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古汉语的时间副词“既” 被引量:5
1
作者 焦一和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0-126,共7页
上古汉语中,"既"作为时间副词,通常被赋予"完成体"意义。我们认为,时间副词"既"的主要功能不在"体"而在"时",用来指示动作的起始点或终结点;至于"完成体"意义,则需要借助... 上古汉语中,"既"作为时间副词,通常被赋予"完成体"意义。我们认为,时间副词"既"的主要功能不在"体"而在"时",用来指示动作的起始点或终结点;至于"完成体"意义,则需要借助动词自身的词汇意义或句末助词"矣"来表现。在此前提下,"既"作为副词修饰性状义成分表示强调、作为连词表示并列等用法均可得到统一解释,其语法化路径亦得以清晰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时间副词 指示功能 语法化
下载PDF
浅析副词“简直”的演变及语义 被引量:7
2
作者 焦一和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08-113,共6页
在现代汉语中,"简直"是一个很常见的副词。但对于其语义来源和现代汉语中的语义,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完美的解释。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结合自古以来各个时代的相关语料,从"简直"的初始意义入手,试图分析出这一副... 在现代汉语中,"简直"是一个很常见的副词。但对于其语义来源和现代汉语中的语义,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完美的解释。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结合自古以来各个时代的相关语料,从"简直"的初始意义入手,试图分析出这一副词语义的来源,并进一步明确"简直"在今天所表示的不同语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直 演变 语义
下载PDF
浅析《史记》中“迁”的方向性 被引量:1
3
作者 焦一和 《殷都学刊》 2018年第1期107-110,共4页
古代汉语中,动词"迁"有多种意义,其中表位移的"迁徙"义尤为常见。文章从"迁"字及与之关系密切的"徙"字的来源和本义入手,说明"迁"表位移时自身所具备的方向性;并以《史记》为考察对... 古代汉语中,动词"迁"有多种意义,其中表位移的"迁徙"义尤为常见。文章从"迁"字及与之关系密切的"徙"字的来源和本义入手,说明"迁"表位移时自身所具备的方向性;并以《史记》为考察对象,结合"迁"在《史记》中的句法分布,同时参照文意和语境,分析"迁"在文献中的使用情况。文章得出的结论是:一般情况下,"迁"表位移时包含"由此及彼"的方向性特征,表示"从此处向彼处移动"。据此,我们可以在缺乏语境信息的情况下,更加准确地把握语句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向性 史记
下载PDF
试论《左传》中动作动词的体貌特征差异——以“帅”“执”等七个动词为例
4
作者 焦一和 杨荣祥 《殷都学刊》 2017年第3期77-83,共7页
我们提取《左传》中若干典型的时间性标记,以"帅""执"等七个动词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其在《左传》中的句法分布,并根据每个动词的体貌特征被不同时间性标记激活的"激活率",解释这些动词之间的体貌特征差... 我们提取《左传》中若干典型的时间性标记,以"帅""执"等七个动词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其在《左传》中的句法分布,并根据每个动词的体貌特征被不同时间性标记激活的"激活率",解释这些动词之间的体貌特征差异。结合动词的语义特征可知,《左传》中具有[+动态][-变化]语义特征的动词,在不同语境中通常可以体现出不同的体貌特征,此类动词是连接[+动态][+变化]类动词和[-动态][-变化]类动词的桥梁,其内部成员可以根据不同体貌特征的强弱程度构成一个连续统。笔者据此推断,上古汉语动词的体貌特征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可以作为动词分类的一条重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动作动词 时间性标记 激活率 体貌特征
下载PDF
《马氏文通》名字卷“四声别类”补证
5
作者 焦一和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8年第1期129-137,共9页
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对57例"四声别类"的名字作了简要而精辟的分析,不过其中尚存若干疏漏之处,包括选字、字音字义分析、例证引用等不同方面。本文就这些细节上的问题,从古书中寻求证据,并据此制成"《马氏文通》名字... 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对57例"四声别类"的名字作了简要而精辟的分析,不过其中尚存若干疏漏之处,包括选字、字音字义分析、例证引用等不同方面。本文就这些细节上的问题,从古书中寻求证据,并据此制成"《马氏文通》名字卷四声别类补正表",试图对马氏的描写和论述进行适当的补充和修正,从而使该部分内容更加严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名字 四声别类
下载PDF
上古汉语体信息表达方式研究
6
作者 焦一和 杨荣祥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2-142,共1页
当今学界所谓“体”(Aspect)的概念较早出现在对斯拉夫语的研究中,后逐步扩展至其他语言。尽管学界对体的定义存在分歧,但总体来看,体表示“对情状的观察方式”,与“时”(Tense)、“态”(Modality)等概念密切相关。
关键词 信息表达 语体 上古 观察方式 “体” “时” 概念 语言
下载PDF
浅析先秦汉语宾语前置结构中的“是”和“之” 被引量:1
7
作者 焦一和 《殷都学刊》 2022年第4期101-108,共8页
“是”和“之”是先秦汉语宾语前置结构中常见的两个功能性成分,它们总体上有一致性,但也在诸多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文章通过对“S唯OV”“S(唯)O是/之V”结构的分析,指出“唯”是一个标示对比焦点的副词;“是”源自强指代词,包含强... “是”和“之”是先秦汉语宾语前置结构中常见的两个功能性成分,它们总体上有一致性,但也在诸多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文章通过对“S唯OV”“S(唯)O是/之V”结构的分析,指出“唯”是一个标示对比焦点的副词;“是”源自强指代词,包含强烈的肯定意味,构成宾语前置结构时受意义、形式上的限制较多,可标示对比焦点;“之”源自弱指代词,经过类推进入宾语前置结构,常标示话题焦点,其语法化程度更高,适用范围更广,最终发展为最常用的宾语前置结构。文章还结合“是”“之”的来源和功能对两者不同的句法表现做了统一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汉语 宾语前置 焦点
下载PDF
从副词“尝”的多功能性看上古汉语的经历体与过去时
8
作者 焦一和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9-176,共8页
上古汉语时间副词“尝”可表达“典型的经历体”“泛化的经历体”“过去时”三种时体意义。“尝”表达经历体的功能与表达过去时的功能之间存在演化关系,且后者相对弱势。“尝”的多功能性体现出上古汉语经历体与过去时之间的关联,在肯... 上古汉语时间副词“尝”可表达“典型的经历体”“泛化的经历体”“过去时”三种时体意义。“尝”表达经历体的功能与表达过去时的功能之间存在演化关系,且后者相对弱势。“尝”的多功能性体现出上古汉语经历体与过去时之间的关联,在肯定“弱时强体”观点的同时,我们也要强调时范畴在上古汉语中的地位,以促进上古汉语时体系统的建构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经历体 过去时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汉语的“体”系统研究述评
9
作者 焦一和 《殷都学刊》 2019年第3期108-114,共7页
迄今为止,汉语学界对“体”(aspect)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但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首先,由于体是源自西方的概念,汉语研究者对相关术语的理解、表述和运用并不统一,常有冲突;其次,关于现代汉语方言及古代汉语的体的研究还不充... 迄今为止,汉语学界对“体”(aspect)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但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首先,由于体是源自西方的概念,汉语研究者对相关术语的理解、表述和运用并不统一,常有冲突;其次,关于现代汉语方言及古代汉语的体的研究还不充分;再次,学界对汉语“体”与“时”(tense)的关系的看法分歧较大。以上问题直接影响到汉语体系统的构建。本文着重介绍20世纪以来汉语学界在体系统构建方面的成果与不足,同时辨析相关概念术语,梳理汉语的时体关系,为汉语时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述评
下载PDF
从旁格宾语看汉语动宾结构的语用属性
10
作者 焦一和 《中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7-330,383,384,共16页
本文以“吃食堂”“哭长城”等旁格动宾结构为切入点,尝试说明旁格宾语所受的句法、语义、语用限制以及汉语动宾结构的语用属性,进而揭示汉语动宾关系的本质特征。文章认为:1)汉语的旁格动宾结构不是句法语义规则推导的结果,而是语用属... 本文以“吃食堂”“哭长城”等旁格动宾结构为切入点,尝试说明旁格宾语所受的句法、语义、语用限制以及汉语动宾结构的语用属性,进而揭示汉语动宾关系的本质特征。文章认为:1)汉语的旁格动宾结构不是句法语义规则推导的结果,而是语用属性在句法上的体现;2)汉语中大量动宾结构都可用论元关系描写,但总体看来,动宾之间应是超越论元关系的“话题-说明”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格宾语 受事宾语 语用属性 动宾关系 话题-说明
原文传递
先秦汉语三类宾语前置的功能差异与分布序列
11
作者 焦一和 《当代语言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0-916,共17页
本文依据“焦点”相关理论,重新审视先秦汉语中的三类宾语前置(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无标记的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带“唯”“是”“之”等标记的宾语前置)。尽管三类宾语前置都表现为SOV语序,但可据其功能和分布差异进一步细分:有标... 本文依据“焦点”相关理论,重新审视先秦汉语中的三类宾语前置(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无标记的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带“唯”“是”“之”等标记的宾语前置)。尽管三类宾语前置都表现为SOV语序,但可据其功能和分布差异进一步细分:有标记的对比焦点宾语与表疑问/反问的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在句中最为凸显,主观性最强,位置居前;有标记的话题焦点宾语与表不定指的疑问代词宾语前置有强调作用但无排他性,位置居中;否定句中的非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已基本失去语用色彩,是唯一真正意义上的宾语前置,位置居后。文章对三种位置及相应的前置宾语进行了刻画分析,揭示了语用结构对句法结构的影响,并归纳出先秦汉语三类宾语前置的总体分布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汉语 宾语前置 焦点 分布 语用
原文传递
上古汉语副词“既”“已”的时体功能及演化差异
12
作者 焦一和 杨荣祥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21年第1期150-164,共15页
时间副词“既”和“已”在上古汉语中常用于表达完成体意义,但二者的时体功能和演化路径都不相同,在完成体用法、篇章分布等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文章归纳了副词“既”“已”差异的五种表现,并从“词汇来源”和“完成体演化的一般规律... 时间副词“既”和“已”在上古汉语中常用于表达完成体意义,但二者的时体功能和演化路径都不相同,在完成体用法、篇章分布等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文章归纳了副词“既”“已”差异的五种表现,并从“词汇来源”和“完成体演化的一般规律”两个角度作出解释。副词“既”“已”的功能及演化差异反映了上古汉语体系统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并丰富了Bybee等(1994)的“完成阶段”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已完成体
原文传递
上古漢語動詞界性初探
13
作者 焦一和 《历史语言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317-329,共13页
動詞的界性是一種傾向性,儘管判斷動詞'有界'或'無界'主要依據其自身語義特徵,但外部形式參照、篇章環境都可能使動詞的界性發生改變。反過來,界性傾向不同的動詞對各種外部成分的選擇通常也存在差異。文章將上古漢語... 動詞的界性是一種傾向性,儘管判斷動詞'有界'或'無界'主要依據其自身語義特徵,但外部形式參照、篇章環境都可能使動詞的界性發生改變。反過來,界性傾向不同的動詞對各種外部成分的選擇通常也存在差異。文章將上古漢語動詞界性的判斷標準歸納爲'自身意義''語法形式'和'語境信息'三方面,突出自身意義的根本性地位;同時認爲,'界性'與主觀識解相關聯,是一個側重解釋完句現象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漢語 動詞 有界/無界 傾向性 完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