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动结式的论元实现 |
熊仲儒
刘丽萍
|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3
|
|
2
|
零成分与汉语“名物化”问题 |
熊仲儒
|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36
|
|
3
|
自然语言的词序 |
熊仲儒
|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5
|
|
4
|
存现句与格理论的发展 |
熊仲儒
|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0
|
|
5
|
动词短语的名词化与饱和关系子句的句法分析 |
熊仲儒
刘凡
|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
2013 |
5
|
|
6
|
“都”的右向语义关联 |
熊仲儒
|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3
|
|
7
|
状态补语中的达成“得” |
熊仲儒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3
|
|
8
|
“来着”的词汇特征 |
熊仲儒
|
《语言科学》
|
2003 |
25
|
|
9
|
动结式的致事选择 |
熊仲儒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28
|
|
10
|
所字短语的句法分析 |
熊仲儒
郭立萍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1
|
汉语中无定主语的允准条件 |
熊仲儒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12
|
|
12
|
再论“来着” |
熊仲儒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1
|
|
13
|
汉语形容词重叠的分布式形态学分析 |
熊仲儒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7
|
|
14
|
生成句法学中的时制 |
熊仲儒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8
|
|
15
|
母语说话者语感差异的语言学解释 |
熊仲儒
|
《语言科学》
|
2004 |
7
|
|
16
|
汉语重动句的句法分析 |
熊仲儒
|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
2017 |
8
|
|
17
|
汉语的被动范畴“给” |
熊仲儒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0
|
|
18
|
汉语式话题句的结构分析 |
熊仲儒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1
|
|
19
|
汉语中词与短语的转类 |
熊仲儒
|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
2010 |
6
|
|
20
|
领属性保留宾语句的句法分析 |
熊仲儒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