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除去票房,话剧还能创造什么?——访独立戏剧制作人袁鸿 被引量:1
1
作者 焦洱 《商业文化》 2008年第5期44-50,共7页
对于袁鸿的访谈是由社科院文学所的当代戏剧学者陶子联络和安排的。陶子始终在场,并且也参与了整个访谈。访谈地点就在社科院外国文学所《世界文学》编辑部,从下午一点半一直持续到四点。袁鸿是当下小剧场的活跃人物,时间观念很强,说好... 对于袁鸿的访谈是由社科院文学所的当代戏剧学者陶子联络和安排的。陶子始终在场,并且也参与了整个访谈。访谈地点就在社科院外国文学所《世界文学》编辑部,从下午一点半一直持续到四点。袁鸿是当下小剧场的活跃人物,时间观念很强,说好了到四点,一分钟都没耽误,到了四点就匆匆离开了。其间他时而接听电话,内容都是与演出有关的,涉及到各种技术细节。那天的访谈主要围绕两个内容:一个是简称北剧场,一个是他现在作为独立戏剧制作人的工作。袁鸿曾是北剧场的承包者,在那里经历了整个非典时期,那也是他个人事业的一次起伏。显然,他更愿意谈后一个内容,思路清晰,滔滔不绝。他是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在当下背景里谈起戏剧,他对戏剧的感受和预盼有着独立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作人 戏剧 票房 话剧 小剧场 世界文学 时间观念 技术细节
下载PDF
观演关系,以及第四堵墙的ABCD
2
作者 焦洱 《商业文化》 2008年第5期34-37,共4页
说来可能令人不信,我的今天所谓观演关系的启蒙教育,竟然是在将近五十年前,在我还是一个三四岁的幼儿时获得的。 1961年,我4岁,母亲带着我去北京儿童剧场看了一场《马兰花》。一个北京儿童在小小年纪就看过《马兰花》并没有什么... 说来可能令人不信,我的今天所谓观演关系的启蒙教育,竟然是在将近五十年前,在我还是一个三四岁的幼儿时获得的。 1961年,我4岁,母亲带着我去北京儿童剧场看了一场《马兰花》。一个北京儿童在小小年纪就看过《马兰花》并没有什么稀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兰花》 启蒙教育 儿童 北京 竟然 幼儿
下载PDF
《浮士德》:从文学文本到舞台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焦洱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79-81,共3页
《浮士德》:从文学文本到舞台实践焦洱面对一部戏剧作品,尤其是一部经典戏剧作品的导演,颇有些象面对一部交响乐的乐队指挥,在诠释作品的过程中他总是必须回答一些每次都十分相似的问题,诸如艺术与现实,与传统的关系,艺术家面对... 《浮士德》:从文学文本到舞台实践焦洱面对一部戏剧作品,尤其是一部经典戏剧作品的导演,颇有些象面对一部交响乐的乐队指挥,在诠释作品的过程中他总是必须回答一些每次都十分相似的问题,诸如艺术与现实,与传统的关系,艺术家面对客观世界、面对时尚的态度等等。通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 舞台实践 文学文本 林兆华 梅菲斯特 《哈姆雷特》 悲剧意识 艺术家 艺术形象 个性特征
原文传递
热论当代戏剧之命运 被引量:1
4
作者 查明哲 马也 +1 位作者 焦洱 高扬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8,共5页
本刊去年12期发表了魏明伦先生的文章《当代戏剧之命运》,在戏剧界产生了极大的反响,由此,本刊开辟了“当代戏剧之命运”专栏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半年来,激流涌动,风响云集,许多理论家、评论家以至基层戏剧工作者们纷纷来稿,参与... 本刊去年12期发表了魏明伦先生的文章《当代戏剧之命运》,在戏剧界产生了极大的反响,由此,本刊开辟了“当代戏剧之命运”专栏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半年来,激流涌动,风响云集,许多理论家、评论家以至基层戏剧工作者们纷纷来稿,参与讨论,一时间“当代戏剧之命运”成了关注的热点。本期刊发了四位同志的讨论纪要,话题涉及了戏剧与大众文化、艺术价值的评价、文艺政策、创作规律、艺术家的职责、戏剧的希望与前景等诸多方面。其目的是广开思路,将讨论引向更深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明伦 《当代戏剧之命运》 戏剧理论 大众文化 艺术价值 文艺政策 创作规律 艺术家
原文传递
十二刀(外一篇)
5
作者 焦洱 《大家》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4-172,共9页
他倚在两块岩石的夹缝处,向后靠靠,让自己坐得舒服点,然后从制服棉袄口袋里掏出烟来。军用挎包放在脚边,旁边是那顶羊绒帽子。他连着翻了两座山,额角上有些细密的汗珠,倒放着的羊绒帽子里有热气袅袅地升起来。他燃起香烟。
关键词 县医院 挎包 羊绒 长途汽车 售票员 后头 家伙 帽子 大黄 知青
原文传递
准确,然后创造──评小剧场话剧《等待戈多》兼谈经典作品舞台诠释中的问题
6
作者 焦洱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等待戈多》 经典作品 贝克特 小剧场 当代青年 话剧 导演 荒诞派戏剧 人的角度 创造性诠释
原文传递
站在巨人的肩头——关于小剧场话剧《死无葬身之地》的对白
7
作者 焦洱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2-34,共3页
站在巨人的肩头关于小剧场话剧︽死无葬身之地︾的对白焦洱甲:在看过小剧场话剧《死无葬身之地》后,我从书架上翻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的《萨特戏剧集》,决定认真读一读萨特的戏剧作品。乙:以前没读过么?甲:多年前读过《... 站在巨人的肩头关于小剧场话剧︽死无葬身之地︾的对白焦洱甲:在看过小剧场话剧《死无葬身之地》后,我从书架上翻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的《萨特戏剧集》,决定认真读一读萨特的戏剧作品。乙:以前没读过么?甲:多年前读过《脏手》,后来还读过《苍蝇》、《死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无葬身之地 小剧场戏剧 抵抗运动 话剧院 知识分子 《脏手》 《苍蝇》 隐居者 人的自由 阿尔托
原文传递
电脑凶杀
8
作者 焦洱 《人民文学》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83-91,共9页
整个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全天我都坐在电脑前与屏幕上的一个英文字母“Y”较劲儿。这个“Y”最初出现时我并没有太在意,以为是我手误的结果。在多次交替使用Del和Bksp键消除它均告失败之后我发现,它有如一个无所不在的幽灵,每当我试图捉... 整个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全天我都坐在电脑前与屏幕上的一个英文字母“Y”较劲儿。这个“Y”最初出现时我并没有太在意,以为是我手误的结果。在多次交替使用Del和Bksp键消除它均告失败之后我发现,它有如一个无所不在的幽灵,每当我试图捉住它并从屏幕上驱逐它时,它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在我战战兢兢地竭力捕捉那倏忽间闪过脑际的思想或语句时,它便飞扬跋扈地出现在屏幕的正中间。我使用了包括退出集成环境后重新进入、热启动以及用一张据说极有效的杀病毒卡杀病毒等方法,企图彻底摆脱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人物 屏幕 电脑 出现在 句子 集成环境 老子 着黑色 长途汽车站 故事
原文传递
德国新生代作家访问中国
9
作者 焦洱 《外国文学动态》 2006年第6期32-32,共1页
2006年10月30日下午,北京的德语文学学者、作家、出版家与四位德国新生代小说家的见面暨对话活动在德国驻华大使馆多功能厅举行。 此次来华的四位德国作家是朱丽·泽、英格·舒尔策、雅可布·海因和伊利亚·特罗亚诺... 2006年10月30日下午,北京的德语文学学者、作家、出版家与四位德国新生代小说家的见面暨对话活动在德国驻华大使馆多功能厅举行。 此次来华的四位德国作家是朱丽·泽、英格·舒尔策、雅可布·海因和伊利亚·特罗亚诺夫。前来参加见面暨讨论会的中方人士有外国文学学者及作家余中先、叶廷芳、李永平、黄燎宇、任国强、李大卫、焦洱等,出版界人士全保民、欧阳韬、张懿翎、唐晓渡、徐晓、昊晨骏、邵艳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 德国 中国 家访 驻华大使馆 德语文学 多功能厅 对话活动
原文传递
象由心生——说罗江的人物画
10
作者 焦洱 《艺术市场》 2007年第9期17-18,共2页
(一)初识罗江的画,是和几个刚刚进入中国画收藏领域的朋友在一起。 有人热情地推荐罗江,谈论罗江笔下人物的学术价值,夸赞他的画的艺术张力。几个朋友先是争先恐后地索取画册翻看,继而茫然。
关键词 人物画 学术价值 艺术张力 中国画 朋友 画册
原文传递
《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为平民百姓深情歌吟
11
作者 姜志涛 黄维钧 +7 位作者 崔伟 欧阳逸冰 温大勇 焦洱 孙浩 李春喜 晓耕 马也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26,共9页
在纪念话剧百年的展演中,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是一部表现现实生活、关注平民百姓命运的力作。鉴于该剧在编、导、演等各方面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本刊特邀请几位专家谈谈他们的感受。
关键词 百姓 平民 女人 男人 情歌 展演 话剧 纪念
原文传递
《非常麻将》对谈──兼谈小剧场戏剧的“语言学转向”
12
作者 刘平 焦洱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2-35,共4页
关键词 观众接受 小剧场戏剧 创作者 麻将 舞台呈现 荒诞派戏剧 导演 创作观念 语言学转向 实验戏剧 写实风格 戏剧冲突 荒诞逻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