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宁波鱼山遗址出土木材的种属鉴定与分析
1
作者 赵一凡 王树芝 +1 位作者 雷少 焦延静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5,共11页
鱼山遗址是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以河姆渡文化和商周时期遗存为主体的一处遗址。在2013~2015年发掘中,采集了58个木材样品。经鉴定,出土木材分别属于柏木属(Cupressus sp.)、松属(Pinus sp.)、甜槠(Castanopsis eyrei)、青冈属(Cyclobalan... 鱼山遗址是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以河姆渡文化和商周时期遗存为主体的一处遗址。在2013~2015年发掘中,采集了58个木材样品。经鉴定,出土木材分别属于柏木属(Cupressus sp.)、松属(Pinus sp.)、甜槠(Castanopsis eyrei)、青冈属(Cyclobalanopsis sp.)等15个属或种。研究表明,鱼山先民主要利用遗址周边的树木资源,而且松属、青冈属木材在先民生活中有重要作用,被广泛用作建材和生活用器用材;青冈属为代表的壳斗科树木在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时期可能是先民的食物资源而得到了先民的保护;先民选用甜槠制作木屐,利用榉属、糙叶树属、柿属木材修筑木构通道,利用青冈、甜槠制作木陀螺;在遗址区域发现了古松树遗存,可能是先民自然神信仰的体现。鱼山先民在木材利用上体现了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特点,为探讨宁绍平原史前树木资源利用模式提供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山遗址 木材考古 木材利用 木材解剖 考古学文化
下载PDF
葡萄根癌病病原菌类型鉴定及几种杀菌剂和抗菌素对其抑菌效果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洁 师校欣 +2 位作者 焦延静 杨丽丽 杜国强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7-81,共5页
以‘巨峰’葡萄茎部及根部癌瘤为材料,于培养基上分离根癌病原菌相似菌株,采用与生长素合成有关基因序列引物及葡萄土壤杆菌6b特异基因序列引物对这些菌株DNA进行PCR扩增,其中有6株菌株中扩增获得特异性目的条带,鉴定为葡萄土壤杆菌章... 以‘巨峰’葡萄茎部及根部癌瘤为材料,于培养基上分离根癌病原菌相似菌株,采用与生长素合成有关基因序列引物及葡萄土壤杆菌6b特异基因序列引物对这些菌株DNA进行PCR扩增,其中有6株菌株中扩增获得特异性目的条带,鉴定为葡萄土壤杆菌章鱼碱类型。通过对向日葵的接种试验,筛选出毒性最强株系。采用抑菌圈法检测了9种杀菌剂和抗菌素对该菌株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72%农用硫酸链霉素对该菌株的抑制作用显著,其200倍稀释液抑菌圈直径为38.84mm;其次为三氯异氰尿酸和80%乙蒜素,二者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7.37mm和10.66mm。参试的20%龙克菌、80%多菌灵、3%中生菌素、40%可杀得三千、2%春雷霉素、25%叶枯唑对该菌株无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根癌病 病原菌类型 PCR检测 致病性 杀菌剂和抗菌素
下载PDF
杜梨根癌病原菌质粒类型鉴定及枯草芽孢杆菌对其抑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焦延静 邢瑞肖 +2 位作者 杜国强 师校欣 张玉星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29-133,共5页
以杜梨根瘤为试材,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牛津杯法和指示植物接种法,研究了杜梨根癌病原菌的质粒类型及枯草芽孢杆菌对杜梨根癌病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从1年生杜梨根部冠瘿瘤上分离、纯化、培养菌株,得到4株与根癌病原菌相似菌株,对之进... 以杜梨根瘤为试材,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牛津杯法和指示植物接种法,研究了杜梨根癌病原菌的质粒类型及枯草芽孢杆菌对杜梨根癌病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从1年生杜梨根部冠瘿瘤上分离、纯化、培养菌株,得到4株与根癌病原菌相似菌株,对之进行PCR扩增,此4株菌株均获得特异性目的条带,鉴定为根癌土壤杆菌胭脂碱类型。将病原菌接种指示植物向日葵幼苗,4株菌株均有致病性。经室内离体试验,供试的9株枯草芽孢杆菌对病原菌表现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接种指示植物试验中,菌株9076和9161过滤发酵液能够完全抑制冠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梨 根癌病 PCR检测 致病性 枯草芽孢杆菌
下载PDF
凤翔雍山血池遗址出土木材鉴定与相关问题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树芝 焦延静 冯丹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4-108,共5页
本文通过对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出土的11件木材、木炭样品的鉴定,认为这些木材、木炭属于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桑属(Morus sp.)和2种竹亚科(Bambusoideae)的竹子。车马器铜帽内的木... 本文通过对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出土的11件木材、木炭样品的鉴定,认为这些木材、木炭属于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桑属(Morus sp.)和2种竹亚科(Bambusoideae)的竹子。车马器铜帽内的木材是青檀和竹子;祭祀坑四壁的木材为侧柏;祭祀坑开口处的木炭为桑木。首次了解了秦汉时期祭祀遗址在木材利用上具有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特点,为秦汉礼制的研究提供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池遗址 木材考古 木炭分析 木材利用
下载PDF
辽西地区红山文化时期林木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海燕 王树芝 +4 位作者 刘国祥 贾笑冰 孙永刚 胡春柏 焦延静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11,共12页
辽西地区是研究中国文明起源及早期文明化进程的重要区域。红山文化是辽西地区6.5~5.0 ka B.P.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重要的考古学文化。本研究对辽西地区红山文化时期的魏家窝铺遗址、彩陶坡遗址、兴隆沟遗址第二地点和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这... 辽西地区是研究中国文明起源及早期文明化进程的重要区域。红山文化是辽西地区6.5~5.0 ka B.P.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重要的考古学文化。本研究对辽西地区红山文化时期的魏家窝铺遗址、彩陶坡遗址、兴隆沟遗址第二地点和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这4个遗址点中浮选和采集的134份样品中大于2 mm的940块木炭进行鉴定,分别是栎属(Quercus L.)、榆属(Ulmus L.)、朴属(Celtis L.)、李属(Prunus L.)、槭树属(Acer L.)、黄檗属(Phellodendron Rupr.)、椴属(Tilia L.)、梣属(Fraxinus L.)、胡桃属(Juglans L.)、松属(Pinus L.)、柳属(Salix L.)、侧柏属(Platycladus L.)等12种木本植物,以及2种未知的炭化植物遗存。研究表明遗址周围分布着桃、杏、胡桃楸等果树,生长着以栎属为建群种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及榆属、槭树属和朴属等阔叶树;山地上可能分布着由松属、侧柏属和黄檗属、椴属、梣属等组成的温性针阔混交林。利用共存生态因子法进行气候重建的结果表明,当时遗址周围的环境较现今温暖湿润。先民用栎属木材建造房屋、薪柴选用栎属、松属和槭树属木材。通过对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出土的木炭推测当时祭祀时可能使用栎属木材。除了遗址中出土的炭化果核,核果类木材的出土,进一步佐证了先民会采集核果类木材的果实、种子作为食物,为探索红山文化时期先民生业方式提供了新视角。本研究为解读红山文化时期的先民对林木资源利用策略,了解当时生态环境与生业模式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地区 红山文化 木炭分析 林木资源利用 生业模式 生态环境
原文传递
施岙遗址良渚文化时期杨梅古树遗存的研究
6
作者 王树芝 赵一凡 +2 位作者 王永磊 王海燕 焦延静 《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20,共10页
前言长江下游地区是稻作农业起源、形成和发展研究的核心区域,稻作农业社会的建立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宁绍平原是钱塘江南岸史前古人类文明的活动中心,新石器时代文化依次为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
关键词 施岙遗址 良渚文化 木材考古 杨梅 生业经济
原文传递
鲁山望城岗冶铁遗址出土燃料鉴定与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树芝 孙凯 焦延静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87,共6页
鲁山县望城岗冶铁遗址出土的12块木炭都是栎属,其中槲栎组占比较高,麻栎组次之。表明当时的人们有意选择燃烧热值高、火力强大、燃烧持久的优质栎木作为冶铁燃料。通过对木炭样品的观察,发现58%有明显的材表,木炭样品的年轮数大于或等... 鲁山县望城岗冶铁遗址出土的12块木炭都是栎属,其中槲栎组占比较高,麻栎组次之。表明当时的人们有意选择燃烧热值高、火力强大、燃烧持久的优质栎木作为冶铁燃料。通过对木炭样品的观察,发现58%有明显的材表,木炭样品的年轮数大于或等于10轮,直径在5.2厘米或以上,认为古人对采集冶铁燃料可能有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望城岗遗址 冶铁 燃料 木炭
原文传递
辽宁建昌东大杖子战国墓群出土木材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树芝 焦延静 +2 位作者 华玉冰 徐韶钢 高振海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61,共9页
从辽宁建昌东大杖子战国墓地墓群中,取到了45个木材样品,借助生物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观察和鉴定,共有6个种属,分别属于侧柏属、双维管束松亚属硬木松类、麻栎属、蒙古栎、槭属和青檀。通过分析,东大杖子居民是根据使用目的... 从辽宁建昌东大杖子战国墓地墓群中,取到了45个木材样品,借助生物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观察和鉴定,共有6个种属,分别属于侧柏属、双维管束松亚属硬木松类、麻栎属、蒙古栎、槭属和青檀。通过分析,东大杖子居民是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而选择了不同的木材,具有材尽其用的特点。对不同形制的棺椁,同一形制棺椁不同部位用材的分析为墓主人族属和等级的研究提供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大杖子 战国墓 木材鉴定 木材利用 辽宁
原文传递
青海民和官亭盆地青铜时代遗址木炭遗存指示的生态环境与木材利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崔红庆 王树芝 +3 位作者 张小虎 金和天 焦延静 夏正楷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8-171,共14页
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人地关系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官亭盆地(35°49′~35°54′N,102°36′~102°56′E)不仅是东西方交流的关键节点地区,还是探究气候变化与生业经济、古文化兴衰关系的重点区域。然而,已经开展的... 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人地关系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官亭盆地(35°49′~35°54′N,102°36′~102°56′E)不仅是东西方交流的关键节点地区,还是探究气候变化与生业经济、古文化兴衰关系的重点区域。然而,已经开展的木炭分析工作主要集中于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北部、陇东和陇西等地区,官亭盆地的木炭分析工作则为空白。齐家文化时期(2200~1600 BC)至辛店文化时期(1400~700 BC)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环境背景以及先民为适应环境变化所采取的策略尚不清晰。针对上述问题,文章利用剖面采样法在青海民和官亭盆地的鄂家、辛家、清泉旱台等8个考古遗址中采集了12份齐家文化时期和8份辛店文化时期的木炭样品,对其中大于4 mm的1544块木炭进行了鉴定。木炭样品中包括松属(Pinus L.)、云杉属(Picea Dietr.)、冷杉属(Abies Mill.)、杨属(Populus L.)、柳属(Salix L.)、桦属(Betula L.)、榆属(Ulmus L.)等37种木本植物,以及1种疑似竹科(Bambusoideae)的炭化植物遗存。研究表明官亭盆地及其附近地区分布着杏、桃、梨等果树,河岸阔叶落叶林,栎属(Quercas L.)、榆属(Ulmus L.)等温带落叶阔叶林、山地杨桦林,松属、鹅耳枥属(Carpinus L.)和桤木属(Alnus Mill.)等组成的温性针阔混交林,云杉属、冷杉属、松属等寒温性针叶林,灌木林;辛店文化时期,灌木类树种所占比重增加明显,增加至39.25%,针叶树种所占比重略有下降,下降至21.30%。利用共存生态因子法进行气候重建的结果表明,齐家文化时期年均温为2.2~12.3℃,年降水量为502~1023 mm,湿润指数为-13.0~101.4;辛店文化时期年均温为2.5~9.1℃,年降水量为502~678 mm,湿润指数为-13.0~61.8。显示了齐家文化时期的气候条件要优于辛店文化时期。研究还表明,官亭盆地先民对林木资源的利用主要集中于薪柴、食用方面。官亭盆地先民通过引入更加耐旱耐寒的麦类作物、发展畜牧业和采集林木果实适应变化的环境。此外,果树类木炭种类、数量百分比的增加,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本研究为解读先民适应气候变化采用的林木资源利用策略,理解气候变化与生业模式、文化兴衰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亭盆地 青铜时代 木炭分析 气候重建 木材利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