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
作者 焦风 刘波 梁冶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895-2896,2900,共3页
颅脑部位的孤立性浆细胞瘤只占髓外孤立性浆细胞瘤的极少部分,而颅盖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则更为罕见。本文分析了我院2010-11-18收治的1例颅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并回顾相关文献对颅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特... 颅脑部位的孤立性浆细胞瘤只占髓外孤立性浆细胞瘤的极少部分,而颅盖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则更为罕见。本文分析了我院2010-11-18收治的1例颅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并回顾相关文献对颅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本例患者为中年男性,主诉"枕部无痛性进行性增大肿物6个月"。CT及MRI检查提示枕骨溶骨性占位,硬膜及脑组织无受累。患者接受了病变切除加颅骨修补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学证实为浆细胞瘤,全面检查未见全身性骨髓瘤的证据。患者术后未进行放化疗,随访24个月肿瘤无局部复发但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检索以往文献,共检索到54例有关颅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报道,其中52例(96.3%)患者进行了手术或手术+放疗,10例(18.5%)患者转变为多发性骨髓瘤。研究结果提示颅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通常预后良好,但少数病例常在疾病的某个阶段转变为多发性骨髓瘤而致病情恶化。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案为根治性手术切除加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 浆细胞瘤 颅骨肿瘤 多发性骨髓瘤
下载PDF
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中侧方扩散反应监测对疗效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焦风 张磊 +4 位作者 赵春维 刘波 王栋梁 梁冶矢 刘献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71-73,共3页
目的分析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MVD)中侧方扩散反应(LSR)监测对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面肌痉挛患者45例,均行MVD术治疗,分别于术中微血管减压前后进行LSR监测。分别于术后第1、7天及术后3个月采用自我评价量表评估手术效果。分析减压... 目的分析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MVD)中侧方扩散反应(LSR)监测对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面肌痉挛患者45例,均行MVD术治疗,分别于术中微血管减压前后进行LSR监测。分别于术后第1、7天及术后3个月采用自我评价量表评估手术效果。分析减压后LSR变化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40例减压后LSR即刻消失(LSR消失组);5例LSR未即刻消失(LSR未消失组),其中1例下降86%、2例下降幅度不足50%、1例无变化、1例因持续自发放电未引出LSR。术后第1天,LSR消失组治愈31例、好转9例,LSR未消失组治愈1例、好转1例、无效3例;术后第7天,LSR消失组治愈35例、好转5例,LSR未消失组治愈1例、好转2例、无效2例;术后3个月,LSR消失组治愈39例、好转1例,LSR未消失组治愈1例、好转2例、无效2例。随访3~88个月,LSR消失组全部治愈,LSR未消失组好转3例、无效2例。术后各观察时点LSR消失组治愈和好转比例均高于LSR未消失组,减压后LSR是否消失与疗效存在相关性(P均<0.05)。结论面肌痉挛患者MVD术中LSR监测结果与疗效有关,减压后LSR消失者治愈及好转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侧方扩散反应
下载PDF
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继发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焦风 曾高 +1 位作者 梁冶矢 刘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4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CPA)区表皮样囊肿继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对手术结果的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10年收治的10例具有典型三叉神经痛症状的CPA区表皮样囊肿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并对影像学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CPA)区表皮样囊肿继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对手术结果的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10年收治的10例具有典型三叉神经痛症状的CPA区表皮样囊肿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并对影像学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肿瘤全切(70%),3例大部切除,无手术死亡。患者疼痛均完全缓解,随访疼痛无复发。结论与血管压迫引起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相比,继发于CPA区表皮样囊肿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具有发病年龄较轻、疼痛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即使是大部切除肿瘤也极少复发,但尚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样囊肿 桥小脑角 三叉神经痛
下载PDF
反复发作性四肢抽搐伴意识丧失
4
作者 焦风 刘献增 梁冶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4期114-115,共2页
关键词 反复发作性 意识丧失 四肢抽搐 口服苯妥英钠 大小便失禁 全身强直 自行恢复 医院诊断
下载PDF
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附30例报告) 被引量:13
5
作者 曾高 焦风 +3 位作者 刘波 刘献增 张庆俊 梁冶矢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8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并评价手术效果。方法对30例患者进行术前综合评估,确定致痫区的起源,配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切除致痫区,手术后癫痫发作控制情况按Engel标准评判。结果随访12~27个月、平均18.3个月。Ⅰ级17例,Ⅱ级7...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并评价手术效果。方法对30例患者进行术前综合评估,确定致痫区的起源,配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切除致痫区,手术后癫痫发作控制情况按Engel标准评判。结果随访12~27个月、平均18.3个月。Ⅰ级17例,Ⅱ级7例,Ⅲ级4例,Ⅳ级2例,未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方法,对致痫区的精确定位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皮层脑电图 致痫区 外科治疗
下载PDF
用数学模型实现无创颅内压监测的现状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8
6
作者 曾高 焦风 +2 位作者 李运海 栾文忠 梁冶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418-420,共3页
关键词 颅内压监测 HYPERTENSION 数学模型 DISEASES 颅内压增高 颅内高压 有创方法 治疗
下载PDF
皮层电刺激功能定位与后发放阈值测定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献增 刘波 +5 位作者 焦风 李亚静 祁文静 曾高 梁冶矢 栾文忠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8期20-24,共5页
目的通过皮层电刺激进行皮层功能定位,比较大脑皮层不同部位后发放(ADs)的阈值及其对致痫区定位的意义。方法对7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综合分析其长程头皮视频脑电图(VEEG)、MRI及SPECT和PET资料,放置硬膜下条状或栅状电极,通过恒流电刺激... 目的通过皮层电刺激进行皮层功能定位,比较大脑皮层不同部位后发放(ADs)的阈值及其对致痫区定位的意义。方法对7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综合分析其长程头皮视频脑电图(VEEG)、MRI及SPECT和PET资料,放置硬膜下条状或栅状电极,通过恒流电刺激对大脑皮层进行功能定位,并测定大脑皮层不同部位ADs的阈值,探讨ADs阈值与致痫区之间的关系。结果致痫区位于额叶者3例,颞叶者2例,顶叶者1例,枕叶者1例;在额叶、顶枕叶和颞叶内,相邻电极之间功能变化的阈值之差分别为11、4.5和3 mA,不同功能区之间的阈值无统计学差异(P=0.685);颞叶ADs的阈值显著低于额及顶枕叶(P=0.015);刺激致痫区时,ADs主要出现在致痫区周围2~3 cm的范围内,且节律性强,波幅高;而刺激非致痫区时,ADs出现的部位较为弥散,节律性差,波幅低;当致痫区位于或靠近皮层功能区时,选择性点状切除阈值较低的区域,不会造成明显的或永久性的神经功能障碍,疗效较好。结论皮层电刺激测定大脑皮层不同部位的ADs阈值,并进行大脑皮层功能定位,有助于致痫区定位,提高手术疗效,减少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皮层脑电图 皮层电刺激 皮层功能定位 后发放 致痫区定位
下载PDF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托烷司琼在预防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恶心呕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栋梁 宋海栋 +6 位作者 郝庆沛 方继侠 刘波 周景儒 焦风 范存刚 刘如恩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评价术中联合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托烷司琼对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疗效。方法以2019年1月至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的4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以下2组:(... 目的评价术中联合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托烷司琼对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疗效。方法以2019年1月至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的4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以下2组:(1)A组(n=242):诱导前静脉滴注2 ml生理盐水,手术结束时静脉滴注托烷司琼5 mg;(2)B组(n=243):诱导前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手术结束时静脉滴注托烷司琼5 mg。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0~24 h和24~48 h PONV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的补救治疗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体质量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病史、手术侧别、PONV史、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患者在0~24 h和24~48 h的PONV发生率分别为35.5%和18.2%,均明显高于B组患者的18.5%(χ2=7.331,P=0.007)和8.2%(χ2=4.364,P=0.037)。A组患者0~24 h和24~48 h加强止吐药物的比例分别为15.2%和8.7%,均明显高于B组患者的5.3%(χ2=5.327,P=0.021)和2.0%(χ2=4.432,P=0.035)。结论术中联合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托烷司琼可以有效预防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PONV的发生,其效果优于单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托烷司琼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术后恶心呕吐
下载PDF
耳后直切口锁孔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肿瘤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栋梁 宋海栋 +3 位作者 刘波 武广永 焦风 刘如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耳后直切口锁孔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cerebellar pontine angle,CPA)区肿瘤的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2019年4月我科对52例CPA区肿瘤采用耳后直切口锁孔,经乙状窦后入路,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硬膜间断缝合后用人工硬膜覆盖,小骨... 目的探讨耳后直切口锁孔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cerebellar pontine angle,CPA)区肿瘤的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2019年4月我科对52例CPA区肿瘤采用耳后直切口锁孔,经乙状窦后入路,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硬膜间断缝合后用人工硬膜覆盖,小骨瓣复位,术中全程行面、三叉神经和前庭蜗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肿瘤全切除50例(96.2%),次全切除1例(1.9%),1例表皮样囊肿因向鞍区生长,一期行翼点开颅全切肿瘤。26例听神经瘤面神经功能保留率61.5%(16/26)。26例听神经瘤术前尚存在听力20例,术后听力保留10例;其余26例术后听力下降3例(11.5%)。52例随访3~31个月,中位数16个月,无肿瘤复发,无新发并发症。结论耳后直切口锁孔切除CPA区肿瘤安全可行、微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切口 锁孔 桥小脑角区肿瘤
下载PDF
颅内压的无创与智能化监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曾高 焦风 梁冶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1,38,共2页
关键词 颅内压 血流动力学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下载PDF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在监测颅内压数学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高 邓巍 +4 位作者 何乾 焦风 任金马 栾文忠 梁冶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387-391,共5页
目的探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在建立无创颅内压监测数学模型中应用的可能性及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方法对10例颅脑外伤所致急性颅高压患者连续20min采集其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CA)、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 目的探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在建立无创颅内压监测数学模型中应用的可能性及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方法对10例颅脑外伤所致急性颅高压患者连续20min采集其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CA)、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心率,同时在硬膜外置探头监测颅内压,共获2911组数据。通过Matlab7.0软件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箱,建立众参数和颅内压的贝叶斯正规化3层BPNN预测模型,进行训练样本和预测样本的仿真模拟,并计算出各个因素的平均影响值(MIV)。结果BPNN模型结构为4-20-1,训练至191步时网络收敛。预测样本的预测值和真实值的相关系数r=0.99,平均绝对误差为1.17mmHg,平均相对误差为7.36%。按照MIV绝对值大小列出4个因素,对于颅内压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顺位为VMCA、PETCO2、MAP和心率。结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与颅高压的非线性特性相契合,对颅内压的预测效果良好,能较好地处理颅高压内部多因素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计算机) 模型 理论 颅内高压
下载PDF
应用非参数逐步判别分析法建立颅内压半定量数学模型
12
作者 曾高 焦风 +3 位作者 宋修会 申涛 栾文忠 梁冶矢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68-270,共3页
目的应用非参数逐步判别分析法(NSDA)建立颅内压(ICP)半定量数学模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急性颅高压(ICH)病人采用硬膜外置探头监测ICP,同时连续20min采集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CA)、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 目的应用非参数逐步判别分析法(NSDA)建立颅内压(ICP)半定量数学模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急性颅高压(ICH)病人采用硬膜外置探头监测ICP,同时连续20min采集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CA)、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心率(HR)。应用SAS软件,用这4个自变量建立3种ICP(正常至轻度升高、中度升高、重度升高)的NSDA半定量预测模型。结果模型对ICP正常至轻度升高、中度升高、重度升高阶段的错判率分别为5.20%、6.98%和10.17%,总体错判率为6.40%。结论NSDA模型对ICP的判定准确率较高,具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 模型 理论 逐步判别分析
下载PDF
时间序列ARIMA模型应用于颅内压监测初步探讨
13
作者 曾高 焦风 +4 位作者 宋修会 路步来 刘来福 栾文忠 梁冶矢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第10期583-585,588,共4页
目的探讨时间序列自回归单整移动平均(ARIMA)模型在颅内压(ICP)监测中应用的可能性及其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方法对11例急性颅内压增高患者硬脑膜外留置ICP监测探头,术后连续20min监测并记录ICP值,应用SAS/ETS软件对每个患者ICP数据分... 目的探讨时间序列自回归单整移动平均(ARIMA)模型在颅内压(ICP)监测中应用的可能性及其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方法对11例急性颅内压增高患者硬脑膜外留置ICP监测探头,术后连续20min监测并记录ICP值,应用SAS/ETS软件对每个患者ICP数据分别建立ARIMA时间序列模型,拟合ICP变化过程。结果所建ARIMA模型能够拟合ICP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预测误差范围可在正负4mmHg以内。结论ARIMA时间序列模型可用于ICP监测,具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 监测 数学模型 时间序列分析
下载PDF
单侧咀嚼肌痉挛的显微手术治疗(附7例报道)
14
作者 武广永 张志宇 +4 位作者 刘志 周景儒 王栋梁 焦风 刘如恩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12期808-810,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咀嚼肌痉挛的显微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9月显微手术治疗的7例单侧咀嚼肌痉挛的临床资料;均行三叉神经运动支显微血管减压术,其中3例同时行三叉神经运动支完全切断术,4例同时行三叉神经运动支... 目的探讨单侧咀嚼肌痉挛的显微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9月显微手术治疗的7例单侧咀嚼肌痉挛的临床资料;均行三叉神经运动支显微血管减压术,其中3例同时行三叉神经运动支完全切断术,4例同时行三叉神经运动支部分切断术。术后随访5~87个月。结果术中发现3例责任血管为小脑上动脉,2例为岩静脉,1例为小脑上动脉和岩静脉,1例无明显责任血管。运动支完全切断的3例中,2例术后症状消失;1例术后症状减轻,3个月后消失;3例随访期间无复发,其中1例颞肌轻度萎缩,未影响面容,未出现张口受限。三叉神经痛运动支部分切断4例中,1例术后症状消失,随访无复发;1例术后症状减轻,随访期间未消失;2例术后症状消失,术后2年症状复发。结论三叉神经运动支部分切断对不能收到满意疗效。三叉神经运动支完全切断可达到治愈的疗效,部分病人可能会术侧轻度颞肌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咀嚼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运动支切断术 疗效
下载PDF
西藏地区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初步研究
15
作者 王栋梁 宋海栋 +6 位作者 焦风 伍刚 仁增 吴文博 吴科学 曹旭东 翁宇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75-1079,共5页
目的探讨西藏地区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2年8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32例,随机选取同期传统开颅手术32例作为对照;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 目的探讨西藏地区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2年8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32例,随机选取同期传统开颅手术32例作为对照;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及手术疗效。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发病时间、既往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血肿量、术前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间均少于传统开颅组(P<0.05);2组患者在术后血肿清除率、围术期并发症(肺炎、下肢静脉血栓、应激性溃疡)、出院时mRS、3个月后m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更微创,且安全有效、恢复快,在高海拔地区有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 神经内镜 基底节区脑出血
原文传递
无创颅内压监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焦风 曾高 +3 位作者 刘来福 王慧敏 栾文忠 梁冶矢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995-997,共3页
急性脑损伤常导致颅内压增高(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iICP),而监测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的变化对保证治疗的有效性极为重要。目前,颅内压主要通过有创监测获得,但大量研究表明通过经颅多普勒(transera... 急性脑损伤常导致颅内压增高(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iICP),而监测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的变化对保证治疗的有效性极为重要。目前,颅内压主要通过有创监测获得,但大量研究表明通过经颅多普勒(transeranial Doppler,TCD)可以获知与压力变化相伴随的颅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而后者与颅内压有较好的定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监测 实验研究 Doppler 颅内血流动力学 颅内压增高 急性脑损伤 经颅多普勒 有创监测
原文传递
脑脊液系统在颅内高压动力学中作用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4
17
作者 焦风 李运海 +4 位作者 曾高 王慧敏 刘来福 梁冶矢 栾文忠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7-380,共4页
目的观察兔急性颅内压增高(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iICP)与脑脊液流出阻力(outflow resistance,Ro)和颅内顺应性(intracranial compliance,IC)的关系,建立iICP与Ro和IC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探讨以Ro及IC作为模型参... 目的观察兔急性颅内压增高(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iICP)与脑脊液流出阻力(outflow resistance,Ro)和颅内顺应性(intracranial compliance,IC)的关系,建立iICP与Ro和IC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探讨以Ro及IC作为模型参数时模拟颅内压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兔侧脑室插管,分别向侧脑室内注入0.1,0.2,0,3,0.4,0.5ml的等渗盐水,记录每一次颅内压随注入容积和时间变化的数值。以所得数据建立iICP与IC和Ro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兔急性iICP时Ro模拟方程式为:R=Rot/PVI log[Po)/Pp×(Pp-Ro)/(P(t)-Ro)],兔急性iICP时IC模拟方程式为:C=I/KP=0.4343(PVI)/P,综合两参数所决定的颅内压的方程为:P(t)=Ro exp(3.2383△V)/|exp(3.2383△V)+[(1-exp(3.2383△V)]exp(-3.2383/514.148Ro t)|。结论数学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兔急性iICP时Ro和IC与颅内压的关系,提示Ro和IC可选择作为颅内高压动力学数学模型的重要参数,并有助于探讨急性iICP的病理生理过程及其容积代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高压 脑脊髓液 非线性动力学 顺应性
原文传递
全内镜技术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焦风 王栋梁 +1 位作者 刘波 梁冶矢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372-1375,共4页
目的全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鞍区病变具有创伤小、切除率高的特点,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拟通过总结全内镜技术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的经验,探讨该技术在治疗鞍区病变中的优势和不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3-28-2015-11-1... 目的全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鞍区病变具有创伤小、切除率高的特点,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拟通过总结全内镜技术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的经验,探讨该技术在治疗鞍区病变中的优势和不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3-28-2015-11-12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5例采用全内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的鞍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视频及随访结果,并对肿瘤切除程度、症状缓解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了评估。结果 35例患者中垂体腺瘤30例(85.71%),包括无功能性垂体腺瘤20例,泌乳素腺瘤6例,生长激素腺瘤4例。拉克氏囊肿3例,蝶窦脓肿1例,骨软骨瘤1例。最常见的症状为视力视野障碍21例,其次为头痛头晕9例,闭经泌乳6例,肢端肥大4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肿瘤全切率85.71%(30/35),近全切3例,大部切除2例。最常发生的并发症为脑脊液漏5例,本组无死亡病例。门诊随访6个月~6年,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核磁共振未见肿瘤复发或再生长。9例(9/10)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结论全内镜技术可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有助于提高鞍区肿瘤的切除率和对周围重要结构的保护,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鞍区病变 经蝶入路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鼻腔解剖变异对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焦风 王栋梁 +1 位作者 刘波 梁冶矢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29-531,536,共4页
目的调查鼻腔解剖变异的发生频率并评价这些变异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3-28-2013-10-30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内镜下所见的鼻... 目的调查鼻腔解剖变异的发生频率并评价这些变异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3-28-2013-10-30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内镜下所见的鼻腔解剖变异,并评估其对手术进程的影响。结果 30例患者中无功能性垂体腺瘤16例,泌乳素腺瘤10例,生长激素腺瘤2例,蝶窦脓肿1例,骨软骨瘤1例。30例患者中46.67%(14/30)存在鼻腔解剖变异。其主要变异类型为鼻中隔偏曲8例和中鼻甲肥大3例,其他变异包括棘状中隔1例,粘连1例,中鼻甲气泡1例。14例存在鼻腔解剖变异患者中1例因鼻中隔严重弯曲改为对侧鼻孔入路,1例由耳鼻喉科医师行鼻甲部分切除手术,其余12例通过电凝鼻粘膜使之萎缩,剪断粘连带,将中鼻甲向外侧推移必要时折断等方法使得蝶窦开口显露清晰从而手术顺利进行。全部患者中2例发生了与鼻内手术阶段相关但与鼻腔解剖变异无关的并发症。结论尽管鼻腔解剖变异广泛存在,但随着对鼻腔解剖结构的熟练掌握和手术操作经验的增加,这些变异并不能对神经内镜经蝶窦入路手术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鼻腔 垂体 经蝶入路 解剖
原文传递
复杂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显微外科夹闭治疗 被引量:2
20
作者 焦风 王栋梁 +2 位作者 刘波 梁冶矢 张庆俊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8-193,共6页
目的探讨复杂型后交通动脉(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PCoA)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外科夹闭治疗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开颅显微外科夹闭治疗的PCoA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其是否存在手术夹闭治疗的复杂因素将... 目的探讨复杂型后交通动脉(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PCoA)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外科夹闭治疗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开颅显微外科夹闭治疗的PCoA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其是否存在手术夹闭治疗的复杂因素将其分为复杂型组和简单型组。根据格拉斯哥转归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转归良好组和转归不良组。结果共纳入55例PCoA动脉瘤患者,其中17例(30.9%)为简单型,38例(69.1%)为复杂型。简单型组Fisher分级较高的患者比例显著性低于复杂型组(Z=-2.068,P=0.019),但两组年龄、性别、术前破裂、Hunt—Hess分级的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在复杂型组中,复杂夹闭(73.68%)和前床突切除(42.11%)是最常见的复杂因素,24例(63.16%)存在多个复杂因素。在复杂型病例中,32例转归良好,6例转归不良(其中3例死亡);在简单型病例中,15例转归良好,2例转归不良(其中1例死亡);复杂型组转归良好率与简单型组无显著性差异(84.21%对88.24%;X^2=0.153,P=0.696)。55例PCoA患者中,转归良好组年龄显著性低于转归不良组[(58.23±12.41)岁对(68.38±8.68)岁;t=-2.212,P=0.031],而性别、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手术复杂性因素以及手术夹闭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多变量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仅年龄是PCoA动脉瘤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142,95%可信区间1.029~1.266;P=0.012)。结论采用先进的显微外科技术,如前床突切除、脉络膜前动脉显微分离、复杂夹闭等治疗复杂型PCoA动脉瘤的效果并不逊于简单型,而年龄是PCoA动脉瘤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神经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