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6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揭育胜 吴元凯 +4 位作者 李向永 熊庭婷 张秀娟 敖云龙 崇雨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3144-3146,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两种阿德福韦酯片(代丁和贺维力)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随访门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2例,根据所选用药物不同分为代丁组66例(选用代丁抗病毒治疗)和贺维力组56例(选用贺维力抗病毒治疗),两组的人... 目的观察比较两种阿德福韦酯片(代丁和贺维力)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随访门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2例,根据所选用药物不同分为代丁组66例(选用代丁抗病毒治疗)和贺维力组56例(选用贺维力抗病毒治疗),两组的人口学特征、肝功能、HBV DNA定量及HBeAg阳性率等基线资料相当;分别在24、48、96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HBV DNA下降幅度、HBV DNA不可检出率、病毒学标志物变化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随着抗病毒时间延长,两组的ALT复常率、HBV DNA下降幅度及不可检出率、HBeAg转阴率均有增加,但在24、48、96周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6周,代丁组累积病毒学突破率为13.6%,贺维力组为16.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停药。结论代丁与贺维力均能有效改善肝功能,抑制HBV DNA及有较好的安全性,96周内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阿德福韦酯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新型人工肝组合技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与单纯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 被引量:27
2
作者 危敏 彭虹 +2 位作者 熊庭婷 杜执婵 罗新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235-2240,共6页
背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不仅能特异性吸附胆红素和胆汁酸,还可以清除体内毒素、炎症递质、细胞因子,在缺乏血浆或血浆不足的情况下,可有效清除有害物质,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为肝脏再生、肝功能的恢复争取时间,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衰... 背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不仅能特异性吸附胆红素和胆汁酸,还可以清除体内毒素、炎症递质、细胞因子,在缺乏血浆或血浆不足的情况下,可有效清除有害物质,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为肝脏再生、肝功能的恢复争取时间,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衰竭。目的:对比新型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与单纯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肝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血浆置换组单纯采用血浆置换治疗,血浆置换量为2 500-3 000 mL;联合组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血浆置换量为1 000-1 500 mL。均于治疗3次后评估临床效果及肝功能,并观察人工肝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①治疗后2组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0.05),但治疗前后联合组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联合组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血浆置换组,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显著高于血浆置换组(P <0.05);②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83%)显著高于血浆置换组(63%)(P <0.05);③联合组人工肝治疗过程中出现皮疹、寒战、低血压各1例;血浆置换组未出现不良反应;④结果提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与单纯血浆置换均可以显著改善肝衰竭患者肝功能,且不良反应少。但双重血浆分子吸附与血浆置换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更具优势,同时可以减少血浆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生物型人工肝 阴离子树脂 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 肝功能衰竭 胆红素 血清白蛋白 谷丙转氨酶 前瞻性临床研究 急性 人工 组织工程
下载PDF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3
作者 危敏 彭虹 +2 位作者 熊庭婷 杜执婵 罗新华 《大医生》 2018年第5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重型肝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单一常规内科方案治疗)和观察组(给予常规内科方案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比较两组重型肝炎临床疗效;治疗...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重型肝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单一常规内科方案治疗)和观察组(给予常规内科方案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比较两组重型肝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IL-6、TNF-α、PTA;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重型肝炎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IL-6、TNF-α、P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TNF-α、PTA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内科方案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和降低炎症指标,提高P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血浆置换治疗 重型肝炎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贵州某大型三甲医院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分型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熊庭婷 罗新华 邵和军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1379-1380,共2页
目的了解贵州某大型三甲医院2015-2018年诊断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HCV基因型分型的分布特征。方法在359例HCV-Ab及HCVRNA阳性患者的血标本中,提取纯化HCVRNA,使用逆转录PCR法进行HCV基因分型检测。结合患者性别、年龄等进行HCV基因型统... 目的了解贵州某大型三甲医院2015-2018年诊断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HCV基因型分型的分布特征。方法在359例HCV-Ab及HCVRNA阳性患者的血标本中,提取纯化HCVRNA,使用逆转录PCR法进行HCV基因分型检测。结合患者性别、年龄等进行HCV基因型统计学分析。结果359例HCV感染者中,1a型2例(0.56%),1b型139例(38.72%),2a型17例(4.74%),3a型60例(16.71%),3b型69例(19.22%),6a型66例(18.38%),6n型1例(1.67%)。男性和女性HCV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906,P=0.556)。不同年龄段HCV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90,P=0.126<0.05)。结论本研究病例中HCV基因型主要为1b型,其次为3b、6a、3a型,基因亚型呈现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丙型肝炎 基因分型
下载PDF
血浆置换法联合碘131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重症肝炎的效果研讨 被引量:4
5
作者 陆滢雪 熊庭婷 罗新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9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用血浆置换法联合碘131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合并重症肝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8年7月期间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甲亢合并重症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使用碘131对... 目的:探讨用血浆置换法联合碘131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合并重症肝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8年7月期间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甲亢合并重症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使用碘131对常规组患者进行治疗,联用血浆置换法和碘131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其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激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的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P <0.05)。结论:用血浆置换法联合碘131治疗甲亢合并重症肝炎的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治疗 碘13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重症肝炎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单药初始治疗慢性乙肝患者方案变更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熊庭婷 李向永 +3 位作者 罗杰 张潇 吴元凯 崇雨田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473-475,共3页
目的 观察4种核苷(酸)类似物单药初始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前2年内方案变更情况及其原因.方法 根据接受初治药物不同将患者分为拉米夫定(LAM)组、阿德福韦酯(ADV)组、替比夫定(Ldt)组和恩替卡韦(ETV)组4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 目的 观察4种核苷(酸)类似物单药初始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前2年内方案变更情况及其原因.方法 根据接受初治药物不同将患者分为拉米夫定(LAM)组、阿德福韦酯(ADV)组、替比夫定(Ldt)组和恩替卡韦(ETV)组4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入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案等进行分析.结果 (1)在治疗1年及2年时,治疗方案累积变更率以LAM组最高(1年时为26.1%,2年时为45.0%),ETV组最低(1年时为1.0%,2年时为4.8%),P<0.01;(2)治疗方案变更原因各不相同:LAM组、ADV组方案变更主要原因为疗效因素(病毒学不完全应答/部分应答、病毒学突破);ETV方案变更主要原因为治疗经费因素.结论 使用不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其治疗方案在前2年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更,以恩替卡韦累积方案变更率最低;不同核苷(酸)类似物方案变更原因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类似物 慢性乙型肝炎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期间新发肝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柳青 林国莉 +4 位作者 吴元凯 李向永 熊庭婷 高志良 崇雨田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28-32,23,后插1-后插2,共5页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经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期间新发肝癌的情况,并分析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8年4月-2011年6月门诊随访的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14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经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期间新发肝癌的情况,并分析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8年4月-2011年6月门诊随访的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14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调查其人口学资料及临床指标,包括病毒学和生化学应答等,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治疗期间新发肝癌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32.5个月(6.4 ~87.6个月),14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发生肝癌15例,肝癌的年平均发病率为3.8%.统计学分析显示,基线hbeag阳性和有肝癌家族史者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期间新发肝癌的风险显著升高(rr=4.524和3.858,p<0.05),是新发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口服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仍有发生肝癌的风险,基线hbeag阳性和有肝癌家族史的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硬化 肝炎 乙型 核苷(酸)类药物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ADV疗效欠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替比夫定优化治疗48周疗效分析
8
作者 李向永 尤旭 +7 位作者 林国莉 吴元凯 揭育胜 时红 熊庭婷 庞毅华 高志良 崇雨田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398-400,共3页
目的 比较应用阿德福韦酯(ADV)治疗疗效欠佳患者采取继续ADV治疗与联合替比夫定(LdT)优化治疗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选取ADV疗效欠佳患者40例,将其分为两组,1组继续ADV治疗(对照组),另1组联合LdT治疗(优化组),比较两组患者继续... 目的 比较应用阿德福韦酯(ADV)治疗疗效欠佳患者采取继续ADV治疗与联合替比夫定(LdT)优化治疗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选取ADV疗效欠佳患者40例,将其分为两组,1组继续ADV治疗(对照组),另1组联合LdT治疗(优化组),比较两组患者继续治疗至96周时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147例门诊服用ADV的患者治疗至48周时有75例患者出现ADV疗效欠佳,其中19例继续ADV治疗,21例联合LdT优化治疗,另35例患者接受其他方案治疗.优化组治疗至96周时ALT复常率为55.6% (5/9),与对照组的42.9% (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降幅均值为(1.6±1.9) log10 copies/ml,与对照组的(0.3±1.4) log10 copies/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阴转率为66.7%(14/21),与对照组的31.8%(6/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为5.0% (1/20),与对照组的7.1% (1/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组病毒学突破率为0,与对照组的21.1% (4/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服药期间耐受性、依从性良好,8例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无因严重不良反应导致停药的患者.结论 ADV酯疗效欠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替比夫定优化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 替比夫定 联合治疗 优化治疗
原文传递
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吸附对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熊庭婷 罗燕 +2 位作者 彭虹 龙黎 李艳春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40-43,共4页
目的:研究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吸附对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1月至2019年4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院感染科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的肝衰竭患者,包括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吸附组(A组,N=74)和血浆置换组(B组,N... 目的:研究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吸附对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1月至2019年4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院感染科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的肝衰竭患者,包括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吸附组(A组,N=74)和血浆置换组(B组,N=71),观察随访30天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ALT、TBIL和INR等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0天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A组30天生存率86.5%,B组30天生存率80.3%,P>0.05).结论: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吸附疗对于肝衰竭是一种有效的人工肝治疗方法,且可以明显减少血浆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 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吸附 肝衰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