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临床分类与评估系统 被引量:5
1
作者 焦元勇 张纪蔚 张柏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60-1162,共3页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的评估方法在规范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诊断以及疗效评估中起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就CEAP分类系统、VSS评分系统、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生活质量调查表及其临床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 静脉功能不全 慢性 分类 评估
下载PDF
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部病变腔内治疗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焦元勇 章希炜 +3 位作者 邹君杰 杨宏宇 马昊 蒋军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4期214-216,221,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部病变延长锚定区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5年8月~2013年8月,共56例主动脉弓部病变涉及延长锚定区的处理。延长锚定区的方法包括杂交技术,"烟囱"支架和分支支架。结果行杂交手术13例,烟囱技术36例,分支支架7...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部病变延长锚定区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5年8月~2013年8月,共56例主动脉弓部病变涉及延长锚定区的处理。延长锚定区的方法包括杂交技术,"烟囱"支架和分支支架。结果行杂交手术13例,烟囱技术36例,分支支架7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一期腔内修复术,支架植入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病变完全隔绝。围手术期无死亡、脑梗死和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1~66个月,旁路手术桥血管通畅,支架人造血管无移位,瘤腔血栓形成,瘤腔体积无增长。"烟囱"植入分支通畅,1例双烟囱技术治疗患者轻度I型内漏。分支支架均无明显内漏,分支血管通畅。结论通过仔细对病变的评估,个性化使用目前的延长锚定区方法,与常规腔内治疗结合可以拓宽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手术适应证,改善主动脉弓部疾病的临床治疗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 杂交技术 烟囱技术 分支支架
下载PDF
不同主动脉弓上分支重建对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焦元勇 邹君杰 +2 位作者 缪苏宇 杨宏宇 章希炜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7期778-782,78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主动脉弓上分支重建对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TEVAR治疗13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行TEVAR手术前或同期采用不同弓上分支重建技术进行分组,分为杂交组(n=... 目的探讨不同主动脉弓上分支重建对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TEVAR治疗13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行TEVAR手术前或同期采用不同弓上分支重建技术进行分组,分为杂交组(n=32)、单分支组(n=13)、烟囱组(n=62)和开窗组(n=31)。统计并比较四组患者临床特征和围手术期结果。TEVAR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11年,随访内漏情况、分支狭窄情况、分支闭塞情况;统计随访期间死亡情况和术后再干预情况。结果四组患者累及无名动脉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8例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最长为杂交组患者,造影剂用量最多为开窗组患者(P<0.05);四组患者随访时间、内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弓上分支重建方法均安全有效,但各技术间都存在各自的不足,新技术仍需大量病例积累和长期随访数据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部疾病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杂交技术 烟囱技术 单分支支架 开窗技术
下载PDF
腔镜下交通支离断术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的中期疗效 被引量:9
4
作者 邹君杰 章希炜 +3 位作者 杨宏宇 蒋军 焦元勇 马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目的:评价腔镜下下肢交通静脉离断术(SEPS)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下肢静脉溃疡行SEPS治疗74条肢体临床资料。其中愈合溃疡(C5)50例,活动性溃疡(C6)24例。SEPS同时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14例。术后... 目的:评价腔镜下下肢交通静脉离断术(SEPS)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下肢静脉溃疡行SEPS治疗74条肢体临床资料。其中愈合溃疡(C5)50例,活动性溃疡(C6)24例。SEPS同时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14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1个月(1~42个月)。结果:手术成功率100%。C6期溃疡中20例术后愈合(83.0%),平均愈合时间5.7个月。无复发率12个月为88.0%;24个月为85.9%;36个月为82.9%。C5期50条肢体溃疡无复发率12个月为93.9%,24个月为91.0%。C6期溃疡愈合的20条肢体溃疡无复发率在12及24个月均为71.8%。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1,Log-rank)。结论:SEPS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中期效果满意,但是仍然需要大规模、随机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性溃疡 交通支 腔镜
下载PDF
Perclose血管缝合器在老年患者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蒋军 焦元勇 +3 位作者 邹君杰 马昊 杨宏宇 章希炜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老年患者在行外周血管介入操作后使用血管缝合器(Perclose)进行穿刺点止血的安全性。方法根据股动脉穿刺点止血方法,纳入2013-01—2014-06江苏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患者122例,年龄≥65岁,分... 目的探讨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老年患者在行外周血管介入操作后使用血管缝合器(Perclose)进行穿刺点止血的安全性。方法根据股动脉穿刺点止血方法,纳入2013-01—2014-06江苏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患者122例,年龄≥65岁,分为传统手工压迫组(manual compression,MC)和血管闭合器组(vascular closure device,VCD),2组患者术前均接受抗血小板治疗。出院前记录2组患者股动脉穿刺点止血时间和穿刺点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VCD组技术成功率为94.8%,止血时间为(3.5±0.3)min。MC组技术成功率为100%,止血时间为(17.0±0.7)min。在局部血肿、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2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VCD组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MC组(P<0.004)。2组总穿刺点并发症的发生率之间无差异(P=0.857)。结论对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老年患者,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后采用MC法或者VCD法行穿刺点止血,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穿刺 止血 血管缝合器 外周介入 血管并发症
下载PDF
短暂阻断血流在严重下肢静脉曲张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郑祥韬 朱恒梁 +2 位作者 吴子衡 焦元勇 虞冠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3060-3062,共3页
目的:探讨短暂阻断下肢血流在严重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其中阻断组90例(90条肢体),术中先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将大隐静脉剥至膝下,再使用驱血带和止血带阻断下肢血... 目的:探讨短暂阻断下肢血流在严重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其中阻断组90例(90条肢体),术中先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将大隐静脉剥至膝下,再使用驱血带和止血带阻断下肢血流,小腿段曲张静脉采用点状切口抽剥术;常规组90例(90条肢体),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曲张静脉点状切口抽剥术,术中不阻断血流。记录下各项观察指标包括手术评价、患者主观评价、患肢评价和影像学评价。结果:阻断组的血流阻断时间为(47.77±6.51)min。阻断组手术时间(80.51±9.72)min,较常规组(100.29±10.03)min明显缩短(P<0.01),阻断组术中出血量(36.00±16.66)mL,较常规组(233.44±81.48)mL明显减少(P<0.01),阻断组术后血肿评分较常规组明显减少(P<0.01)。术中下肢肿胀、肢体疼痛、患肢感觉情况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严重下肢静脉曲张抽剥手术中短暂阻断血流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和缩短手术时间,且减少了术后皮下血肿的发生,只要严格把握血流阻断时间,能将并发症降低到最低限度。由于止血带和驱血带使用方便且容易取得,该手段仍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止血带 驱血带 并发症
下载PDF
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4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吴子衡 虞冠锋 +3 位作者 黄景勇 倪海真 郑祥韬 焦元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266-267,共2页
目的评价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方法对46例(55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的曲张浅静脉施行腔内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结果每条肢体手术时间30~65min,平均48min;手术切口1~5个,平均2.8个;术后住... 目的评价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方法对46例(55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的曲张浅静脉施行腔内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结果每条肢体手术时间30~65min,平均48min;手术切口1~5个,平均2.8个;术后住院时间为3~5d,平均3.6d。11条(20%)肢体出现皮下淤血,6条(11%)肢体出现皮肤灼伤。42例(50条肢体)随访2~19个月,平均13.5月,无复发。结论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静脉曲张 下肢
下载PDF
破裂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与腔内治疗早期疗效的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邹君杰 章希炜 +4 位作者 李林 焦元勇 蒋军 杨宏宇 马昊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3期176-178,182,共4页
目的比较破裂腹主动脉瘤(r AAA)接受开放手术和腔内手术(EVAR)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8年1月至2017年6月间行急症手术治疗r AAA的31例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开放手术组和EVAR组病例的围术期死亡率、严重并发症发... 目的比较破裂腹主动脉瘤(r AAA)接受开放手术和腔内手术(EVAR)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8年1月至2017年6月间行急症手术治疗r AAA的31例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开放手术组和EVAR组病例的围术期死亡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出血量、输血量、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结果开放手术组12例,围术期死亡率50%,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58.3%;EVAR组19例,围术期死亡率21%,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31.6%,二组围术期死亡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EVAR组在在术中出血量[(143.7±86.7)ml vs(3775.0±1801.1)ml]、输血量[(1331.6±967.3)ml vs(4158.3±1661.0)ml]、补液量[(2514.2±978.2)ml vs(4850.0±1306.3)ml]、术后ICU住院时间[(1.2±2.6)天vs(5.3±2.9)天]、总住院时间[(10.3±4.6)天vs(17.8±4.4)天]较开放手术组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 EVAR是r AAA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但需要结合患者一般情况及动脉瘤解剖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开放手术
下载PDF
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倪海真 吴子衡 +4 位作者 潘乐门 黄景勇 郑祥韬 焦元勇 虞冠锋 《浙江医学》 CAS 2008年第10期1093-1095,共3页
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传统的手术方式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节段性抽剥术,这一术式存在创伤大、手术疤痕多、恢复时间长等缺点。我院近年来采用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此类患者,并与传统的手术方法进行了比较,现... 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传统的手术方式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节段性抽剥术,这一术式存在创伤大、手术疤痕多、恢复时间长等缺点。我院近年来采用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此类患者,并与传统的手术方法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 下肢静脉曲张 结扎治疗 疗效观察 激光 手术方式 手术疤痕 恢复时间
下载PDF
自体倒置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子衡 郑祥韬 +3 位作者 黄景勇 倪海真 焦元勇 虞冠锋 《浙江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89-91,共3页
自体倒置大隐静脉旁路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首选术式之一。我科采用该术式治疗下肢ASO患者38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道如下。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大隐静脉旁路术 治疗 倒置 自体 疗效满意 ASO 术式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髂支闭塞的原因分析及治疗经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邹君杰 焦元勇 +4 位作者 缪苏宇 章希炜 杨宏宇 马昊 陈海滨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术后髂支闭塞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例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术后髂支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闭...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术后髂支闭塞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例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术后髂支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闭塞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髂支闭塞原因包括髂支远端与髂外动脉成角狭窄导致闭塞5例,髂支受压狭窄5例,髂支打折3例,髂支放大率过大导致狭窄闭塞1例。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1例,股动脉切开取栓和/或支架植入9例,股动脉-股动脉转流4例,患者的症状均得到改善或消失。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4~81个月),下肢缺血症状均无复发或加重。结论导致EVAR术后髂支闭塞的主要原因包括髂支远侧释放至髂外动脉、髂动脉扭曲、狭窄等。髂支闭塞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切开取栓+支架植入、股动脉-股动脉旁路等,均具有较好的近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治疗 髂支闭塞 病因 治疗
下载PDF
急性下肢缺血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2
作者 倪海真 虞冠锋 +3 位作者 黄景勇 焦元勇 吴子衡 郑祥韬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8年第3期185-18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急性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中存活29例,所有患者术前存在下肢急性缺血的症状,如疼痛,麻木,苍白,皮温降低,运动障...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急性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中存活29例,所有患者术前存在下肢急性缺血的症状,如疼痛,麻木,苍白,皮温降低,运动障碍消失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2例患者术后可扪及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13例患者术后未扪及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而超声多普勒听诊器可闻及胫后,足背动脉血流声。4例患者行截肢术,股部淋巴漏1例,代谢性肌肾综合征2例,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随访3月~3年,没有截肢患者中,17例恢复正常生活,8例仍有不同程度下肢缺血症状。结论要提高急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首先要加强对下肢缺血性疾病的认识减少早期漏诊,误诊,尽快采取取栓,导管溶栓等外科干预手段,缩短缺血时间,其次,重视围手术期其余干预手段,强调内环境稳定的维护,保护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缺血 取栓
下载PDF
超适应证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现状和挑战 被引量:5
13
作者 章希炜 焦元勇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3期161-163,共3页
腹主动脉瘤是血管外科最常见主动脉疾病。开放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经过50年的发展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法,显示出良好的远期疗效,但对于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患者,开放手术仍面临巨大挑战。自1991年Parodi首先采用腔内主动脉瘤修复术(endo... 腹主动脉瘤是血管外科最常见主动脉疾病。开放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经过50年的发展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法,显示出良好的远期疗效,但对于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患者,开放手术仍面临巨大挑战。自1991年Parodi首先采用腔内主动脉瘤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以来,EVAR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并在近10年开始超过传统开放手术成为腹主动脉瘤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动脉瘤修复术 适应证 ENDOVASCULAR 瘤颈 耐受手术 远期疗效 ANEURYSM 围术期并发症 血管外科
下载PDF
仰卧位腘动脉逆行入路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 被引量:2
14
作者 邹君杰 焦元勇 +3 位作者 蒋军 马昊 杨宏宇 章希炜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评价采用仰卧位腘动脉穿刺入路对闭塞段行双向开通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18例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在顺行开通困难时采用仰卧体位下腘动脉逆行入路进行开通手术。病变长度(23.6±11.3)cm。Ruther... 目的评价采用仰卧位腘动脉穿刺入路对闭塞段行双向开通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18例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在顺行开通困难时采用仰卧体位下腘动脉逆行入路进行开通手术。病变长度(23.6±11.3)cm。Rutherford分级3~5级。腘动脉逆行穿刺时,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外旋,在经近侧血管鞘造影的指引下完成穿刺并置入血管鞘。一旦逆行通过闭塞段进入真腔以后,再顺行置入球囊预扩、释放支架。结果 18例患者仰卧位腘动脉穿刺成功率为100%,无穿刺点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并发症。ABI由术前的0.42±0.15上升为术后的0.83±0.13(P〈0.001)。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平均随访时间(15.2±9.8)个月,12例(66.7%)股腘动脉通畅,闭塞6例。6、12及24个月初始通畅率分别为100%、83.1%及60.6%,4例症状严重的再发闭塞患者接受二次治疗。结论在进行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过程中,如果顺行开通困难,采用仰卧位腘动脉入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浅动脉 腘动脉 顺行开通 逆行开通
下载PDF
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被引量:1
15
作者 倪海真 吴子衡 +3 位作者 黄景勇 焦元勇 郑祥韬 虞冠锋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554-556,共3页
目的:评价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方法:对3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结果:27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血运改善,表现为间歇性跛行消失或跛行距离明显增大,静息痛好转,... 目的:评价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方法:对3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结果:27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血运改善,表现为间歇性跛行消失或跛行距离明显增大,静息痛好转,肢体溃疡愈合。术后检查踝肱指数为0.63±0.18,与术前(0.37±0.16)比较有显著提高(P<0.05)。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人工血管感染,1例出现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2例于术后1年出现吻合口狭窄,均于治疗后好转。结论: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人工血管
下载PDF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3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祥韬 吴子衡 +3 位作者 黄景勇 倪海真 焦元勇 虞冠锋 《浙江医学》 CAS 2008年第11期1230-1231,共2页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MVT)是一种并不常见的肠缺血性疾病,可导致肠坏死,但在肠坏死需要剖腹探查的患者中仅有千分之一被诊断为MVT,在肠系膜缺血性疾病中仅6.2%为MVTE。由于该病临床表现缺乏非特异性...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MVT)是一种并不常见的肠缺血性疾病,可导致肠坏死,但在肠坏死需要剖腹探查的患者中仅有千分之一被诊断为MVT,在肠系膜缺血性疾病中仅6.2%为MVTE。由于该病临床表现缺乏非特异性,具有一定的隐匿性,故误诊率和病死率较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早期发现该病的特异性表现并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患者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下载PDF
下肢静脉高压对局部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黄景勇 倪海真 +3 位作者 虞冠锋 吴子衡 焦元勇 郑祥韬 《临床外科杂志》 2008年第5期319-321,共3页
目的研究下肢静脉高压对局部血清黏附分子含量的影响。方法经过双功彩超和静脉造影,选取单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的患者20例,在下肢静止下垂30min后分别抽取双下肢静脉血,同时取上肢静脉血作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下肢静脉高压对局部血清黏附分子含量的影响。方法经过双功彩超和静脉造影,选取单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的患者20例,在下肢静止下垂30min后分别抽取双下肢静脉血,同时取上肢静脉血作为对照组,而后取平卧位15min后再取双下肢静脉血。分为曲张静脉直立组(Vh组)、正常静脉直立组(Nh组)、曲张静脉平卧组(Vr组)、正常静脉平卧组(Nr组)和上肢对照组5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sICAM-1、sVCAM-1的含量。结果(1)Vh组和Nh组这两组静脉高压组的sICAM-1、sVCAM-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Vh组和N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Nr组和Nh组相比,sICAM-1、sVCAM-1均下降(P<0.05)。(3)Vr组和Vh组相比,sICAM-1、sVCAM-1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下肢静脉系统在血流淤滞和静脉高压的情况下,无论是否本身静脉有异常,局部的内皮细胞和白细胞均有激活并表达黏附分子。而在短时间静脉高压解除后,曲张静脉中局部的黏附分子高水平表达提示炎症仍持续,而正常静脉则有所下降。曲张静脉中炎症反应的持续性表达可能是CVI发展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高压 黏附分子 SICAM-1 SVCAM-1
下载PDF
“烟囱”技术在主动脉弓部病变腔内治疗中的现实意义
18
作者 章希炜 焦元勇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4期201-202,208,共3页
主动脉弓发出了供应颅脑和上肢的血管,可以发生动脉瘤、动脉夹层、动脉粥样硬化等威胁生命的病变。由于弓部解剖的复杂性、脑卒中的高风险,使得弓部病变的处理成为目前血管外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主动脉弓解剖形态复杂,在冠状位、矢... 主动脉弓发出了供应颅脑和上肢的血管,可以发生动脉瘤、动脉夹层、动脉粥样硬化等威胁生命的病变。由于弓部解剖的复杂性、脑卒中的高风险,使得弓部病变的处理成为目前血管外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主动脉弓解剖形态复杂,在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存在不同程度扭曲,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扭曲还在不断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 脑卒中 腔内治疗 烟囱 支架 发生率 新技术 左锁骨下动脉 并发症 死亡率
下载PDF
伴有腹膜炎的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5
19
作者 蒋军 焦元勇 +3 位作者 邹君杰 马昊 杨宏宇 章希炜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2期139-141,145,共4页
目的探讨伴有腹膜炎的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4例合并腹膜炎的急性MVT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患者首先采用肝素抗凝及禁食、胃肠外营养等保守治疗,对部分患者进行选择性的剖... 目的探讨伴有腹膜炎的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4例合并腹膜炎的急性MVT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患者首先采用肝素抗凝及禁食、胃肠外营养等保守治疗,对部分患者进行选择性的剖腹探查手术,观察住院期间保守治疗和手术患者的临床转归和结果。结果 24例患者中初始即接受手术治疗有4例,初始接受保守治疗有20例,后因保守治疗无效而改为手术治疗有3例。1例手术患者放弃治疗,自动出院。2例手术的患者术后发生短肠综合征,经治疗后营养情况稳定。全程均为保守治疗的17例患者症状、体征明显好转,顺利出院。结论合并腹膜炎的急性MVT可以通过抗凝等保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但应根据病情具体情况做出个体化决策,选择性进行手术探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腹膜炎 抗凝 手术
下载PDF
下肢慢性重度缺血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1
20
作者 邹君杰 焦元勇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4期309-314,共6页
下肢慢性重度缺血也被称为慢性下肢威胁性缺血(chronic limb-threatening ischemia,CLTI),是由于慢性缺血导致静息痛,溃疡或坏疽且病程至少2周的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虽然仅有5%~10%的PAD患者进展为CLTI,但随... 下肢慢性重度缺血也被称为慢性下肢威胁性缺血(chronic limb-threatening ischemia,CLTI),是由于慢性缺血导致静息痛,溃疡或坏疽且病程至少2周的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虽然仅有5%~10%的PAD患者进展为CLTI,但随着老年PAD患者的增多,CLTI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1]。一项涉及8.3万例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CLTI的总患病率达到0.74%[2]。CLTI是PAD最严重的阶段,也是导致大截肢、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献报道未经治疗的CLTI患者12个月内的死亡率和截肢率均高达22%[3],预后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疾病 腔内治疗 慢性缺血 荟萃分析 静息痛 截肢率 ischemia 坏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