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抑制小鼠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建立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熊延靖 王萍 董群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403-405,共3页
目的:建立免疫抑制小鼠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为感染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给予昆明种正常小鼠腹腔内一次性注射环磷酰胺(CY)200 mg/kg,观察其对小鼠一般状况和白细胞数的影响。继之,分别给予前述小鼠尾静脉接种1.5... 目的:建立免疫抑制小鼠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为感染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给予昆明种正常小鼠腹腔内一次性注射环磷酰胺(CY)200 mg/kg,观察其对小鼠一般状况和白细胞数的影响。继之,分别给予前述小鼠尾静脉接种1.5×105/ml(低浓度组)、1.5×106/ml(中浓度组)、1.5×107/ml(高浓度组)的白色念珠菌菌液,建立感染模型。结果:正常小鼠腹腔注射CY后,各组均出现喜静、少动、消瘦、饮食明显减少、多尿、皮毛欠光滑等现象以及白细胞数的降低。小鼠尾静脉分别接种1.5×105/ml(低浓度组)、1.5×106/ml(中浓度组)、1.5×107/ml(高浓度组)浓度的白色念珠菌菌液后,连续观察3周。低浓度组小鼠死亡率为20%,中浓度组死亡率为50%,高浓度组则全部死亡。组织真菌培养证实白色念珠菌已经侵染小鼠内脏,证明感染模型建立成功。结论:CY能够有效降低小鼠白细胞数,导致免疫力低下。在此基础上经尾静脉接种合适浓度的白色念珠菌可建立小鼠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白细胞 免疫抑制 白色念珠菌 感染模型
下载PDF
大蒜素对体外白色念珠菌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熊延靖 董群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233-1238,共6页
目的:探讨大蒜素在体外对白色念珠菌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NCCLS M27-12酵母菌微量稀释法测定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芽管生成试验观察不同浓度的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芽管的抑制作用,采用MTT法检测大蒜素对白色... 目的:探讨大蒜素在体外对白色念珠菌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NCCLS M27-12酵母菌微量稀释法测定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芽管生成试验观察不同浓度的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芽管的抑制作用,采用MTT法检测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不同形成阶段的作用及大蒜素预先包被对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值为12.5μg/mL,能够有效地抑制白色念珠菌芽管的生成,且在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早期阶段发挥有效的抑制作用。结论:大蒜素在体外能够有效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大蒜素 药敏试验 芽管 生物膜
下载PDF
大蒜素抗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免疫学机制 被引量:17
3
作者 熊延靖 董群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8期866-870,共5页
目的:探讨大蒜素抗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免疫学机制,以期为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建立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各用药组小鼠给予大蒜素7d,对照组同期... 目的:探讨大蒜素抗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免疫学机制,以期为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建立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各用药组小鼠给予大蒜素7d,对照组同期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用MTT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平板菌落计数法分别检测大蒜素对各感染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IFN-γ水平及内脏活菌数目的影响。结果:经组织病理鉴定,小鼠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建立成功。各用药组使用大蒜素7d后,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IFN-γ水平与各自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内脏活菌数目较之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蒜素能够有效提高正常感染小鼠和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IFN-γ水平,并能降低组织中白色念珠菌活菌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大蒜素 IFN-Γ 免疫
下载PDF
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毒力因子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熊延靖 吴艳红 陈京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964-2970,共7页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毒力因子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LSI-M27-A3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时间-杀菌曲线检测大蒜素的杀菌作用;Spider液体培养基中观察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菌丝生长的影响;qRT...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毒力因子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LSI-M27-A3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时间-杀菌曲线检测大蒜素的杀菌作用;Spider液体培养基中观察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菌丝生长的影响;qRT-PCR法检测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菌丝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卵黄乳液琼脂平板法检测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细胞外磷脂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值为12.5~25μg/mL;时间-杀菌曲线显示2 MIC、4 MIC浓度的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生长保持有效的抑制作用;在Spider液体培养基中,1 MIC、2 MIC、4 MIC浓度的大蒜素能明显抑制白色念珠菌菌丝的生长;qRT-PCR结果显示,在1 MIC、2 MIC、4 MIC浓度的大蒜素作用下,白色念珠菌菌丝相关基因表达下调;当大蒜素浓度≥1/2 MIC时,白色念珠菌细胞外磷脂酶的活性降低。结论大蒜素可通过抑制白色念珠菌菌丝生长、调节菌丝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抑制细胞外磷脂酶活性等,发挥抑制白色念珠菌毒力因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白色念珠菌 菌丝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大蒜素对白念珠菌形态转换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熊延靖 厉荣玉 吴艳红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白念珠菌形态转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倒置显微镜观察白念珠菌菌丝形成的体外动力学过程;采用CLSI-M27-A3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大蒜素对白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倒置显微镜...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白念珠菌形态转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倒置显微镜观察白念珠菌菌丝形成的体外动力学过程;采用CLSI-M27-A3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大蒜素对白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大蒜素对白念珠菌在Spider液体培养基中菌丝形成的影响;qRT-PCR法检测在不同浓度大蒜素作用下白念珠菌菌丝相关基因HWP1、ALS1、EFG1、PDE2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白念珠菌在Spider液体培养基中6 h时出现较长菌丝,24 h后镜下可见大量念珠菌菌丝包裹酵母细胞,紧密交错;大蒜素对白念珠菌的MIC值为25μg/mL;倒置显微镜观察(25~100)μg/mL浓度的大蒜素能明显抑制Spider液体培养基中白念珠菌菌丝的生长;qRT-PCR结果显示,在(25~100)μg/mL浓度的大蒜素作用下,白念珠菌菌丝相关基因表达下调。结论大蒜素能有效抑制白念珠菌的形态转换,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菌丝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形态转换 菌丝相 大蒜素
下载PDF
PCR法检测血液中白色念珠菌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熊延靖 董群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359-361,共3页
目的:探讨PCR法检测血液中白色念珠菌的敏感度。方法:采用Biospin真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白色念珠菌DNA,应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进行PCR扩增,并采用有限稀释法推测PCR法可检测到的全血中最低白色念珠菌数目。结果:以白色念珠菌... 目的:探讨PCR法检测血液中白色念珠菌的敏感度。方法:采用Biospin真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白色念珠菌DNA,应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进行PCR扩增,并采用有限稀释法推测PCR法可检测到的全血中最低白色念珠菌数目。结果:以白色念珠菌DNA为模版,用PCR法扩增得到约为500 bp左右的特异性条带;PCR法可检测到全血中最低白色念珠菌的数目为1×100个/ml。结论:成功建立的白色念珠菌DNA提取法为PCR的敏感性检测奠定了基础,也为临床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全血 PCR
下载PDF
基于主导-主体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 被引量:3
7
作者 熊延靖 刘辉 +1 位作者 董群 汤兴丽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5期694-695,共2页
医学免疫学是生命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实验教学是医学免疫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融入开放式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科研能力... 医学免疫学是生命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实验教学是医学免疫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融入开放式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科研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实验教学 主导 主体 开放式教学
下载PDF
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节作用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熊延靖 董群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88-891,919,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NEI)的调节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蒜素组。除正常对照组外,模型组、大蒜素组分别建立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大蒜素组小鼠给予大蒜素灌胃,其...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NEI)的调节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蒜素组。除正常对照组外,模型组、大蒜素组分别建立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大蒜素组小鼠给予大蒜素灌胃,其余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用药14 d后,各组小鼠取血测定促肾上腺激素(ACTH)、皮质酮(CORT)、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的水平,测定胸腺指数及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NEI功能发生紊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CTH、CORT、β-EP水平均明显升高,5-HT、胸腺指数及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大蒜素组小鼠ACTH、CORT、β-EP水平较之模型组明显下降,5-HT、胸腺指数及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综上所述,本研究提示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紊乱的NEI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NEI 大蒜素
下载PDF
自然流产女性117例染色体结构稳定性研究
9
作者 熊延靖 杨成 +1 位作者 陈其御 王倩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58-359,共2页
目的:观察自然流产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ister-chromatid exchange,SCE)频率,探讨SCE与自然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自然流产女性117例为观察组,收集同期健康育龄女性50名为对照组,按SCE检测方法检测2组受试者外周血... 目的:观察自然流产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ister-chromatid exchange,SCE)频率,探讨SCE与自然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自然流产女性117例为观察组,收集同期健康育龄女性50名为对照组,按SCE检测方法检测2组受试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SCE互换频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SCE互换频率分别为(8.04±2.30)次和(6.43±1.50)次,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女性自然流产可能与SCE互换频率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流产 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下载PDF
薄层色谱-自显影技术分离检测石榴皮清除自由基活性成分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成 熊延靖 刘辉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270-272,共3页
目的:采用薄层色谱分离和生物活性检测相结合的薄层色谱-自显影技术,对石榴皮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以三元溶剂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3∶5.5∶1.5为展开剂对石榴皮提取物进行展开分离,以二苯代苦味肼自由基(DPPH)... 目的:采用薄层色谱分离和生物活性检测相结合的薄层色谱-自显影技术,对石榴皮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以三元溶剂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3∶5.5∶1.5为展开剂对石榴皮提取物进行展开分离,以二苯代苦味肼自由基(DPPH)为显色剂,喷洒于经展开后的TLC进行显色拍照。结果:石榴皮提取物在传统显色剂下分离到6个化合物,利用DPPH自由基显色,表明其中4个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且活性成分主要为鞣质类化合物。结论:薄层色谱-自显影技术是一种快速分离鉴定天然产物中清除自由基活性成分的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色谱-自显影 石榴皮 自由基清除剂 分离
下载PDF
提高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实践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成 吴艳红 +2 位作者 厉荣玉 熊延靖 刘辉 《基础医学教育》 2020年第10期726-728,共3页
实验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训练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激发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形式与手段进行合理优化与安排,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 实验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训练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激发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形式与手段进行合理优化与安排,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 教学质量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Y6抗菌肽抑制白念珠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成 乔云龙 +2 位作者 厉荣玉 熊延靖 汤兴丽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3期183-187,194,共6页
目的对贝莱斯芽孢杆菌Y6代谢物抑制白念珠菌活性及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平板结合牛津杯研究贝莱斯芽孢杆菌Y6发酵上清液对白念珠菌抑制活性,梯度稀释法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薄层色谱法对代谢物的活性成分进行筛检;... 目的对贝莱斯芽孢杆菌Y6代谢物抑制白念珠菌活性及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平板结合牛津杯研究贝莱斯芽孢杆菌Y6发酵上清液对白念珠菌抑制活性,梯度稀释法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薄层色谱法对代谢物的活性成分进行筛检;同时比较抗菌肽处理前和处理后菌体胞内大分子释放量及荧光染料PI的摄入量的变化,考察抗菌肽对胞膜通透性影响。结果贝莱斯芽孢杆菌Y6代谢物能有效抑制白念珠菌生长繁殖,测试浓度为10 mg·mL^(-1)时,抑菌圈直径达到(38.2±0.5)mm,其MIC浓度为0.625 mg·mL^(-1);通过薄层色谱结合茚三酮显色对活性组分筛检发现Y6代谢物中有2个抗菌组分,其中主要活性组分遇茚三酮显紫色,推测为肽类组分;经抗菌肽处理后的白念珠菌胞内大分子释放量及PI摄入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菌株Y6抗菌肽对白念珠菌胞膜完整性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结论贝莱斯芽孢杆菌Y6产肽类抗菌物质,且对白念珠菌细胞膜存在一定的损伤作用,从而产生明显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白念珠菌 抗菌肽 抗菌活性
下载PDF
芜湖地区健康人外周血自发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率的观察
13
作者 杨成 熊延靖 +1 位作者 陈其御 陈京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328-330,共3页
目的:确定芜湖地区健康人群(20~40岁)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率平均值。方法:随机选择健康人群40例,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按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检测方法进行培养检测,计数SCE发生率。结果:本地区健康人群自发SCE互换率AM呈正... 目的:确定芜湖地区健康人群(20~40岁)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率平均值。方法:随机选择健康人群40例,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按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检测方法进行培养检测,计数SCE发生率。结果:本地区健康人群自发SCE互换率AM呈正态分布,范围为4.1~8.9,平均值为6.7±1.4,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CE互换率AM可作为染色体结构稳定性的检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湖地区 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下载PDF
芜湖地区240对自然流产夫妇外周血染色单体互换率的观察研究
14
作者 汤兴丽 杨成 熊延靖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2期205-206,共2页
目的:观察自然流产患者夫妇外周血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率变化情况,探讨SCE与自然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有自然流产史夫妇240对为观察组及正常的育龄夫妇40对为对照组,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按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检测方法进行... 目的:观察自然流产患者夫妇外周血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率变化情况,探讨SCE与自然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有自然流产史夫妇240对为观察组及正常的育龄夫妇40对为对照组,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按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检测方法进行培养检测,分别计数S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外周血淋巴细胞SCE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SCE发生率过高可能是导致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SCE互换率可作为自然流产结构稳定性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湖地区 自然流产 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下载PDF
干扰素-γ在抗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5
作者 熊延靖 董群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08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白念珠菌是人体消化道、呼吸道和女性生殖道黏膜寄居的正常菌群.是念珠菌属中最常见的一种条件致病菌。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肿瘤放射治疗、化疗、侵入性治疗、器官移植的开展.以及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导致菌群失调.... 白念珠菌是人体消化道、呼吸道和女性生殖道黏膜寄居的正常菌群.是念珠菌属中最常见的一种条件致病菌。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肿瘤放射治疗、化疗、侵入性治疗、器官移植的开展.以及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导致菌群失调.白念珠菌的感染率和发病率较以往有明显增加。机体抗白念珠菌感染的免疫反应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大量的临床和动物实验证明细胞免疫在机体抗白念珠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白念珠菌感染 干扰素-Γ 系统 肿瘤放射治疗 条件致病菌 生殖道黏膜 免疫抑制剂 侵入性治疗
下载PDF
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肾上腺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熊延靖 董群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69-270,273,共3页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肾上腺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模型组和大蒜素组。模型组、大蒜素组分别建立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大蒜素组小鼠给予大蒜素灌胃,其余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用药14...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肾上腺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模型组和大蒜素组。模型组、大蒜素组分别建立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大蒜素组小鼠给予大蒜素灌胃,其余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用药14d后,采血,测定血浆促肾上腺激素(ACTH)、皮质酮(CORT)含量;取左侧肾上腺,称重,测定肾上腺指数。结果健康对照组ACTH、CORT和肾上腺指数分别为(21.09±3.08)pg/ml、(14.05±2.66)ng/ml和(0.15±0.02)mg/g,模型组和大蒜素组分别为(32.85±3.93)pg/ml、(24.63±4.18)ng/ml、(0.32±0.07)mg/g和(25.15±3.55)pg/ml、(19.03±2.25)ng/ml、(0.19±0.04)mg/g。大蒜素组小鼠血浆ACTH、CORT含量及肾上腺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肾上腺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肾上腺 大蒜素
原文传递
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熊延靖 吴艳红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3-351,共9页
生物被膜的形成是白色念珠菌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首先构建白色念珠菌体外生物被膜模型,通过倒置显微镜和甲基四氮盐(XTT)法检测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对白色念珠菌生... 生物被膜的形成是白色念珠菌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首先构建白色念珠菌体外生物被膜模型,通过倒置显微镜和甲基四氮盐(XTT)法检测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相关基因ALS1、ALS3、HWP1、MP65、SUN41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当大蒜素浓度≥12.5μg/mL时,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的生长被抑制,并且在生物被膜形成的早期,大蒜素干预能有效抑制其形成;大蒜素能下调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相关基因ALS1、ALS3、HWP1、MP65、SUN41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提示,大蒜素可有效抑制体外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可能与其下调生物被膜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生物被膜 大蒜素
原文传递
PCR法在小鼠早期念珠菌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熊延靖 董群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414-417,共4页
目的探讨PCR法对早期念珠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Biospin真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感染小鼠全血白色念珠菌DNA,并与血培养和脾脏、肾脏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结果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和两株临床分离菌株经PCR测定后,均可扩增到... 目的探讨PCR法对早期念珠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Biospin真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感染小鼠全血白色念珠菌DNA,并与血培养和脾脏、肾脏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结果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和两株临床分离菌株经PCR测定后,均可扩增到分子量大小约为500bp的特异性条带。在小鼠早期念珠菌病的感染中,运用PCR法较血培养和组织病理检查敏感性高。结论PCR法是一种快速、灵敏且特异性高的检查手段,为临床早期检测真菌病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念珠菌病 血培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