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GFR敏感突变肺腺癌获得性耐药特征的单细胞转录组分析
1
作者 陈宇 邵卓伟 +2 位作者 陈伟庄 焦文睿 吴仕波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10期1300-1304,共5页
目的应用单细胞转录组探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的肺腺癌靶向治疗获得性耐药后的分子特征及其肿瘤微环境。方法6例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纳入了本研究,包括3例初治患者(初治组)和3例一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耐... 目的应用单细胞转录组探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的肺腺癌靶向治疗获得性耐药后的分子特征及其肿瘤微环境。方法6例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纳入了本研究,包括3例初治患者(初治组)和3例一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耐药患者(耐药组),分别对其肿瘤活检样本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微环境组成、细胞簇功能表型及细胞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整合数据后共获得63184个细胞,耐药组募集了更高比例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和髓系细胞。上皮细胞层面,相关性分析显示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B)、Fos家族成员B(FOSB)、FOS和JUNB可能通过激活上皮-间质转化,促进肿瘤的进展;T细胞层面,弱杀伤、高耗竭KLRD1+CD8+T细胞和高耗竭MKI67+CD8+T细胞占比在耐药组更高,而强杀伤GZMK+CD8+T细胞在初治组占比更高;髓系细胞层面,本研究鉴定了一个新的脂质相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LA_TAM)亚群,并且其在耐药组中的占比更高;细胞互作分析显示,相比于初治组,耐药组CD8+T细胞与LA_TAM存在更强的细胞交互。结论上调的促肿瘤转录因子、CD8+T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以及具有免疫抑制特性LA_TAM亚群的浸润可能参与了获得性耐药,为耐药后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潜在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R 肺腺癌 获得性耐药 肿瘤微环境 单细胞转录组
下载PDF
胃黏膜下肿瘤的内镜治疗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季峰 焦文睿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19期2097-2100,共4页
胃黏膜下肿瘤常在患者内镜检查时偶然发现,随着内镜检查的普及其发现率逐步上升。既往临床对疑有恶性倾向的胃黏膜下肿瘤首选外科手术治疗。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或挖除术、内镜下全层切除及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 胃黏膜下肿瘤常在患者内镜检查时偶然发现,随着内镜检查的普及其发现率逐步上升。既往临床对疑有恶性倾向的胃黏膜下肿瘤首选外科手术治疗。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或挖除术、内镜下全层切除及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等新的治疗手段得到广泛应用,内镜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已在很多研究中得到验证。本文对胃黏膜下肿瘤的内镜治疗进展作一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下肿瘤 内镜 切除
下载PDF
上消化道外科术后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焦文睿 季峰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8年第3期274-277,282,362,共6页
目的评估上消化道外科术后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消化道外科术后行ESD治疗早期癌患者12例并设为病例组,同时另设2个对照组:外科组:上消化道外科术后因残胃早期癌再次外科手术治疗10例;正... 目的评估上消化道外科术后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消化道外科术后行ESD治疗早期癌患者12例并设为病例组,同时另设2个对照组:外科组:上消化道外科术后因残胃早期癌再次外科手术治疗10例;正常消化道结构组:采用1:5匹配选择正常结构对照病例60例。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患者特征、内镜下表现及疗效指标。结果外科术后重建的上消化道行ESD治疗操作空间狭小,术前超声胃镜于病灶处未探及缝线。病例组在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术中大出血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中位操作时间、中位术中出血量、中位禁食时间、中位抗感染治疗时间、中位住院时长均短于外科组(z分别=-2.70、-3.91、-3.10、-2.97、-2.99,P均<0.05)。病例组中位切除病灶大小、中位操作时间、中位术中出血量、中位禁食时间、中位抗感染治疗时间、中位住院时长、中位住院花费等疗效指标与正常消化道结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分别=-0.76、-0.87、-1.46、-0.13、-0.02、-0.58、-1.27,P均>0.05)。结论上消化道外科术后行ESD治疗早期癌,对于符合适应证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术后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癌 残胃癌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藏波罗花叶绿体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亚颖 焦琬尧 +4 位作者 焦文睿 乔天乐 苏志扬 益西卓玛 封烁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54-2964,共11页
藏波罗花(Incarvillea younghusbandii Sprague)是一种传统的补益类中药。其根作草药使用,用于滋补强壮,治产后少乳、久病虚弱、头晕、贫血等症。但目前关于藏波罗花分子遗传信息的研究很少。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藏波罗花叶绿体... 藏波罗花(Incarvillea younghusbandii Sprague)是一种传统的补益类中药。其根作草药使用,用于滋补强壮,治产后少乳、久病虚弱、头晕、贫血等症。但目前关于藏波罗花分子遗传信息的研究很少。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藏波罗花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组装和注释,并对其序列特征、密码子偏好性、重复序列、系统发育和分化时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藏波罗花叶绿体基因组全长为159323 bp,包含1个大单拷贝区(80197 bp)、1个小单拷贝区(9030 bp)和2个反向重复区(35048 bp);共注释出120个基因,包括77个蛋白编码基因、8个rRNA基因和35个tRNA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分析显示,AAA是藏波罗花叶绿体基因组中使用最频繁的密码子;从藏波罗花叶绿体基因组中共检测到42个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藏波罗花与密生波罗花(Incarvillea compacta)的亲缘关系最近,且在大概466万年前产生分化。本研究对藏波罗花相关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可以为后续角蒿属(Incarvillea)的物种鉴定、紫葳科(Bignoniaceae)的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基本的遗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波罗花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简单重复序列 系统发育分析 分化时间估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