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CY1215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倩 焦方舟 +3 位作者 张海月 张文斌 刘扬 龚作炯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672-675,共4页
目的探讨ACY1215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24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ACY1215处理组。以脂多糖(LPS)联合D-氨基半乳糖(D-Gal)注射建立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药物干预组在建立急性肝衰竭... 目的探讨ACY1215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24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ACY1215处理组。以脂多糖(LPS)联合D-氨基半乳糖(D-Gal)注射建立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药物干预组在建立急性肝衰竭组前2 h给予ACY1215(10 mg·kg-1)注射。造模48 h后处死动物,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肝组织学变化,采用梯度离心法分离肝细胞线粒体,采用荧光酶标法测定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采用ELISA法测定线粒体细胞色素C(Cytc)含量,常规测定血清ALT、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ACY1215处理组肝组织学破坏程度减轻,电镜显示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减轻;急性肝衰竭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分别为(5114.1±252.6)U/L、(2909.8±31.7)U/L和(97.6±1.4)μmol/L,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大鼠的(56.0±4.4)U/L、(130.4±12.6)U/L和(7.4±0.7)μmol(P均<0.05),但处理组ALT、AST和TBIL水平均较模型组减低,分别为(799.4±11.2)U/L、(401.0±5.6)U/L和(28.0±1.2)μmol/L(P均<0.05);急性肝衰竭模型组大鼠MPTP相对荧光值(RFU)为(96822.0±16733.1)RFU/mgprot,较正常组大鼠的(156300.0±24043.3)RFU/mgprot显著升高(P<0.05),也显著高于处理组的(127150.0±12337.6)RFU/mgprot(P<0.05);模型组大鼠线粒体内Cytc为(0.17±0.03)ng/mgprot,较正常组大鼠线粒体内的(0.39±0.10)ng/mgprot显著减少(P<0.05),也低于处理组的(0.32±0.06)ng/mgprot(P<0.05)。结论 ACY1215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脏线粒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肝细胞线粒体MPTP的开放,从而减少了Cytc进入到细胞质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线粒体 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ACY1215 大鼠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文斌 张海月 +1 位作者 焦方舟 龚作炯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3期150-152,149,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类包含了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疾病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现已成为慢性肝病最主要的病因,其与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和炎症密切相关,并可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类包含了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疾病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现已成为慢性肝病最主要的病因,其与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和炎症密切相关,并可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在未来数十年,NAFLD将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肝脏移植的最常见适应证。目前针对NAFLD的治疗药物仍在动物或临床研究阶段,尚无已批准上市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其治疗主要是改善生活方式和运动治疗。本文主要就NAFL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特别是NAFLD的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NAFLD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关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发病机制 治疗进展
下载PDF
长效干扰素与普通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焦方舟 张海月 +2 位作者 刘菲菲 王鲁文 龚作炯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1354-1360,共7页
目的评价长效干扰素与普通干扰素治疗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EBSC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长效干扰素(P... 目的评价长效干扰素与普通干扰素治疗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EBSC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长效干扰素(PEG-IFN-ɑ-2a或者PEG-IFN-ɑ-2b)与普通干扰素比较治疗HBeAg+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研究,并追查了所有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年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7月1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项研究1 263例,其中长效干扰素组616例,普通干扰素组647例。Mate分析结果显示,长效干扰素组在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24周和48周时观察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三个指标均优于普通干扰素组(P<0.05),在12周时长效干扰素组HBV-DNA转阴率较普通干扰素组高(Z=2.19,P=0.03),而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方面与普通干扰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周和24周时,两组所检测的HBsAg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疗程延长至48周时,长效干扰素组HBsAg阴转率高于普通干扰素组(Z=2.34,P=0.02);在HBeAg血清转换率方面,疗程12周和48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24周时,长效干扰素组优于普通干扰素组(Z=2.90,P=0.004)。结论在治疗24周、48周时,长效干扰素(PEG-IFN-ɑ-2a或者PEGIFN-ɑ-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和HBeAg转阴率三个指标均优于普通干扰素;仅48周疗程时长效干扰素HBsAg阴转率较普通干扰素组高;仅24周疗程时长效干扰素HBeAg血清转换率较高。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仍需开展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ɑ-2b(PEG-IFN-ɑ-2a/ɑ-2b) 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普通干扰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血清25(OH)D_3水平与慢性丙型肝炎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焦方舟 张海月 +1 位作者 张文斌 龚作炯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825-829,共5页
目的评价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与慢性丙型肝炎(CHC)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 目的评价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与慢性丙型肝炎(CHC)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文献,检索年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3月1日,检索所有评价人体血清25(OH)D_3水平与慢性丙型肝炎关系的中英文文献。采用RevMan 5.2软件和Stata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1 144例患者,Mate分析结果显示,CHC组患者体内25(OH)D_3水平较对照组低1.59ng/ml(SMD=-1.59,95%CI-2.37^-0.80,P<0.01)。按种族进行分析,黄种人和埃及人CHC组患者25(OH)D均较对照组低(SMD=-2.48,95%CI-3.58^-1.38,P<0.01;SMD=-2.10,95%CI-3.23^-0.96,P<0.01),而白种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20,95%CI-1.42^-1.03,P=0.75)。根据维生素D检测方法进行分析,在酶联免疫法(ELISA)亚组和色谱法亚组中,CHC组患者的血清25(OH)D_3均较对照组低(SMD=-2.39,95%CI-3.22~~1.56,P<0.01;SMD=-1.751,95%CI-2.06^-1.44,P<0.01)。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5(OH)D_3水平较正常人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25羟维生素D META分析
下载PDF
线粒体凋亡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倩 王瑶 +2 位作者 焦方舟 刘扬 龚作炯 《医学综述》 2018年第20期3966-3970,共5页
作为细胞的能量工厂,线粒体是绝大多数生物体内不可缺少的细胞器。除为细胞的活动产生大量能量外,其还参与细胞分化、细胞内信息传递及调控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线粒体凋亡途径是上游信号分子作用于线粒体,打开调控细胞的生死开关即存... 作为细胞的能量工厂,线粒体是绝大多数生物体内不可缺少的细胞器。除为细胞的活动产生大量能量外,其还参与细胞分化、细胞内信息传递及调控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线粒体凋亡途径是上游信号分子作用于线粒体,打开调控细胞的生死开关即存在于线粒体内膜和外膜上的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导致线粒体内凋亡相关因子进入细胞质,激活胱天蛋白酶系统,从而引起细胞凋亡的过程。线粒体已被证实是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亚细胞结构。而肝脏作为生物体内合成分解代谢的重要器官,与线粒体的结构功能关系密切。且线粒体凋亡途径在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故未来靶向干预该途径中的相关分子,可为各类肝脏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疾病 线粒体 线粒体凋亡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CY1215对急性肝衰竭小鼠肝脏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扬 张海月 +3 位作者 焦方舟 张文斌 陈倩 龚作炯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观察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D-Gal N/LPS)诱导的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模型小鼠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CY1215的作用下,炎症相关指标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 目的观察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D-Gal N/LPS)诱导的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模型小鼠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CY1215的作用下,炎症相关指标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微小RNA-141(microRNA-141,miR-141)的表达情况。方法将18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ALF模型组(n=6)、ACY1215干预组(n=6),ALF模型组和ACY1215干预组采用D-Gal N/LPS联合诱导ALF小鼠模型,其中ACY1215干预组在造模前2 h腹腔注射ACY1215。24 h后检测各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结构变化并检测肝组织PCT、HMGB1、miR-14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ALF模型组相比,ACY1215干预组小鼠肝组织结构破坏程度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血清AST、ALT、TBIL水平显著下降,肝组织HMGB1及PCT表达显著降低,miR-141表达显著升高。结论 ACY1215对ALF小鼠肝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能减轻肝组织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ACY1215 降钙素原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微小RNA-141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在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文斌 王瑶 +1 位作者 焦方舟 龚作炯 《疑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1062-1066,共5页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是一种结构和功能都比较独特的HDAC,在调节细胞生长、转移和细胞凋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HDAC6在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炎性反应性疾病等诸多疾病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HDAC6也成为多种疾病潜在的治...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是一种结构和功能都比较独特的HDAC,在调节细胞生长、转移和细胞凋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HDAC6在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炎性反应性疾病等诸多疾病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HDAC6也成为多种疾病潜在的治疗靶点。文章主要就HDAC6在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 乙酰化调节 相关疾病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谷氨酰胺体外抑制脂多糖诱导的NCM460细胞线粒体途径凋亡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鹏 张文斌 +3 位作者 王瑶 焦方舟 陈倩 龚作炯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1144-1147,共4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小鼠NCM460细胞线粒体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对数生长期NCM460细胞分为正常组、脂多糖组、谷氨酰胺组,脂多糖组予以加5 μg/ml的脂多糖,谷氨酰胺组予以加5 μg/ml的脂多糖和12 mmol/L的谷氨酰胺。CO 2培养箱培养2...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小鼠NCM460细胞线粒体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对数生长期NCM460细胞分为正常组、脂多糖组、谷氨酰胺组,脂多糖组予以加5 μg/ml的脂多糖,谷氨酰胺组予以加5 μg/ml的脂多糖和12 mmol/L的谷氨酰胺。CO 2培养箱培养24 h后,收集各组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Bcl2、Bax及Cyt-c蛋白的表达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ting检测脂多糖组细胞中Bax、Cyt-c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 P 均<0.05),Bcl-2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低,Bcl-2/Bax值较正常组下降;而谷氨酰胺组肠组织中Bax、Cyt-c蛋白的表达均弱于脂多糖组( P 均<0.05),Bcl-2蛋白的表达较脂多糖组高( P <0.05),Bcl-2/Bax值较脂多糖组升高。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组细胞的凋亡率,显示脂多糖组细胞出现大量凋亡,其早期凋亡率及晚期凋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谷氨酰胺组细胞的凋亡较脂多糖组减轻,其早期凋亡率及晚期凋亡率均低于脂多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谷氨酰胺能体外抑制脂多糖诱导的NCM460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抑制NCM460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来实现其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脂多糖 NCM460细胞 线粒体凋亡途径
下载PDF
异常凝血酶原和甲胎蛋白检测在肝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彭菁 焦方舟 +2 位作者 李汛 杨凡 王鲁文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37-338,373,共3页
目的:探讨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和甲胎蛋白(AFP)的检测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住院治疗的90例肝病患者,其中HCC患者30例(HCC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3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组),肝硬化患者30... 目的:探讨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和甲胎蛋白(AFP)的检测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住院治疗的90例肝病患者,其中HCC患者30例(HCC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3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组),肝硬化患者30例(肝硬化组),比较3组患者血清AFP和PIVKA-Ⅱ的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AFP和PIVKA-Ⅱ在诊断HCC中的临床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AFP和PIVKA-Ⅱ的相关性。结果:HCC组患者血清中的AFP和PIVKA-Ⅱ水平均显著高于慢加急性肝衰竭组和肝硬化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IVKA-Ⅱ和AFP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3和0.838;PIVKA-Ⅱ诊断HCC的敏感性(90.00%)和特异性(93.30%)均高于AFP的敏感性(70.00%)和特异性(91.70%);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在各组患者中PIVKA-Ⅱ与AFP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PIVKA-Ⅱ检测对HCC的诊断价值优于AFP,可作为HCC的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甲胎蛋白 异常凝血酶原 诊断
下载PDF
炎性小体与肝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鹏 焦方舟 龚作炯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286-1290,共5页
炎性小体广泛存在于细胞内,是由多种不同功能的蛋白组成的蛋白复合体。体内的病原体及危险损伤信号能够激活炎性小体,使炎性小体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1前体(Pro-caspase-1)组分及其下游底物Pro-IL-1β、ProIL-18和Gasdermin D活化成熟,从... 炎性小体广泛存在于细胞内,是由多种不同功能的蛋白组成的蛋白复合体。体内的病原体及危险损伤信号能够激活炎性小体,使炎性小体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1前体(Pro-caspase-1)组分及其下游底物Pro-IL-1β、ProIL-18和Gasdermin D活化成熟,从而参与机体的免疫炎性反应。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炎性小体在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就炎性小体在肝纤维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肝癌、药物性肝损伤等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肝脏疾病的诊治提供最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小体 肝纤维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病毒性肝炎 肝癌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4与脑水肿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焦方舟 龚作炯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99-202,206,共5页
水通道蛋白4(AQP4)是脑内最主要的水通道蛋白,广泛分布于脑实质与脑液体成分(脑脊液、血液)的交界处细胞膜上,AQP4的分布特点表明其可能参与调节脑组织的水分进出。近些年研究发现AQP4在脑水肿的形成与消除方面起重要作用,AQP4调节剂为... 水通道蛋白4(AQP4)是脑内最主要的水通道蛋白,广泛分布于脑实质与脑液体成分(脑脊液、血液)的交界处细胞膜上,AQP4的分布特点表明其可能参与调节脑组织的水分进出。近些年研究发现AQP4在脑水肿的形成与消除方面起重要作用,AQP4调节剂为临床治疗脑水肿提供新思路。该文将AQP4的结构、分布、功能和调控以及AQP4与脑水肿(血管源性和细胞毒性水肿)、AQP4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4 细胞毒性水肿 血管源性水肿 AQP4抑制剂
下载PDF
索非布韦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焦方舟 张海月 +2 位作者 张文斌 王鲁文 龚作炯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220-224,共5页
目的评价索非布韦(SOF)联合α-干扰素(PEG-IFN)与索非布韦或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及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 目的评价索非布韦(SOF)联合α-干扰素(PEG-IFN)与索非布韦或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及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等数据库,纳入索非布韦联合干扰素与索非布韦或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篇文献,共82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5篇研究比较了SOF/PEG-IFN/利巴韦林(RBV)治疗的339例与SOF/RBV治疗的269例患者,4篇研究比较了SOF/PEG-IFN/RBV治疗的105例与PEG-IFN/RBV治疗的114例患者。Mate分析结果显示,SOF/PEG-IFN/RBV组快速病毒学应答率(RVR)显著高于SOF/RBV组(86.7%对71.7%,P=0.002),与PEG-IFN/RBV组比为91.7%对32.3%(P=0.006);SOF/PEG-IFN/RBV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显著高于PEG-IFN/RBV组(85.7%对44.2%,P<0.00001),但与SOF/RBV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对74.1%,P=0.16);SOF/PEG-IFN/RBV组头疼、疲劳、恶心、皮疹、肌痛、食欲减退、关节痛、发热、贫血发生率较SOF/RBV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非布韦联合α-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相比索非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或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获得更高的快速病毒学应答率,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索非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索非布韦 Α-干扰素 利巴韦林 META分析
下载PDF
急性肝衰竭小鼠血脑屏障结构和水通道蛋白4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焦方舟 张海月 +1 位作者 王鲁文 龚作炯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717-719,723,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肝衰竭小鼠脑水肿时血脑屏障结构和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的改变。方法本实验于2016年1—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实验,共纳入SPF级C57BL/6小鼠3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5只,模型组采用脂多糖... 目的观察急性肝衰竭小鼠脑水肿时血脑屏障结构和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的改变。方法本实验于2016年1—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实验,共纳入SPF级C57BL/6小鼠3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5只,模型组采用脂多糖及D-氨基半乳糖联合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4 h后观察小鼠肝组织变化检测血清ALT、AST、血氨水平,血脑屏障结构和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出现明显病理性肝组织损害,对照组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AST和血氨水平显著升高(t=5.075、6.338、5.718,P<0.05)。模型组脑组织血脑屏障结构轻度异常,电镜下可观察到微血管周围星形胶质细胞足突明显肿胀、内皮细胞出现大量囊泡和液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打开。脑组织AQP4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1,P=0.397)。结论急性肝衰竭脑水肿时血脑屏障结构存在轻微改变,血管源性水肿机制参与急性肝衰竭脑水肿,但脑组织中AQP4蛋白水平未出现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急性 脑水肿 水通道蛋白4 小鼠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鹏 张文斌 +3 位作者 王瑶 焦方舟 王鲁文 龚作炯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45-347,377,I0006,共5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谷氨酰胺组。于造模前3d对谷氨酰胺组大鼠给予L-谷氨酰胺0.5g/(kg·d)灌胃,第4天模型组和谷氨酰胺组大...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谷氨酰胺组。于造模前3d对谷氨酰胺组大鼠给予L-谷氨酰胺0.5g/(kg·d)灌胃,第4天模型组和谷氨酰胺组大鼠给予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400 mg/kg)和脂多糖(100 g/kg)制备急性肝衰竭模型。造模后48 h,观察各组大鼠生存情况,处死大鼠并收集血、小肠组织标本,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联合DAPI染色检测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小肠组织Bcl-2、Bax及Cyt-c蛋白表达量。结果:谷氨酰胺组大鼠的存活率(80.0%)高于模型组(46.7%);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分别为(5 345.9±287.3)U/L、(2 936.7±35.6)U/L和(93.5±1.6)μmol/L,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大鼠(48.3±6.4)U/L、(128.6±14.3)U/L和(8.6±1.3)μmol/L(均P<0.01),谷氨酰胺组大鼠ALT、AST和TBil水平均较模型组降低,分别为(696.4±14.5)U/L、(434.5±15.8)U/L和(32.5±1.8)μmol/L(P均<0.05)。小肠黏膜组织Tunel染色表明模型组大鼠小肠可见大量肠上皮细胞凋亡、坏死;谷氨酰胺组大鼠肠上皮细胞凋亡较模型组明显减轻。Western Blot检测模型组大鼠小肠组织中Bax、Cyt-c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均明显升高,Bcl-2蛋白表达则明显降低,Bcl-2/Bax值较正常组下降;而谷氨酰胺组肠组织中Bax、Cyt-c蛋白的表达均弱于模型组(P均<0.05),Bcl-2蛋白表达较模型组高(P<0.05),Bcl-2/Bax值较模型组升高。结论:谷氨酰胺可以提高急性肝衰竭大鼠的生存率,改善其肝功能,减轻肠上皮病理损伤,抑制肠上皮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大鼠 谷氨酰胺 肠上皮细胞 线粒体 凋亡途径
下载PDF
改性柿子废渣对重金属Pb^(2+)和Cd^(2+)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吕一品 吴香菊 +1 位作者 焦方舟 敖常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0-86,共7页
以实验室酿酒后得到的柿子废渣为原料,利用其主要成分纤维素和单宁制备生物吸附剂,并通过对生物吸附剂进行化学改性增加其吸附效率,对溶液中重金属Pb^(2+)和Cd^(2+)进行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烘干的柿子废渣对重金属中Pb^(2+)和Cd^(2+... 以实验室酿酒后得到的柿子废渣为原料,利用其主要成分纤维素和单宁制备生物吸附剂,并通过对生物吸附剂进行化学改性增加其吸附效率,对溶液中重金属Pb^(2+)和Cd^(2+)进行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烘干的柿子废渣对重金属中Pb^(2+)和Cd^(2+)存在吸附作用,并对其进行吸附等温线研究,得到吸附剂对Pb^(2+)与Cd^(2+)的饱和吸附容量为46.08和25.00mg/g,而经NaOH改性后的柿子废渣附剂对Pb^(2+)与Cd^(2+)的饱和吸附容量为106.75和46.54mg/g,改性后吸附容量约是改性前吸附容量的2倍多,说明改性后效果显著。研究表明,经改性后的生物吸附剂成本较低、绿色环保,具有很大的潜在开发价值,并实现废渣的二次利用,为柿子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子废渣 吸附 化学改性 铅离子 镉离子
下载PDF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评分系统对短期预后的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吉圆 张冬琴 +3 位作者 刘菲菲 焦方舟 王鲁文 龚作炯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1期54-60,共7页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和终末期肝病模型钠(MELDNa)评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出院后3个月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0月1日入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120例单纯病...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和终末期肝病模型钠(MELDNa)评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出院后3个月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0月1日入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120例单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计算MELD评分、CTP评分和MELDNa评分,统计研究对象出院后3个月内病死率并评估上述评分系统预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结果 3个月病死与生存患者的MELD评分、CTP评分和MELDN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6.532、-6.674、-6.399,P均<0.001),MELDNa评分模型预测效果最佳(AUROC=0.882,P<0.001)。结论 MELD评分、CTP评分和MELDNa评分都能准确评估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短期(3个月)预后,MELDNa评分模型能够改进预测效能,但仍需大规模临床研究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短期预后 MELD评分 Child-Turcotte-Pugh分级 MELDNa评分
下载PDF
急性肝衰竭小鼠血清与组织中PTX3、HBP、PCT及IL-6、IL-1β、TNF-α的变化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7
作者 石春霞 陈倩 +2 位作者 王瑶 焦方舟 龚作炯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第1期28-33,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小鼠血清与组织中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 3,PTX3)、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HB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 目的探讨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小鼠血清与组织中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 3,PTX3)、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HB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将32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16只。用D-氨基半乳糖联合脂多糖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12h后处死小鼠,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及肝脏、脾脏、小肠组织中的PTX3、HBP、PCT及IL-6、IL-1β、TNF-α的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ALF模型组小鼠较正常组小鼠肝组织结构破坏程度明显增加,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多;血清AST、ALT、TBIL水平显著升高。模型组小鼠血清及肝脏、小肠组织中PTX3与正常小鼠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脾脏组织中PTX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及肝脏、脾脏、小肠组织中HBP、PCT及IL-6、IL-1β、TNF-α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PCT的诊断效能最高,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41,cut-off值为35.2pg/ml,敏感度为93.8%,特异性为87.5%;PTX3其次,AUC为0.859,cut-off值为475.4pg/ml,敏感度为81.3%,特异性为87.5%;TNF-α的诊断效能最低,其AUC为0.695,cut-off值为54.5pg/ml,敏感度为68.8%,特异性为62.5%。结论PTX3、HBP、PCT可用于早期急性肝衰竭的辅助诊断,且较IL-6、IL-1β、TNF-α诊断效能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正五聚蛋白3 肝素结合蛋白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CY1215对急性肝衰竭过程中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裴茂华 陈倩 +3 位作者 王瑶 焦方舟 石春霞 龚作炯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16-519,523,共5页
目的探讨ACY1215对急性肝衰竭过程中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方法体外培养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细胞,脂多糖(LPS)模拟急性肝衰竭过程中产生的肠毒性物质,对NCM460细胞进行造模为LPS组。在完成造模... 目的探讨ACY1215对急性肝衰竭过程中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方法体外培养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细胞,脂多糖(LPS)模拟急性肝衰竭过程中产生的肠毒性物质,对NCM460细胞进行造模为LPS组。在完成造模前予以ACY1215处理NCM460细胞为ACY1215组。而不予以任何药物干预的为正常组。使用CCK8方法检测三组细胞的活性。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三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其中红色荧光越强,绿色荧光越低,表明线粒体膜电位越高。同时检测三组细胞的Bcl-2和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LPS组NCM460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与LPS组相比,ACY1215组NCM460细胞活性则显著升高(P<0.05)。与正常组相比,LPS组NCM460细胞的红色荧光明显减少,而绿色荧光显著增强。与LPS组相比,ACY1215组红色荧光显著增加,而绿色荧光显著减少。与正常组相比,LPS组NCM460细胞的Bcl-2蛋白及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而Bax蛋白和mRNA表达量则显著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ACY1215组Bcl-2蛋白和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而Bax蛋白和mRNA表达量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CY1215对急性肝衰竭过程中损伤的NCM460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CM460细胞的线粒体凋亡途径来达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ACY1215 肠道上皮细胞 线粒体凋亡途径
下载PDF
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短期疗效 被引量:20
19
作者 彭菁 焦方舟 +2 位作者 李汛 杨凡 王鲁文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4期640-644,共5页
目的:观察替诺福韦(TDF)与恩替卡韦(ET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我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随机分为TDF组(n=40)和ETV组(n=40)。TDF组应用富马酸替诺福... 目的:观察替诺福韦(TDF)与恩替卡韦(ET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我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随机分为TDF组(n=40)和ETV组(n=40)。TDF组应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ETV组患者应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随访48周。分析治疗24和48周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结果:在治疗24周后,ETV组及TDF组患者的血清ALT复常率分别是55%和50%、HBV-DNA转阴率分别是70%和57. 5%,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是2. 5%和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 654、0. 245和0. 556);在治疗48周后,ETV组及TDF组患者的血清ALT复常率分别是82. 5%和75%、HBV DNA转阴率分别是85%和82. 5%,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是10%和12. 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 412、0. 762和0. 723)。结论: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替诺福韦 恩替卡韦 抗病毒治疗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炎症风暴的发生机制及干预策略 被引量:29
20
作者 陈倩 王瑶 +1 位作者 焦方舟 龚作炯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185-188,共4页
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发病过程中,炎症风暴这一过程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警惕。若炎症风暴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会立刻导致机体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现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炎症风暴发生机制、炎性因子水平变化... 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发病过程中,炎症风暴这一过程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警惕。若炎症风暴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会立刻导致机体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现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炎症风暴发生机制、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和免疫治疗策略等方面做一综述,希望能给临床诊治提供一个重要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 炎症风暴 干预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