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机构改革的误区及对策
- 1
-
-
作者
熊开礼
-
机构
湖北省襄樊市编委办
-
出处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24-25,共2页
-
文摘
党的十四大以来,各地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都在积极探索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探索出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机构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 误区之一,思想观念陈腐。误认为机构改革单纯是精简机构和精减人员,机构和人员减得多,成绩就大,否则就是改革不彻底。若看到有些地方在改革中机构没多减,人员分流少,不分析其原有机构和人员的基数及职能是否真正转变,便认为是换汤不换药、搞形式、走过场,否认了这次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 误区之二,政府虚转职能。机构改革的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但有些地方在转变政府职能中出现了一些虚假现象。诸如把商业、物资、供销、粮食等政府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组建成集团性总公司,为了保证与上级主管部门对口,局的牌照挂“一套班子、二块牌子、三种职能”,出现了官商不分的现象。总公司为此虚转职能,其下属企业的经营机制也难以转换。
-
关键词
机构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误区
转变政府职能
人员分流
体制和机构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
政企分开
综合配套改革
-
分类号
D630.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机关消腫与调整人员结构
- 2
-
-
作者
熊开礼
-
出处
《中国人才》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14-14,共1页
-
文摘
伴随着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开展,大批机关工作人员走出办公室"下海弄潮",使机关渐次"消肿",机关冗员充塞、人浮于事的现象正逐步好转,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但与此同时,在有些地方、有些部门也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如何正确处理"消肿"与改善人员结构的关系.消肿与改善人员结构似乎一致,但不尽一致,也存在矛盾.要改善机关人员结构,人员就需进行合理流动,该进则进,该出即出,"消肿"也是为了改善人员结构,但为了防止膨胀,采取冻结编制的办法,规定超编单位人员只出不进,其结果有些机关就象一池难于流动的"死水",
-
关键词
人员结构
机构改革
机构编制
公务员制度
人才合理流动
中层干部
改革计划
编制管理
下衬
人事编制
-
分类号
F249.21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C962
[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
-
题名政府转变职能的问题与对策
- 3
-
-
作者
熊开礼
刘建军
-
机构
湖北省襄樊市编委办公室
-
出处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1993年第10期37-38,共2页
-
文摘
长期以来,我国的地方各级政府部门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建立起来的,政府包揽一切,干预企业的微观经营活动,束缚了企业的手脚。搞活企业,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必须转变政府职能,从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出发。
-
关键词
计划体制
组织结构调整
机制转换
全国统一市场
收权
资产管理者
国有资产管理
市场经济进程
机构改革
外部环境
-
分类号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D20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推进机构改革的几点思考
- 4
-
-
作者
熊开礼
-
机构
湖北襄樊市编委
-
出处
《党政干部学刊》
1993年第7期40-,共1页
-
文摘
一、转变思想观念是搞好机构改革的前提与关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不冲破禁区,观念不得到更新,改革便无从谈起。当前,我国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必须从换脑筋入手,改变过去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管理方式,抓住转变思想观念,解放思想这个根本,在认识上来一个飞跃,才能抓住机遇推进改革。一是要改变产品经济条件下的管理观。政府管理范围的全面性,管理形式的统一性。
-
关键词
机构改革
思想观念
解放思想
机构编制
行为方式
产品经济
分流人员
精简人员
稳定观
人员分流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