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极菲尔德斯半岛长城站地区深部电性结构 被引量:2
1
作者 孔祥儒 张建军 焦承民 《南极研究》 CSCD 1993年第3期40-47,共8页
本文分析了1992年12月长城站附近三个测点的大地电磁测深资料(1s到4096s的低频信号数据),得出菲尔德斯半岛风谷断裂电性主轴为北东110°,半岛地壳厚度为22.3km,壳内含四个主要电性层,厚度分别为:1.3km,6.7km,1.2km和13.3km,其中上... 本文分析了1992年12月长城站附近三个测点的大地电磁测深资料(1s到4096s的低频信号数据),得出菲尔德斯半岛风谷断裂电性主轴为北东110°,半岛地壳厚度为22.3km,壳内含四个主要电性层,厚度分别为:1.3km,6.7km,1.2km和13.3km,其中上地壳为9.2km,下地壳为13.1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尔德斯半岛 电磁测深 电性结构
下载PDF
南极长城站冬季地磁S_q变化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长发 张平 焦承民 《南极研究》 CSCD 1990年第3期46-52,共7页
本文利用南极长城站1987年4月至9月的地磁资料,分析了长城站地区冬季地磁S_q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南极长城站在初冬(4月)与冬末(9月)月份的S_q变化形态与北半球中纬度的北京地磁台的S_q变化形态基本相似,这可能是由中纬度电离层... 本文利用南极长城站1987年4月至9月的地磁资料,分析了长城站地区冬季地磁S_q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南极长城站在初冬(4月)与冬末(9月)月份的S_q变化形态与北半球中纬度的北京地磁台的S_q变化形态基本相似,这可能是由中纬度电离层中的发电机电流所控制的。在仲冬月份(6月与7月),由于太阳紫外辐射效应减少,高纬度的地磁扰动占主导地位,反映出S_q变幅很小和以8小时以下的较短周期谐波起主要作用,(2)在初冬与冬末月份的S_q等效电流矢量,白天比黑夜大约5倍;其矢量方向在白天(08—15时)为顺时针,黑夜为反时针。在仲冬月由于电离层中电流的影响相对减弱,S_q等效电流矢量很小,白天与黑夜基本一样;其矢量分布方向与初冬和冬末的矢量方向不同,这可能是极区的电离层电流或场向电流的影响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 Sq变化 扰动 谐波项 仲冬目
下载PDF
南极中山站1991年地磁静日S_q变化
3
作者 刘长发 刘春节 +1 位作者 焦承民 汪阳 《南极研究》 CSCD 1995年第3期81-88,共8页
本文分析了1991年太阳活动峰年南极中山站地磁静日Sq变化,结果表明:1)地磁静日Sq变化叠加有很多扰动。Sq场是由S0q场和Spq场所组成。2)S0q场变化比较规则,其极昼月(夏季)的变幅比极夜月(冬季)大很多。在... 本文分析了1991年太阳活动峰年南极中山站地磁静日Sq变化,结果表明:1)地磁静日Sq变化叠加有很多扰动。Sq场是由S0q场和Spq场所组成。2)S0q场变化比较规则,其极昼月(夏季)的变幅比极夜月(冬季)大很多。在极昼月S0q(H)变化出现有双峰图象。S0q场主要是由高纬度极区电离层Sq电流体系所控制。3)Spq场的变化形态没有昼夜之分;它的变化强度为冬季小、夏季大。Spq场源主要是依赖于场向电流和电离层电导率。4)S0q(Z)变化比S0q(H)变化要大,特别是在极夜的冬季,S0q(Z)的变幅比S0q(H)大2/3倍。本文对北京地磁中心台磁静日资料也一并进行了分析。Sq变化主要是由北半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向电流 地磁静日 中山站 南极 地磁变化
下载PDF
东南极中山站地区大地电磁测深研究
4
作者 孔祥儒 张建军 焦承民 《南极研究》 CSCD 1994年第4期32-36,共5页
对中山站附近2个大地电磁测深点的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拉斯曼丘陵地区的岩石圈厚度为140km。
关键词 中山站 电磁测深 电性结构 南极地区
下载PDF
南极长城站地磁台CTM-302磁通门磁力仪的标定
5
作者 杨友华 焦承民 马石庄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4年第1期69-72,共4页
通过南极长城站地磁台对CTM-302三分量磁通门磁力仪标度值的标定,为长城站地磁台测量数据的可靠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 磁通门磁力仪 标度值 标定 地磁台
下载PDF
A group velocity of seismic love surface wave and lithosphere structure in Antarctic Peninsula
6
作者 束沛镒 胡家富 +2 位作者 滕吉文 张中杰 焦承民 《Chinese Journal of Polar Science》 1997年第2期20-23,共4页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surface wave seismogram of South Sandwich Island earthquake(Ms=6.4) recorded by Antarctic General Bernardo O'Higgins Station. We computed a group velocity dispersion of Love surface wave...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surface wave seismogram of South Sandwich Island earthquake(Ms=6.4) recorded by Antarctic General Bernardo O'Higgins Station. We computed a group velocity dispersion of Love surface wave and obtained lithosphere structure by using the method of the matchedfilter frequencytime analysis and grid dispersion inversion. Our result shows that crust structure below Antarctic Peninsula may be divided into three layers and their thickness are respectively 5 km,8 km and 10 km. Upper mantle velocity is 5.32 km/s and gradually changes into 5.11 4.9 km/s below 53 km.The mininum velocity is 4.8 km/s. It can be referred that Antarctic mantle is also of layered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arctic Peninsula Love surface wave matchedfilter frequencytime analysis grid dispersion invers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