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浅谈如何强化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焦保强
-
机构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
-
出处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7-128,共2页
-
文摘
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必须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本文从实施应收账款的追踪分析、认真对待应收账款的账龄、不断完善收账政策和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强化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的措施。
-
关键词
应收账款
日常管理
-
Keywords
Acceptable funds on account
Daily management
-
分类号
F285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
-
题名高校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的探析
- 2
-
-
作者
焦保强
张晓彬
李树学
-
机构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
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
哈尔滨电表仪器厂有限公司
-
出处
《黑龙江财会》
2003年第8期9-9,共1页
-
-
关键词
高校
研发费用
会计处理
财务管理
会计准则
无形资产价值
-
分类号
G647.5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浅议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
- 3
-
-
作者
焦保强
-
机构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
-
出处
《商业经济》
2003年第5期30-31,共2页
-
文摘
企业在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后,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变化,由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殊性,建立一整套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通过加强管理控制和日常控制,完善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控机制。
-
关键词
电算化会计系统
会计核算
企业
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管理
内控机制
日常控制
特殊性
加强管理
-
分类号
F232
[经济管理—会计学]
F275.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如何实现网络环境下的财务创新
- 4
-
-
作者
焦保强
-
机构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
-
出处
《现代审计与会计》
2003年第4期37-37,共1页
-
文摘
网络财务是随着网络企业和电子商务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网络财务的出现,使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并促进了网络会计的逐步形成。
-
关键词
网络财务
财务创新
企业会计信息
网络企业
网络会计
电子商务
变革
网络环境下
重大
促进
-
分类号
F275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F232
[经济管理—会计学]
-
-
题名泥土上的开拓者——记农民企业家赵满荣
- 5
-
-
作者
焦保强
-
出处
《学习与研究(北京)》
1987年第2期17-19,共3页
-
文摘
1986年10月11日,他手持扩音器,面对着63位来访的外国专家,神情自若,侃侃而谈。他是农民,质朴而憨厚,谈吐却表现出企业家的风采。他从本村的过去,讲到现在与未来,从国家的搞活、开放政策,讲到农民得到的实惠。他的话博得了外国专家们的阵阵掌声。
-
关键词
外国专家
农民企业家
工厂管理
不合格
日商
工副业
一元钱
外贸部门
精简机构
加工点
-
分类号
F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
-
题名曹霑墓碑发现纪实
- 6
-
-
作者
焦保强
-
出处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36-346,共11页
-
文摘
一九九二年七月三十一日,我在《北京日报郊区版》上,发表了一条消息,题目是《张家湾镇发现曹霑墓碑,墓碑证明:曹雪芹葬于通县》.消息见报当天,《北京晚报》以《北京日报郊区版独家新闻,曹雪芹葬于通县》为题,转载了这条消息.当天下午,我就墓碑问题,电话采访了中国红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红楼梦》研究所所长冯其庸先生,他说:"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很值得研究."对此,我改写了这条消息,又发表在八月一日的《北京日报》
-
关键词
曹雪芹
石头
墓碑
红楼梦
学刊
字体
中国艺术
独家新闻
消息
学界
-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抗震救灾中的采访——“记一次难忘的采访”
- 7
-
-
作者
焦保强
-
出处
《新闻与写作》
1988年第7期13-14,共2页
-
文摘
时间像流水,转眼间巳过了12个年头,然而抗震救灾中的一次采访,却仍然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河北省冀东地区的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波及北京。当时,我住在离报社不远的北京日报集体宿舍。地震把我惊醒后,楼道里传来嘈杂的人声。我急忙穿上衣服,向楼外走去,只见楼外一片混乱。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提着衣服的,披着床单的,还有赤着脚的……人们不知所措。那时,我是个单身汉。既不敢进楼,也不好到人群中去,于是,我骑车到了报社,这时是五点多钟。
-
关键词
冀东地区
集体宿舍
北京日报
西集
对我说
不怕死
小吴
唐纪
疏散人口
大震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当好耳目 积极反映情况
- 8
-
-
作者
焦保强
-
出处
《新闻与写作》
1984年第3期23-,共1页
-
文摘
二月十三日,《北京日报郊区版》发表了《儿子“高堂”稳睡老母“冷宫”焚身》的报道,许多读者来电话、来信称赞这一报道抓得好。我们能抓住这个典型,是通讯员刘秉华同志热情工作、及时地向报社反映情况的结果。赵秀兰老人被烧死这件事是二月五日发生的,刘秉华同志七号早晨听说此事后,十点钟就给编辑部打来电话,报社及时派人去进行采访。这期间,刘秉华跑前跑后,积极配合报社同志工作。在报纸大样付印的前一天下午,版面急需一张赵秀兰大娘居住的小屋的照片,报社给他打电话说明这一情况,他接电话后的两个小时。
-
关键词
北京日报
赵秀兰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