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基硫菌灵生产废水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朱乐辉 熊惠磊 +2 位作者 杨涛 朱衷榜 蔡晓鸣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5-148,共4页
采用沉淀-氧化-厌氧-好氧工艺处理甲基硫菌灵生产废水。研究结果表明,废水经沉淀一氧化预处理后,COD从10000~12000mg/L降至1000~1500mg/L,再经厌氧和好氧处理后COD最终降至70~80mg/L;从废水的第一、第三次沉淀中均可回收铜离... 采用沉淀-氧化-厌氧-好氧工艺处理甲基硫菌灵生产废水。研究结果表明,废水经沉淀一氧化预处理后,COD从10000~12000mg/L降至1000~1500mg/L,再经厌氧和好氧处理后COD最终降至70~80mg/L;从废水的第一、第三次沉淀中均可回收铜离子(可作为第二次沉淀用沉淀剂),从废水的第二次沉淀中可回收硫氰化亚铜产品,该产品用途广泛、市场价值高,可显著降低废水处理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硫菌灵 沉淀 氧化 厌氧 好氧 废水处理
下载PDF
腐竹生产废水处理工程 被引量:1
2
作者 朱乐辉 熊惠磊 +2 位作者 付朝臣 朱衷榜 罗婷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87,共3页
腐竹生产废水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主要包括车间洗豆、泡豆废水、剩余豆浆和清洗用水等,该废水具有良好的可生化性。采用混凝沉淀-曝气生物滤池(BIOFOR)工艺处理腐竹生产废水,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率高、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占... 腐竹生产废水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主要包括车间洗豆、泡豆废水、剩余豆浆和清洗用水等,该废水具有良好的可生化性。采用混凝沉淀-曝气生物滤池(BIOFOR)工艺处理腐竹生产废水,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率高、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8)中的一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竹废水 曝气生物滤池(BIOFOR) 混凝沉淀 废水处理
下载PDF
沉淀-氧化法预处理甲基硫菌灵生产废水的研究
3
作者 朱乐辉 熊惠磊 +2 位作者 杨涛 朱衷榜 蔡晓鸣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8年第1期55-57,77,共4页
采用沉淀-氧化法预处理甲基硫菌灵生产废水,考察了硫酸铜加入量和氧化剂加入量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沉淀-氧化法比较适宜的工艺条件:硫酸铜加入量为16.7 g/L、次氯酸钠投加量为400mL/L、总反应时间5 h。废水经沉淀-氧化... 采用沉淀-氧化法预处理甲基硫菌灵生产废水,考察了硫酸铜加入量和氧化剂加入量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沉淀-氧化法比较适宜的工艺条件:硫酸铜加入量为16.7 g/L、次氯酸钠投加量为400mL/L、总反应时间5 h。废水经沉淀-氧化预处理后CODCr的质量浓度从12 000 mg/L降至1 000~1 500 mg/L,CODCr去除率达到87.5%~91.7%,为进一步处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硫菌灵 废水 沉淀 氧化 预处理
下载PDF
利用剩余污泥水解酸化液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盛欣英 熊惠磊 +4 位作者 孙润 陈国强 施汉昌 张庆竹 王慧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47-2052,共6页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水解酸化产物为原料,研究了罗氏真养菌(Ralstonia eutropha)H16在水解酸化液中的生长规律和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积累特性,同时分析了H16对水解酸化液中各种有机酸组分的利用规律.结果表明,以剩余污泥52℃中温...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水解酸化产物为原料,研究了罗氏真养菌(Ralstonia eutropha)H16在水解酸化液中的生长规律和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积累特性,同时分析了H16对水解酸化液中各种有机酸组分的利用规律.结果表明,以剩余污泥52℃中温水解酸化48h的水解酸化液为培养基,在HAc水解酸化液(C/N/P=100/10/1,TOC=2881mg/L,乙酸占总有机酸含量36.1%)中,H16最先利用乙酸和正丁酸来进行自身的生长和PHAs的合成,合成的主要产物是聚羟基丁酸酯(PHB);随后开始利用丙酸和正戊酸,在此过程中聚羟基戊酸酯(PHV)的含量也逐步上升,菌体量同步增长,H16在40h左右处于平稳期,并且达到最大积累率为12.51%(占菌体干重);最后利用的是异丁酸和异戊酸,但是此时H16已经进入衰亡期,菌体量和PHAs合成率都在下降.当以HVa水解酸化液(C/N/P=100/10/1,TOC=2358mg/L,异戊酸占总有机酸含量29.0%)为培养基时,H16在18h达到生长的峰值,24h达到PHAs合成率的最大值为32.14%(占菌体干重),PHV为PHAs的主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 罗氏真养菌H16 剩余污泥 水解酸化液 挥发性有机酸(VFAs)
下载PDF
剩余污泥水解酸化释放有机物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何作伟 程家迪 +3 位作者 熊惠磊 王青 王慧 施汉昌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16-219,共4页
在常压、不调节pH条件下,探讨了不同温度和水力停留时间下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在水解酸化过程中CODCr、挥发性有机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和总氮(TN)的释放量和释放速度,同时考察了剩余污泥减量效果,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剩余污泥... 在常压、不调节pH条件下,探讨了不同温度和水力停留时间下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在水解酸化过程中CODCr、挥发性有机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和总氮(TN)的释放量和释放速度,同时考察了剩余污泥减量效果,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剩余污泥水解酸化释放有机物用于反硝化碳源和实现减量化的最优控制条件。结果表明:MLSS为30 000 mg/L的污泥,50℃下水解酸化24 h,达到有机物的最佳释放效果,上清液CODCr浓度为8 349 mg/L,VFA(以CODCr计)浓度为2 490 mg/L;总氮释放量相对较低,CODCr/TN为10.3∶1。同时MLSS削减了22.5%,较高效率地实现了剩余污泥减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水解酸化 挥发性有机酸 反硝化
下载PDF
剩余污泥中温和高温厌氧水解酸化产VFAs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熊惠磊 张晓聪 +5 位作者 杨海洋 段双妮 刘海涛 陈选平 张志强 施汉昌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8-86,共9页
通过对比中温(35℃)和高温(50℃)厌氧产酸过程中挥发性有机酸(VFAs)含量与成分的变化,研究温度对剩余污泥的颗粒粒径、颗粒有机物降解情况、可溶性化学需氧量(SCOD)及挥发性有机酸(VFAs)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厌氧发酵可以显著促进污泥... 通过对比中温(35℃)和高温(50℃)厌氧产酸过程中挥发性有机酸(VFAs)含量与成分的变化,研究温度对剩余污泥的颗粒粒径、颗粒有机物降解情况、可溶性化学需氧量(SCOD)及挥发性有机酸(VFAs)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厌氧发酵可以显著促进污泥絮体解离,污泥分解率可达41.10%,微生物反应机率增加,反应效率提高。中温发酵和高温发酵过程中颗粒性有机物的水解过程均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且高温水解速率常数显著高于中温水解速率常数。中温水解液中未知溶解性有机物积累量高,转化慢,可能是中温发酵产酸效果低于高温条件的原因之一。高温发酵获得的VFAs约为中温VFAs产量的2倍,其中有机酸异戊酸和异丁酸的比例较高,二者约占VFAs的50%;中温发酵过程VFAs的组分单一,主要为乙酸。水解液中氨氮的增加量与颗粒型蛋白质的分解量存在强相关关系,高温发酵下的氨氮转化因子显著高于中温发酵的氨氮转化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厌氧产酸 高温厌氧产酸 剩余污泥 水解酸化
下载PDF
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特征识别及防控模式探讨 被引量:8
7
作者 王璇 于宏旭 +1 位作者 熊惠磊 马骏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6年第3期30-34,共5页
华北平原地下水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地下水污染防治迫在眉睫。本文详细分析了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的特征及污染成因,并探讨了不同尺度(区域和场地)下,地下水污染防控模式的含义和内容,对于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地下水 地下水污染 防控模式
下载PDF
多级AO+化学除磷工艺在河道治理中的工程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熊惠磊 王绍嵩 +7 位作者 李佳璐 刘海涛 陈选平 侯盾 王磊 李进 张真真 于凯婷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1-114,共4页
针对河北省某河道的污染情况,确定采用运用多级AO与化学除磷的组合工艺进行治理,使河水水质明显改善。工程实践表明:出水中污染物CODCr、氨氮和TP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地表水水体标准。该河道的成功治理,可... 针对河北省某河道的污染情况,确定采用运用多级AO与化学除磷的组合工艺进行治理,使河水水质明显改善。工程实践表明:出水中污染物CODCr、氨氮和TP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地表水水体标准。该河道的成功治理,可为黑臭水体治理提供技术借鉴和工程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 多级AO 组合工艺 河道治理
下载PDF
废弃淀粉乳强化剩余污泥厌氧产酸
9
作者 熊惠磊 张晓聪 +3 位作者 杨海洋 段双妮 陈选平 施汉昌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7-572,共6页
通过外加废弃淀粉乳强化剩余污泥厌氧产酸,研究了剩余污泥中颗粒性有机物和溶解性有机物的降解情况,考察了溶解性有机物的组成变化和挥发性有机酸(VFA)的构成比例。实验结果表明:废弃淀粉乳能促进颗粒性有机物的降解,添加废弃淀粉乳后,... 通过外加废弃淀粉乳强化剩余污泥厌氧产酸,研究了剩余污泥中颗粒性有机物和溶解性有机物的降解情况,考察了溶解性有机物的组成变化和挥发性有机酸(VFA)的构成比例。实验结果表明:废弃淀粉乳能促进颗粒性有机物的降解,添加废弃淀粉乳后,颗粒性蛋白质(P-P)的降解率从44.32%提升至61.05%,颗粒性碳水化合物(P-C)的降解率从47.71%提高到71.75%;废弃淀粉乳还能够促进未知有机溶解物(U-M)的降解,进而产生更多的VFA,添加废弃淀粉乳后,溶解性有机物中U-M的质量分数从41.22%降低至3.21%,VFA质量分数则从26.04%提高至84.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产酸 剩余污泥 挥发性有机酸 碳源 废弃淀粉乳
下载PDF
高效吹脱技术应用于氯代烃污染地下水修复 被引量:2
10
作者 侯盾 徐青松 +5 位作者 张志强 刘海涛 陈选平 曲丹 李佳璐 熊惠磊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8-163,共6页
氯代烃类化合物广泛用于塑料、橡胶、染料、润滑油、农药和电子等行业的生产过程,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使用、存储与处置等环节中,氯代烃类化合物易渗入地下水,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在某氯代烃污染场地的地下水修复工程中应... 氯代烃类化合物广泛用于塑料、橡胶、染料、润滑油、农药和电子等行业的生产过程,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使用、存储与处置等环节中,氯代烃类化合物易渗入地下水,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在某氯代烃污染场地的地下水修复工程中应用高效吹脱技术,以实现污染羽的有效控制。工程实践结果表明:抽出处理后出水中的四氯化碳、1,1,2-三氯乙烷、1,2-二氯乙烷、三氯乙烯和三氯甲烷等污染物浓度均达到《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 37/599—2006)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Ⅳ类标准的要求,可为类似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的地下水修复提供一定技术借鉴和工程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修复 高效吹脱 氯代烃 抽出处理
下载PDF
南方某典型矿冶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及修复建议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璇 于宏旭 +1 位作者 熊惠磊 马骏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823-3831,共9页
矿区及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不容忽视,砷、镉和铅等对周边人群造成较高的健康风险隐患。以南方红壤区某铅锌冶炼矿区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开展危害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及风险表征,并讨论场地修复目标值与修复技术。结果表明:土壤受到... 矿区及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不容忽视,砷、镉和铅等对周边人群造成较高的健康风险隐患。以南方红壤区某铅锌冶炼矿区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开展危害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及风险表征,并讨论场地修复目标值与修复技术。结果表明:土壤受到重金属复合污染,关注污染物为四类重金属,包括铅、砷、镉和锌,集中于表层土壤(0~0.6 m),并呈现空间分布规律性;场地未来用地类型为工业用地,对比污染物(不包括铅)各层(第1层0~0.3 m、第2层0.3~0.6 m、第3层0.6~1.0 m)风险表征值,污染物(砷、镉)存在致癌风险与非致癌危害,研究区重金属污染累积风险水平不可接受;分析风险控制值及国内外相关标准限值等,初步建议砷、镉和铅的修复目标值分别为13.41、21.50和600 mg·kg^(-1);同时,针对场地污染现状及健康风险,建议源控制与修复技术并用,并与当地工业园区建设统筹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价 致癌风险 修复
原文传递
多级筛分式淋洗设备在复合污染土壤修复项目中的工程应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熊惠磊 王璇 +4 位作者 马骏 夏凤英 刘渊文 杨远强 王亚晨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1-185,170,共6页
以受重金属、多环芳烃复合污染的工业遗留场地为修复对象,运用多级筛分式淋洗设备对复合污染土壤进行工程化实施,综合考虑场地污染土壤理化性质、污染物分布规律与污染物存在形态等因素,对污染土壤进行7级筛分和淋洗。运行结果表明:该... 以受重金属、多环芳烃复合污染的工业遗留场地为修复对象,运用多级筛分式淋洗设备对复合污染土壤进行工程化实施,综合考虑场地污染土壤理化性质、污染物分布规律与污染物存在形态等因素,对污染土壤进行7级筛分和淋洗。运行结果表明:该设备操作简单、处理效率高、运行费用低,淋洗出料可达到修复标准,处理达标的石块和砾石可用于场地回填;砂砾、粗砂、中粗砂和细砂可作为建筑材料;仅有泥饼需要进行后续固化稳定化处理。该设备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发土壤修复淋洗技术装备在应用层面从无到有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筛分 土壤淋洗 复合污染 土壤修复
原文传递
碳同位素解析厌氧产酸过程挥发性有机酸来源
13
作者 熊惠磊 张晓聪 +5 位作者 杨海洋 张志强 段双妮 刘海涛 陈选平 施汉昌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37-346,共10页
针对厌氧产酸条件下挥发性有机酸(VFAs)来源不明确及定向合成无依据的问题,基于同位素示踪技术对VFAs来源与合成比例进行研究.构建完全的厌氧产酸体系,采用牛血清蛋白、植物油和稳定同位素型葡萄糖(碳13丰度99%)作为反应底物,利用碳同... 针对厌氧产酸条件下挥发性有机酸(VFAs)来源不明确及定向合成无依据的问题,基于同位素示踪技术对VFAs来源与合成比例进行研究.构建完全的厌氧产酸体系,采用牛血清蛋白、植物油和稳定同位素型葡萄糖(碳13丰度99%)作为反应底物,利用碳同位素示踪原理,定量分析VFAs的来源及其比例.结果表明:碳水化合物(碳13丰度99%)主要贡献偶数型短链脂肪酸的生成,其中对乙酸(HAc)和丁酸(HBu)的贡献率分别为77%和86%;而蛋白质(碳12)主要贡献奇数型短链脂肪酸的生成,其中对丙酸(HPr)和戊酸(HVa)的贡献率分别为85%和99%.通过改变发酵底物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比例,可以有效调节水解液中奇数型与偶数型短链脂肪酸的浓度和比例,为后期微生物合成高品质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提供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产酸 剩余污泥 挥发性有机酸(VFAs) 碳同位素 来源解析
原文传递
适用异位淋洗修复技术的铬污染土壤条件探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熊惠磊 王璇 +4 位作者 马骏 夏凤英 韩春媚 裴宇 于凯婷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5-161,共7页
土壤理化特性、污染物分布情况、污染物存在形态和淋洗剂类型均为影响异位淋洗技术的关键因素。针对两种类型的铬污染土壤开展了异位淋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当污染土壤中粗颗粒物料(砾石、砂砾、粗砂和中粗砂)质量分数超过70%,总铬和六... 土壤理化特性、污染物分布情况、污染物存在形态和淋洗剂类型均为影响异位淋洗技术的关键因素。针对两种类型的铬污染土壤开展了异位淋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当污染土壤中粗颗粒物料(砾石、砂砾、粗砂和中粗砂)质量分数超过70%,总铬和六价铬在细颗粒物料(细砂和粉土)中含量大于其总含量的60%,且水溶态和弱酸提取态铬占比超过50%时,仅以去离子水作为淋洗剂,粗颗粒物料的六价铬去除率即可达到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污染土壤 异位淋洗 粒径分布 淋洗剂 土壤修复
原文传递
废弃铬盐厂土壤中铬的赋存特征及异位淋洗修复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璇 熊惠磊 +2 位作者 马骏 夏凤英 裴宇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746-6752,共7页
土壤理化性质、污染物的分布及赋存特征是土壤异位淋洗技术是否可行的关键依据。以西北某废弃铬盐厂铬污染场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基本理化参数及各粒径污染物的浓度,探究总铬和六价铬在不同粒径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并通过铬的... 土壤理化性质、污染物的分布及赋存特征是土壤异位淋洗技术是否可行的关键依据。以西北某废弃铬盐厂铬污染场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基本理化参数及各粒径污染物的浓度,探究总铬和六价铬在不同粒径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并通过铬的赋存形态分析确定清水作为淋洗剂,开展异位清水淋洗实验。结果表明:供试土壤粗颗粒物料(粒径分别为:>9.50 mm、2.00~9.50 mm、0.841~2.00 mm及0.25~0.841 mm)占土壤总质量的比例达到93.36%,总铬和六价铬污染物富集于土壤细颗粒(粒径<0.25 mm);同时,土壤各级粒径颗粒中水溶态和弱酸提取态铬所占比例均大于50%;以清水做淋洗剂时,总铬和六价铬的去除率分别高于60%和80%,且淋洗后土壤各级粒径中六价铬含量均低于30 mg·kg^(-1),达到修复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污染 粒径分布 赋存特征 异位土壤淋洗 土壤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