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3例贲门癌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熊宏超 张力建 +3 位作者 杨跃 梁震 吴楠 陈晋峰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0-104,共5页
背景与目的:贲门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对其研究逐渐深入,但在临床上还有很多争论。本文总结我们在贲门癌临床外科治疗中的经验。方法:123例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经胸手术组72例,经腹手术组40例,胸腹联合手术组11例,分析术前检查(腹部B... 背景与目的:贲门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对其研究逐渐深入,但在临床上还有很多争论。本文总结我们在贲门癌临床外科治疗中的经验。方法:123例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经胸手术组72例,经腹手术组40例,胸腹联合手术组11例,分析术前检查(腹部B超、胸腹CT、内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手术入路、淋巴结清扫和术后病理情况。结果:腹部B超对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下段食管受侵、肝转移病变外侵腹水的判断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分别达到了71.2%、62.2%、47.8%、100%,胸腹CT则为78.6%、72.7%、51.9%、100%,内镜指示肿瘤距门齿的长度,上消化道造影则显示肿瘤与膈肌的关系。手术切除率94.3%(116/123),116例切除病例中,贲门腺癌108例,占93.1%,腺鳞癌、鳞癌、不典型类癌、类癌各2例,占6.9%,84例腹腔淋巴结转移(72.4%),6例胸腔淋巴结转移(7.1%),40例(34.5%)下段食管受侵。结论:术前腹部B超和胸腹CT检查对判断肿瘤切除有极大帮助,内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有助于判断是否开胸。淋巴结转移以腹腔为主。三种手术途径各有优劣,没有任何一种占绝对优势,要依托Siewert分型,因病而定、因人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外科手术 术前检查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清扫 手术入路
下载PDF
胸腔镜肺癌肺切除术后患者住院时间延长(>7天)的病因分析——附115例报道 被引量:25
2
作者 戴亮 康晓征 +8 位作者 闫万璞 杨永波 赵培俍 付浩 周海涛 梁震 熊宏超 林瑶 陈克能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3-229,共7页
背景与目的胸腔镜手术已是我科肺癌肺切除手术的主要方式,其特点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7天以内出院患者近90%,但术后并发症仍时有发生;我们对胸腔镜肺癌肺切除术后住院时间>7天的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总结并发症的种类及危险因素,提高... 背景与目的胸腔镜手术已是我科肺癌肺切除手术的主要方式,其特点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7天以内出院患者近90%,但术后并发症仍时有发生;我们对胸腔镜肺癌肺切除术后住院时间>7天的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总结并发症的种类及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术后安全性。方法数据来源为北京肿瘤医院胸外一科前瞻性肺癌数据库,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行胸腔镜肺癌肺切除手术,且住院时间>7天的患者,调查其并发症种类,并按照改良Clavien分级将其分为轻度及重度并发症,分析临床因素与并发症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后住院时间>7天者共115例,占同期手术比例为10.3%(115/1,112)。全组患者轻度并发症81例,占同期手术(1,112例)比例和术后住院时间延长者比例分别为7.3%和70.4%,重度并发症34例,分别为3.1%和29.6%;因并发症死亡者2例,分别为0.18%和1.7%;术后最常见者为漏气超过5日20例,分别为1.8%和17.4%,肺不张19例,分别为1.7%和16.5%,肺部感染18例,分别为1.6%和15.7%;罕见并发症中支气管胸膜瘘4例(0.36%和3.5%),但危险高,其中2例因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RDS)围手术期死亡;临床因素中仅低肺功能(FEV1%<70%)可能是造成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因素(45.8%vs 23.6%,P=0.038);轻度并发症组与重度并发症组5年无疾病生存率(52.2%vs51.9%,P=0.894)及5年总生存率(64.0%vs 53.5%,P=0.673)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术后持续漏气、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是延长胸腔镜肺癌术后住院时间的主要原因,而支气管胸膜瘘是最凶险的并发症;术前低肺功能患者更易出现术后严重并发症,但并发症严重程度并不会影响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电视胸腔镜手术 并发症 住院时间
下载PDF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治 被引量:14
3
作者 马少华 孙宇 +3 位作者 杜长征 梁震 熊宏超 陈克能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674-678,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概念的提出迄今只有50余年,是一种少见的肺部良性疾病。PSH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需与肺癌鉴别诊断。本文总结我院48例PSH的临床诊治经验并复习文献,旨在提高对PSH的认识,... 背景与目的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概念的提出迄今只有50余年,是一种少见的肺部良性疾病。PSH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需与肺癌鉴别诊断。本文总结我院48例PSH的临床诊治经验并复习文献,旨在提高对PSH的认识,探讨合理的诊断与治疗手段。方法 2001年1月-2011年4月共收治PSH48例,结合文献报道总结分析PSH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特点及预后。结果全组48例,无症状者27例(56.3%),肿物大小0.2cm-7.0cm,平均2.1cm,各个肺叶均有发生。合并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者15例(31.3%)。手术47例,其中肺叶部分切除29例(61.7%),肺叶切除14例(29.8%),肿物剔除3例(6.4%),前纵隔肿物切除者1例(2.1%)。47例术后均无复发。CT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1例,随访28个月未见肿瘤进展。结论 PSH术前定性诊断困难,手术既是确诊手段又是有效的治疗手段,该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 手术 病理
下载PDF
基于416例I期NSCLC肺叶切除术后随访结果探讨早期NSCLC术后随访策略 被引量:7
4
作者 戴亮 闫万璞 +7 位作者 康晓征 付浩 杨永波 周海涛 梁震 熊宏超 林瑶 陈克能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9-203,共5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国际上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随访策略(随访间隔时间和随访内容)并未达成共识,相关的临床证据也十分有限。本研究通过I期NSCLC的随访结果,总结其复发转移的部位及时间,为制定该类患... 背景与目的目前国际上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随访策略(随访间隔时间和随访内容)并未达成共识,相关的临床证据也十分有限。本研究通过I期NSCLC的随访结果,总结其复发转移的部位及时间,为制定该类患者的随访间隔时间和内容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肺癌前瞻性数据库中2000年1月-2013年10月单一医生组连续行解剖性肺叶切除手术的416例I期NSCLC患者,根据复发转移部位及时间,探讨该类患者的长期随访间隔时间和内容。结果全组患者5年无疾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与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82.4%和85.4%;随访期间出现复发转移者共76例(18.3%),复发转移部位中常见者依次为肺转移21例(5.0%)、脑转移20例(4.8%)、骨转移12例(2.9%)和纵隔淋巴结转移12例(2.9%)。影响复发转移的因素中,p T2a者复发转移率高于p T1者(P=0.006),5年DFS分别为73.8%和87.6%(P=0.002),5年OS分别为77.7%和90.3%(P=0.011)。结论 I期NSCLC解剖性肺叶切除术后复发转移以肺、脑、骨及纵隔淋巴结最常见,2年内与3年-5年复发转移风险相当,可以根据T分期调整2年内随访次数及随访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叶切除术 预后 随访
下载PDF
食管内翻拔脱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19例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陈克能 熊宏超 +2 位作者 顾振东 张卫民 苏文忠 《临床外科杂志》 2004年第10期616-617,共2页
目的 探讨食管内翻拔脱术在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治疗中的地位。方法  19例食管癌、贲门癌病人接受了食管内翻拔脱术 ,其中食管鳞癌 15例 ,颈段 3例 ,胸中段 6例 ,胸下段 6例 ;贲门腺癌 4例。 0期 1例 ;Ⅰ期 4例 ;Ⅱa期 4例 ;Ⅱb期 1例 ... 目的 探讨食管内翻拔脱术在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治疗中的地位。方法  19例食管癌、贲门癌病人接受了食管内翻拔脱术 ,其中食管鳞癌 15例 ,颈段 3例 ,胸中段 6例 ,胸下段 6例 ;贲门腺癌 4例。 0期 1例 ;Ⅰ期 4例 ;Ⅱa期 4例 ;Ⅱb期 1例 ;Ⅲ期 9例。 3例因有上消化道手术史行结肠代食管。结果  19例均获切除 ,食管切缘阴性 ,无手术死亡。术后声音嘶哑 1例 ,心律失常1例 ,双侧胸腔积液 1例 ,左侧气胸伴左膈下脓肿 1例 ,5例出现小的颈部吻合口瘘。结论 食管内翻拔脱术扩大了食管癌、贲门癌的手术适应证 ,使某些常规手术高危患者重新获得手术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翻 治疗 食管癌贲门癌 贲门癌 声音嘶哑 膈下脓肿 高危患者 常规手术 颈段 切缘
下载PDF
单一医生组原发性纵隔肿瘤外科治疗的长期随访 被引量:3
6
作者 付浩 陈克能 +7 位作者 梁震 熊宏超 康晓征 戴亮 闫万璞 杨永波 杨合利 秦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56-460,共5页
目的:总结单一医生组原发性纵隔肿瘤外科治疗的长期随访。方法:数据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14年1月的前瞻性数据库。分析纵隔肿瘤数据库中以根治切除为目的患者的远期生存。结果:本组常见肿瘤依次为胸腺上皮肿瘤95例(50%),... 目的:总结单一医生组原发性纵隔肿瘤外科治疗的长期随访。方法:数据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14年1月的前瞻性数据库。分析纵隔肿瘤数据库中以根治切除为目的患者的远期生存。结果:本组常见肿瘤依次为胸腺上皮肿瘤95例(50%),神经源性肿瘤26例(13.7%),纵隔生殖细胞肿瘤26例(13.7%)。全组患者行R0切除者179例(94.2%),R2切除者8例(4.2%),单纯探查者3例(1.6%),术后30d内死亡2例。胸腺上皮肿瘤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5%、92.7%和85.7%。根据Masaoka-Koga分期,Ⅰ、Ⅱ、Ⅲ和Ⅳ期胸腺上皮肿瘤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2.1%、90%和37.5%。多因素分析显示Masaoka-Koga分期是胸腺上皮肿瘤手术后独立预后因素。A+AB+B1型与B2+B3型胸腺瘤5年生存率分别为88.6%与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源性纵隔肿瘤多为良性,完整切除后均长期生存。结论:纵隔肿瘤组织学复杂,根据其来源、性质、部位及大小来决定治疗。虽然本组患者生存良好,但单一医生组很难做到前瞻性,大样本研究。因此,对纵隔肿瘤尤其是胸腺上皮肿瘤亟需大样本,多中心合作的前瞻性研究,以找到合理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纵隔肿瘤 胸腺上皮肿瘤 手术 生存
下载PDF
经支气管针吸淋巴结活检(TBNA)在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纵隔再分期中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吴齐 吴楠 +3 位作者 熊宏超 梁震 陈晋峰 张集昌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523-526,共4页
背景与目的评估经支气管针吸淋巴结活检(TBNA)在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纵隔再分期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对连续的21名组织细胞学证实的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新辅助化疗后行经支气管纵隔淋巴结针吸活检、再分期。所... 背景与目的评估经支气管针吸淋巴结活检(TBNA)在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纵隔再分期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对连续的21名组织细胞学证实的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新辅助化疗后行经支气管纵隔淋巴结针吸活检、再分期。所有患者行化疗前后CT对比,其中15例病变无明显变化,6例部分好转。所有患者行根治性切除及淋巴清扫术。结果经支气管针吸淋巴结活检(TBNA)证实13例(62%)仍存在纵隔转移淋巴结,8例未检出转移淋巴结,其中手术标本病理分期仍有7例为ⅢA-N2期。假阴性结果中的大部分(6例,86%)是由于穿刺标本未检出所致。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在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纵隔再分期中的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5%、100%、100%、12.5%、66%。结论经支气管针吸淋巴结活检(TBNA)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新辅助化疗纵隔再分期是一种较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准确,微创的检测方法。但因阴性预测值较低,所以阴性病例应结合纵隔镜等方法行外科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支气管针吸淋巴结活检 非小细胞肺癌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以第二原发癌出现的食管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克能 张卫民 +2 位作者 苏文忠 熊宏超 顾振东 《临床外科杂志》 2004年第5期315-316,共2页
关键词 第二原发癌 食管癌 贲门癌 外科治疗
下载PDF
睾丸激素受体4相关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9
作者 郑庆锋 董彬 +9 位作者 孙宇 杜红 熊宏超 吴楠 陈晋峰 孙璐 鄂洁 李吉友 季加孚 杨跃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2-475,共4页
目的:研究睾丸激素受体4相关蛋白(TR4-associated Protein,TRA16)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NSCLC)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肺癌发生、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组织芯片技术研究TRA16在各类NSCLC组织、肺良性病变组织及正... 目的:研究睾丸激素受体4相关蛋白(TR4-associated Protein,TRA16)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NSCLC)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肺癌发生、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组织芯片技术研究TRA16在各类NSCLC组织、肺良性病变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TRA16蛋白在NSCLC细胞浆和/或细胞核内具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88.64%),而在肺良性肿瘤及正常肺组织中均无阳性表达,表明TRA16在NSCLC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在不同病理类型和不同分化程度的NSCLC中,TRA16的表达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首先发现TRA16在NSCLC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TRA16在NSCLC组织中的异常表达,提示其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潜在的与NSCLC相关的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睾丸激素类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51例肺中叶病变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10
作者 王海军 张力健 +3 位作者 杨跃 陈克能 熊宏超 梁震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531-532,共2页
目的:探讨肺中叶病变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51例肺中叶病变良性9例(17.7%),恶性42例(82.3%),术前诊断明确率24.5%。单纯中叶切除占72.5%,合并其他肺叶切除19.6%,肺楔形切除占3.9%,全肺切除3.9%。结果:... 目的:探讨肺中叶病变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51例肺中叶病变良性9例(17.7%),恶性42例(82.3%),术前诊断明确率24.5%。单纯中叶切除占72.5%,合并其他肺叶切除19.6%,肺楔形切除占3.9%,全肺切除3.9%。结果:术后并发症4例(占7.8%)。结论:下列情况应及早手术治疗:中叶恶性病变;中叶病变,尤其中叶不张,不能除外恶性;中叶良性病变致中叶不张,内科治疗2~3周无效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中叶病变 诊断 外科治疗
下载PDF
DNA修复基因XPD XPC XRCC4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莎 陈自平 +2 位作者 杜文军 熊宏超 徐昌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65-370,共6页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XPD rs13181(codon751A/C,Lys751Gln)、rs238406(codon156C/A,Arg156Arg)、XPC rs2279017(i11C/A)和XRCC4 rs3734091(codon247T/C,Ala247Ser)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Taq Man技术对2013...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XPD rs13181(codon751A/C,Lys751Gln)、rs238406(codon156C/A,Arg156Arg)、XPC rs2279017(i11C/A)和XRCC4 rs3734091(codon247T/C,Ala247Ser)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Taq Man技术对2013年4月至2016年1月北京肿瘤医院收治的338例结直肠癌患者(病例组)和315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多态位点基因型的检测。结果:XPD rs13181基因型GT和等位基因G增加个体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GT>TT,adjusted OR=1.69,95%CI:1.15~2.47,P=0.007;G>T,adjusted OR=1.77,95%CI:1.19~2.64,P=0.005);XRCC4 rs3734091基因型GT和等位基因T增加个体结直肠癌的易感性(GT>GG,adjusted OR=9.02,95%CI:5.61~14.50,P<0.001;T>G,adjusted OR=4.06,95%CI:2.49~6.61,P<0.001);XPD rs13181和rs238406的单倍体型GT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adjusted OR=0.39,95%CI:0.18~0.85,P=0.018)。XPCrs2279017等位基因G和XRCC4 rs3734091等位基因T的联合效应(adjusted OR=28.43,95%CI:6.85~117.95,P<0.001)以及XPD rs13181等位基因G和XRCC4 rs3734091等位基因T的联合效应(adjusted OR=10.24,95%CI:4.69~22.35,P<0.001)显著增加个体结直肠癌的易感性。结论:XPD rs13181和XRCC4 rs3734091位点的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PD XPC XRCC4 单核苷酸多态性 结直肠癌 TAQMAN技术
下载PDF
神经监测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万书杰(综述) 熊宏超(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57-661,共5页
食管癌是我国发病率第6位,死亡率第4位的恶性肿瘤^([1~3])。食管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为区域淋巴结转移,双侧喉返神经旁是常见的转移区域^([4,5]),转移率约19.8%~37.6%^([6~12])。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量与清扫淋巴结阳性率显著相关^([6... 食管癌是我国发病率第6位,死亡率第4位的恶性肿瘤^([1~3])。食管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为区域淋巴结转移,双侧喉返神经旁是常见的转移区域^([4,5]),转移率约19.8%~37.6%^([6~12])。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量与清扫淋巴结阳性率显著相关^([6,7])。术中清扫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可以改善预后^([13,14])。但淋巴结清扫也会带来喉返神经损伤的风险。喉返神经损伤会引起声音嘶哑、肺炎等并发症,双侧损伤者需要气管切开^([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返神经损伤 食管癌手术 气管切开 转移途径 双侧喉返神经 淋巴结清扫 声音嘶哑 恶性肿瘤
下载PDF
EFFECT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USING PACLITAXEL COMBINED WITH CARBOPLATIN O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13
作者 熊宏超 陈晋峰 张力建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18-221,共4页
Objeetive: To assess the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of preoperative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using a combination of paclitaxel and carboplatin on local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Methods: Twenty-f... Objeetive: To assess the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of preoperative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using a combination of paclitaxel and carboplatin on local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Methods: Twenty-five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SCLC were treated with paclitaxel and carboplatin for 2 to 4 cycles before undergoing tumor resection and then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radiotherapy therapy for 2 to 4 cycles. Results: Following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the most prominent side-effect was bone marrow restraint.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of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was 56%. The mean survival time was 26.5 months, with 1-, 2- 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of 55%, 25%, and 16%, respectively. All NSCLC patients survived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Conclusion: Preoperative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combining paclitaxel and carboplatin produced minimal side-effect while increasing the probability that advanced NSCLC patients would be able to undergo surgery thus improving their pro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LITAXEL CARBOPLATIN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dvanced lung cancer
下载PDF
腹胸两切口加两野淋巴结清扫治疗胃食管交界部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熊宏超 吴楠 +3 位作者 陈晋峰 张力建 季加孚 杨跃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478-1481,共4页
目的探讨胃食管交界部癌(EGJ 癌)的最佳手术方式及 Siewert 分型下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 26例 EGJ 癌患者中,12例采取腹胸两切口+腹腔胸腔两野淋巴结清扫术(两切口组),14例采用常规左开胸 EGJ 癌切除+肿大淋巴结摘除术(常规组)。结果 (1... 目的探讨胃食管交界部癌(EGJ 癌)的最佳手术方式及 Siewert 分型下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 26例 EGJ 癌患者中,12例采取腹胸两切口+腹腔胸腔两野淋巴结清扫术(两切口组),14例采用常规左开胸 EGJ 癌切除+肿大淋巴结摘除术(常规组)。结果 (1)两切口组和常规组平均清扫淋巴结组数(分别为7.3组和3.5组,P<0.01)及平均检出转移淋巴结组数(分别为1.9组和0.9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平均切除腹腔淋巴结个数(分别为20.5个和13.3个,P<0.01)及胸腔淋巴结个数(分别为8个和4.9个,P<0.05)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两切口组食管切缘距肿瘤5.8 cm 多于常规组的5.1 cm;两切口未损伤膈肌,减少了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2)Siewert 分型:Ⅰ型腹腔转移不严重,Ⅱ型胸腹腔双向转移,Ⅲ型腹腔转移为主,3个亚型的淋巴结转移有差别。结论腹胸两切口+腹腔胸腔两野淋巴结清扫术有助于提高 EGJ 癌手术的根治性,有助于研究 EGJ癌的转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食管肿瘤 外科手术 淋巴结切除术
原文传递
食管癌切除术学习曲线影响术后瘘的发生率
15
作者 熊宏超 付浩 +1 位作者 杨合利 秦斌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7-200,206,共5页
目的食管癌切除术是胸外科大型复杂手术,学习曲线长,术后并发症尤其是瘘长期困扰医生及患者,本研究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学习曲线与术后瘘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12-16-2015-12-31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单一手术组完成的90例食管癌切... 目的食管癌切除术是胸外科大型复杂手术,学习曲线长,术后并发症尤其是瘘长期困扰医生及患者,本研究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学习曲线与术后瘘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12-16-2015-12-31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单一手术组完成的90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成A组21例、B组24例和C组45例,比较各组术后瘘发生率及手术相关因素。结果术后瘘发生率A、B、C组分别为28.6%、29.2%和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手术时间A组为(322.9±47.3)min,显著长于B组的(264±24.1)min和C组的(277±33.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出血量A组为(302.4±84.4)mL,B组为(206±66.5)mL,C组明显降低为(158.9±52.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住院时间A组(20.7±10.0)d,B组(21.4±12.8)d,C组则减少为(13.6±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食管癌切除术的学习曲线与术后瘘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学习初期术后瘘的发生率较高,随着学习曲线的完成而逐渐下降。胸外科医生应循序渐进,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手术技能,从而降低术后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切除术 学习曲线
原文传递
Thy-1肿瘤标记物在肺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及其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晋峰 张力建 +7 位作者 赵爱莲 王歈 吴楠 熊宏超 梁震 李吉友 黄信孚 杨跃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7期1921-1925,共5页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了解Thy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分析其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并了解Thy1与p53表达之间的相关性,为Thy1在肺癌中表达机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方法以组织芯片的形式,采用免疫组化信号催化...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了解Thy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分析其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并了解Thy1与p53表达之间的相关性,为Thy1在肺癌中表达机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方法以组织芯片的形式,采用免疫组化信号催化放大法,对175例包括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组织标本中Thy1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对其中的91例非小细胞肺癌进行Thy1和p53的联合检测。分析这两种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分析Thy1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Thy1抗体特异性地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细胞的胞核中有强阳性染色,89例(56.7%)为Thy1细胞核染色阳性。9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Thy1在细胞核中高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分层研究提示,无淋巴结转移组中,Thy1细胞核阴性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阳性患者(分别为46.42个月和38.56个月,P=0.0207)。Thy1和p53两者表达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01)。结论Thy1在肺癌细胞核内特异性高表达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之一。Thy1在细胞核内的异常高表达可以作为肺癌病理诊断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Y-1 肺癌患者 肺癌组织 肿瘤标记物 预后 异常 表达及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病理资料 病理类型 细胞核内 P53表达 抗体特异性 多因素分析 TNM分期 淋巴结转移 相关性 高表达 表达状况 组织芯片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综合治疗食管多原发癌22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少华 杨合利 +3 位作者 梁震 熊宏超 秦斌 陈克能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02-704,共3页
目的 探讨食管多原发癌的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11年3月间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医院胸外科收治的22例食管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与同期、同一手术组收治的471例单发食管癌患者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22例食管... 目的 探讨食管多原发癌的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11年3月间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医院胸外科收治的22例食管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与同期、同一手术组收治的471例单发食管癌患者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22例食管多原发癌手术采用剖胸食管切除者18例,经裂孔食管切除者4例;接受术前化疗者8例,术后化疗者15例,其中手术前、后均予化疗者6例。471例单发食管癌患者手术采用剖胸食管切除者423例,经裂孔食管切除者60例:接受术前化疗者148例,术后化疗者267例,其中手术前后均予化疗者101例。22例多原发癌患者3年生存率为41.9%.中位生存期为29.2个月:471例单发食管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54.7%,中位生存期46.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食管多原发癌治疗效果较差:广泛的食管切除在此类患者中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辅以积极的全身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多原发 外科手术 综合治疗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食管癌二次手术19例原因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永波 闫万璞 +5 位作者 熊宏超 梁震 戴亮 康晓征 杨合利 陈克能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5期492-494,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行二次手术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单一手术组施行的94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因术后严重并发症需行二次手术,总结该19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过... 目的:探讨食管癌行二次手术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单一手术组施行的94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因术后严重并发症需行二次手术,总结该19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过。结果19例二次手术的患者中因术后胸腔内出血行开胸止血术4例,因膈疝行膈疝还纳、膈肌修补术4例,因乳糜胸行胸导管结扎术4例,因腹部切口裂开行切口缝合术4例,因创伤性胰腺炎行胸腹腔探查、腹腔置管引流术1例,因肠梗阻行回盲部切除、回肠造瘘术1例,因双侧喉返神经麻痹行气管切开术1例。19例二次手术患者全部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和再次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术后再次手术常见原因主要为术后出血、膈疝、乳糜胸和腹部切口裂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二次手术 术后并发症 治疗 预防
原文传递
经裂孔食管切除术在食管癌外科治疗中的评价 被引量:7
19
作者 梁震 胡卫东 +2 位作者 顾振东 熊宏超 陈克能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451-453,共3页
目的评价经裂孔食管切除术在食管癌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总结分析2000年5月至2007年7月单一外科医生组对46例食管癌患者实施经裂孔食管切除术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患者食管鳞癌44例,食管腺癌1例,食管类癌1例。位于颈段者11例,胸上... 目的评价经裂孔食管切除术在食管癌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总结分析2000年5月至2007年7月单一外科医生组对46例食管癌患者实施经裂孔食管切除术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患者食管鳞癌44例,食管腺癌1例,食管类癌1例。位于颈段者11例,胸上段者21例.胸中段者5例,胸下段者9例。行术前化疗者6例。按国际TNM分期:0期者3例;Ⅰ期者6例:Ⅱa期者17例;Ⅱb期者2例;Ⅲ期者16例;2例为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胃代食管者42例,结肠代食管者4例。术前肺功能FEV1低于0.8L或FEV1/FVC低于50%者29例。46例均获切除,切缘阴性,无手术死亡。术后声音嘶哑2例,心律失常3例,双侧胸腔积液1例,6例出现小的颈部吻合口瘘。结论经裂孔食管切除术在食管癌的外科治疗中对高龄、心肺功能差而不能耐受剖胸手术患者是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经裂孔食管切除术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持续泵入用于食管癌术后家庭肠内营养效果的回顾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戴亮 付浩 +6 位作者 康晓征 杨永波 周海涛 梁震 熊宏超 林瑶 陈克能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07-610,共4页
目的 探讨持续泵入用于食管癌术后家庭肠内营养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1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一科接受食管癌切除术并于出院后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88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2岁(范围:44... 目的 探讨持续泵入用于食管癌术后家庭肠内营养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1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一科接受食管癌切除术并于出院后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88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2岁(范围:44~78岁).根据患者接受的营养支持方式分为营养泵组(56例)与普通管饲组(52例).分别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t检验比较两组肠内营养支持的近期安全性、耐受性、完成情况及体重维持情况.结果 营养泵组出院后至术后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普通管饲组(4/56比11/52,χ2=2.393,P=0.035),总体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较低(5/56比26/52,χ2=22.225,P=0.000),营养泵组营养支持达标率高于普通管饲组(55/56比23/52,χ2=39.167,P=0.000).营养泵组出院后4周体重较出院时减轻程度低于普通管饲组(0.13 kg比3.90 kg,t=7.720,P=0.000).结论 食管癌手术出院后持续泵入肠内营养能够提高患者安全性,有利于出院后体重的维持,增加管饲肠内营养耐受性,保障营养支持的有效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肠道营养 手术后医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