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脑膜瘤病理学性质与其发生部位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焦迎斌 闫志勇 +4 位作者 车树圣 王超 王建鹏 杜晓庆 丰育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12期723-725,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脑膜瘤的病理学性质与其发生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手术切除经病理学证实的452例脑膜瘤,回顾性分析这些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颅内脑膜瘤发生部位和病理学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脑膜内皮型脑膜瘤主... 目的探讨颅内脑膜瘤的病理学性质与其发生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手术切除经病理学证实的452例脑膜瘤,回顾性分析这些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颅内脑膜瘤发生部位和病理学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脑膜内皮型脑膜瘤主要见于嗅沟(63%,26/41)和蝶骨嵴(50%,23/46);间变型脑膜瘤主要见于中颅窝底(56%,10/18);大脑凸面、矢状窦旁和小脑幕以纤维型脑膜瘤较多,分别占24%(27/113)、36%(24/67)和38%(20/52)。脑膜内皮型(49%,75/153)和间变型(6.5%,10/53)脑膜瘤更常见于颅底(包括蝶骨嵴、桥小脑角、中颅窝底、嗅沟、鞍部、枕骨大孔和斜坡),而纤维型(26.3%,51/180)脑膜瘤常见于颅盖部(包括大脑凸面和矢状窦旁)。结论颅内脑膜瘤的发生与其原发部位可能存在某种关联,不同的部位有发生不同病理学性质脑膜瘤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脑膜瘤 病理学性质 起源部位 关系
下载PDF
去骨瓣减压术中切除颞肌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7
2
作者 焦迎斌 窦以河 +4 位作者 闫志勇 王超 胥建 吴泽玉 车树圣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切除颞肌在去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年月至年月共收治例严重颅内压增高患者,其中6例行去骨板减压术并切除颞肌(观察组),13例单纯行去骨板减压术(对照组),监测两组患者颅内压。结果发病72h后,观察组颅内压为(232±57)... 目的探讨切除颞肌在去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年月至年月共收治例严重颅内压增高患者,其中6例行去骨板减压术并切除颞肌(观察组),13例单纯行去骨板减压术(对照组),监测两组患者颅内压。结果发病72h后,观察组颅内压为(232±57)cmH2O,对照组为(325±87)cmH2O,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随访3月,按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评估预后,观察组评分为(28±10)分,对照组为(47±12)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严重颅内压增高病人术中在常规去骨瓣减压的基础上切除颞肌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使减压更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肌切除 去骨瓣减压术 颅内压增高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切断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焦迎斌 丰育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10期610-613,共4页
目的寻找岩静脉和其他静脉之间的吻合支,为临床手术中切断岩静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通过解剖7颗成年国人男性尸体头颅,用丝线结扎岩静脉远端后,先向岩静脉中注入一定压力的,含有蓝色乳胶专用色浆的生理盐水,再注入蓝色乳胶,观察岩静... 目的寻找岩静脉和其他静脉之间的吻合支,为临床手术中切断岩静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通过解剖7颗成年国人男性尸体头颅,用丝线结扎岩静脉远端后,先向岩静脉中注入一定压力的,含有蓝色乳胶专用色浆的生理盐水,再注入蓝色乳胶,观察岩静脉与小脑和脑干其他引流静脉之间的回流和吻合情况。结果在9侧岩静脉中6侧有吻合静脉存在,吻合支存在率为66.7%。结论岩静脉被切断后,多数情况下通过该侧岩静脉引流的静脉血可以通吻合静脉经其他途径回流而不会导致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静脉 吻合支 切断 可行性研究 微血管减压
下载PDF
颅骨缺损自体骨修补技术的改进 被引量:3
4
作者 焦迎斌 窦以河 +3 位作者 闫志勇 胥建 车树圣 吴泽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第12期771-772,共2页
我院神经外科采用超低温的方法保存由于各种原因在手术中行去骨瓣减压的病人骨瓣,作为病人病情稳定后的颅骨修补材料。
关键词 颅骨修补 重建附着点 外观
下载PDF
桥脑小脑角区血管神经解剖构成 被引量:7
5
作者 焦迎斌 丰育功 《齐鲁医学杂志》 2008年第1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桥脑小脑角区 解剖学 局部 综述
下载PDF
血清Caspase-3水平与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刘东阳 唐万忠 +4 位作者 隋爱华 焦迎斌 颜明布 杜晓庆 丰育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8期477-479,共3页
目的探讨人血清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与人颅内动脉瘤的关系,为临床早期诊断和筛选提供一种简易检验方法。方法用双抗体夹心免疫酶联吸附试验测定50例住院颅内动脉瘤患者(动脉瘤组)与50例健康成人(健康组)血清中Cas... 目的探讨人血清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与人颅内动脉瘤的关系,为临床早期诊断和筛选提供一种简易检验方法。方法用双抗体夹心免疫酶联吸附试验测定50例住院颅内动脉瘤患者(动脉瘤组)与50例健康成人(健康组)血清中Caspase-3水平。结果健康组血清Caspase-3水平为(84.6±17.6)ng/ml,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Caspase-3为(111.7±22.6)ng/m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Caspase-3水平为(1013.8±34.7)ng/ml,较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和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中Caspase-3水平升高可能与颅内动脉瘤形成以及破裂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 细胞凋亡 血清水平
下载PDF
脑实质内炎性假瘤伴高IgG4血症、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竹青 付伟伟 +8 位作者 王明慧 宋双双 牛蕾 段崇锋 刘松 李滢 刘斌 焦迎斌 刘学军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1期53-56,共4页
患者男,29岁,因“双眼颞侧视野缺损1月余”于2016年12月13日就诊,行颅脑MRI检查发现脑内多发异常信号灶,增强扫描示病灶部分强化(图1),临床诊断考虑为脑内炎性病变,给予激素减轻脑水肿等对症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后出院。
关键词 假脑瘤 浆细胞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早期强化降压在高血压脑出血超急性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静 杨红叶 +1 位作者 郝宗佳 焦迎斌 《当代医学》 2019年第10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降压治疗方法对超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急诊科就诊的HCH病例32例,根据30 min内动脉收缩血压是否降至140 mmHg以下将32例观察对象分为早期强化降压组和对照组,统计两组脑内血肿是否扩大、是...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降压治疗方法对超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急诊科就诊的HCH病例32例,根据30 min内动脉收缩血压是否降至140 mmHg以下将32例观察对象分为早期强化降压组和对照组,统计两组脑内血肿是否扩大、是否手术和随访时的mRS评分。结果早期强化降压组中有17.6%(3/17)血肿扩大,对照组中有66.7%(10/15)血肿扩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8,P=0.005)。早期强化降压组中11.8%(2/17)转为手术治疗,对照组中53.3%(8/15)转为手术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9,P=0.011)。在随访时,早期强化降压组的平均mRS(2.65±1.057)。对照组平均(3.27±1.2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0,P=0.144)。结论在HCH超急性期,早期强化降压可以有效降低血肿扩大和转为手术治疗的风险。与传统降压方式相比,早期强化降压是安全的,并不影响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超急性期 早期强化降压 血肿扩大 对照研究
下载PDF
麦克腔蛛网膜囊肿致三叉神经痛1例报道
9
作者 焦迎斌 段峰 +1 位作者 王者 张军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7-609,共3页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以面部发作性疼痛为特征的疾病,其主要的发病机制被认为是桥小脑角区血管压迫三叉神经神经根入髓区。然而,3.1%~12.5%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在术中并未在桥小脑角区发现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1-2])。因此,神经血管压迫(neuro...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以面部发作性疼痛为特征的疾病,其主要的发病机制被认为是桥小脑角区血管压迫三叉神经神经根入髓区。然而,3.1%~12.5%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在术中并未在桥小脑角区发现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1-2])。因此,神经血管压迫(neurovascular conflict,NVC)并非导致三叉神经痛的唯一原因,可能还存在其他少见的机制。本文对1例麦克腔蛛网膜囊肿所致的三叉神经痛进行报道,以期提高同道对三叉神经痛病因和术前评估重要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麦克腔 蛛网膜囊肿 球囊压迫
原文传递
颅脑术后腰椎穿刺排放血性脑脊液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焦迎斌 王俊红 郭从延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 探讨腰椎穿刺排放血性脑脊液的临床应用 ,为减少术后并发脑积水提供一种治疗方法。方法对 2 0 0 0~2 0 0 4年共 1 3 5例患者颅脑术后进行腰椎穿刺排放血性脑脊液。结果  1 3 5例中均无合并感染和脑积水。结论 腰椎穿刺排放血... 目的 探讨腰椎穿刺排放血性脑脊液的临床应用 ,为减少术后并发脑积水提供一种治疗方法。方法对 2 0 0 0~2 0 0 4年共 1 3 5例患者颅脑术后进行腰椎穿刺排放血性脑脊液。结果  1 3 5例中均无合并感染和脑积水。结论 腰椎穿刺排放血性脑脊液是预防颅脑术后并发脑积水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手术 术后 腰椎穿刺 血性脑脊液 临床应用 脑积水
下载PDF
CT和MRI在预测慢性硬膜下血肿液化程度中的价值研究
11
作者 焦迎斌 林强 +1 位作者 王者 丰育功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4-608,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术前CT和MRI图像对术中所见血肿液化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9例CSDH患者(83侧)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均行颅脑CT和(或)MRI检查。根据CT图像中... 目的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术前CT和MRI图像对术中所见血肿液化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9例CSDH患者(83侧)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均行颅脑CT和(或)MRI检查。根据CT图像中血肿密度将血肿分为高、等和低密度3种,根据MRI图像中血肿信号均匀部分的比例将血肿分为均匀和不均匀2种。比较不同密度、信号均匀和不均匀血肿患者术中所见血肿液化程度的差异,总结特殊形态血肿患者术中所见血肿液化程度。结果共计58例CSDH患者(69侧)完成术前CT检查,CT图像中不同血肿密度患者术中血肿液化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图像中等密度血肿患者术中血肿液化程度优于低密度血肿、高密度血肿(平均秩次分别为40.71、34.67、25.27)。共有50例CSDH患者(63侧)术前进行了MRI检查,MRI图像中血肿信号均匀患者术中血肿液化程度优于血肿信号不均匀患者(平均秩次分别为46.53、1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T或MRI图像中表现为肥皂泡征的血肿术中均以血块为主;表现为液平和渐变特点的血肿术中大多液化良好。结论CSDH患者术前CT和(或)MRI图像可有效预测术中血肿的液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CT MRI
原文传递
3D-TOF-MRA和3D-FIESTA三维融合图像在判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12
作者 焦迎斌 段峰 +2 位作者 闫志勇 孟庆海 丰育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28-932,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和三维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3D-FIESTA)三维图像融合在判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责任血管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行显微血...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和三维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3D-FIESTA)三维图像融合在判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责任血管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VD)的PTN患者,共4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3D-TOF-MRA、3D-FIESTA序列检査,利用3D-Slicer软件行3D-TOF-MRA与3D-FIESTA序列图像的三维立体融合重建(简称融合图像)。以MVD为标准,评估3种图像判断责任血管及其对神经压迫程度的准确性、结果MVD术中显示,除1例PTN患者无责任血管外,47例均有明确的责任血管;责任血管为单纯动脉者40例,单纯静脉者2例,动、静脉混合者5例。3D-TOF-MRA显示,5例无责任血管,43例责任血管均为动脉。3D-FIESTA显示,4例无责任血管;责任血管为单纯动脉者36例,单纯静脉者3例,动、静脉混合者5例。融合图像显示,2例无责任血管,责任血管为单纯动脉者39例,单纯静脉者2例,动、静脉混合者5例。以MVD术中显示为标准,3D-TOF-MRA、3D-FIEST及融合图像判断有无责任血管的准确率分别为91.7%(44/48)、93.8%(45/48)及97.9%(47/48)。3种图像判断具体责任血管的准确率分别为70.8%(34/48),77.1%(37/48)及85.4%(41/48)。与术中所见比较,3种图像判断血管对神经压迫的程度均以轻者多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3D-TOF-MRA、3D-FIESTA单序列比较,融合图像评估PTN患者责任血管的准确率更高;但仍存在低估其对神经压迫程度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责任血管 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 三维双激发平衡式
原文传递
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前多模态图像融合三维重建的神经血管关系与术中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焦迎斌 薄勇力 +5 位作者 段峰 王俊红 马俊伟 林强 闫志勇 孟庆海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21-1225,共5页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前多模态图像融合三维重建图像判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神经血管关系与术中所见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MVD治疗的50例PTN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前多模态图像融合三维重建图像判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神经血管关系与术中所见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MVD治疗的50例PTN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颅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和三维循环相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3D-FIESTA),之后利用3D-slicer软件进行多模态图像融合三维重建。分别对多模态图像融合三维重建图像和手术录像进行分析,判断责任血管、责任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方向、压迫位置及压迫程度。采用计算Kappa系数的方法判断两者的一致性。结果以MVD中所见为标准,多模态图像融合三维重建图像判断责任血管、责任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方向、压迫位置及压迫程度的准确率分别为92.0%(46/50)、92.0%(46/50)、96.0%(48/50)、58.0%(29/50)。多模态图像融合三维重建图像和MVD术中所见在判断责任血管、责任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方向及压迫位置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系数分别为0.729、0.903、0.955,均P<0.001),而在判断责任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程度方面一致性较差(Kappa系数=0.227,P=0.002)。MVD中所见的压迫程度高于多模态图像融合三维重建图像所示(分别为2.57级、1.58级,Z=-4.499,P<0.001)。结论术前通过多模态图像融合三维重建图像可较准确地判断PTN有无责任血管及责任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方向和压迫位置,与MVD中所见具有高度一致性;初步推测可作为术前诊断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多模态图像融合 显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血管关系 计算机辅助诊断
原文传递
图像融合3D重建诊断变异型永存三叉动脉继发三叉神经痛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4
作者 焦迎斌 段峰 +2 位作者 杨红叶 王贺 薄勇力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3-295,共3页
三叉神经痛(TN)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疾病,以发作性面部疼痛为特点。TN常见的发病机制为神经血管压迫,永存三叉动脉(PTA)是引起TN的原因之一,临床上极其少见[1]。PTA是指前循环和后循环之间的吻合血管,常见的类型为从颈内动脉发出,与... 三叉神经痛(TN)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疾病,以发作性面部疼痛为特点。TN常见的发病机制为神经血管压迫,永存三叉动脉(PTA)是引起TN的原因之一,临床上极其少见[1]。PTA是指前循环和后循环之间的吻合血管,常见的类型为从颈内动脉发出,与基底动脉吻合。如果未与基底动脉吻合,PTA被称为变异型永存三叉动脉(PTAV)。我们通过图像融合3D重建的方法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前发现1例PTAV造成的TN,在MVD中证实并为MVD提供了有益的指导。目前通过图像融合的方法诊断PTAV继发TN患者在国内十分少见,现将该患者的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变异型永存三叉动脉 诊断 图像融合
原文传递
手术相关的颅内蛛网膜囊肿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焦迎斌 闫志勇 +7 位作者 丰育功 车树圣 王景峰 王超 王建鹏 亓卫国 王贺 孟庆海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50-952,共3页
颅内蛛网膜囊肿是由蛛网膜形成的含脑脊液的囊腔,约占所有颅内占位性病变的1%。根据发病原因不同,通常分为先天性蛛网膜囊肿和获得性蛛网膜囊肿。手术相关的蛛网膜囊肿属于获得性蛛网膜囊肿,发病率极低,鲜见文献报道。青岛大学附... 颅内蛛网膜囊肿是由蛛网膜形成的含脑脊液的囊腔,约占所有颅内占位性病变的1%。根据发病原因不同,通常分为先天性蛛网膜囊肿和获得性蛛网膜囊肿。手术相关的蛛网膜囊肿属于获得性蛛网膜囊肿,发病率极低,鲜见文献报道。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于2007年7月、2014年4月共收治2例与手术密切相关的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现报道并文献复习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蛛网膜囊肿 开颅手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伴色素沉着的纤维型脑膜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焦迎斌 魏志敏 +5 位作者 孟庆海 车树圣 王景峰 王超 王建鹏 闫志勇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1102-1104,共3页
患者,女,56岁,汉族,既往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1年,口服甲状腺素制剂控制,已停药6个月。腰椎手术病史6个月,曾输血。因“视物模糊3个月,加重伴头痛15d”为主诉在当地医院行颅脑CT检查,结果显示位于左侧小脑幕缘处的类圆形占位... 患者,女,56岁,汉族,既往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1年,口服甲状腺素制剂控制,已停药6个月。腰椎手术病史6个月,曾输血。因“视物模糊3个月,加重伴头痛15d”为主诉在当地医院行颅脑CT检查,结果显示位于左侧小脑幕缘处的类圆形占位性病变,初步诊断为“脑膜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并发症 色素沉着/并发症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136例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临床报道 被引量:6
17
作者 丰育功 唐万忠 +1 位作者 李环廷 焦迎斌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961-963,966,共4页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与责任血管的解剖特点。方法通过对13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术中观察和判定责任血管的来源、压迫三叉神经根部的位置,探讨责任血管的解剖特点及疗效。结果责任血管以小脑上动脉...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与责任血管的解剖特点。方法通过对13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术中观察和判定责任血管的来源、压迫三叉神经根部的位置,探讨责任血管的解剖特点及疗效。结果责任血管以小脑上动脉的外侧支的分支压迫三叉神经的上表面最常见,共80侧(58.8%);小脑前下动脉的分支压迫三叉神经的下表面较少,共20侧(14.7%);两支血管分别压迫三叉神经的上、下表面的有18侧(13.2%);单纯静脉压迫三叉神经根部的有12侧(8.8%);附近无任何血管压迫但术中发现三叉神经覆盖的蛛网膜明显增厚者6侧(4.4%)。136例病人中,术后疼痛消失134例,治愈率为98.5%,无效2例。术后随访112例,平均4.3年.102例疼痛完全消失,4例部分缓解,6例复发或无效。结论邻近血管的压迫是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最有效的方法,其疗效取决于熟练的显微解剖知识和显微操作技巧。仔细寻找所有的责任血管并隔离确实,保护好邻近区域的神经和血管,是增加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责任血管
原文传递
滑车神经鞘瘤二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8
作者 窦以河 刘国华 +5 位作者 闫志勇 胥建 孟庆海 焦迎斌 车树圣 吴泽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1-513,共3页
滑车神经鞘瘤发病率极低,临床少见,因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非常困难.自2004年至今,共收治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滑车神经鞘瘤患者,现报告如下,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关键词 文献复习 神经鞘瘤 滑车 临床表现 术前诊断 病理证实 发病率
原文传递
负压封闭引流术应用于糖尿病患者头皮感染及颅骨骨髓炎二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窦以河 闫志勇 +4 位作者 胥建 焦迎斌 车树圣 吴泽玉 王衍刚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373-374,共2页
病例1患者男,39岁,患2型糖尿病3年。头皮感染并溃疡形成半年余,见右颞顶部约8cm×8cm大小类圆形红肿,中央部见-2cm×2cm皮肤缺损溃疡,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未愈,形成头皮缺损,常规换药未愈,行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 病例1患者男,39岁,患2型糖尿病3年。头皮感染并溃疡形成半年余,见右颞顶部约8cm×8cm大小类圆形红肿,中央部见-2cm×2cm皮肤缺损溃疡,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未愈,形成头皮缺损,常规换药未愈,行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drainage,VSD)治疗20余天后,皮缘肉芽生长,缺损缩小,皮肤红肿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术 感染 头皮 骨髓炎 颅骨 糖尿病
原文传递
原发性脑实质内纤维肉瘤一例
20
作者 闫志勇 窦以河 +3 位作者 焦迎斌 胥建 车树圣 吴泽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2-372,共1页
患者男,55岁。头痛20d入院。既往体健,无外伤手术及肿瘤病史。查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眼球活动正常,左侧鼻唇沟稍浅,左侧上下肢肌张力稍低,肌力Ⅳ级,右侧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颅脑CT乐右侧颞叶内不... 患者男,55岁。头痛20d入院。既往体健,无外伤手术及肿瘤病史。查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眼球活动正常,左侧鼻唇沟稍浅,左侧上下肢肌张力稍低,肌力Ⅳ级,右侧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颅脑CT乐右侧颞叶内不规则低密度占位性病灶。MRI示右侧颞叶靠近大脑角处有一占位性病变,信号不均,周围水肿明显,边界尚清,有明显的占位效应(图1)。全麻下行经右侧颞下占位切除术。术后病理:纤维肉瘤,中分化,Vim(+),GFAP(-),EMA(-)(图2)。随访患者于术后3个月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肉瘤 脑实质内 原发性 占位性病变 术后病理 外伤手术 眼球活动 颅脑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