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论《诗经·国风》中的水文化意象与女性情感表达 被引量:3
1
作者 熊延柳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77-80,共4页
《诗经·国风》成功塑造了较完整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女性的美好品格和自我意识,而这些多是通过水文化意象来表现的。本文试从活动环境、兴情之物、呐喊工具三个方面讨论水与女性个性展现的关系。
关键词 《诗经·国风》 水文化意象 自我意识 女性
下载PDF
从受众角度制作标题 被引量:1
2
作者 熊延柳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新闻标题 受众 阅读 读者 报纸 角度制 办法 信息 问题 吸引
下载PDF
从“救赎他人”中“救出自己”——论严歌苓的女性书写模式 被引量:1
3
作者 熊延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97-98,共2页
旅美女作家严歌苓擅长通过传奇故事的书写来塑造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善于通过女性世界的描摹与关照,细腻地表现女性的性格命运。她的作品越来越多地受到学界的重视和受众的喜爱。本文主要以严歌苓旅美小说中所描绘的众多女性人物形象... 旅美女作家严歌苓擅长通过传奇故事的书写来塑造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善于通过女性世界的描摹与关照,细腻地表现女性的性格命运。她的作品越来越多地受到学界的重视和受众的喜爱。本文主要以严歌苓旅美小说中所描绘的众多女性人物形象为切入点,分析了严歌苓书写女性命运的“救赎模式”,进而揭示她的女性精神内涵,以此探讨女性这一性别角色在严歌苓小说中所蕴含的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歌苓 女性 救赎 拯救
下载PDF
浅析情景案例在新闻采访与写作开放式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熊延柳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95-97,共3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案例教学是其行之有效的授课方式,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景将有利于学生采访与写作水平的提高。试从新闻采写课程的特点出发,针对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个性,分析说明新闻写作课实施情... 新闻采访与写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案例教学是其行之有效的授课方式,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景将有利于学生采访与写作水平的提高。试从新闻采写课程的特点出发,针对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个性,分析说明新闻写作课实施情景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可行性,以及创设情景案例对构建该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案例 开放教学模式 新闻采写
下载PDF
论苏童小说的女性命运悲剧 被引量:2
5
作者 熊延柳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5,共5页
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是苏童小说的主要特质,苏童笔下的女性始终充满着悲剧色彩,她们常表现为母性的丧失、对男权的依赖、同性的戕害与自我的放弃。女性自身的弱点是女性悲剧产生的原因之一,但男权文化则是女性悲剧产生的根源。要想摆脱这... 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是苏童小说的主要特质,苏童笔下的女性始终充满着悲剧色彩,她们常表现为母性的丧失、对男权的依赖、同性的戕害与自我的放弃。女性自身的弱点是女性悲剧产生的原因之一,但男权文化则是女性悲剧产生的根源。要想摆脱这种宿命式的悲剧,女性更需要从观念上转变,以独立的性别群体追求人性的自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权文化 女性命运 反抗 悲剧
下载PDF
悲渺与悲壮——论丁玲萧红小说人物形象的悲剧审美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熊延柳 《黑河学刊》 2005年第1期49-52,共4页
丁玲和萧红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创作中的人物形象呈现出不同的悲剧性。从悲剧的本质在审美客体中的呈现及悲剧本质引起审美主体的心理体验来比较丁玲和萧红笔下人物形象的悲剧审美价值,可以看出莎菲们缺乏在绝望中抗争的悲剧精神,她们悲... 丁玲和萧红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创作中的人物形象呈现出不同的悲剧性。从悲剧的本质在审美客体中的呈现及悲剧本质引起审美主体的心理体验来比较丁玲和萧红笔下人物形象的悲剧审美价值,可以看出莎菲们缺乏在绝望中抗争的悲剧精神,她们悲剧审美特质更多的是悲渺而不是悲壮,在萧红的作品中看到的则是敢于反抗、富有斗争精神的人物。他们超越了悲剧,呈现出人物悲壮与崇高的悲剧审美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审美价值 小说人物形象 萧红 丁玲 悲壮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审美特质 心理体验 审美主体 悲剧本质 审美客体 悲剧精神 斗争精神 悲剧性 呈现 创作 抗争 绝望 莎菲 反抗 崇高
下载PDF
略论博客文学的个性张力 被引量:1
7
作者 熊延柳 《黑河学刊》 2009年第1期60-62,共3页
博客为文学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以往媒介的"新自由媒体"。博客文学颠覆了传统文学观念,打破了传统价值观念,突破了经典文学生产模式和超越了主流意识的束缚。它的出现使受到时空、传播速度、传播范围、言论实... 博客为文学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以往媒介的"新自由媒体"。博客文学颠覆了传统文学观念,打破了传统价值观念,突破了经典文学生产模式和超越了主流意识的束缚。它的出现使受到时空、传播速度、传播范围、言论实际效应等方面限制的传媒向大众敞开大门,是民众共享信息资源的有效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客 文学 传播特质 个性张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