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尾静脉注射及皮下接种B-LCL细胞建立EB病毒相关淋巴瘤动物模型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方兰兰 董廷 +4 位作者 周颖 孙语璐 高阳 熊云青 顾潮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243-1247,共5页
目的: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和荧光素酶(luciferase,Luc)双标记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的人B淋巴母细胞系(B lymphoblastoid cell lines,B-LCL)应用于肿瘤模型,并比较尾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人B-... 目的: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和荧光素酶(luciferase,Luc)双标记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的人B淋巴母细胞系(B lymphoblastoid cell lines,B-LCL)应用于肿瘤模型,并比较尾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人B-LCL细胞建立小鼠模型的优缺点。方法:通过二代慢病毒转染、嘌呤霉素筛选构建GFP/Luc双标的B-LCL细胞系(B lymphoblastoid cell lines double-tagged with GFP and Luc,B-LCL-GL),接种低、中和高3种剂量的细胞至NPG[(NOD)/Prkdcscid/IL-2Rγ^(null)]小鼠皮下或尾静脉内,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与血行性转移瘤模型并成像分析。结果:B-LCL-GL细胞中的GFP阳性细胞比例为92.5%,荧光素酶平均发光强度为4.80E+08 Photons/s,远高于B-LCL组。在血行性转移瘤模型中,连续成像结果表明从第7天到第28天随着肿瘤移植时间的延长,肿瘤最先定植在腹腔后又转移到全身。在皮下移植瘤模型中,第7天时3组小鼠均可以检测到肿瘤细胞在小鼠皮下接种处发出了中心强、周围弱的荧光信号,第28天时高剂量组肿瘤转移到全身。相同接种剂量分别通过尾静脉和皮下接种时,肿瘤生物发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鼠存活情况显示低、中、高各剂量尾静脉注射组在第100天时全部死亡,低剂量和中剂量皮下注射组小鼠带瘤生存长达100天且未出现小鼠死亡,可允许更长时间进行实验。结论:成功构建GFP/Luc双标的B-LCL细胞系,尾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异种移植B-LCL细胞两种方法均可成功建立EBV-LCLs肿瘤模型,并可通过成像示踪定位和精准定量肿瘤大小,为肿瘤特性研究及抗肿瘤药物筛选提供了研究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瘤 EB病毒 GFP/Luc 双标记疾病模型 静脉注射 皮下注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