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试论哈贝马斯社会交往行动理论的得与失 |
焦明甲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2
|
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路径 |
焦明甲
|
《经济导刊》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3
|
“超验之思”权变到“体验之思”——现实主义文学退场与先锋文学亮相的哲学文化研究 |
焦明甲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4
|
电影《阿凡达》的精神隐喻 |
焦明甲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5
|
文学终结时代的“文学写作”——周建新小说的现代意蕴 |
焦明甲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2
|
|
6
|
从“伦理价值批评”到“文化人类学知识建构”——“文学终结时代”中国文学批评理论主要形态 |
焦明甲
|
《长春大学学报》
|
2015 |
1
|
|
7
|
“非个人化”:近年写实小说创作叙述话语的人文立场 |
焦明甲
张宝春
|
《长春大学学报》
|
2002 |
1
|
|
8
|
论"原型批评"理论的历史贡献及其理论局限 |
焦明甲
|
《长春大学学报》
|
2002 |
1
|
|
9
|
信仰的生成与消解:哲学活动的内在本性 |
焦明甲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0
|
刍议“文学终结”诸种表象以及文学的未来 |
焦明甲
|
《长春大学学报》
|
2012 |
0 |
|
11
|
文学与文化的交相辩证发展——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现代性研究论纲 |
焦明甲
|
《长春大学学报》
|
2007 |
0 |
|
12
|
欲望、理性与真实:科幻电影中的人工智能伦理问题 |
马珊珊
焦明甲
|
《视听》
|
2018 |
3
|
|
13
|
试论先锋小说的叙事策略及其现实意义 |
焦明甲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9 |
3
|
|
14
|
试论电影《你好,李焕英》的艺术蕴含 |
焦明甲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5
|
浅析网红精神的表现及未来发展 |
陈敏
焦明甲
|
《新闻研究导刊》
|
2017 |
4
|
|
16
|
从“本体诠释学”到“解构的实践批评”——对斯皮瓦克理论精神意蕴的一种马克思主义描述 |
焦明甲
|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7
|
再论后现代主义理论——从马克思主义视角看 |
焦明甲
|
《前沿》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8
|
存在的焦虑与人性的徘徊——论中国新时期先锋文学的本体意蕴 |
焦明甲
|
《作家》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9
|
从“文化批评”到“哲学批判”——詹姆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内在理路及其特点 |
孙悦
焦明甲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20
|
我思·我感·我歌——周云蓬《午夜起来听寂静》的主要精神意蕴 |
王雪艳
焦明甲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