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乙型肝炎病毒致骨髓中性粒细胞病变的动态研究
1
作者 熊开钧 阮幼水 +4 位作者 武忠弼 曾令兰 黄华芳 郭劲松 王建华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4年第S1期38-40,共3页
运用透射和扫描电镜对接种乙肝病毒(HBV)和不接种病毒的中性粒细胞超微结构进行动态对比观察,发现接种HBV6小时的细胞,胞浆出现不同程度空泡变和髓样变性,24小时细胞体积缩小,表面膜破裂,线拉体和内质网变性,核染色质均质化,72小时有较... 运用透射和扫描电镜对接种乙肝病毒(HBV)和不接种病毒的中性粒细胞超微结构进行动态对比观察,发现接种HBV6小时的细胞,胞浆出现不同程度空泡变和髓样变性,24小时细胞体积缩小,表面膜破裂,线拉体和内质网变性,核染色质均质化,72小时有较多细胞表面突起消失,还出现细胞坏死、崩解和核固缩不可逆性病变,经1、2和3周观察,细胞病变加重,与同期对照细胞超微结构相比有明显的不同。两种电镜观察结果一致显示,乙肝病毒有直接致细胞病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中性粒细胞 致细胞病变作用 组织培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体外感染正常人骨髓中3种细胞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曾令兰 熊开钧 +1 位作者 黄华芳 郭劲松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用乙型肝炎病毒(HBV)体外感染正常人骨髓中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从6h至3周的6个不同时期的动态观察发现:细胞内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阳性率表明3种细胞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但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 用乙型肝炎病毒(HBV)体外感染正常人骨髓中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从6h至3周的6个不同时期的动态观察发现:细胞内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阳性率表明3种细胞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但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最为敏感,其次为淋巴细胞,3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并发现病毒感染程度随细胞增殖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强,无吞噬能力的淋巴细胞亦是如此。透射电镜观察感染后的中性粒细胞,6h就出现线粒体和内质网的空泡变和髓样变性,24h细胞膜破裂,72h细胞表面重度破坏。表明病毒感染细胞有2种途径,其一为病毒主动侵犯细胞,其二为细胞吞噬病毒。在不同时期培养的上清液中均可较长时期检测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体外培养 骨髓细胞 PAP法
下载PDF
三氮唑核苷及与干扰素联合治疗乙肝的副反应 被引量:3
3
作者 凌美霞 熊开钧 +2 位作者 黄华芳 曾令兰 金慰鄂 《医药导报》 CAS 1997年第2期65-66,共2页
慢性乙型肝炎(下称慢乙肝)抗病毒治疗是当前重要课题,干扰素、阿糖腺苷、阿昔洛韦(无环鸟苷)、三氮唑核苷(病毒唑)等是常用抗病毒药物,为了提高疗效,近年来多采用联合疗法。有报道三氮唑核苷可引起贫血;干扰素对骨髓细胞可出现可逆性抑... 慢性乙型肝炎(下称慢乙肝)抗病毒治疗是当前重要课题,干扰素、阿糖腺苷、阿昔洛韦(无环鸟苷)、三氮唑核苷(病毒唑)等是常用抗病毒药物,为了提高疗效,近年来多采用联合疗法。有报道三氮唑核苷可引起贫血;干扰素对骨髓细胞可出现可逆性抑制现象,表现为白细胞及血小板(PLT)计数减少,两者联合有无加重副反应的可能,本文对此进行了严密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氮唑核苷 干扰素 乙型肝炎 药物副作用
下载PDF
高复制型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复制指标与肝脏病变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华芳 熊开钧 +3 位作者 曾令兰 何生松 杨泽川 李援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4年第1期31-36,共6页
本文报道55例高复制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复制指标与肝脏病变的关系。55例均为血清HBsAg、HBeAg及抗-HBc阳性,部分病例血清HBcAg、DNAP、HBV-DNA阳性,均作肝穿活检,病理报告CAH5例、... 本文报道55例高复制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复制指标与肝脏病变的关系。55例均为血清HBsAg、HBeAg及抗-HBc阳性,部分病例血清HBcAg、DNAP、HBV-DNA阳性,均作肝穿活检,病理报告CAH5例、CLH9例、CPH41例,前二者组成A组,代表病变活动组;CPH称B组,代表病变稳定组。结果显示A组各项肝脏病变在HBV复制情况下检出率普遍高于B组;ALT异常时肝脏各项病变检出率达80%以上者A组也多于B组,而且A组出现4例碎片状坏死、B组则无,显示乙肝病毒复制程度与肝脏病变活动性、广泛程度、肝功能受损等情况密切相关,因而提示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制指标 肝脏病变 乙型肝炎 病毒
下载PDF
慢性乙肝病人肝细胞内HBcAg阳性与阴性对干扰素与无环鸟苷联合疗法的效应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何生松 黄华芳 +1 位作者 熊开钧 曾令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1年第4期191-193,共3页
目前普遍认为乙肝病毒主要在肝细胞内复制,为此我们对慢性乙肝病人肝穿活检检测肝细胞内 HBsAg、HBcAg、并将 HBc-Ag 分为阳性与阴性组,分别用干扰素与无环鸟苷进行抗病毒治疗,并与血清病毒复制指标作对比观察。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 目前普遍认为乙肝病毒主要在肝细胞内复制,为此我们对慢性乙肝病人肝穿活检检测肝细胞内 HBsAg、HBcAg、并将 HBc-Ag 分为阳性与阴性组,分别用干扰素与无环鸟苷进行抗病毒治疗,并与血清病毒复制指标作对比观察。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慢性乙肝病人37例,年龄20~48岁,病程1~10年,血清 HBsAg、HBe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乙型肝炎 肝细胞 干扰素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组织内病毒抗原定量测定与无环鸟苷、干扰素联合抗乙肝病毒疗效相关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何生松 黄华芳 +1 位作者 熊开钧 曾令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2年第4期185-188,共4页
本文对慢性乙肝患者15例用无环鸟苷与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每例治前肝穿活检,PAP法检测肝细胞内HBsAg、HBcAg,用显微分光光度计进行抗原定量测定。治后根据血清乙肝病毒复制指标分有效组与无效组,结果两组之间肝细胞内HBsAg、HBcAg在... 本文对慢性乙肝患者15例用无环鸟苷与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每例治前肝穿活检,PAP法检测肝细胞内HBsAg、HBcAg,用显微分光光度计进行抗原定量测定。治后根据血清乙肝病毒复制指标分有效组与无效组,结果两组之间肝细胞内HBsAg、HBcAg在治毕及治后半年含量变化无差异,一年后HBsAgLOD值,HBcAg OD值P<0.01呈负相关,提示肝细胞内乙肝病毒抗原含量变化与抗病毒治疗疗效无相关性,这种无差异和负相关提示肝细胞内有乙肝病毒复制外,肝外组织也可能有乙肝病毒复制,二者联合治疗除了直接抑制病毒蛋白合成和HBV-DNAP活性外,推测其疗效与机体免疫反应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病毒 抗原 无环鸟苷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组织内病毒抗原定量与血清病毒指标相关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何生松 黄华芳 +1 位作者 熊开钧 曾令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1年第2期88-90,共3页
关于乙型肝炎病人肝组织内检出乙肝病毒抗原报告甚多,然而对肝组织内病毒抗原定量检测与血清学指标相关分析目前尚未见报道。怍者通过显微分光光度计对肝组织内HBsAg、HBcAg 进行了定量检测并与血清学指标 HBsAg 滴度,HBV-DNA,HBcAg 和 ... 关于乙型肝炎病人肝组织内检出乙肝病毒抗原报告甚多,然而对肝组织内病毒抗原定量检测与血清学指标相关分析目前尚未见报道。怍者通过显微分光光度计对肝组织内HBsAg、HBcAg 进行了定量检测并与血清学指标 HBsAg 滴度,HBV-DNA,HBcAg 和 DNAP 进行相关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病毒 抗原 血清
下载PDF
体外乙型肝炎病毒致大单核细胞病变的动态研究
8
作者 熊开钧 曾令兰 +3 位作者 黄华芳 郭劲松 王建华 阮幼冰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2年第4期14-16,2,共3页
应用透射和扫描电镜,对体外培养、接种乙肝病毒(HBV)和不接种 HBV 的大单核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动态对比观察。发现接种 HBV 6小时后,胞浆出现空泡变和髓样变性;24小时后部分细胞表面膜破裂,细胞器变性和细胞崩解;72小时后,较多细胞表面... 应用透射和扫描电镜,对体外培养、接种乙肝病毒(HBV)和不接种 HBV 的大单核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动态对比观察。发现接种 HBV 6小时后,胞浆出现空泡变和髓样变性;24小时后部分细胞表面膜破裂,细胞器变性和细胞崩解;72小时后,较多细胞表面膜破裂,有细胞坏死;经1、2和3周观察,细胞坏死增多,崩解和核固缩,而同期对照细胞超微结构完好。结果表明,乙肝病毒有直接致细胞病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单核细胞 细胞病变 对比研究
全文增补中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蛋白含量测定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泽川 黄华芳 +1 位作者 熊开钧 刘彼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2年第4期218-220,共3页
为探讨人体血浆蛋白含量的测定在评价病毒性肝炎的病情轻重、预后、病变的活动性和鉴别诊断,我们对93例病毒性肝炎同时进行八项血浆蛋白含量的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和讨论。一般资料一、病例选择:93例病毒性肝炎中急性25例,慢性迁延型21例... 为探讨人体血浆蛋白含量的测定在评价病毒性肝炎的病情轻重、预后、病变的活动性和鉴别诊断,我们对93例病毒性肝炎同时进行八项血浆蛋白含量的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和讨论。一般资料一、病例选择:93例病毒性肝炎中急性25例,慢性迁延型21例,慢性活动型28例,慢性重症型19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血浆蛋白 含量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重叠其它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泽川 黄华芳 +1 位作者 熊开钧 曾令兰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4年第3期10-11,共2页
对10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同步验测各项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发现单纯HCV感染为32例(占29.63%),另76例分别重叠感染HAV、HBV、HDV、HEV、CMV、EBV。其中重叠感染HBV最多(占59.21%),依次为CMV(21.33%)、HEV(11.5%)、EBV(9.33%)、HDV(... 对10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同步验测各项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发现单纯HCV感染为32例(占29.63%),另76例分别重叠感染HAV、HBV、HDV、HEV、CMV、EBV。其中重叠感染HBV最多(占59.21%),依次为CMV(21.33%)、HEV(11.5%)、EBV(9.33%)、HDV(6.5%)、HAV(5.26%)。单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黄疸出现少,病情较轻;重叠HBV、HDV及三重、四重病毒感染者,病情较重,预后较差;而重叠HAV、HEV、CMV、EUV者预后与单纯丙肝相似。慢性丙肝患者重叠其它病毒感染,在临床上常表现为病情突然加重,血清转氮酶(ALT)、胆红素定量(TBil)明显升高,与单纯丙型肝炎病程活动表现出ALT波动,TDil轻度升高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病毒性肝炎 丙型肝炎 重叠感染 临床分析
下载PDF
HBIG、无环鸟苷、干扰素联合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效应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华芳 熊开钧 +2 位作者 曾令兰 何生松 杨泽川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4年第4期304-308,共5页
本文报道血清HBV复制标志阳性的慢乙肝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7例进行HBIG、无环鸟苷、干扰素联合近、远期抗病毒效应观察。治疗组为无环鸟苷第一周按25~20mg/kg/d计后改17~15mg/kg/d×... 本文报道血清HBV复制标志阳性的慢乙肝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7例进行HBIG、无环鸟苷、干扰素联合近、远期抗病毒效应观察。治疗组为无环鸟苷第一周按25~20mg/kg/d计后改17~15mg/kg/d×53天,共60天;人白细胞干扰素1×106U肌注每周3次×4周,后改1.0×106U肌注每周2次×6周,共10周;HBIG400U肌注隔日1次,共10周,对照组仅给予一般“保肝”药物。其中治疗组18例,对照组19例进行治后半年到2年追踪观察,结果近、远期HBcAg、DNAP、HBV-DNA阴转率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近、远期HBcAg,HBV-DNA阴转率均达40%以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近、远期各有4例及2例HBsAg阴转,而对照组则无一例阴转,从近、远期综合抗病毒效应观察,治疗组全阴率分别为33.3%、44.4%,而对照组分别为3.79%及0%,P<0.01,治疗组无明显毒副反应。对比单用无环鸟苷,全阴率31.8%;无环鸟苷加干扰素两药联合全阴率37.5%,均有所提高,达到44.4%,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IG 无环鸟苷 干扰素 抗病毒药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慢性病毒性肝炎中甲肝、戊肝病毒感染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凌美霞 黄华芬 +1 位作者 熊开钧 金慰鄂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181-183,共3页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按1995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对谷丙转氨酶升高40U以上。
关键词 甲型肝炎 戊型肝炎 诊断
下载PDF
各型肝炎中抗凝血酶Ⅲ与肝功能、血浆蛋白对比观察及其意义
13
作者 黄华芳 李淑莉 +4 位作者 王爱莲 刘仲萍 熊开钧 曾令兰 魏文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2年第1期25-27,共3页
抗凝血酶Ⅲ(简称“AT-Ⅲ”)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单链糖蛋白,除具有重要的抗凝血酶作用外,还可反映肝脏受损程度。我科自1987年以来对各型肝炎中AT-Ⅲ与肝功能、血浆蛋白等多项指标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抗凝血酶Ⅲ 病毒性肝炎 肝功能
下载PDF
真皮肥大细胞的变化在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14
作者 吴人亮 彭杰青 +1 位作者 熊开钧 金慰鄂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26例流行性出血热各期患者真皮肥大细胞的变化发现,有两种类型脱粒的肥大细胞,即溶解性和非溶解脱粒细胞。二者在本病病程不同阶段有一定变化规律。早期,肥大细胞主呈溶解性脱粒变化,细胞解体,丧失。随着疾病的进展,溶...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26例流行性出血热各期患者真皮肥大细胞的变化发现,有两种类型脱粒的肥大细胞,即溶解性和非溶解脱粒细胞。二者在本病病程不同阶段有一定变化规律。早期,肥大细胞主呈溶解性脱粒变化,细胞解体,丧失。随着疾病的进展,溶解性脱粒减少,而非溶解性脱粒增多,其细胞内颗粒电子密度明显降低。两种类型的脱粒肥大细胞反映了两种脱粒形式和不同的免疫过程。本文对其在发病机制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肥大细胞 真皮 病理
下载PDF
肝功能血浆蛋白改变时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及抗凝血酶血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15
作者 李淑莉 黄华芳 +2 位作者 曾令兰 熊开钧 罗端德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2年第1期25-27,共3页
采用火箭电泳法检测病毒性肝炎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N)及抗凝血酶Ⅲ(ATⅢ)含量,并与肝功能,血浆蛋白同步观察。结果FN、ATⅢ在各型肝炎均见下降,患重症肝炎时下降明显。在反映肝功能方面,与谷丙酶相比,FN异常率的检测不及谷丙酶敏感,而AT... 采用火箭电泳法检测病毒性肝炎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N)及抗凝血酶Ⅲ(ATⅢ)含量,并与肝功能,血浆蛋白同步观察。结果FN、ATⅢ在各型肝炎均见下降,患重症肝炎时下降明显。在反映肝功能方面,与谷丙酶相比,FN异常率的检测不及谷丙酶敏感,而ATⅢ的敏感性与谷丙酶不相上下。若与各项血浆蛋白对比,在反映肝脏蛋白代谢功能,贮备功能方面,FN不及白蛋白敏感,而ATⅢ在反映肝脏蛋白合成功能方面优于白蛋白。结论是在观察肝功能、特别是贮备功能方面AT比FN更为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结合蛋白(FN) 抗凝血酶Ⅲ(ATⅢ) 谷丙酶 血浆蛋白 异常率
下载PDF
内毒素诱导体外HBV感染骨髓细胞的TNF及LPO动态观察
16
作者 周和龙 黄华芳 +2 位作者 曾令兰 杨泽川 熊开钧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4年第S1期34-37,共4页
本文报道了通过内毒素作用于乙肝病毒感染正常人骨髓细胞后,不同培养时间的TNF和LPO动态变化。结果发现:①内毒素诱导HBV感染组及HBV感染组TN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培养时间延长,TNF值明显升高,72小时达高峰。②内毒素作用HBV感染组及... 本文报道了通过内毒素作用于乙肝病毒感染正常人骨髓细胞后,不同培养时间的TNF和LPO动态变化。结果发现:①内毒素诱导HBV感染组及HBV感染组TN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培养时间延长,TNF值明显升高,72小时达高峰。②内毒素作用HBV感染组及HBV感染组LPO水平,随着培养时间变化,而有所改变,且培养72小时、1周时,LPO值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③内毒素作用HBV感染组及HBV感染组TNF和LPO值经直线相关分析,分别为γ=0.299(P>0.050,γ=0.658(P<0.01)。提示:内毒素作用HBV感染骨髓细胞诱生TNF,可能是引起细胞病变的重要因素;内毒素、病毒(HBV)具有协同诱生TNF,加重细胞损伤的作用;乙肝病毒致病作用为始动因素,病毒、内毒素诱生TNF及LPO含量变化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TNF) 脂质过氧化物(LPO) 内毒素 乙型肝炎病毒 骨髓细胞
下载PDF
HBV体外感染正常人骨髓细胞后ALP、ACP、5’—NT活性动态观察
17
作者 黄华芳 熊开钧 +1 位作者 曾令兰 郭劲松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5年第S1期38-40,共3页
对正常人骨髓细胞进行分离、培养、接种Dane'S颗粒,按6h、24h、72h、1周及2周不同培养时间,取其上清液分别进行ALP、AcP、5’—NT活性检测,并作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ALP及5’—NT膜标志酶活性在不同培养时间的动态变化与扫... 对正常人骨髓细胞进行分离、培养、接种Dane'S颗粒,按6h、24h、72h、1周及2周不同培养时间,取其上清液分别进行ALP、AcP、5’—NT活性检测,并作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ALP及5’—NT膜标志酶活性在不同培养时间的动态变化与扫描电镜观察到的细胞膜损伤情况相一致;ACP属溶酶体酶,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与透射电镜观察到细胞器损伤情况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 酸性磷酸酶 5’-核苷酸酶 骨髓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HDAg、抗HD-IgM及其它肝炎病毒标志物同步检测在慢性肝炎中的观察分析
18
作者 黄华芳 熊开钧 +2 位作者 杨泽川 曾令兰 谢红斌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4年第S1期1-3,共3页
345例慢性肝炎均同步进行HDAg、抗HD-IgM及其它肝炎病毒指标检测,结果HDV阳性者32例。检出率为9.3%,其中CAH(9.2%)、LC(18.2%)、CSH(25%)发生率高于CPH(7.1%)。并观察到32例中HBV阴性3例,其中2例伴有CMV或HCV+CMV阳性,病情较轻,余2... 345例慢性肝炎均同步进行HDAg、抗HD-IgM及其它肝炎病毒指标检测,结果HDV阳性者32例。检出率为9.3%,其中CAH(9.2%)、LC(18.2%)、CSH(25%)发生率高于CPH(7.1%)。并观察到32例中HBV阴性3例,其中2例伴有CMV或HCV+CMV阳性,病情较轻,余29例均为HDV及HBV为主及伴其它肝炎病毒指标共二项或三项或三项以上阳性者,病情均较重,呈活动性表现达50%以上。32例中HDAg、抗HD-IgM双阳性14例,病情活动而较重,HBV高复制型多,其次为单纯HDAg阳性者(10)例,而单纯抗HD-IgM阳性者8例,以HBV低复制型为主,病情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型肝炎病毒 慢性肝炎 临床诊断
下载PDF
高复制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内HBV复制指标与肝脏病变的关系
19
作者 黄华芳 熊开钧 +5 位作者 曾令兰 何生松 李媛 杨泽川 贺永文 王心禾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2年第3期4-6,55,共4页
33例均为HBsAg、HBeAg及抗HBc三项阳性(部分伴HBcAg、DNA P或HBV DNA阳性)。病理报告慢性小叶性肝炎6例,慢性持续性肝炎27例.应用Southern Blot法共查肝内HBV DNA25例,其中阳性13例(52%),包括游离型9例,游离十整合型2例,整合型2例,应... 33例均为HBsAg、HBeAg及抗HBc三项阳性(部分伴HBcAg、DNA P或HBV DNA阳性)。病理报告慢性小叶性肝炎6例,慢性持续性肝炎27例.应用Southern Blot法共查肝内HBV DNA25例,其中阳性13例(52%),包括游离型9例,游离十整合型2例,整合型2例,应用双桥PAP法共查HBsAg及HBcAg23例,其中HBsAg阳性15例(65.2%),HBcAg阳性11例(43.8%)。提示肝内HBV DNA及HBcAg阳性组各项旰脏病变检出率在50%以上,项目(7项)比阴性组(5项)为高,并与血中DNAP、HBV DNA复制指标及ALT异常率相一致,肝内HBV DNA游离型及游离十整合型各项肝脏病变检出率也比整合型为高。因而,慢乙肝肝脏病变持续存在,与乙肝病毒复制有关,抗病毒治疗应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高复制型 病理学
下载PDF
病毒唑及其与干扰素联合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效应观察
20
作者 黄华芳 熊开钧 +5 位作者 何生松 李瑗 王萍 蔡淑清 曾令兰 王心禾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1年第3期201-206,共6页
本文报道了病毒唑及其与干扰素联合对23例慢乙肝近、远期抗病毒效应观察结果,并与12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作对照(Ⅲ组),其中病毒唑与干扰素联合组(I组)12例,病毒唑组(Ⅱ组)11例。近期HBeAg、DNAP及HBV·DNA阴转率,I组分别为(41.... 本文报道了病毒唑及其与干扰素联合对23例慢乙肝近、远期抗病毒效应观察结果,并与12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作对照(Ⅲ组),其中病毒唑与干扰素联合组(I组)12例,病毒唑组(Ⅱ组)11例。近期HBeAg、DNAP及HBV·DNA阴转率,I组分别为(41.6%、55.5%及28.s%,Ⅱ组45.4%、100%及33.3%,Ⅲ组8.3%、16.6%及8.3%。远期HBeAg及DNAP阴转率在I组分别为70%、83.7%。Ⅱ组60%、100%,Ⅲ组8.3%,50%。综合抗病毒效应,近期有效率在I、Ⅱ、Ⅲ组分别为50%、72.7%及16.6%。远期则分别为70%、55.5%及8.3%。无一例出现毒副反应。均完成疗程。上述结果提示病毒唑及其与干扰素联合对慢乙肝均有一定抗病毒效应,联合应用并不优于单一用药,但毒副反应也未见加重,而且病毒唑药源较方便,使用较安全,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病毒唑 干扰素 抗病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