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B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用于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周建奖 熊启逵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90-93,共4页
用层析荧光法和ABC-ELISA法检测了20例小细胞肺癌(SCLC),3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25例良性肺疾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功酶BB(CK-B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结果表明... 用层析荧光法和ABC-ELISA法检测了20例小细胞肺癌(SCLC),3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25例良性肺疾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功酶BB(CK-B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结果表明:SCLC组血清CK-BB和NSE含量高于其它3组(P<0.001);4组血清的CK-BB均值分别为30.2、8.4、6.3和4.3IU/L,NSE分别为52.2、12.7、10.3、和9.2ng/ml.以9.5IU/L(CK-BB)和20.8ng/ml(NSE)为正常值上限,SCLC组的阳性率分别是70%(CK-BB)和80%(NSE),高于NSCLC组(P<0.005)。SCLC血清CK-BB和NSE显著相关(r=0.7934,P<0.001),联合检测可使敏感性提高到90%,特异性提高到94%。因此,作者认为血清CK-BB和NSE可以作为SCLC的诊断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肌酸激酶 同功酶 血清诊断 肺肿瘤
下载PDF
血清紫色反应和血清耐热试验对恶性肿瘤诊断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德华 肖远康 熊启逵 《肿瘤防治研究》 CAS 1980年第3期5-11,共7页
血清紫色反应即血清与醛试剂(Ehrlich试剂)的显色反应,是一种诊断恶性肿瘤的简易方法。1973年Nixon首先报告用血浆与醛试剂的显色反应证明恶性肿瘤病员血浆显色较深。近年国内天津人民医院,福建医大也开展了血浆紫色反应诊断恶性肿瘤的... 血清紫色反应即血清与醛试剂(Ehrlich试剂)的显色反应,是一种诊断恶性肿瘤的简易方法。1973年Nixon首先报告用血浆与醛试剂的显色反应证明恶性肿瘤病员血浆显色较深。近年国内天津人民医院,福建医大也开展了血浆紫色反应诊断恶性肿瘤的研究。安徽医学院改用血清紫色反应对诊断恶性肿瘤作了初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耐热试验 反应 恶性肿瘤 紫色
下载PDF
磷脂酶A_2在大鼠急性胰腺炎胰实质坏死中作用的研究
3
作者 陈南岳 熊启逵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4期370-374,共5页
作者分别将生理盐水、磷脂酶A_2(PLA_2)、卵磷酯(PC)、PLA_2与PC混合液注入大鼠胰胆管,发现PLA_2与PC混合液注入后12小时即已引起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该组胰腺溶血卵磷脂(LPC)占胆碱类磷脂(LPC+PC)的百分比及坏死面积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其... 作者分别将生理盐水、磷脂酶A_2(PLA_2)、卵磷酯(PC)、PLA_2与PC混合液注入大鼠胰胆管,发现PLA_2与PC混合液注入后12小时即已引起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该组胰腺溶血卵磷脂(LPC)占胆碱类磷脂(LPC+PC)的百分比及坏死面积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其余三组(分别高达4倍及15倍)。LPC/(PC+LPC)值与坏死程度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9001,P<0.01)。其余三种处理均未引起明显的胰组织坏死。结果提示,胆汁中PC的存在是形成胆汁性胰腺炎的重要因素,PLA_2作用于PC产生的LPC可能是急性胰腺炎胰实质坏死的起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A2 胰腺炎 卵磷脂
下载PDF
牛磺胆酸钠致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早期胰腺血流的测定
4
作者 吴农英 熊启逵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53-156,共4页
作者以5%的牛磺胆酸钠(Na-Tc)注入大鼠胆胰导管内,引起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以注射生理盐水为实验对照组,测定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结果注射Na-Tc后3小时此两酶的活性均显著升高,12小时最明显;用^(36)RbCl示踪法测定,显示胰腺血流... 作者以5%的牛磺胆酸钠(Na-Tc)注入大鼠胆胰导管内,引起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以注射生理盐水为实验对照组,测定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结果注射Na-Tc后3小时此两酶的活性均显著升高,12小时最明显;用^(36)RbCl示踪法测定,显示胰腺血流量和胰组织灌流量于注射Na-Tc后1小时明显升高,并维持较高水平至12小时下降。这些结果提示:Na-Tc致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早期胰腺血流量增加,为一般炎症充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胰腺血流 牛磺胆酸钠
下载PDF
牛磺胆酸钠致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早期胰腺血流的测定
5
作者 吴农英 熊启逵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1年第Z1期77-77,共1页
作者以5%的牛磺胆酸钠(Na—Tc)注入大鼠胆胰导管内,引起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以注射生理盐水为实验对照组,生化测定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结果于注射Na—Tc后3小时血清脂舫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升高,12小时最明显;用<sup>86&l... 作者以5%的牛磺胆酸钠(Na—Tc)注入大鼠胆胰导管内,引起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以注射生理盐水为实验对照组,生化测定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结果于注射Na—Tc后3小时血清脂舫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升高,12小时最明显;用<sup>86</sup>RbCl示踪法测定,显示胰腺血流量和胰组织灌流量于注射Na—Tc后1小时明显升高,并维持较高水平至12小时下降。这些结果提示:Na—Tc致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早期胰腺血流量增加,为一般炎症充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胆酸钠 大鼠 充血反应 生化测定 淀粉酶活性 灌流量 血清脂肪酶 胆胰 示踪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