干细胞疗...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全球发病率较高的退行性关节疾病,可引起慢性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骨关节炎的治疗大体分为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1-2])。而药物治疗的方面,干细胞疗法逐步被应用于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治疗,有望成为骨关节炎的新一代治疗方案。以干细胞研究为基础的再生医学疗法,包括富含血小板的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防治OA^([3]),非细胞疗法-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防治OA^([4])、间充质干细胞或外泌体联合水凝胶防治OA^([5])、间充质干细胞的骨类器官以及骨器官模型芯片的构建防治OA^([6])、中西医结合防治OA等均在未来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干细胞疗法 外泌体 运动功能障碍 类器官 间充质干细胞 非药物治疗 医学治疗
下载PDF
中医药介导AMPK/mTOR信号通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文豪 易林 +6 位作者 向文远 热米拉·艾买提 邓迎杰 廖军 梁志权 李雷疆 方锐 《新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704-707,共4页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是老年人群常见的骨科疾患,较高的发病率、致残致死率、治疗费用等问题给患者家庭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MPK)/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对细胞的代谢和凋亡有重要意义。中...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是老年人群常见的骨科疾患,较高的发病率、致残致死率、治疗费用等问题给患者家庭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MPK)/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对细胞的代谢和凋亡有重要意义。中药单体或中药复方能够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影响相关因子表达防治OP,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该文就AMPK/mTOR通路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作用以及中医药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问题进行综述,为下一步的OP防治工作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AMPK/mTOR信号通路 中医药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下载PDF
中药基于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治疗骨关节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易林 热米拉·艾买提 +3 位作者 张文豪 向文远 邓迎杰 方锐 《中医正骨》 2023年第9期49-52,共4页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过程,与OA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中药在改善OA症状方...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过程,与OA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中药在改善OA症状方面疗效显著,而中药治疗OA的作用机制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关系密切。本文概述了NF-κB信号通路,探讨了NF-κB信号通路与OA的关系,对中药基于NF-κB信号通路治疗OA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中药 NF-ΚB 信号传导 综述
下载PDF
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及股骨去旋转截骨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10
作者 张文豪 张思平 +5 位作者 向文远 热米拉·艾买提 邓迎杰 易林 石正誉 方锐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12期1135-1138,共4页
目的探讨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及股骨去旋转截骨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15例股骨前倾角(femoral anteversion angle,FAA)≥30°的复发性... 目的探讨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及股骨去旋转截骨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15例股骨前倾角(femoral anteversion angle,FAA)≥30°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资料,其中男5例,女10例;年龄18~32岁,平均(20.80±4.49)岁。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30个月,平均(28.00±1.81)个月。患者FAA术前(34.45±3.02)°,术后(16.19±1.51)°;髌骨倾斜角术前(30.92±3.91)°,术后(7.29±3.05)°;Kujala评分术前(47.00±5.92)分,术后(95.40±4.66)分;Lysholm评分术前(43.00±4.55)分,术后(93.80±6.03)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及股骨远端去旋转截骨治疗FAA过大的复发性髌骨脱位,可较好地恢复髌股关节稳定性及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髌股韧带 重建 外侧支持带 松解 股骨去旋转截骨 髌骨外脱位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物理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侯天晨 热米拉·艾买提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888-891,共4页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累及部位包括全身大关节(膝、髋、踝及脊柱)和小关节(手指)等,具有较强的致残性。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在所有OA中最高...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累及部位包括全身大关节(膝、髋、踝及脊柱)和小关节(手指)等,具有较强的致残性。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在所有OA中最高,主要临床症状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症状逐渐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1]。目前骨关节炎诊治指南强调OA需要阶梯化的治疗方案,首选基础治疗,包括健康教育、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和行动支持治疗,其中基础治疗以运动治疗和物理因子治疗最为重要,可以适用于所有KOA患者特别是在疾病早期[2],本文主要对KOA的运动治疗和物理因子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运动治疗 物理因子治疗
下载PDF
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与内侧支持带紧缩治疗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疗效研究
12
作者 张文豪 热米拉·艾买提 +4 位作者 袁智宇 牟利民 张思平 向文远 方锐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8期742-746,共5页
目的比较采用关节镜下内侧支持带紧缩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lateral retinacular release,LRR)与自体腓骨长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联合LRR治疗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 目的比较采用关节镜下内侧支持带紧缩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lateral retinacular release,LRR)与自体腓骨长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联合LRR治疗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采用两种方式治疗的60例髌骨脱位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MPFL重建组(A组)30例和内侧支持带紧缩组(B组)30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在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肢疼痛分级,采用Kujala评分及Lysholm评分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膝关节功能,并通过屈膝30°CT平扫及MRI平扫测量髌骨倾斜角(patellar tilt angle,PTA)及髌骨适合角(patellar congruence angle,PCA)评估髌股关系,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再脱位等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7个月,平均(19.18±3.67)个月。两组患者术后Kujala及Lysholm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患肢膝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改善明显(P<0.05)。术后3个月,B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A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VAS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PTA及PCA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PTA及P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MPFL联合LRR治疗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优于关节镜下内侧支持带紧缩联合LRR,可减少术后再脱位,是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的首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脱位 半腱肌腱 内侧支持带紧缩 髌股韧带重建 外侧支持带松解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撕脱骨折与骨挫伤相关性研究进展
13
作者 赵耀寰宇 岐飞 +2 位作者 孙孝月 热米拉·艾买提 孙学斌 《新疆医学》 2021年第11期1305-1309,共5页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Tibial spine avulsion fractures,TSAFs)由Poncet在1875年首次提出这个名词,其发病率占整个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14%,约为每年3/10万[1,2]。ACL是为膝关节提供稳定性...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Tibial spine avulsion fractures,TSAFs)由Poncet在1875年首次提出这个名词,其发病率占整个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14%,约为每年3/10万[1,2]。ACL是为膝关节提供稳定性的重要结构,具有防止胫骨过度前移和内旋的主要功能[3,4]。ACL损伤可导致膝关节稳定性减弱,胫股关节间剧烈撞击,力量传至股骨髁和胫骨平台后侧关节软骨造成骨挫伤[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骨挫伤 撕脱骨折 胫骨平台 股骨髁 膝关节稳定性 关节软骨 胫股关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