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自我主导理论的形成、价值及发展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焦旭平
史晓燕
-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保定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99-105,共7页
-
基金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元主体的教师教学评价指标及模式研究"(HB15JY039)
-
文摘
自我主导理论是在美国较有影响力的学生发展理论,由玛歌达在基根所提出的自我主导性概念基础上创立。该理论认为,自我主导性是一种内在建构自我信念、自我身份和社会关系的能力,横跨认知、内在自我和人际关系三个维度;自我主导性的发展要经历"遵循外部权威""十字路口""自我主导性形成"三个阶段,且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认知反思模型"和"学习伙伴模型"是自我主导性培养的基础和工具。自我主导理论的价值在于其在大学生事务领域、教师教学及发展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未来研究将聚焦于评价工具的本土化及实践应用。
-
关键词
自我主导性
学习伙伴模型
认知反思模型
-
Keywords
self-authorship
Learning Partnership Model(LPM)
Epistemological Reflection Model
-
分类号
B849
[哲学宗教—应用心理学]
-
-
题名130例脑损伤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4
- 2
-
-
作者
焦旭平
-
机构
高平市人民医院
-
出处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70-71,共2页
-
文摘
目的:为对颅脑损伤病人作到早期诊断,同时不延误治疗时机,争取好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 30例颅脑损伤病人定时观察其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瞳孔及肢体活动的变化,列表记录,早期发现颅内并发症如血肿、脑水肿、急性颅内压增高等。根据病情实施相应的救治方案及护理措施。结果:降低了病人的死亡率及致残率。结论:颅脑损伤病人伤后72h以内严密观察其伤情演变,可以早期发现并发症。
-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病情观察
护理
-
分类号
R473.74
[医药卫生—护理学]
-
-
题名静脉留置套管针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 3
-
-
作者
焦旭平
-
机构
山西省高平市人民医院
-
出处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54-55,共2页
-
文摘
目的:减轻或消除颅脑损伤病人静脉留置套管针使用中的不适应与痛苦,从而提供安全可靠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收治的58例颅脑损伤病人均采用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选择上肢静脉且避开关节处,应用正确的操作规程和封管技术。结果:本组58例颅脑损伤病人全部一次穿刺成功,成功率为100%,留置3 d^5 d者55例,占95%。结论:颅脑损伤病人应用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减少了穿刺次数,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能保持静脉通路利于临床紧急抢救。
-
关键词
脑损伤
静脉留置
护理
-
分类号
R473.74
[医药卫生—护理学]
-
-
题名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病人的术后护理
- 4
-
-
作者
焦旭平
-
机构
山西省高平市人民医院
-
出处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9年第S2期72-73,共2页
-
-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开颅术
治疗仪
颅内再出血
吸痰方法
引流袋
低颅压症
瞳孔散大
插入长度
冰袋降温
-
分类号
R473.6
[医药卫生—护理学]
-
-
题名35例惊厥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 5
-
-
作者
焦旭平
戴向丽
-
机构
高平市人民医院
附院眼科
-
出处
《长治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253-254,共2页
-
-
关键词
惊厥
儿童
护理
临床观察
-
分类号
R473.72
[医药卫生—护理学]
R720.597
[医药卫生—急诊医学]
-
-
题名6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 6
-
-
作者
焦旭平
-
机构
山西省高平市人民医院
-
出处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9-30,共2页
-
文摘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心电监测及精心护理 ,从而减少并发症 ,避免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 6 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 2 4h不间断连续床旁监测 ,根据病情实施相应护理。结果与结论 :设立中心监护病房 ,实施床旁 2 4h不间断连续床旁监测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
-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观察
护理
-
Key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linical observation
nursing care
-
分类号
R473.5
[医药卫生—护理学]
-
-
题名爱在无言里
- 7
-
-
作者
焦旭平
王舒婷(指导)
-
机构
江西省遂川县雩田小学
不详
-
出处
《小学生之友(阅读写作版)(下旬)》
2021年第9期74-74,共1页
-
文摘
一直以来,《小学生之友》都是我的好朋友,其中很多文章富有人生哲理,也包含着许多真情,比如2020年12月下旬刊里刊载的《那些废纸篓里的信》就是如此.这篇文章讲的是班上废纸篓里三次出现了匿名信.第一次的信是针对同学之间取绰号现象,第二次的信是针对同学们上课开小差现象,第三次的信是针对班上出现的攀比风.同学们看见这三封匿名信后,也开始自我对照,对症下药,慢慢地改正了各自的缺点.那这三封匿名信到底是谁写的呢?文章结尾才揭晓答案,写匿名信的原来是他们可敬又可爱的老师!我认为,这位老师教书育人很讲究方式方法.
-
关键词
文章结尾
教书育人
人生哲理
老师
学生之友
三封
对症下药
开小差
-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