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宗教文化视角下的西藏庄园建筑初探 被引量:3
1
作者 焦自云 汪永平 牛婷婷 《华中建筑》 2009年第3期257-260,共4页
宗教文化对藏式传统建筑艺术的影响比较深远。该文选择宗教文化的视角,结合实例来研究西藏庄园建筑,初步探讨其在选址、空间布局等方面的特点,并进一步指出研究西藏庄园建筑的意义。
关键词 宗教文化 西藏 庄园建筑 建筑特点
下载PDF
从聚落到城市——西藏泽当城市形成探源 被引量:4
2
作者 焦自云 汪永平 《华中建筑》 2010年第5期108-111,共4页
该文以藏文化发祥地——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的泽当镇为调研对象,探讨泽当镇选址、形成及发展演变的过程,剖析其城市布局及空间格局模式,揭示其独具特色的西藏传统城市的发展规律;藉此带给西藏城镇建设与保护的启示。
关键词 西藏 泽当镇 传统城镇 空间格局 聚落 城市
下载PDF
解读学者焦竑的归隐林泉生涯 被引量:1
3
作者 焦自云 汪永平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133-137,共5页
焦竑是明代后期的著名学者。文中以其归隐林泉生涯作为解读的切入点,通过梳理他在这段时期内的治学活动,初步探讨其学术思想,从而重新认识和审视这位在明代就很有声望,同时又颇有争议的学者,展现他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关键词 焦竑 明代 归隐林泉 治学活动 学术思想
下载PDF
阅读汉宝德的建筑观 被引量:1
4
作者 焦自云 欧雷 《华中建筑》 2009年第2期37-39,共3页
台湾建筑学家汉宝德之"大乘的建筑观",沉淀了一个学者深邃的思想。阅读他的建筑观,反思当代建筑界的现状和现代建筑师的职责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试从汉宝德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生活经历切入,通过平直的叙述了解其建... 台湾建筑学家汉宝德之"大乘的建筑观",沉淀了一个学者深邃的思想。阅读他的建筑观,反思当代建筑界的现状和现代建筑师的职责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试从汉宝德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生活经历切入,通过平直的叙述了解其建筑观的演变和集其大成的"大乘的建筑观",以及他对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化的反思,希基此引发思考,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宝德 大乘 建筑观 职责
下载PDF
关于吐蕃时期城市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焦自云 汪永平 欧雷 《华中建筑》 2012年第6期140-143,共4页
文童拟在梳理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吐蕃时期的城市进行思考。分别从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和汉地史书中相关记载的前后变化中反思"迁都拉萨"说,进而通过补充部分现有研究中所缺失的资料,初步探讨吐蕃时期的城市概况,提出拉萨... 文童拟在梳理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吐蕃时期的城市进行思考。分别从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和汉地史书中相关记载的前后变化中反思"迁都拉萨"说,进而通过补充部分现有研究中所缺失的资料,初步探讨吐蕃时期的城市概况,提出拉萨并非历代吐蕃王朝的都城,游牧的生活习俗使吐蕃并无国都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时期 城市 拉萨 国都
下载PDF
民办高校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困境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焦自云 潘卉 《山西建筑》 2013年第35期261-262,共2页
以当前民办高校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现状为出发点,解析了其所面临的困境,探讨了在数字化时代,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应对策略,提出了分层次的特色培养定位,尝试将数字化设计引入建筑教学,以及建立完善的建筑教学体系等解决思路,以提高... 以当前民办高校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现状为出发点,解析了其所面临的困境,探讨了在数字化时代,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应对策略,提出了分层次的特色培养定位,尝试将数字化设计引入建筑教学,以及建立完善的建筑教学体系等解决思路,以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建筑教育 数字化 策略
下载PDF
山水一线间的亚东驿站研究
7
作者 焦自云 汪永平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3-88,共6页
西藏亚东至江孜一线曾成为英国的半租借地,随之强势楔入的驿站建筑的形式和风格深受英国等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文章即以亚东县域内仅存的两幢驿站建筑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法从建筑的角度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并重新审视其在亚东近代史上... 西藏亚东至江孜一线曾成为英国的半租借地,随之强势楔入的驿站建筑的形式和风格深受英国等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文章即以亚东县域内仅存的两幢驿站建筑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法从建筑的角度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并重新审视其在亚东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东 英占时期 驿站 建筑
下载PDF
课程思政沉浸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以人居环境科学通识课程为例
8
作者 焦自云 刘澜 孙弘捷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3年第5期117-119,共3页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目标的内在要求,尚需克服传统教学组织方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而沉浸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此提供了有益途径。基于此,结合三江学院人居环境科学通识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从课程目标、教学模...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目标的内在要求,尚需克服传统教学组织方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而沉浸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此提供了有益途径。基于此,结合三江学院人居环境科学通识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从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探索立足南京本土开展沉浸式翻转课堂教学,实现思政育人目标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沉浸式教学 翻转课堂
下载PDF
西藏传统居住建筑的色彩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焦自云 《山西建筑》 2006年第15期23-24,共2页
西藏传统居住建筑承载了藏族对色彩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认知,主要对传统居住建筑的色彩特点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影响其形成的因素和象征意义。
关键词 居住建筑 色彩 自然环境
下载PDF
山水一线间的强势楔入——初探西藏亚东的驿站建筑
10
作者 焦自云 汪永平 《华中建筑》 2010年第6期134-136,共3页
西藏亚东至江孜一线曾成为英国的半租借地,随之强势楔入的驿站建筑,其形式和风格深受英国等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该文即以亚东县域内仅存的两幢驿站建筑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法从建筑的角度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并重新审视其在亚东近代史上... 西藏亚东至江孜一线曾成为英国的半租借地,随之强势楔入的驿站建筑,其形式和风格深受英国等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该文即以亚东县域内仅存的两幢驿站建筑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法从建筑的角度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并重新审视其在亚东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一线间 西藏 亚东 驿站建筑
下载PDF
试析哲蚌寺的选址和布局 被引量:3
11
作者 牛婷婷 汪永平 焦自云 《华中建筑》 2010年第6期150-152,共3页
进入后弘期的西藏寺庙建筑,随着藏传佛教文化的不断发展成熟,开始更多地吸收本土文化,转型成为真正具有本土特色的宗教建筑。哲蚌寺正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大型藏传佛教寺院的典型代表,该文试图从建筑选址和群体布局两个方面去分析其所具... 进入后弘期的西藏寺庙建筑,随着藏传佛教文化的不断发展成熟,开始更多地吸收本土文化,转型成为真正具有本土特色的宗教建筑。哲蚌寺正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大型藏传佛教寺院的典型代表,该文试图从建筑选址和群体布局两个方面去分析其所具有的本土文化特色。哲蚌寺的选址不仅受到了天梯说、金刚说、天人合一说等藏族文化主流学说的影响,也受到了宗教活动及安全防御对于寺庙选址的约束。通过对寺院内现存建筑的等级、修建年代等方面的分析,得出寺庙群体衍生发展的趋势。藏传佛教寺院在西藏社会中还承担了教育的责任,所以依据寺院所具有的宗教、政治、社会功能,总结哲蚌寺建筑群体布局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蚌寺 藏传佛教 选址 布局 本土文化
下载PDF
从空间设计原则和细节谈老年居住建筑——赫曼·赫兹伯格的De Drie Hoven“老年之家”作品解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潘卉 焦自云 孟庆春 《华中建筑》 2013年第5期24-27,共4页
荷兰建筑家赫曼·赫兹伯格(Herman Hertzberger)的作品以其灵活多变的结构主义思想和细腻感人的人本主义思想而著称。尤其在他的"老年之家"作品中(以阿姆斯特丹DeDrie Hoven"老年之家"为例),体现出纯熟的空间... 荷兰建筑家赫曼·赫兹伯格(Herman Hertzberger)的作品以其灵活多变的结构主义思想和细腻感人的人本主义思想而著称。尤其在他的"老年之家"作品中(以阿姆斯特丹DeDrie Hoven"老年之家"为例),体现出纯熟的空间细节处理技巧和深藏其后的丰富厚重的情感因素。该文从分析赫曼·赫兹伯格的"老年之家"建筑作品出发,归纳其对于老年居住建筑空间处理的独到见解和巧妙技法,总结技法后面的设计宗旨,以期对我国的老年公寓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曼·赫兹伯格 老人之家 公共领域 私有领域 秩序空间 多价空间 人本主义
下载PDF
拉萨三大寺建筑的等级特色 被引量:2
13
作者 牛婷婷 汪永平 焦自云 《华中建筑》 2009年第12期176-179,共4页
拉萨三大寺是达赖喇嘛集团的统治核心,也是格鲁派最出名的三大学府。作为封建集权的代表,存在于三大寺中的各种建筑也被贴上了等级的标签,该文从三大寺主要建筑的体系、形制及细部做法等几个方面对其具有的等级特色进行分析。
关键词 拉萨三大寺 措钦大殿 扎仓 康村 等级特色
下载PDF
盐城聚龙湖商务商贸低碳示范区规划设计探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欧雷 焦自云 《华中建筑》 2013年第10期97-102,共6页
节约和集约利用能源,有效减少碳排放,走低碳城市的发展道路,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该文以盐城的聚龙湖商务商贸区为例,详细介绍构建低碳示范区的规划措施,包括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城市空间复合利用、建立绿色交通、水资源的... 节约和集约利用能源,有效减少碳排放,走低碳城市的发展道路,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该文以盐城的聚龙湖商务商贸区为例,详细介绍构建低碳示范区的规划措施,包括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城市空间复合利用、建立绿色交通、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绿色照明、绿色建筑的发展等内容,以期对后续的低碳城市发展研究提供可借鉴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龙湖商务商贸区 低碳示范区 绿色交通 绿色建筑
下载PDF
浅谈西藏政教合一时期寺庙中的宫殿建筑——以萨迦寺和哲蚌寺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牛婷婷 汪永平 焦自云 《华中建筑》 2010年第7期155-158,共4页
由于政教合一的特殊历史背景,西藏的一些寺庙不仅是宗教活动的载体,也是政治活动的中心。随着政教合一制度的灭亡,西藏寺庙又回复成为宗教活动场所,正确审视那些曾经作为西藏政治活动核心的宫殿建筑将有助于更好地研究西藏宫殿建筑的发... 由于政教合一的特殊历史背景,西藏的一些寺庙不仅是宗教活动的载体,也是政治活动的中心。随着政教合一制度的灭亡,西藏寺庙又回复成为宗教活动场所,正确审视那些曾经作为西藏政治活动核心的宫殿建筑将有助于更好地研究西藏宫殿建筑的发展轨迹。该文以萨迦南寺和哲蚌寺的甘丹颇章为例,从历史背景、与寺庙的关系以及建筑本身的空间特点等几个方面分析它们作为寺庙中的宫殿建筑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教合一 寺庙 宫殿
下载PDF
地域文化在养老建筑中的体现--以拉萨城关福利院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卉 焦自云 《华中建筑》 2020年第10期33-36,共4页
通过对拉萨城关福利院建筑设计的研究与分析,探讨将传统地域文化和现代养老设施功能相融合的可能性,发掘以其生态的智慧和顺应当地气候特征的建筑设计方式,以营造出迎合当地老年人生活和情感需求的居住类建筑。
关键词 城关福利院 拉萨 传统民居 地域文化 养老建筑
下载PDF
拉萨古城的城市边界意向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欧雷 焦自云 《华中建筑》 2013年第11期170-175,共6页
拉萨是甘丹颇章政权时期的西藏地方的首府之城,也是藏民族兴建的最具典型特征的地方城市。该文选取拉萨的城市边界意向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首先通过对文献资料中有关拉萨城墙的记载的甄别分析,以及历史图集中关于八廓街区域城墙的描绘,推... 拉萨是甘丹颇章政权时期的西藏地方的首府之城,也是藏民族兴建的最具典型特征的地方城市。该文选取拉萨的城市边界意向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首先通过对文献资料中有关拉萨城墙的记载的甄别分析,以及历史图集中关于八廓街区域城墙的描绘,推断出拉萨古城确有城墙存在,并对城墙和城门的形象进行了阐述。再次,通过解读"设灶郊迎"的习俗与拉萨古城的关系,以及拉萨河水系、河堤、桥梁、佛塔、林卡等城市构成元素,探讨拉萨古城的城市边界意向,并在此基础上解构出拉萨古城的城市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拉萨古城 城墙 城市边界 城市空间结构
下载PDF
解读拉萨火车站的绿色理念 被引量:1
18
作者 欧雷 焦自云 《华中建筑》 2011年第4期62-64,共3页
以解读拉萨火车站的绿色理念为主线,探求其在设计中适应西藏地域文化特色的绿色建筑的实现途径及新型绿色技术的应用,进而发掘出西藏朴素的绿色观念在新建筑中的应用模式,以期对后续的绿色城市建设有可供借鉴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拉萨火车站 绿色技术 绿色观念 应用模式
下载PDF
低碳城市规划设计探析——以高淳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欧雷 焦自云 《华中建筑》 2013年第8期106-112,共7页
节约和集约利用能源,有效减少碳排放,走低碳城市的发展道路,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该文以高淳的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为例,详细介绍构建低碳城市的规划措施,包括构建绿色网络、城市空间复合利用、绿色交通的建立、水资源的... 节约和集约利用能源,有效减少碳排放,走低碳城市的发展道路,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该文以高淳的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为例,详细介绍构建低碳城市的规划措施,包括构建绿色网络、城市空间复合利用、绿色交通的建立、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绿色建筑的发展等内容,以期对后续的低碳城市发展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低碳城市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
下载PDF
“形而上” --形式生成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训练
20
作者 孙弘捷 陈昕楠 +1 位作者 王叶 焦自云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11期104-106,共3页
建筑形式是设计、技术、材料结合的最终成果,也是最直观的视觉形式,对建筑设计基础教学而言,学生由完全陌生的状态进入一个全新的多学科交汇领域,必然面临很多学习上的困惑。在设计启蒙阶段,对建筑形体空间的感知和训练一直是建筑设计... 建筑形式是设计、技术、材料结合的最终成果,也是最直观的视觉形式,对建筑设计基础教学而言,学生由完全陌生的状态进入一个全新的多学科交汇领域,必然面临很多学习上的困惑。在设计启蒙阶段,对建筑形体空间的感知和训练一直是建筑设计基础教育的核心。本文以形式研究为基本切入点,讨论课程设计中关于形式分析训练、形式设计训练的基本方法,研究建筑设计教学中关于形式生成的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 生成 分析 关系 训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