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能谱CTA联合MAR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颜钦文 王宇翔 +5 位作者 张俊 贺兰 胡岗 熊敏超 秦君翔 袁学刚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82-188,共7页
目的:评价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能谱CTA联合去金属伪影技术(MAR)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7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需行能谱头颈CTA检查患者的CT原始数据,分别重建出70~140 keV单能级图像、120 kVp-like混合能量图像及70~140 keV MAR处理图像... 目的:评价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能谱CTA联合去金属伪影技术(MAR)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7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需行能谱头颈CTA检查患者的CT原始数据,分别重建出70~140 keV单能级图像、120 kVp-like混合能量图像及70~140 keV MAR处理图像和120kVp-like MAR图像;感兴趣区(ROI)放置在伪影最严重层面的线圈附近,测量CT值及标准差(SD),计算伪影指数(AI)及信噪比(SNR);在主观分析方面,由两名诊断医生采用Likert 5分量表法对所有图像的伪影程度和血管显示能力进行评估;比较MAR组和非MAR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和客观参数。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图像之间的差异。结果:8组单能量图像上,MAR图像的AI明显低于非MAR图像;在80~110 keV条件下,MAR图像SNR高于非MA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同keV下,与非MAR组相比,MAR组图像的伪影评分及周围血管显示主观评分得分均更高。对于非MAR处理图像,AI值与周围血管显示评分在植入不同直径弹簧圈的患者图像上没有统计学差;对于MAR图像,较大直径弹簧圈组(>8.79 mm)患者图像的AI值明显高于常规直径组,而周围血管显示主观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直径组。结论:能谱CTA成像联合MAR可有效减少颅内动脉瘤栓塞植入物伪影,改善周围血管显示,对于小直径的弹簧圈MAR减少伪影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谱成像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金属伪影
下载PDF
乳腺钼靶联合血清ALP、ANXA2表达水平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2
作者 汪琴 周排军 +3 位作者 包静 吴磊 贺兰 熊敏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5期1659-1663,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联合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膜联蛋白A2(ANXA2)表达水平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9月鄂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IDC患者380例为IDC组,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256...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联合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膜联蛋白A2(ANXA2)表达水平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9月鄂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IDC患者380例为IDC组,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256例为良性病变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215名为对照组。收集比较IDC组及良性病变组患者临床资料、乳腺钼靶特征;比较对照组、良性病变组、IDC组血清ALP、ANXA2、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CA)153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DC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乳腺钼靶联合血清ALP、ANXA2水平诊断IDC的价值。结果IDC组患者肿块边缘模糊、边缘伴毛刺、泥沙样钙化、形态不规则、乳腺结构紊乱的比例分别为35.53%、24.21%、16.05%、23.16%、33.42%,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13.28%、8.98%、3.91%、7.42%、4.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DC组血清ALP、ANXA2、CEA及CA153水平分别为(91.63±12.39)U/L、(36.45±5.05)ng/mL、6.10(5.25,6.85)ng/mL、35.75(32.02,40.06)U/mL,良性病变组血清ALP、ANXA2、CEA及CA153水平分别为(81.26±11.95)U/L、(28.71±4.91)ng/mL、3.68(3.26,4.23)ng/mL、16.15(13.98,18.33)U/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3.47±11.71)U/L、(18.03±4.76)ng/mL、2.34(1.71,2.97)ng/mL、13.37(11.19,16.35)U/mL],且IDC组血清ALP、ANXA2水平均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P(OR=1.317)、ANXA2(OR=1.574)、CEA(OR=1.791)、CA153(OR=1.856),均为IDC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乳腺钼靶联合血清ALP和ANXA2与病理学诊断IDC的一致性(Kappa值=0.783)高于单独采用乳腺钼靶诊断(Kappa值=0.679)。ROC曲线显示,乳腺钼靶、血清ALP和ANXA2水平诊断IDC的敏感度分别为80.53%、66.58%、65.79%,特异度分别为89.45%、86.33%、85.55%,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0、0.792、0.802,乳腺钼靶联合血清ALP、ANXA2水平诊断IDC的AUC为0.889,高于单独诊断(P<0.05),血清ALP和ANXA2诊断IDC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86.83 U/L、32.17 ng/mL。结论IDC患者血清ALP和ANXA2水平较高,乳腺钼靶联合血清ALP和ANXA2对IDC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 膜联蛋白A2 诊断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乳腺钼靶
下载PDF
MRI、DCE-MRI、DW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熊敏超 刘金枝 +1 位作者 刘应军 程志刚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0期1438-1440,1444,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常规成像(MRI)、动态增强成像(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该院就诊的乳腺病变患者121例,病灶143个,均行常规MRI、DCE-MRI、DWI扫描,扫描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 目的探讨磁共振常规成像(MRI)、动态增强成像(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该院就诊的乳腺病变患者121例,病灶143个,均行常规MRI、DCE-MRI、DWI扫描,扫描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病理诊断,恶性病变84个,良性病变59个;常规成像判断乳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69.05%、62.71%、66.43%;DCE-MRI分别为82.14%、64.41%、76.67%。恶性病变ADC值为(1.061±0.122)×103s/mm2,明显低于良性病变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1.2×103s/mm2为标准,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6.43%、88.13%、93.01%。结论相比于MRI和DCE-MRI,DWI诊断乳腺癌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常规成像 动态增强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乳腺癌
下载PDF
^(131)I-Herceptin对卵巢癌细胞的体外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熊敏超 石怡珍 +2 位作者 胡建铭 刘增礼 朱本兴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2年第4期263-266,270,共5页
目的:研究^(131)I标记抗HER-2/neu单克隆抗体Herceptin(^(131)I-Herceptin)体外对高表达HER-2/neu卵巢癌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探讨将其用于卵巢癌放射免疫治疗的可行性。方法:(1)流式细胞仪检测人卵巢癌SKOV3和HO8910细胞株HER-2/neu的表达... 目的:研究^(131)I标记抗HER-2/neu单克隆抗体Herceptin(^(131)I-Herceptin)体外对高表达HER-2/neu卵巢癌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探讨将其用于卵巢癌放射免疫治疗的可行性。方法:(1)流式细胞仪检测人卵巢癌SKOV3和HO8910细胞株HER-2/neu的表达。(2)Iodogen法^(131)I标记Herceptin,测定其标记率、放化纯度、稳定性及免疫活性。(3)MTT比色法检测^(131)I-Herceptin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和HO8910的抑制作用。(4)流式细胞法检测SKOV3在^(131)I-Herceptin作用下细胞周期改变和凋亡情况。结果:(1)SK-OV3细胞株HER-2/neu表达率为92.67%;HO8910表达率为9.59%。(2)^(131)I-Herceptin标记率为89.8%,放化纯度为98.4%,24h后仍大于80%,标记物免疫活性较好。(3)131I-Her-ceptin对SKOV3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HO8910(P<0.001),且明显高于^(131)I组﹑Her-ceptin组以及^(131)I+Herceptin组(P<0.01)。(4)流式细胞检测^(131)I-Herceptin组SKOV3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131)I+Herceptin、Herceptin和^(131)I组(P<0.05),各干预组均检测到细胞周期阻滞,^(131)I-Herceptin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5)。结论:^(131)I-Herceptin对高表达HER-2/neu的人卵巢癌细胞SKOV3有明显的抑制和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抗体 单克隆 碘放射性同位素 同位素标记
下载PDF
内分泌肿瘤SPECT/CT临床应用进展
5
作者 熊敏超 刘增礼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8年第6期436-440,共5页
内分泌肿瘤的诊治依靠多种常规影像学技术,CT、MRI、US的优势在于分辨力高,解剖结构显示清楚,而核医学侧重于功能成像,图像分辨力低,其影像模式各有优缺点。近年来整合了功能信息影像和解剖结构影像的SPECT/CT逐步应用于临床,为... 内分泌肿瘤的诊治依靠多种常规影像学技术,CT、MRI、US的优势在于分辨力高,解剖结构显示清楚,而核医学侧重于功能成像,图像分辨力低,其影像模式各有优缺点。近年来整合了功能信息影像和解剖结构影像的SPECT/CT逐步应用于临床,为临床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肿瘤 内分泌学
下载PDF
内分泌肿瘤SPECT/CT临床应用进展
6
作者 熊敏超 刘增礼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8年第A06期436-440,共5页
内分泌肿瘤的诊治依靠多种常规影像学技术,CT、MRI、US的优势在于分辨力高,解剖结构显示清楚,而核医学侧重于功能成像,图像分辨力低,其影像模式各有优缺点。近年来整合了功能信息影像和解剖结构影像的SPECT/CT逐步应用于临床,为临床提... 内分泌肿瘤的诊治依靠多种常规影像学技术,CT、MRI、US的优势在于分辨力高,解剖结构显示清楚,而核医学侧重于功能成像,图像分辨力低,其影像模式各有优缺点。近年来整合了功能信息影像和解剖结构影像的SPECT/CT逐步应用于临床,为临床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肿瘤 内分泌学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与多期动态增强MSCT对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汤彪 李宏芸 +1 位作者 朱凡 熊敏超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34-639,共6页
目的:比较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与多期动态增强MSCT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检出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224个病灶)的Gd-EOB-DTPA增强MRI和多期动态增强MSCT影像学资料。将肝转移病灶按部位分... 目的:比较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与多期动态增强MSCT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检出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224个病灶)的Gd-EOB-DTPA增强MRI和多期动态增强MSCT影像学资料。将肝转移病灶按部位分为肝被膜下、胆管旁和肝实质病灶三组,按直径分为≤0.5 cm、0.6~1.0 cm、1.1~2.0 cm和>2.0 cm四组。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显示不同大小、不同部位结直肠癌肝转移病灶能力的差异。结果:Gd-EOB-DTPA增强MRI共检出217个病灶,检出率为96.88%(217/224),多期动态增强MSCT共检出188个病灶,检出率为83.93%(188/224),两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d-EOB-DTPA增强MRI对胆管旁和肝实质内病灶的检出能力高于多期动态增强MSCT(胆管旁病灶:100%vs.0%,P=0.029;肝实质内病灶:100%vs.88.68%,P<0.001);两者对肝被膜下病灶的检出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Gd-EOB-DTPA增强MRI对直径≤0.5 cm和0.6~1.0 cm病灶的检出能力高于多期动态增强MSCT(≤0.5 cm病灶:87.50%vs.65.00%,P=0.018;0.6~1.0 cm:84.21%vs.36.84%,P=0.007);两者对1.1~2.0 cm和>2.0 cm病灶的检出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3、1.000)。结论:Gd-EOB-DTP增强MRI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检出能力明显优于多期动态增强MSCT,特别是肝实质内、胆管周围转移和微小转移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钆塞酸二钠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结直肠癌 肝转移
下载PDF
脉搏门控非增强快速MR成像与增强MR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金芝 熊敏超 程志刚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9期3000-3003,共4页
目的 对比脉搏门控非增强快速磁共振(MR)成像与增强MR成像对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2月—2017年1月在我院临床拟诊断AD的36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脉搏门控非增强快速MR成像与增强MR成像,记录成像特征,判断诊断... 目的 对比脉搏门控非增强快速磁共振(MR)成像与增强MR成像对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2月—2017年1月在我院临床拟诊断AD的36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脉搏门控非增强快速MR成像与增强MR成像,记录成像特征,判断诊断价值。结果 脉搏门控非增强快速MR成像与增强MR成像的图像评分分别为(2.86±0.12)分和(2.91±0.08)分,均满足诊断要求,两组图像质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搏门控非增强快速MR成像显示34例能清晰显示破裂口,增强MR成像显示35例能清晰显示破裂口。两种MR成像方法显示AD分支血管受累主要为髂总动脉、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等,受累部位与例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对于夹层破裂口、撕裂内膜片、真假腔形态的显示能力高于最大密度投影(MIP),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MR成像中的显示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搏门控非增强快速MR成像与增强MR成像对AD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7.1%和100.0%,特异性分别为50.0%和100.0%。结论 脉搏门控非增强快速MR成像与增强MR成像对AD的诊断均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能显示AD形态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门控非增强快速MR成像 增强MR成像 主动脉夹层 敏感性 特异性 形态学改变
下载PDF
脉搏门控非增强快速MR成像对不同分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敏感度对比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金芝 熊敏超 程志刚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5期416-419,共4页
目的 对比脉搏门控非增强快速MR成像对不同分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敏感度.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24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中病理诊断为A型14例、B型10例,记录所有患者... 目的 对比脉搏门控非增强快速MR成像对不同分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敏感度.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24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中病理诊断为A型14例、B型10例,记录所有患者的脉搏门控非增强快速MR成像质量和特征,判断鉴别诊断敏感度.结果 A型与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快速MR成像图像都能够满足医生的临床诊断要求,冠状动脉开口、瓣膜交界及主动脉窦的图像质量都为2级和1级.脉搏门控非增强快速MR成像鉴别诊断不同分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90.0%;脉搏门控非增强快速MR成像对瓣膜交界、主动脉窦、冠状动脉开口的评价准确度分别为91.7%、87.5%和87.5%.结论 脉搏门控非增强快速MR成像在不同分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诊断图像优良,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可行性,能有效显示形态学信息,从而指导临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门控非增强快速MR成像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分型 诊断敏感度
下载PDF
3D-FSPGR-IR序列正常面神经成像测量在性别上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宇翔 王娜 +4 位作者 焦次来 熊敏超 刘金芝 程志刚 韩丹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6期596-599,共4页
目的:探讨MRI的三维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成像(3D-FSPGR-IR)序列面神经成像通过后处理全程显示面神经的可行性。方法:40例健康志愿者行3D-FSPGR-IR序列面神经成像,分为男女2组,将扫描图像传至后处理工作站,根据需要将面神经各段全程显... 目的:探讨MRI的三维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成像(3D-FSPGR-IR)序列面神经成像通过后处理全程显示面神经的可行性。方法:40例健康志愿者行3D-FSPGR-IR序列面神经成像,分为男女2组,将扫描图像传至后处理工作站,根据需要将面神经各段全程显示在一幅图像上,测量面神经各段长度、直径及与周围邻近重要结构的距离,对不同性别、不同侧别的面神经测量数值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40例面神经成像显示清晰,而且后处理能全程显示面神经。②面神经各段,以及面神经隐窝男性与女性相比较,长度及直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均较女性数值大,而面神经各段与邻近重要结构的距离间比较,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D-FSPGR-IR序列能全程显示面神经并进行测量,并且男女之间在面神经测量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面神经 性别因素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11
作者 熊敏超 许文祥 +2 位作者 严丽涛 王斌 周青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50-053,共4页
分析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照组30例患者行温针灸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行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可... 分析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照组30例患者行温针灸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行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可显著提高颈性眩晕患者治疗有效率,在起到改善局部肌肉组织状况、减灭炎症介质等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发挥舒经活络、理筋整复等效果,且兼具简单、易操作、安全可靠等多项优势特征,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推拿 颈性眩晕
下载PDF
湖北省鄂州市3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部CT表现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夏萌 严龙君 +3 位作者 熊敏超 陈永忠 李明 陈晓莉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胸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31日我院收治的30例新冠肺炎患者的胸部CT影像资料。所有患者行胸部CT平扫,观察肺部感染病灶的位置、数目、大小、形态、密度,分析早期、...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胸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31日我院收治的30例新冠肺炎患者的胸部CT影像资料。所有患者行胸部CT平扫,观察肺部感染病灶的位置、数目、大小、形态、密度,分析早期、进展期、重症期胸部CT表现。结果早期患者胸部CT表现为双肺、外周、多发斑片磨玻璃影;进展期病灶增多,范围扩大,可累及多个肺叶;重症期双肺弥漫性病变,少数呈“白肺”表现。结论新冠肺炎患者胸部CT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即早期多以双肺外侧带散在小斑片状改变为主,随着病情进展,病灶相互融合后以双肺外周斑片状膜玻璃影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胸部CT 白肺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30例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坦峰 熊敏超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12期82-83,F0003,共3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其中超急性期10例,急性期12例,亚急性期8例。均行常规TSE T1加权像(WI)、TSET2WI、FLAIR T2WI及SE-EPI DWI扫描...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其中超急性期10例,急性期12例,亚急性期8例。均行常规TSE T1加权像(WI)、TSET2WI、FLAIR T2WI及SE-EPI DWI扫描,其中6例行3D时间飞行磁共振血管造影术(TOF MRA)。结果 30例DWI均清晰显示相应神经体征分布区的梗死灶,DWI对病灶的显示范围、对比度均明显优于TSE T1WI、TSE T2WI、FLAIR T2WI序列。6例行TOF MRA检查,其中2例大脑中动脉M2段完全闭塞,2例大脑前动脉主干闭塞,1例大脑后动脉闭塞,1例大脑中动脉远侧分支减少。结论 DWI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常规TSE T1WI、TSE T2WI、FLAIR T2WI的信号变化,对判断患者脑缺血的时间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弥散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对植入型前置胎盘孕产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4
作者 熊军 熊敏超 《海军医学杂志》 2018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西门子G60S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对植入型前置胎盘孕产妇的诊断价值,为前置胎盘的影像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鄂州市第三医院诊断与治疗的60例确诊为前置胎盘的孕产妇,产前均进行常规... 目的探讨西门子G60S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对植入型前置胎盘孕产妇的诊断价值,为前置胎盘的影像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鄂州市第三医院诊断与治疗的60例确诊为前置胎盘的孕产妇,产前均进行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MRI检查,以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MRI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确诊38例孕产妇为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其中粘连性前置胎盘4例、植入性前置胎盘24例、穿透性前置胎盘1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敏感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9%、90.9%、36.8%、18.2%、84.3%、58.8%;MRI诊断敏感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0.5%、77.3%、39.5%、13.2%、82.1%、53.1%;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诊断敏感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3%、68.2%、23.7%、31.8%、80.6%、62.5%。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诊断敏感度显著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诊断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诊断特异度显著低于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特异度显著高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联合诊断能显著提升诊断敏感度,降低漏诊率,为制定临床干预治疗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超 核磁共振 植入型前置胎盘
下载PDF
能谱CT对晚期肺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价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娜 熊敏超 黄劲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4期7-9,13,共4页
近年来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病人就诊时已进入晚期,失去了最佳手术机会。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晚期肺癌的非手术治疗方式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例如传统的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逐... 近年来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病人就诊时已进入晚期,失去了最佳手术机会。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晚期肺癌的非手术治疗方式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例如传统的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逐步应用于临床,其疗效评价是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来判定的。多种影像学技术可应用于评估实体瘤疗效,其中能谱CT成像的基物质图像,在肺癌的疗效评价中能提供更多的功能学信息。本文就能谱CT在晚期肺癌的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能谱成像
下载PDF
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6
16
作者 熊敏超 李红萍 +2 位作者 程志刚 程振江 张博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9-613,共5页
目的 分析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特点,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8例松果体区肿瘤的CT和MRI表现,其中8例患者术前行1H-MRS和DWI检查.结果28例松果体区肿瘤分别为生殖细胞瘤11例,畸胎瘤4例,星形细胞... 目的 分析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特点,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8例松果体区肿瘤的CT和MRI表现,其中8例患者术前行1H-MRS和DWI检查.结果28例松果体区肿瘤分别为生殖细胞瘤11例,畸胎瘤4例,星形细胞瘤3例,室管膜瘤1例,小脑幕缘脑膜瘤3例,松果体细胞瘤2例,松果体母细胞瘤1例,错构瘤1例.表皮样囊肿2例.影像学主要表现为松果体区囊实性肿块,密度/信号多变,部分肿瘤有其特征的形态、密度/信号及强化方式.生殖细胞瘤及松果体细胞肿瘤绝大部分为均匀实性肿块,密度/信号均匀.胶质瘤多为囊实性,且形态多变,密度/信号不均,变化大.成熟性畸胎瘤一般为混杂囊状密度/信号.胶质瘤1H-MRS可见到典型高Cho峰及低NAA峰,脑膜瘤往往测不到NAA峰,松果体母细胞瘤Cho峰较高,无Lip峰,而生殖细胞瘤多出现Lip峰.结论 松果体区肿瘤的形态、密度/信号特征及强化方式有助于松果体区病变的诊断,1H-MRS及DWI对鉴别诊断有帮助,但部分肿瘤鉴别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区肿瘤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弥散加权成像 计算机体层摄影
原文传递
乳腺癌术后^(99m)Tc-MDP全身骨显像联合CA15-3、CEA检测的临床价值
17
作者 熊敏超 陈传新 +1 位作者 石怡珍 刘增礼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9-190,192,共3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99mTc-MDP全身骨显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CEA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4例乳腺癌患者术后行全身骨显像,同时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中CA15-3、CEA水平,分析两者联检对骨转移诊断及疗效监测的价值。...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99mTc-MDP全身骨显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CEA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4例乳腺癌患者术后行全身骨显像,同时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中CA15-3、CEA水平,分析两者联检对骨转移诊断及疗效监测的价值。结果28例患者出现了骨转移,其中以多发病灶和CA15-3值增高为主,骨转移组CA15-3阳性率75.0%,CEA阳性率32.2%,两者联检阳性率82.2%;非骨转移组CA15-3阳性率16.7%,CEA阳性率6.25%,两者联检阳性率17.7%。治疗有效者CA15-3多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或病情进展者CA15-3多上升或无明显下降,与治疗有效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CEA值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行骨显像与CA15-3检测有助于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诊断及疗效观察,联合CEA检测可提高敏感性;用CA15-3或CEA进行疗效评估有一定的局限性,须密切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作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转移性骨肿瘤 放射性核素显像 CA15-3 CEA
原文传递
131I-Herceptin在昆明小鼠及荷人卵巢癌裸鼠模型中的生物分布和显像 被引量:3
18
作者 石怡珍 熊敏超 +2 位作者 胡建铭 刘增礼 朱本兴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0-175,共6页
目的 研究131 I标记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蛋白(HER-2/neu)单克隆抗体Herceptin在正常昆明小鼠和荷人卵巢癌裸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及荷人卵巢癌裸鼠的放射免疫显像特点.方法 (1)Iodogen法131I标记Herceptin,测定其标记率、放化纯、稳... 目的 研究131 I标记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蛋白(HER-2/neu)单克隆抗体Herceptin在正常昆明小鼠和荷人卵巢癌裸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及荷人卵巢癌裸鼠的放射免疫显像特点.方法 (1)Iodogen法131I标记Herceptin,测定其标记率、放化纯、稳定性及免疫活性.(2)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人卵巢癌SKOV-3、HO-8910细胞株及瘤组织HER-2/neu表达情况.(3)计算131I-Herceptin经昆明小鼠尾静脉注射后5,15,30 min和1,2,4,12,24,48,72 h及荷瘤裸鼠尾静脉注射后4,12,24和48h的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和肿瘤/非肿瘤组织放射性(T/NT)比值.(4)行131I-Herceptin荷卵巢癌裸鼠模型显像,观察注射后1,2,4,8,12,24,48,72,96和120h显像情况并确定最佳显像时间.结果 (1)131I-Herceptin标记率为89.8%,放化纯为98.4%,24 h后仍大于80%,标记物免疫活性较好.(2)SKOV-3细胞株HER-2/neu高表达,表达率92.67% 而HO-8910细胞株表达很低,表达率仅9.59%.(3)131I-Herceptin在昆明小鼠体内主要经肝、脾及肾代谢,血液快相半排期为0.27 h,慢相半排期为51.96h.在荷人SKOV-3移植瘤部位,24 h时放射性摄取值达到18.08%ID/g,显著高于其他脏器组织 T/NT比值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72 h时肿瘤/脑放射性比值高达27.27.(4)SKOV-3荷瘤裸鼠在尾静脉注射131I-Herceptin后2 h即可见移植瘤放射性浓聚,48 h后与周围组织对比更为明显,至120 h时仍见移植瘤部位放射性明显浓聚,与对侧感兴趣区比值高达11.44.而HO-8910荷瘤裸鼠各时间点移植瘤几乎未见放射性浓聚.结论 131I-Herceptin对荷人SKOV-3移植瘤具有良好的靶向作用,有望用于高表达HER-2/neu的人卵巢癌患者放射免疫显像及其复发转移灶的靶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尿抑胃素 抗体 单克隆 碘放射性同位素 同位素标记 放射性核素显像 小鼠
原文传递
大范围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脉搏门控非增强快速MR成像特征及诊断敏感性
19
作者 刘金芝 熊敏超 程志刚 《现代医学》 2018年第3期277-281,共5页
目的:分析脉搏门控非增强快速MR诊断大范围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成像特征及诊断敏感性,以分析其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间在本院诊治的大范围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来院就诊的非夹层动... 目的:分析脉搏门控非增强快速MR诊断大范围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成像特征及诊断敏感性,以分析其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间在本院诊治的大范围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来院就诊的非夹层动脉瘤的肿瘤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以CT血管造影检查(CTA)作为金标准,采用脉搏门控非增强快速MR成像检测分析MR成像特征及诊断敏感性。结果:大范围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研究组患者采用MR检测后存在子囊、管腔密度不均、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存在管腔密度不均和胸腔积液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范围主动脉夹层动脉瘤MR成像显示管腔密度不均、主动脉管径增宽、假腔内存在血栓的发生率均较高(70.73%、78.05%、92.68%),累及左侧髂总动脉的发生率最高(68.29%),脉搏门控非增强快速MR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为100%。结论:脉搏门控非增强快速MR诊断大范围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明显的成像特征及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门控非增强快速MR 成像特征 大范围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敏感性
原文传递
MRI、SPECT骨显像对脊柱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传新 熊敏超 刘增礼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7-348,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骨显像(BS)(BS/MRI)对恶性肿瘤患者脊柱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69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BS与脊柱MRI检查,获得全身BS及MRI图像并进行分析。结果在相同扫描野内,BS/MRI对69例脊柱...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骨显像(BS)(BS/MRI)对恶性肿瘤患者脊柱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69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BS与脊柱MRI检查,获得全身BS及MRI图像并进行分析。结果在相同扫描野内,BS/MRI对69例脊柱病灶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BS和M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RI联合BS对恶性肿瘤患者脊柱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病 肿瘤转移 骨显像 ^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