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文化服务的公众获得感测度与提升研究——以辽宁为例 被引量:26
1
作者 熊文靓 王素芳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5-55,共11页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从重视供给效率转向更重视公众诉求。文章首次将期望确认理论引入该领域,通过在辽宁的问卷调查,分析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期望与感知绩效,以测度公众的获得感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从重视供给效率转向更重视公众诉求。文章首次将期望确认理论引入该领域,通过在辽宁的问卷调查,分析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期望与感知绩效,以测度公众的获得感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期望到感知、到确认、再到获得感的过程路径。研究发现:公众期望与感知绩效之间存在差异,改善基础服务与服务保障类因素有助于提升公众获得感。政府应构建期望-供给型服务模式,推进服务保障,激发公众的参与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公众获得感 期望确认理论
下载PDF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日本“二次元”动漫产业系统
2
作者 李彬 熊文靓 《日本问题研究》 CSSCI 2015年第3期1-11,共11页
近年来,日本"二次元"动漫产业已成为动漫界热议的焦点。基于耗散结构理论解析日本"二次元"动漫产业系统发现其具有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突变性和涨落等耗散结构特点。支撑日本"二次元"动漫产业系统的体... 近年来,日本"二次元"动漫产业已成为动漫界热议的焦点。基于耗散结构理论解析日本"二次元"动漫产业系统发现其具有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突变性和涨落等耗散结构特点。支撑日本"二次元"动漫产业系统的体系包括政府支持、人才输送、知识产权法律、投融资渠道等。日本经验启示中国发展动漫产业应采取建立激励保健机制、创建学科交叉平台、增加信息技术投入和变"走出去"为"融进去"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耗散结构理论 熵变理论 “二次元” 动漫产业
下载PDF
中国丧偶老年人居住方式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明锋 张立龙 熊文靓 《调研世界》 CSSCI 2019年第2期24-28,共5页
文章从宏观(社会变迁)和微观(父母—子女)层次探讨了丧偶老年人与子女同住或分居的形成机制。从传统孝道约束力已经衰弱的前提出发,提出当代丧偶老年人的居住安排主要受亲子需求、家庭资源和个人偏好影响的假设,并基于2015年第四次中国... 文章从宏观(社会变迁)和微观(父母—子女)层次探讨了丧偶老年人与子女同住或分居的形成机制。从传统孝道约束力已经衰弱的前提出发,提出当代丧偶老年人的居住安排主要受亲子需求、家庭资源和个人偏好影响的假设,并基于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为研究假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分析结果表明,亲子间需求越小、家庭资源越充足、丧偶老年人自主权力越大,独居的可能性越大。随着住房拥有率的提高和自理期的延长,丧偶老年人独居比例将继续增长。从年龄维度看,丧偶老年人的居住安排呈现倒U形轨迹,独居的可能性随年龄而增加,在85岁左右达到顶峰,随后趋于下降,重返子女家庭或入住养老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偶老年人 居住安排 独居 自理能力 社区养老服务
下载PDF
基于主题挖掘模型的跨学科性研究主题及其演化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熊文靓 付慧真 《情报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7-126,共10页
【目的/意义】跨学科是当今科学发展的显著特征,以跨学科研究特征为主的跨学科性研究探索,不仅为厘清跨学科研究主题提供重要线索,而且为跨学科研究管理和评价提供依据。【方法/过程】以跨学科性研究为研究对象,借助Coherence Score与LD... 【目的/意义】跨学科是当今科学发展的显著特征,以跨学科研究特征为主的跨学科性研究探索,不仅为厘清跨学科研究主题提供重要线索,而且为跨学科研究管理和评价提供依据。【方法/过程】以跨学科性研究为研究对象,借助Coherence Score与LDA相结合主题挖掘模型识别跨学科性研究的主要主题,并通过文献计量法从宏观和微观层次探索跨学科性研究演化特征。【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对跨学科研究的跨学科性评估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跨学科研究不仅来源于社会科学、生态学等学科跨界探索的内在驱动,也源于气候变化、生态环境脆弱性等复杂问题的外在驱动;跨学科研究评价指标与方法复杂综合,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是发展趋势;多种形式的跨学科教育与科研合作是促进跨学科研究落实的根本。【创新/局限】多维剖析跨学科性研究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为国家科技政策制定和科学研究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性 跨学科研究 主题挖掘 主题演化 LDA
原文传递
交叉科学测度理论、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7
5
作者 熊文靓 付慧真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32-144,共13页
[目的/意义]交叉科学是当今各国政府和科技管理部门关注的重要战略议题,随着交叉科学研究成果的大规模涌现,如何评估交叉科学研究成果是科学管理的重难点之一。研究旨在为研究者与科研管理者谨慎开发和应用交叉科学研究成果的测度指标... [目的/意义]交叉科学是当今各国政府和科技管理部门关注的重要战略议题,随着交叉科学研究成果的大规模涌现,如何评估交叉科学研究成果是科学管理的重难点之一。研究旨在为研究者与科研管理者谨慎开发和应用交叉科学研究成果的测度指标提供参考,促进交叉科学的评价与管理。[方法/过程]交叉科学测度指标是交叉科学评价的核心要素,以交叉科学基本特征与交叉科学测度理论来源为二维分析框架,系统性地揭示交叉科学测度指标的理论脉络、不同维度的分布情况以及应用现状,展望交叉科学测度指标发展的潜在方向。[结果/结论]交叉科学研究的测度指标在不同历史时期借鉴并融合了生物学、信息科学、网络科学、经济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经历了由单一维度指标向综合性多维度指标发展的渐进过程,2000年后迎来大发展期,迄今为止已形成40余项指标,覆盖多样性、均衡性、差异性、凝聚性、创新性和协同性等交叉科学的不同特征,并通过实证数据发现具有理论开创性的测度指标具有更高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科学 测度理论 测度指标 科研评价 跨学科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