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向宗鲁校雠学成就述评——以《校雠学》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固也 熊展钊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155-160,共6页
出版于1944年的《校雠学》,是向宗鲁校雠学的代表作品。该书对校雠理论、校雠方法等诸多问题都作了深入探讨。在校雠理论方面,他认为校雠学是以文字校正为主,兼涉聚本、去讹等内容的一门学问;力主汉、唐为校雠学发展的高峰期。在校雠方... 出版于1944年的《校雠学》,是向宗鲁校雠学的代表作品。该书对校雠理论、校雠方法等诸多问题都作了深入探讨。在校雠理论方面,他认为校雠学是以文字校正为主,兼涉聚本、去讹等内容的一门学问;力主汉、唐为校雠学发展的高峰期。在校雠方法上,他主要从广聚版本、校订谬误、处理异文3个方面着手介绍,并力图完善陈垣的校勘四法。在校雠实践方面,向宗鲁不仅阐述了校雠学的理论与方法,还以此为指导进行了大量校雠实践,成果丰富。向宗鲁为传统文献学的转型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雠学》 《说苑校证》 文献学
下载PDF
《唐统纪》史学价值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熊展钊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22-27,共6页
《唐统纪》是晚唐时期杰出的编年史书,为《通鉴》成书做出了贡献。《唐统纪》的史料来源丰富,撰者陈岳不为曲笔,所记之事真实可信,是有唐一代的可靠信史,《资治通鉴》的重要史源。《唐统纪》是对长时段、全方面编年体史书的有益尝试,并... 《唐统纪》是晚唐时期杰出的编年史书,为《通鉴》成书做出了贡献。《唐统纪》的史料来源丰富,撰者陈岳不为曲笔,所记之事真实可信,是有唐一代的可靠信史,《资治通鉴》的重要史源。《唐统纪》是对长时段、全方面编年体史书的有益尝试,并纠正了唐人修史的弊端,为《通鉴》成书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统纪》 《资治通鉴》 编年体史书 陈岳
下载PDF
明末晚清Logic的汉译历程
3
作者 聂长顺 熊展钊 《人文论丛》 CSSCI 2016年第1期276-287,共12页
与西方相比,专门的逻辑之学,可谓中国传统学术的一大弱项。所谓中国古代逻辑学,实是在西方Logic的映照下被'发现'的。西方Logic概念的传入,无疑是中国学术现代化历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关于这一事件,迄今学界尚欠着实、明晰的... 与西方相比,专门的逻辑之学,可谓中国传统学术的一大弱项。所谓中国古代逻辑学,实是在西方Logic的映照下被'发现'的。西方Logic概念的传入,无疑是中国学术现代化历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关于这一事件,迄今学界尚欠着实、明晰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学家 LOGIC 辨学启蒙 名理探 《名理探》
下载PDF
钱穆宋明理学研究管窥——以张君劢为参照
4
作者 熊展钊 《昆明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65-68,74,共5页
钱穆和张君劢都对宋明理学有研究,将张君劢作为参照,可以得出钱穆研究宋明理学的一些特点。从对比中,可以看出钱穆的看法:禅宗对理学有开启之功,理学兴起,实自禅宗启之;韩愈对北宋初期的学术有较大影响,但他不是理学的直接开启者;而宋... 钱穆和张君劢都对宋明理学有研究,将张君劢作为参照,可以得出钱穆研究宋明理学的一些特点。从对比中,可以看出钱穆的看法:禅宗对理学有开启之功,理学兴起,实自禅宗启之;韩愈对北宋初期的学术有较大影响,但他不是理学的直接开启者;而宋初诸子则是将各种思想加以糅合,承上启下的关键;把朱熹置于中国学术思想史中去考察,从多视角揭示朱熹思想的精神,突出朱熹的历史地位;认为王阳明是理学的顶点,他解决了宋学里面所留下的重要而未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穆 张君劢 理学 初期宋学 朱熹 王阳明
下载PDF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两次迁都之比较
5
作者 熊展钊 《今日科苑》 2010年第22期144-144,146,共2页
南京国民政府于1932年、1937年先后迁都洛阳和重庆。对于这两次迁都,现从国际形势、日本侵华政策、中国国内形势和抗战决心、迁都前后所采取的政策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两次迁都 比较
下载PDF
唐宋史学理论革新与《资治通鉴》的修撰 被引量:2
6
作者 熊展钊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32-136,共5页
《资治通鉴》是在唐宋史学理论革新的背景下,司马光审时度势、积极探索的结果。一方面,司马光从史书体裁、正统论、编年体的内容以及书法四个方面,批判性地继承了唐宋史学理论革新的成果,并将其用于《资治通鉴》的编撰;另一方面,《资治... 《资治通鉴》是在唐宋史学理论革新的背景下,司马光审时度势、积极探索的结果。一方面,司马光从史书体裁、正统论、编年体的内容以及书法四个方面,批判性地继承了唐宋史学理论革新的成果,并将其用于《资治通鉴》的编撰;另一方面,《资治通鉴》的指导思想也是对前代资鉴思想的损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司马光 编年体 正统论 史学思想
下载PDF
“琼、台古籍整理与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熊展钊 罗兰兰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08-110,共3页
2018年11月1—2日,“琼台古籍整理与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海南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科、图书馆与台湾古籍保护学会联合举办。来自日本、越南等国外学者和台湾高校以及上海师范大学、海南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 2018年11月1—2日,“琼台古籍整理与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海南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科、图书馆与台湾古籍保护学会联合举办。来自日本、越南等国外学者和台湾高校以及上海师范大学、海南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等高校的学者,一起参加学术论坛。本次研讨会主要围绕台湾、海南地区古籍整理、保护与研究,《海南全书》《台湾全书》的编纂,海南、台湾区域历史文化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现将会议的主要内容与学术观点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历史文化 古籍整理 研讨会综述 海南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古籍保护 国外学者
下载PDF
韩槐准与古代南洋研究
8
作者 熊展钊 《海交史研究》 2019年第4期143-152,共10页
韩槐准是民国时期古代南洋研究领域建树颇丰的学者,在古外销瓷、中国与南洋间物产考订、中国南洋交通史等领域撰述了大量成果。他是中国学术界古外销瓷研究的开拓者,为后世学术界搭建了研究框架。韩槐准革新了民国时期中国与南洋间名物... 韩槐准是民国时期古代南洋研究领域建树颇丰的学者,在古外销瓷、中国与南洋间物产考订、中国南洋交通史等领域撰述了大量成果。他是中国学术界古外销瓷研究的开拓者,为后世学术界搭建了研究框架。韩槐准革新了民国时期中国与南洋间名物考订研究的“陈旧方法”。他独出心裁地以海南岛为切入点来研究中国南洋交通史,科学地证明了史前我国已与南洋交通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槐准 中国 南洋 交通史
下载PDF
《琼台诗话》考论
9
作者 熊展钊 罗兰兰 《中国韵文学刊》 2019年第3期107-111,共5页
通过考证,断定《琼台诗话》成书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的四月至五月间,万历二十六年(1598)许自昌对此书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工作,崇祯十一年(1638)邱濬七世孙邱兆昌参与修订并附入《附录》十七则。之后此书又于清乾隆五十一年、光绪八年被... 通过考证,断定《琼台诗话》成书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的四月至五月间,万历二十六年(1598)许自昌对此书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工作,崇祯十一年(1638)邱濬七世孙邱兆昌参与修订并附入《附录》十七则。之后此书又于清乾隆五十一年、光绪八年被校勘、出版。《琼台诗话》虽非邱濬著述的最早集结,但有不少内容被后出邱氏合集所采纳。该书的价值在于:一方面有利于后人深入了解邱濬诗词的内容与思想;另一方面,保存了不少其他书籍并不收录的诗词,有助于补葺罅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台诗话》 邱濬 版本 诗学思想
下载PDF
宋人笺注《新唐书》佚著考论
10
作者 熊展钊 《兰台世界》 2018年第10期154-158,共5页
宋人笺注《新唐书》的著述一共有十部,现有七部已经亡佚,后世对它们罕有提及。通过考证,可基本厘清七部佚著的作者、成书情况、内容等问题。此七部佚著的价值,首先在于能修正前人的固有看法;其次则是能补相关书籍记载的缺漏。
关键词 新唐书 宋代 笺注 宋史
下载PDF
陈岳《唐统纪》考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固也 熊展钊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2017年第1期16-22,共7页
将司空图的两封书信、清代出土的一篇墓志与《唐摭言》的记载相互印证,推测陈岳约生于833年,卒905年,其两次为钟传从事在中和、光化年间。他在晚年任检校尚书屯田员外郎、江南西道观察判官时撰成《唐统纪》120卷,记事止于会昌末(846),... 将司空图的两封书信、清代出土的一篇墓志与《唐摭言》的记载相互印证,推测陈岳约生于833年,卒905年,其两次为钟传从事在中和、光化年间。他在晚年任检校尚书屯田员外郎、江南西道观察判官时撰成《唐统纪》120卷,记事止于会昌末(846),宋代一百卷本已残缺,止于长庆末(824)。其书名模仿《大统纪》,而体裁更为严谨完善,是晚唐最优秀的编年史代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陈岳 《唐统纪》 《资治通鉴考异》 编年史
原文传递
《通鉴·唐纪》与《唐实录》关系新论
12
作者 熊展钊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80,共8页
《通鉴·唐纪》的编撰并非衍两《唐书》本纪之文、合其志传为一,而是将唐代列朝《实录》作为其参考、引用的核心史料。司马光采取了独特的方式处理《实录》史料,既以《实录》标目、直接引用《实录》、辨析《实录》中的曲笔与错误,... 《通鉴·唐纪》的编撰并非衍两《唐书》本纪之文、合其志传为一,而是将唐代列朝《实录》作为其参考、引用的核心史料。司马光采取了独特的方式处理《实录》史料,既以《实录》标目、直接引用《实录》、辨析《实录》中的曲笔与错误,又对《实录》中的部分曲笔采取了保留态度。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处理,《唐纪》比《实录》更胜一筹:纠正了《实录》中的曲笔、谬误的记载,其内容更加真实可信;删去了《实录》中冗长、重复的部分,《唐纪》能够先后有伦、精粗不杂;司马光依据其落脚历史与现实的一家之言改造《实录》所记,确保了《唐纪》所载内容能够符合史学资鉴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鉴·唐纪》 司马光 《唐实录》 史源
原文传递
中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培养刍议——以近五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为探讨
13
作者 熊展钊 《新教育(海南)》 2018年第11期59-61,共3页
从近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历史试题来看,大部分的试题均需要学生依据相关史料对某些历史问题进行解释与判断,而"死记硬背"型的试题则日渐稀少。笔者以为,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高考历史试题只会更加强调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从近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历史试题来看,大部分的试题均需要学生依据相关史料对某些历史问题进行解释与判断,而"死记硬背"型的试题则日渐稀少。笔者以为,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高考历史试题只会更加强调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而高考依然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评价机制。通过对过去几年,特别是近五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历史试题的分析,对于探讨中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培养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历史试题 文科综合 能力培养 历史解释 中学生 全国卷 高中历史教学 历史问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