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塑形与锁钉分布及术后愈合状态对接骨板生物力学的影响
1
作者 周望 徐剑晴 +9 位作者 何思渊 张述 王俊文 焦竞 米博斌 刘国辉 朱威威 何智圣 张柳云 刘梦星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4-650,共7页
目的分析塑形对接骨板弯曲强度以及不同锁钉分布情况对接骨板受力的影响,为临床上对接骨板进行塑形与选择不同的锁钉分布方式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根据YY/T 0342—2020标准对接骨板四点弯曲强度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并应用理论分析及... 目的分析塑形对接骨板弯曲强度以及不同锁钉分布情况对接骨板受力的影响,为临床上对接骨板进行塑形与选择不同的锁钉分布方式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根据YY/T 0342—2020标准对接骨板四点弯曲强度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并应用理论分析及有限元仿真方法对不同锁钉分布的假体模型进行受力分析。结果在30°折弯时,3.7 mm厚接骨板比2.7 mm厚接骨板的等效塑性应变高28%;3.7、2.7 mm厚接骨板的极限折弯角度分别为55°、67°。折痕对接骨板受力影响较小,未塑形结构四点弯曲强度为2.64 N·m,等效弯曲刚度为1.12 N·m^(2);带折痕四点弯曲强度为2.63 N·m,等效弯曲刚度为1.10 N·m^(2);正反折弯后接骨板四点弯曲强度由2.64 N·m降低至2.45 N·m,降低约7.72%,等效弯曲刚度由1.12 N·m^(2)降低至0.98 N·m^(2),降低了12%,影响较为明显。植入填塞螺钉后单孔接骨板四点弯曲强度改善较为明显,由2.64 N·m提升至3.15 N·m,提升约19.32%,等效弯曲刚度由1.12 N·m^(2)提升至1.14 N·m^(2),提升幅度为2.1%。骨折线两侧至少各留出两个锁定孔不植入锁钉比打满锁钉应力降低约50%。在未形成骨痂的情况下,术后16周下地行走,TC4材质应力达到852.7 MPa,出现屈服。结论在需要进行较大塑形的临床场景下,不适合厚度过大的接骨板,厚度大塑形后更易出现接骨板断裂问题,可指导临床基于塑形角度选择合适厚度接骨板,极端情况可选择植入填塞螺钉。建议临床固定锁钉时,避免打满螺钉的固定锁钉方式;骨折线两端各保留两个锁定孔不固定锁钉,生物力学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形 接骨板 锁钉分布 四点弯曲强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基于惯性导航的髓内钉进钉点定位装置研究
2
作者 郭楚 米博斌 +6 位作者 王俊文 焦竞 吴石磊 夏天 李景峰 刘国辉 刘梦星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4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目的介绍一种基于惯性导航技术的髓内钉进钉点定位装置,利用多维角度信息辅助实现股骨顺行髓内钉理想进钉方向的快速精准定位,并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其临床价值。方法将定位装置的定位模块与显影板2个组件组配后放置于患侧股骨近端体表,进... 目的介绍一种基于惯性导航技术的髓内钉进钉点定位装置,利用多维角度信息辅助实现股骨顺行髓内钉理想进钉方向的快速精准定位,并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其临床价值。方法将定位装置的定位模块与显影板2个组件组配后放置于患侧股骨近端体表,进行正位透视,基于X线片选择理想进钉方向对应的显影角度后将定位模块的偏航角归零。归零后将定位模块与手术器械组配,实现导针进钉角度的指引,基于角度指引完成理想进钉方向的精准定位。通过设置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手术试用,分别记录有无定位装置使用时的导针打入次数、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和术中出血量。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在导针打入次数、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及术中出血量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位装置可辅助医生快速完成髓内钉进钉点的定位,通过提高导针打入一次到位的成功率,可有效减少透视次数和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具备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创伤 髓内钉 进钉点 惯性导航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血生化、骨代谢及骨密度特点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焦竞 李烨 +4 位作者 王俊文 肖飞 黄玉成 王昕 熊元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00-1602,1659,共4页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对骨密度以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女性37例为甲减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女性41例为甲亢组,健康体检女性人员40例为对照组。观察3组甲状腺功能指标血游离三碘甲状...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对骨密度以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女性37例为甲减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女性41例为甲亢组,健康体检女性人员40例为对照组。观察3组甲状腺功能指标血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激素(FT_4)和高敏感促甲状腺激素(TSH);骨代谢指标血Ca^(2+)、血P^(3+)、1,25-(OH)_2D_3、甲状旁腺激素(PTH)、碱性磷酸酶(ALP)、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吡啶并啉交联肽(ICTP)以及血清骨钙蛋白(BGP)以及左侧股骨颈、正位腰椎1-4(L_(1-4))的骨密度情况。结果甲亢组血清FT_3、FT_4、ALP、BGP、ICT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甲亢组血清T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甲减组血清TS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FT_3、FT_4、ALP、BGP、ICT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甲亢及甲减组L1-4及左股骨颈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组受试者PTH、CT、Ca^(2+)、P^(3+)、1,25-(OH)_2D_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亢及甲减都可以引起骨量丢失,骨密度降低;主要通过影响骨转化来实现的;应该重视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的骨密度及骨代谢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骨代谢 骨密度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42
4
作者 沈波 焦竞 勘武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6-594,共9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式的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两种不同治疗选择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于老年(≥6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式的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两种不同治疗选择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于老年(≥6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纳入研究的基本资料、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和术后死亡率等数据资料,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分析,并采用RevMan 5.0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8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共921例患者,其中人工关节置换组439例,内固定组482例。人工关节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比较,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内科并发症及内植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RR=0.51,95%CI(0.31,0.84),P=0.008;RR=0.26,95%CI(0.11,0.61),P=0.002],术后负重下床时间较早[RR=-50.17,95%CI(-79.65,-20.68),P=0.001],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RR=3.19,95%CI(0.48,5.91),P=0.020]和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RR=2.99,95%CI(1.45,6.17),P=0.003]均较高。结论与Gamma钉、DHS、PFN等内固定相比,人工关节置换不增加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但显著缩短术后负重下床时间,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并提高了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对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并不能显著降低术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老年人 股骨粗隆间骨折 META分析
下载PDF
甲状旁腺激素(1-34)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烨 焦竞 +1 位作者 汤洁 胡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分析PTH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治疗组在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后加用PTH,对照组仅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对... 目的分析PTH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治疗组在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后加用PTH,对照组仅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对比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各项指标差异,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联合PTH在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中的应用。结果术后1周、2周时2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治疗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时治疗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骨痂出现时间、住院时间及肿胀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PTH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安全有效,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缩短病程,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内固定 甲状旁腺激素(1-34) 骨质疏松 肱骨近端骨折
下载PDF
CD44分子的体外岩藻糖基化修饰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肖飞 焦竞 +3 位作者 黄玉成 徐海 左伟 王俊文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究CD44分子的体外岩藻糖基化修饰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归巢能力的影响。方法首先,构建稳定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的BMSCs;然后,将BMSCs进行体外... 目的探究CD44分子的体外岩藻糖基化修饰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归巢能力的影响。方法首先,构建稳定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的BMSCs;然后,将BMSCs进行体外岩藻糖基化处理;最后,通过尾部静脉注射到胫骨骨折的模型兔体内。注射6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兔血清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的分泌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损伤处骨组织SDF-1、MCP-1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GFP表达的阳性率。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成功构建稳定表达EGFP的BMSCs;ELISA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经岩藻糖基化处理后的BMSCs治疗组,兔血清中SDF-1、MCP-1的分泌量及损伤骨组织SDF-1、MCP-1蛋白的表达量较未经岩藻糖基化处理的BMSCs治疗组均显著上升(P<0.0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EGFP表达的阳性率也明显升高(P<0.05),证明到达损伤骨组织处的BMSCs明显增多,有助于骨损伤修复。结论 CD44分子的体外岩藻糖基化修饰能显著加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归巢能力,这可能是通过SDF-1、MCP-1的调节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岩藻糖基化 骨损伤 归巢能力
下载PDF
微型钢板加植骨治疗桡骨远端C_2、C_3型骨折31例体会
7
作者 李烨 焦竞 +1 位作者 刑丹谋 郭风劲 《临床外科杂志》 2007年第6期427-427,共1页
关键词 微型钢板 植骨 桡骨远端骨折
下载PDF
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48例体会
8
作者 王俊文 焦竞 黄珩 《临床外科杂志》 2005年第10期666-667,共2页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动力髁螺钉 治疗体会 畸形愈合
下载PDF
扩大骨髓腔的末节断指原位缝合术效果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冯俊 杨中华 +3 位作者 周必光 廖苏平 赵志刚 焦竞 《华中医学杂志》 2006年第5期413-414,共2页
目的 观察扩大骨髓腔的末节断指原位缝合术效果。方法 对16例17指末节断指行骨髓腔扩大的原位缝合术。术中扩大断指近、远侧骨段髓腔,用一根细克氏针固定骨支架,间断缝合皮肤。结果 16例17指原位缝合术后,2指坏死,2指指尖皮肤部分... 目的 观察扩大骨髓腔的末节断指原位缝合术效果。方法 对16例17指末节断指行骨髓腔扩大的原位缝合术。术中扩大断指近、远侧骨段髓腔,用一根细克氏针固定骨支架,间断缝合皮肤。结果 16例17指原位缝合术后,2指坏死,2指指尖皮肤部分坏死,其余各指均成活。术后随访4~12个月,除2指指甲缺如,其余外形良好,痛、温觉恢复,指腹两点辨别觉为7~10mm。结论 扩大骨髓腔的末节断指原位缝合术是治疗末节断指简便、有效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植术 手指 缝合技术
下载PDF
悲剧精神的再生与变异--关于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的讨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杰 何信玉(整理) +12 位作者 路璐 胡成婷 梁慧卉 殷小敏 应舒悦 焦竞 黄筱倩 许楠 张彩霞 漓江波 连晨炜 何信玉 王真 《上海艺术评论》 2017年第3期86-88,共3页
王杰(浙江大学特聘教授):在具体语境中对具体作品进行分析是当代美学研究的一个前沿方法。当代艺术理论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我们对电影的讨论并不能仅仅局限于电影本身,而是希望通过讨论来激活当代理论。
关键词 电影 悲剧精神 嫌疑人 献身 变异 再生 当代理论 美学研究
下载PDF
骨软骨前体细胞分离鉴定及转化生长因子β3对其成软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左伟 程文俊 +3 位作者 焦竞 黄玉成 肖飞 王俊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29-1834,共6页
背景:关节软骨中存在着前软骨干细胞,可能成为软骨组织工程潜在的种子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3对前软骨干细胞的增殖及成软骨分化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目的: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3对骨软骨前体细胞成软骨的分化作用。方法:分离筛选出晚期骨关... 背景:关节软骨中存在着前软骨干细胞,可能成为软骨组织工程潜在的种子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3对前软骨干细胞的增殖及成软骨分化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目的: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3对骨软骨前体细胞成软骨的分化作用。方法:分离筛选出晚期骨关节炎患者软骨组织CD146^+软骨细胞并鉴定。培养CD146^+软骨细胞团块分为4组:为普通培养基组,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组,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组(含2.5μg/L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3)和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组(含10μg/L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3)。培养4周后行组织块Ⅱ型胶原、Aggrecan免疫组织化学及相关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与结论:(1)成软骨诱导培养时,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组所形成软骨块>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组>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组;(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组Ⅱ型胶原和Aggrecan的表达明显高于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组(P<0.05),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组表达明显高于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组(P<0.05);(3)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组Ⅱ型胶原和Aggrecan m RNA的表达明显强于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组(P<0.05),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组2指标表达明显强于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组(P<0.05);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组和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组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的表达均明显强于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组(P<0.05);(4)结果表明,晚期骨关节炎患者残余关节软骨中存在着具有干细胞特性的骨软骨前体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3具有较强促骨软骨前体细胞成软骨分化的能力,其有可能成为软骨组织工程中理想的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前体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3 软骨组织工程 成软骨分化 骨关节炎 组织构建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袁媛 喻博 +2 位作者 焦竞 程文俊 张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14-1218,共5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采用Gamma 3粗隆髓内钉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ERAS理念,分为对照组和ERAS组,各3...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采用Gamma 3粗隆髓内钉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ERAS理念,分为对照组和ERAS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分型、致伤原因、合并内科病,以及骨质疏松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及总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围术期并发症、医疗满意度、骨折愈合时间、骨质疏松程度及Harris评分等。结果:术前、术后及总住院时间,ERAS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ERAS组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3天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及术后7天无明显差异(P>0.05)。ERAS组在围术期有7例(30.4%)出现并发症,而对照组为15例(5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2)。医疗满意度,ERAS组为93.3%,对照组为7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4)。术后随访12-18个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428)。ERAS组出院时及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无明显差异(P>0.05)。至末次随访时,ERAS组均顺利愈合,一例股骨颈短缩。对照组,一例内固定失效,一例内翻畸形愈合。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骨质疏松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术后3个月,两组骨质疏松情况均较入院时加重,重度骨质疏松比率均升高,且对照组由36.7%上升为6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0)。结论:ERAS理念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可减轻患者疼痛,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促进术后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多学科协作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 内固定术
下载PDF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联合3D打印技术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疗效观察
13
作者 肖飞 程可可 +4 位作者 雷天润 左伟 焦竞 陈明 王俊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382-385,共4页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联合3D打印技术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具体方法及优势,为临床提供新选择。方法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应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联合3D打印技术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共16例,其中女12例、男4例;年龄(75.2&...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联合3D打印技术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具体方法及优势,为临床提供新选择。方法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应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联合3D打印技术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共16例,其中女12例、男4例;年龄(75.2±9.6)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伤2例,摔伤14例;左侧10例,右侧6例;骨折分型为Vancouver B1型13例,Vancouver C型3例。术前常规进行股骨全长CT扫描+三维重建检查,根据CT数据进行造模并模拟复位,将模拟复位后的股骨全长模型进行3D打印,并于术前1 d在模型上将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进行预弯、塑形、组配。手术中完成骨折复位及初步固定后,将术前预先塑形的桥接内固定系统置于股骨外侧结合螺钉牢固固定骨折。术后患者每日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每月复查患肢骨折部位X线片直至骨折完全愈合。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患侧髋关节功能。应用SPSS 2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结果1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7.8±2.3)个月,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全部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8±1.3)个月。骨折愈合后的髋关节Harris评分(87.9±6.7)分,优良率93%。无一例发生神经损伤、血管损伤、术后感染、内固定失效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联合3D打印技术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效果较好,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周围骨折 3D打印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不同内固定方式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14
作者 焦竞 黄玉成 +4 位作者 李涛 肖飞 王俊文 程文俊 勘武生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0-302,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内固定方式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老年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行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 目的比较不同内固定方式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老年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行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2组患者均行术后早期康复,使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各组患者平均下床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MBI评分为56.67±11.92,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MBI评分为44.35±8.56,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的MBI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下床时间要短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Ⅱ内固定方式较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更有助于早期恢复ADL能力,提高治疗效果的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老年人 康复
原文传递
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大腿痛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焦竞 熊元 +2 位作者 王俊文 黄玉成 王昕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85-690,共6页
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大腿痛的发生原因,以期降低患者术后大腿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2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0... 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大腿痛的发生原因,以期降低患者术后大腿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2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03例,女133例;年龄为42~86岁,平均50.3岁。骨折AO分型:31-A1.2型13例,31-A1.3型32例;31-A2.1型35例,31-A2.2型27例,31-A2.3型33例;31-A3.1型38例,31-A3.2型39例,31-A3.3型19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一、新鲜的闭合性骨折,均采用PFNA11固定治疗。结果236例患者术后获8-26个月(平均13.2个月)随访。1例患者出现骨折不愈合,二期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其余235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2~39周(平均29.3周)。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1~93分,平均85.1分。19例(8.05%)患者术后出现患侧大腿痛。疼痛原因:股骨近端解剖形态差异6例,髓内钉远端设计缺陷4例,内固定稳定性不足及生物力学分布不均3例,手术医生操作不熟练2例,患者严重骨质疏松4例。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PFNAⅡ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出现大腿痛的现象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应针对中国人股骨近端的骨骼特点在主钉前弓、主钉远端结构、外偏角等方面的设计做进一步的精细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骨钉 大腿痛 原因
原文传递
大直径金属对金属与金属对聚乙烯全髋关节置换初步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焦竞 程文俊 +1 位作者 王俊文 勘武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0期940-944,共5页
目的 比较金属对金属(MOM)大直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与金属对聚乙烯(MOP)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对30例(30髋)进行MOM大直径全髋关节置换术(MOM组),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 目的 比较金属对金属(MOM)大直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与金属对聚乙烯(MOP)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对30例(30髋)进行MOM大直径全髋关节置换术(MOM组),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0.3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3.7 kg/m2;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6±15)分.同期采用后外侧入路对30例(30髋)进行MOP全髋关节置换术(MOP组),男9例,女21例;平均年龄62.4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3.4 kg/m2;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4±17)分.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及影像学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4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感染、骨折脱位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MOP组有1例患者术后2个月形成深静脉血栓.术后1、3、6、12个月Harris评分MOM组平均分别为(86±3)、(90±3)、(95±4)、(92±4)分,MOP组平均分别为(78±4)、(84±3)、(90±4)、(92±4)分.术后1、3、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OM组髋关节总活动范围平均为239.2°±21.9°,屈髋平均为135.4°±10.9°;MOP组髋关节总活动范围平均为190.1°±16.7°,屈髋平均为95.3°±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OM大直径全髋关节置换相比传统MOP全髋关节置换短期疗效好,其中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和植入物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利伐沙班与低分子量肝素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7
17
作者 程文俊 王俊文 +4 位作者 任义军 焦竞 李涛 刘伟军 勘武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80-483,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量肝素(LMWH)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防治中的作用,评估利伐沙班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其足疗程应用防治血栓的必要性。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136例单侧初次... 目的通过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量肝素(LMWH)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防治中的作用,评估利伐沙班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其足疗程应用防治血栓的必要性。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136例单侧初次行TH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预防DVT使用药物不同分为利伐沙班组和LMWH组,每组各68例。利伐沙班组男28例,女40例;平均(61.6±10.7)岁,体质量平均(63.9±11.2)kg。LMWH组男31例,女37例;平均(60.3±12.4)岁,体质量平均(65.5±9.8)kg。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LMWH组术后应用时间为1周,利伐沙班组术后应用时间分别为2周38例,5周3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应用药物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功能情况,以及症状DVT发生率、轻微和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功能、轻微和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MWH组症状DVT发生率为7.4%,利伐沙班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LMWH比较,初次THA术后DVT防治中利伐沙班更安全、有效,足疗程抗凝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肝素 低分子量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利伐沙班
原文传递
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金属臼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的临床和影像学评估:5年临床随访 被引量:16
18
作者 程文俊 王俊文 +5 位作者 焦竞 左伟 肖飞 徐海军 肖志宏 勘武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66-1071,共6页
目的评估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应用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金属(TTM)臼杯的中期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骨科进行初次THA的19例(20髋)患者,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分成TTM臼杯组9例(10... 目的评估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应用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金属(TTM)臼杯的中期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骨科进行初次THA的19例(20髋)患者,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分成TTM臼杯组9例(10髋)和Pinnacle臼杯组10例(10髋)。术后5年影像学评估髋臼假体稳定性、髋臼表面与骨界面骨长人能力以及是否伴有骨溶解;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5年,Harris评分TTM组优8例,良2例;Pinnacle组优9例,良1例。术后5年TTM组[(92.8±3.1)分]和Pinnacle组[(94.6±2.9)分]的Harris评分分别与术前[(48.2±5.5)分和(46.5±8.7)分]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术后5年Harri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影像学评估术后臼杯稳定、骨长人优异,无松动及骨溶解。TTM组2例术后存在透光线,术后6个月后透光线消失;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进行性增加的透光线。以假体松动或翻修手术作为终点,两组髋臼假体5年生存率均为100%。结论3D打印钛金属骨小梁臼杯在初次THA后5年中期随访中展现出优异的临床效果,长期随访结果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随访研究 3D打印 电子束熔融
原文传递
更换髓内钉附加锁定板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骨不连 被引量:12
19
作者 黄玉成 焦竞 +3 位作者 程文俊 王昕 肖飞 王俊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6-490,共5页
[目的]探讨更换髓内钉附加锁定板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23例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的资料,采用更换髓内钉附加锁定板手术治疗,其中男16例,女7... [目的]探讨更换髓内钉附加锁定板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23例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的资料,采用更换髓内钉附加锁定板手术治疗,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19~65岁,平均43.78岁。骨不连病理分型:肥大型7例,萎缩型16例。所有病例取自体髂骨移植,其中20例行自体髂骨植骨,3例行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植骨。术后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定期复查,通过影像学分析骨折愈合情况,并指导功能锻炼,观察相关并发症。[结果]23例患者术后获12~30个月,平均15.63个月随访。全部患者均获得临床愈合,愈合时间4~10个月,平均6.47个月。AAOS评分由术前的(65.82±9.48)分显著增加至术后12个月的(89.73±4.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肢体短缩略有加重,由(0.32±0.57)cm增加至(0.82±0.71)cm(P<0.05)。膝关节屈曲角度由(91.33±14.05)°显著增加至(107.24±1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伸直角度由[(-1.34±4.81)°变化至(-2.04±4.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除1例轻度关节僵硬外,均无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松动断裂、骨折复位丢失、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更换髓内钉附加锁定板是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非感染性骨不连 髓内钉 钢板 自体骨移植
原文传递
硼酸功能化介孔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对糖肽的富集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丽婷 张莹 +2 位作者 焦竞 杨芃原 陆豪杰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5-540,共6页
制备了一种硼酸功能化介孔纳米材料,利用硼酸基团可以和糖肽中糖链上的顺式邻位或间位羟基发生反应形成环状二酯对糖肽进行富集,考察并比较了不同的孵育时间、孵育缓冲液、清洗方式以及洗脱液对糖肽富集的影响,优化了该材料富集糖肽的条... 制备了一种硼酸功能化介孔纳米材料,利用硼酸基团可以和糖肽中糖链上的顺式邻位或间位羟基发生反应形成环状二酯对糖肽进行富集,考察并比较了不同的孵育时间、孵育缓冲液、清洗方式以及洗脱液对糖肽富集的影响,优化了该材料富集糖肽的条件,建立了一种硼酸功能化介孔纳米材料用于选择性富集糖肽并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四极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MALDI-QIT-MS)进行糖肽分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蛋白质 硼酸功能化介孔纳米材料 富集 质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