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盐度和光照对泥蚶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熊安安
袁星
+3 位作者
汪先进
林彥彥
黄建荣
黎祖福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6-100,共5页
为了解盐度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生理活动的影响,探究其昼夜活动节律,在室内实验条件下,控制水温25℃,采用静水养殖法,以耗氧率和排氨率分别作为呼吸和排泄的生理指标,研究了20、24、28、30、32共计5个盐度梯度下泥蚶的...
为了解盐度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生理活动的影响,探究其昼夜活动节律,在室内实验条件下,控制水温25℃,采用静水养殖法,以耗氧率和排氨率分别作为呼吸和排泄的生理指标,研究了20、24、28、30、32共计5个盐度梯度下泥蚶的呼吸和排泄强度,同时对泥蚶在光照条件和暗处理下的呼吸与排泄强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泥蚶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着盐度的升高均先上升、后下降,耗氧率为0.33~0.48 mg/(g·h),排氨率为0.044~0.067 mg/(g·h);泥蚶在盐度28的环境下呼吸和排泄强度最高,且不同盐度下耗氧率之间、排氨率之间差异显著(P <0.05)。暗处理下泥蚶的耗氧率在0.42~0.53 mg/(g·h),排氨率在0.049~0.057 mg/(g·h);光照条件下泥蚶的耗氧率在0.40~0.44 mg/(g·h),排氨率为0.042~0.051 mg/(g·h);暗处理条件下呼吸与排泄强度比光照条件下的更高,但2种状态下耗氧率和排氨率差异均不显著(P >0.05);表明实验条件下泥蚶对光照和暗处理反应不明显,即泥蚶不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蚶
盐度
光照
耗氧率
排氨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态浮床原位修复对海水养殖池塘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
10
2
作者
岳晓彩
饶科
+4 位作者
熊安安
殷伟
陈骞
黄建荣
黎祖福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27,共6页
选取广东阳江面积为33.33 hm2的海水养殖池塘,混合粗养黄鳍鲷(Sparus latus)、鲻(Mugil cephalu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养殖密度为鱼类750 kg/hm2、虾类2 250 kg/hm2、蟹7.5 kg/hm2,投喂罗氏...
选取广东阳江面积为33.33 hm2的海水养殖池塘,混合粗养黄鳍鲷(Sparus latus)、鲻(Mugil cephalu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养殖密度为鱼类750 kg/hm2、虾类2 250 kg/hm2、蟹7.5 kg/hm2,投喂罗氏沼虾配合饲料2号和3号,每天2次,每次约280 kg,每周投放1次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250 kg作为蟹类活饵料。通过铺设近2 000个由塑料管和普通渔网构成的浮床单体栽种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研究生态浮床原位修复技术对海水养殖池塘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探讨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与海水养殖池塘水质的关系。结果显示,试验区底栖动物的种类相比对照区的7种增加到10种,出现了一些耐污能力较差的甲壳类(中华蜾蠃蜚Corophium sinensis和齿掌细身钩虾Maera serratipalma)以及腹足类(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a)。各次采样中试验区底栖动物个体丰度均高于对照区,平均由2 725个/m2增加到2 764个/m2。试验区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较对照区均有显著提高(P<0.05),分别由初始的0.68和0.67提高到0.81和0.85。试验区表现出比对照区更强的底栖动物多样性恢复能力,表明生态浮床原位修复技术能较好地改善海水养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浮床
原位修复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圳侨城湿地底栖动物对生态修复响应的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罗文佳
熊安安
+1 位作者
李鑫渲
黄建荣
《生物技术世界》
2014年第8期10-10,共1页
为揭示深圳侨城湿地中底栖动物对于湿地生态修复过程的响应,对侨城湿地进行了为期2年的底栖动物取样调查。调查过程中具有典型样点如进水中和湖中心地区底栖动物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等指标均有所增加,但不同样点增加速度不一致。底栖动...
为揭示深圳侨城湿地中底栖动物对于湿地生态修复过程的响应,对侨城湿地进行了为期2年的底栖动物取样调查。调查过程中具有典型样点如进水中和湖中心地区底栖动物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等指标均有所增加,但不同样点增加速度不一致。底栖动物各项系数显示出与生态修复过程相对应的变化,体现出生态修复中环境变化是底栖动物群落变迁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生态修复
生物量
原文传递
题名
盐度和光照对泥蚶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熊安安
袁星
汪先进
林彥彥
黄建荣
黎祖福
机构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大学院
出处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6-100,共5页
基金
海域使用金项目-广东海岸带生态修复及保护示范及建设(201305021)
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典型滨海湿地修复效果评估与功能保育(2013418021-5)
文摘
为了解盐度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生理活动的影响,探究其昼夜活动节律,在室内实验条件下,控制水温25℃,采用静水养殖法,以耗氧率和排氨率分别作为呼吸和排泄的生理指标,研究了20、24、28、30、32共计5个盐度梯度下泥蚶的呼吸和排泄强度,同时对泥蚶在光照条件和暗处理下的呼吸与排泄强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泥蚶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着盐度的升高均先上升、后下降,耗氧率为0.33~0.48 mg/(g·h),排氨率为0.044~0.067 mg/(g·h);泥蚶在盐度28的环境下呼吸和排泄强度最高,且不同盐度下耗氧率之间、排氨率之间差异显著(P <0.05)。暗处理下泥蚶的耗氧率在0.42~0.53 mg/(g·h),排氨率在0.049~0.057 mg/(g·h);光照条件下泥蚶的耗氧率在0.40~0.44 mg/(g·h),排氨率为0.042~0.051 mg/(g·h);暗处理条件下呼吸与排泄强度比光照条件下的更高,但2种状态下耗氧率和排氨率差异均不显著(P >0.05);表明实验条件下泥蚶对光照和暗处理反应不明显,即泥蚶不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现象。
关键词
泥蚶
盐度
光照
耗氧率
排氨率
Keywords
Tegillarca granosa
salinity
light
oxygen consumption rate
ammonia excretion rate
分类号
Q142 [生物学—生态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态浮床原位修复对海水养殖池塘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
10
2
作者
岳晓彩
饶科
熊安安
殷伟
陈骞
黄建荣
黎祖福
机构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27,共6页
基金
中央分成海域使用金支出项目(国海办字[2013]543号)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项目(2012B090700017)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项目(2010330004203984)
文摘
选取广东阳江面积为33.33 hm2的海水养殖池塘,混合粗养黄鳍鲷(Sparus latus)、鲻(Mugil cephalu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养殖密度为鱼类750 kg/hm2、虾类2 250 kg/hm2、蟹7.5 kg/hm2,投喂罗氏沼虾配合饲料2号和3号,每天2次,每次约280 kg,每周投放1次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250 kg作为蟹类活饵料。通过铺设近2 000个由塑料管和普通渔网构成的浮床单体栽种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研究生态浮床原位修复技术对海水养殖池塘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探讨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与海水养殖池塘水质的关系。结果显示,试验区底栖动物的种类相比对照区的7种增加到10种,出现了一些耐污能力较差的甲壳类(中华蜾蠃蜚Corophium sinensis和齿掌细身钩虾Maera serratipalma)以及腹足类(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a)。各次采样中试验区底栖动物个体丰度均高于对照区,平均由2 725个/m2增加到2 764个/m2。试验区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较对照区均有显著提高(P<0.05),分别由初始的0.68和0.67提高到0.81和0.85。试验区表现出比对照区更强的底栖动物多样性恢复能力,表明生态浮床原位修复技术能较好地改善海水养殖环境。
关键词
生态浮床
原位修复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Keywords
ecological lloating bed
in-situ restoration
benthos
commumty structure
分类号
Q145 [生物学—生态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圳侨城湿地底栖动物对生态修复响应的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罗文佳
熊安安
李鑫渲
黄建荣
机构
广东中大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中山大学
出处
《生物技术世界》
2014年第8期10-10,共1页
文摘
为揭示深圳侨城湿地中底栖动物对于湿地生态修复过程的响应,对侨城湿地进行了为期2年的底栖动物取样调查。调查过程中具有典型样点如进水中和湖中心地区底栖动物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等指标均有所增加,但不同样点增加速度不一致。底栖动物各项系数显示出与生态修复过程相对应的变化,体现出生态修复中环境变化是底栖动物群落变迁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底栖动物
生态修复
生物量
分类号
Q958.8 [生物学—动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盐度和光照对泥蚶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熊安安
袁星
汪先进
林彥彥
黄建荣
黎祖福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生态浮床原位修复对海水养殖池塘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岳晓彩
饶科
熊安安
殷伟
陈骞
黄建荣
黎祖福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4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深圳侨城湿地底栖动物对生态修复响应的研究
罗文佳
熊安安
李鑫渲
黄建荣
《生物技术世界》
2014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