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镜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1
作者 熊方令 刘保华 +4 位作者 刘厚强 朱宗锦 张怀兵 高明明 袁璞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期149-151,155,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样本医院收治的31例基底节区脑出血经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患者与同期常规开颅显微镜下手术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时间、出...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样本医院收治的31例基底节区脑出血经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患者与同期常规开颅显微镜下手术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时间、出血量、术后残余血量、术后第7 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内镜组术中时间较显微组短,出血量较显微组少,术后第7 d GCS评分较显微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70、9.608、2.289,P<0.05);术后气管切开、消化道出血内镜组较显微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4、5.650,P<0.05)。内镜组预后较显微组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后良好率(ADL分级Ⅰ~Ⅲ级)内镜组较显微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80,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2,P>0.05)。结论:神经内镜有助于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脑出血 神经内镜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修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策略 被引量:12
2
作者 熊方令 高宜录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05-1108,共4页
神经干细胞(NSCs)具有增殖、迁移及分化的特性。动员内源性NSCs已成为修复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的一条新策略。近年来不少研究表明,营养因子、细胞因子、高压氧、中医药、丰富环境和康复训练等措施可以促进内源性NSCs动员,而且利用具有... 神经干细胞(NSCs)具有增殖、迁移及分化的特性。动员内源性NSCs已成为修复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的一条新策略。近年来不少研究表明,营养因子、细胞因子、高压氧、中医药、丰富环境和康复训练等措施可以促进内源性NSCs动员,而且利用具有NSCs特性的神经细胞同样有利于促进CNS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活化 修复
下载PDF
多因子调控神经干细胞迁移 被引量:3
3
作者 熊方令 高宜录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3-447,共5页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迁移 信号分子 调控
下载PDF
颅骨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熊方令 刘保华 +3 位作者 高明明 袁璞 张怀兵 高宜录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6例原发性颅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原发性颅骨海绵状血管...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6例原发性颅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原发性颅骨海绵状血管瘤为单发,临床症状各异。头颅CT表现为肿瘤呈"日光放射征"改变,周边骨质硬化。头颅MRI示,肿瘤呈T_1WI不均匀中-高信号,T_2WI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手术切除包括肿瘤在内的颅骨及周边硬化颅骨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预后良好。术后病理检查示,病变表现为蜂窝状肿块,由充填有多量血细胞的囊状血管组成。结论原发性颅骨海绵状血管瘤较为罕见,手术治疗效果确实可靠;术后病理检查为其最终确诊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颅骨 治疗
下载PDF
药物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研究进展
5
作者 熊方令 高宜录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8期955-960,共6页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elayed cerebral vaso-spasm,D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但其病理生理过程仍不明确。对治疗DCVS有效的药物显得尤为重要,包括离子通道阻断剂或开放剂,内皮素(ET)合...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elayed cerebral vaso-spasm,D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但其病理生理过程仍不明确。对治疗DCVS有效的药物显得尤为重要,包括离子通道阻断剂或开放剂,内皮素(ET)合成抑制剂及其受体拮抗剂,抗炎、抗氧化制剂,纤维蛋白溶解剂和祖国传统医药等。本文综述近年来对SAH后DCVS的基础和临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探讨各种药物的使用、疗效以及目前存在的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动态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治疗的意义 被引量:28
6
作者 刘保华 熊方令 +6 位作者 蔡旺 张建永 高行德 袁璞 张怀兵 姜宁 高明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颅内压(ICP)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62例(监测组)sTBI标准大骨瓣减压患者术后行ICP监测,根据ICP值调整治疗方案,并与同期未行ICP监测的46例(常规组)sTBI标准大骨瓣减压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动态颅内压(ICP)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62例(监测组)sTBI标准大骨瓣减压患者术后行ICP监测,根据ICP值调整治疗方案,并与同期未行ICP监测的46例(常规组)sTBI标准大骨瓣减压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及甘露醇应用的时间和计量作比较。结果监测组脱水剂应用时间及剂量较未监测组低,监测组急性肾功能损伤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较未监测组低,而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等三种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监测组预后优于常规组。结论动态ICP监测能较好地反应sTBI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ICP的变化,通过个体化治疗能有效控制ICP,维持脑灌注压,减少并发症,降低sTBI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监测 重型颅脑损伤 预后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下刺激性医疗行为对颅内压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刘保华 熊方令 +2 位作者 高行德 张建永 蔡旺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88-289,共2页
目的探讨刺激性医疗行为对颅内压的影响。方法分析我科颅内压监测的31例患者颅内压数值在不同刺激性医疗行为下的具体变化。结果本组患者静脉穿刺及肌肉注射诱发颅内压升高分别为(3.57±1.08)mmHg和(3.18±1.08)mmHg,气管插管... 目的探讨刺激性医疗行为对颅内压的影响。方法分析我科颅内压监测的31例患者颅内压数值在不同刺激性医疗行为下的具体变化。结果本组患者静脉穿刺及肌肉注射诱发颅内压升高分别为(3.57±1.08)mmHg和(3.18±1.08)mmHg,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拍背、吸痰诱发颅内压增高分别为(8.33±1.37)mmHg、(9.38±1.92)mmHg、(8.54±2.03)mmHg、(8.67±1.41)mmHg。结论轻度刺激可以引起颅内压升高3~5 mmHg,重度刺激可引起颅内压升高6~10mmHg,避免过度刺激,轻度操作,有利于减少颅内压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行为 刺激 颅内压监测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对比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保华 熊方令 +5 位作者 高明明 袁璞 张怀兵 朱宗锦 聂文臣 蔡旺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35-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3种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手术方式的优缺点,选择适当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5年11月手术治疗的457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及锥颅血肿引流... 目的探讨3种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手术方式的优缺点,选择适当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5年11月手术治疗的457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及锥颅血肿引流术式患者术后颅内压变化、并发症的发生及其预后。结果术后24 h后常规骨瓣开颅组颅内压较小骨瓣组低;小骨瓣组及锥颅组较常规骨瓣开颅组肺部感染、气管切开率、腹胀发生率高,3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锥颅组再出血率及死亡率较常规骨瓣组及小骨瓣组高,骨瓣开颅组与小骨瓣开颅组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瓣开颅组的恢复良好率高于小骨瓣开颅组及锥颅组。结论不同手术方式有不同的适应证,个体化治疗,利用微创理念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可以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 神经外科手术 疗效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脑挫裂伤临床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保华 熊方令 +5 位作者 蔡旺 高明明 张建永 高行德 姜宁 袁璞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357-359,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脑挫裂伤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96例手术治疗的脑挫裂伤患者资料,其中显微手术236例,常规手术160例,将两组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微手术组中线复位程度较常规手术组明显。术后24 h后显微手术组患者颅内压较对照...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脑挫裂伤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96例手术治疗的脑挫裂伤患者资料,其中显微手术236例,常规手术160例,将两组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微手术组中线复位程度较常规手术组明显。术后24 h后显微手术组患者颅内压较对照组低。显微手术组术区再出血、再次手术、脑梗死、癫痫发生率优于常规手术组。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术后6月显微手术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显微手术有利于提高脑挫裂伤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裂伤 显微手术 预后
下载PDF
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例并文献回顾
10
作者 袁璞 刘保华 +1 位作者 聂文臣 熊方令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大脑中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进行总结。结果 37岁男性,以右侧颞叶脑梗死起病,发病5 d后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并颞叶... 目的探讨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大脑中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进行总结。结果 37岁男性,以右侧颞叶脑梗死起病,发病5 d后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并颞叶血肿,行动脉瘤夹闭、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术中切开动脉瘤,见瘤体内有血栓形成。结论以脑梗死症状首发的颅内动脉瘤大部分都是血栓性动脉瘤,对于出现急性脑梗死、瘤体较大、动脉瘤的长度与动脉瘤的颈宽的比值较大的病人,可以尽早进行外科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脑梗死 治疗
下载PDF
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外伤患者对GCS评分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明明 刘保华 +2 位作者 袁璞 熊方令 刘厚强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究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外伤(TBI)患者对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93例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4例)两组。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究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外伤(TBI)患者对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93例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4例)两组。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血肿及再次出血情况,对比不同时间点颅内压GCS评分,并统计患者住院期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手术方案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对照组TBI患者手术总有效率分别为93.18%(41/44)和77.55%(38/49),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再次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术后7 d的颅内压均低于术前,两组患者术后7 d颅内压低于术后24 h(P<0.05),观察组术后24 h、术后7 d的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术后14 d的GCS评分高于术前,两组患者术后14 d的GCS评分高于术后7 d(P<0.05),观察组术后7 d、术后14 d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TBI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09%(4/44)、24.49%(12/49),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能够提高TB患者手术疗效,增加血肿清除率,减少再次出血的发生,同时改善患者昏迷程度,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血肿清除 去骨瓣减压术 颅脑外伤 GCS评分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膨出的治疗体会
12
作者 骆震 熊方令 马新建 《吉林医学》 CAS 2007年第16期1772-1773,共2页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开颅术 脑膨出
下载PDF
阶梯减压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分析
13
作者 熊方令 刘厚强 刘保华 《系统医学》 2022年第24期148-151,共4页
目的研究阶梯减压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82例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减压方式分为常规组及阶梯组,每组41例。常... 目的研究阶梯减压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82例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减压方式分为常规组及阶梯组,每组41例。常规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阶梯组采用阶梯减压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颅内压、GCS评分、术后并发症。结果阶梯组减压开始时间(18.41±2.47)min比常规组(20.58±4.31)min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7,P=0.006);手术开始阶梯组各阶段颅内压均比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阶梯组术后GCS总评分比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4,P=0.009);阶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3,P=0.034)。结论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阶梯减压能够更好地降低患者各个阶段颅内压水平,有利于患者意识恢复,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减压 重型颅脑损伤 颅内压 标准大骨瓣减压
下载PDF
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厚强 熊方令 +6 位作者 袁璞 张怀宾 高明明 朱宗锦 聂文臣 徐瀚 刘保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4期457-461,共5页
目的研究影响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接受颅骨钻孔引流手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手术效果。在术前及术后随访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 目的研究影响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接受颅骨钻孔引流手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手术效果。在术前及术后随访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从相关指标中筛选出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愈后良好(mRS评分0~2分)的患者98例(91.59%),愈后不良(mRS评分3~5分)患者9例(8.41%)。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术前mRS评分、血肿体积、中线移位程度、CT血肿分型、10 d内脑组织复位的患者之间预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血肿体积、中线移位程度及10 d内脑组织复位情况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钻孔引流有效改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预后。年龄、血肿体积、中线移位及10 d内脑组织复位是影响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钻孔引流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早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29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骆震 熊方令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24期41-43,共3页
目的评价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去骨瓣减压的作用。方法收集29例经早期去骨瓣减压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和神经影像资料,根据入院时GCS评分、术前和术后中线移位及脑室脑池受压情况、骨窗面积、早期和后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因素进... 目的评价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去骨瓣减压的作用。方法收集29例经早期去骨瓣减压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和神经影像资料,根据入院时GCS评分、术前和术后中线移位及脑室脑池受压情况、骨窗面积、早期和后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伤后到术前的平均时间为(4.04±1.52)h,与临床预后相关(r=0.1507,P=0.0401),术后中线明显回位(P=0.0001),环池的可见程度明显提高(P=0.0002),中线移位的减少与环池可见度的提高有明显相关性(r=0.4209,P=0.0230),同时,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状态与临床预后明显相关(P<0.0001)。结论早期去骨瓣减压能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同时与患者颅脑损伤程度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疗效分析
下载PDF
显微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79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厚强 熊方令 +5 位作者 张怀兵 高明明 袁璞 朱宗锦 聂文臣 刘保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12期941-943,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8年6月接受显微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的79例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77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无内固定断裂、腰椎滑脱、脑... 目的探讨显微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8年6月接受显微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的79例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77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无内固定断裂、腰椎滑脱、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16例发生邻近节段退变,1例发生切口感染。术后随访1~3年,平均2.2年;末次随访McCormick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1例髓内肿瘤复发,因并发肺部感染死亡;69例症状改善,8例无变化,1例根性疼痛加重。结论显微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显微手术 钉棒系统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重症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怀兵 刘保华 +1 位作者 高明明 熊方令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第9期141-144,共4页
目的研究重症颅脑损伤临床接受两种减压术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以2017年1月—2020年12月9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46例为常规组接受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46例为标准组接受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 目的研究重症颅脑损伤临床接受两种减压术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以2017年1月—2020年12月9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46例为常规组接受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46例为标准组接受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标准组术后7 d IL-2、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IL-4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11、11.871、6.406,P<0.05)。标准组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颅内压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84、11.133、8.608,P<0.05)。标准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52%,低于常规组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0,P<0.05)。标准组病死率低于常规组,中度残疾率、恢复良好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7、4.449、6.452,P<0.05),植物生存率、重度残疾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7、1.930,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能更明显降低颅内压,控制炎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更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颅脑损伤 手术 常规去骨瓣减压术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 治疗
下载PDF
特重型颅脑损伤55例救治分析
18
作者 骆震 熊方令 马新建 《黑龙江医学》 2007年第11期865-86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方法。方法对55例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恢复良好10例,中残5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0例。结论尽早明确诊断,及时处理,加强监测,重视合并症的防治,是降低死亡率... 目的探讨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方法。方法对55例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恢复良好10例,中残5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0例。结论尽早明确诊断,及时处理,加强监测,重视合并症的防治,是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19
作者 张怀兵 刘保华 +2 位作者 高明明 袁璞 熊方令 《中外医疗》 2021年第22期38-40,共3页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便选择2016年1月—2020年5月内该院接收的6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年龄分布分组,对照组23例与观察组45例。两组均实施了钻孔引流术,比对两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便选择2016年1月—2020年5月内该院接收的6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年龄分布分组,对照组23例与观察组45例。两组均实施了钻孔引流术,比对两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头晕头痛、精神症状、意识障碍及反应迟钝发生率(35.56%)显著低于对照组(9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70,P<0.001);头部CT表现发生率(82.22)%明显高于对照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30,P<0.001);观察组平均年龄、高血压、脑血管史(74.92±6.50)岁、71.11%、55.56%均高于对照组(46.05±6.50)岁、8.69%、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28,χ^(2)=23.710、16.900,P<0.001);观察组血肿引流量及住院时间(141.37±12.15)mL、(20.25±2.75)d均高于对照组(87.92±12.15)mL、(11.28±2.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63、-12.726,P<0.001)。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跟随年龄临床特征和疗效均存在差异,老年患者初期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漏诊,应加强对患者病史调查,提高早期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慢性硬膜下血肿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脑室外引流相关脑室炎危险因素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熊方令 刘保华 +5 位作者 蔡旺 高行德 张建永 袁璞 张怀兵 朱宗锦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0-272,共3页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相关脑室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将71例经脑室外引流治疗的患者分成脑室炎组和对照组,对其年龄、性别、原发疾病、导管放置时间及数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1例患者放置96根引流管,其中13例出现脑室炎,发生率为18%,男...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相关脑室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将71例经脑室外引流治疗的患者分成脑室炎组和对照组,对其年龄、性别、原发疾病、导管放置时间及数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1例患者放置96根引流管,其中13例出现脑室炎,发生率为18%,男8例,女5例,放置导管时间平均18.5d,导管数1.7根,病因分别为外伤3例,肿瘤3例,脑室出血5例,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脑积水2例。统计分析显示原发疾病和导管数量是脑室外引流相关脑室炎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室外引流相关脑室炎的发生与原发疾病和导管放置数量相关,引流的时间越长,发生脑室炎的风险越高,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外引流 脑室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