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榻”的由来
1
作者 熊昌渊 《语文世界(上旬刊)》 1999年第6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孔雀东南飞》 使动用法 后汉书 琉璃榻 文言文 孔尚任 桃花扇 杰出人才 下陈 江西南昌
下载PDF
《四库全书》与经、史、子、集
2
作者 熊昌渊 《语文知识》 1998年第8期11-12,共2页
199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的文化常识题考了有关《四库全书》的知识。这里就有关《四库全书》和经、史、子、集的常识作些介绍。《四库全书》全称为《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皇帝在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下令修纂的。由皇六子多罗傎亲... 199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的文化常识题考了有关《四库全书》的知识。这里就有关《四库全书》和经、史、子、集的常识作些介绍。《四库全书》全称为《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皇帝在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下令修纂的。由皇六子多罗傎亲王永瑢为主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乾隆皇帝 高考语文试题 十七年 文化常识 文渊阁 钦定 文津阁 文澜阁 清代
全文增补中
四川省:永远的苏武
3
作者 熊昌渊 《语文月刊》 2005年第7期105-106,共2页
本文紧扣“忘记与铭记”的话题行文、开篇不凡,全篇气势宏阔.给人以震撼的力量。内容上巧妙地把历史人物苏武的忠贞爱国的事迹与话题紧密结合,歌颂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了正气,主题鲜明突出:作者在使用材料时.对历史故事倾... 本文紧扣“忘记与铭记”的话题行文、开篇不凡,全篇气势宏阔.给人以震撼的力量。内容上巧妙地把历史人物苏武的忠贞爱国的事迹与话题紧密结合,歌颂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了正气,主题鲜明突出:作者在使用材料时.对历史故事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对历史事件有自己的独特思考。语言有文采,对偶句、排比句的大量运用.整句散句的有机结合,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读来感人至深。记叙抒情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爱国主义精神 紧密结合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历史事件 有机结合 对偶句 排比句 话题 气势 开篇 事迹 忠贞 歌颂 情感 散句 情结
原文传递
没有天空的日子我怀念海子
4
作者 熊昌渊 《语文月刊》 2005年第7期106-106,共1页
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是想象力丰富。扣住话题,驰骋想象,追怀海子,表达了对海子这位天才诗人早逝的感伤和永远的怀念,体现出青年对诗的理解和渴望.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也显出海子的诗在青年心中激起的涟漪。语言流畅,有文采,抒情... 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是想象力丰富。扣住话题,驰骋想象,追怀海子,表达了对海子这位天才诗人早逝的感伤和永远的怀念,体现出青年对诗的理解和渴望.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也显出海子的诗在青年心中激起的涟漪。语言流畅,有文采,抒情味浓烈,具有海予的诗一样的浪漫主义色彩,读来有如读诗之感。结构上打破常规,采用分三个小节的形式,有助于想象的发挥。把海子的诗信手拈来,尽情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子 怀念 日子 天空 浪漫主义色彩 天才诗人 想象力 青年 文章 文采 情味 读诗
原文传递
躁箴
5
作者 熊昌渊 《语文月刊》 1999年第11期43-43,共1页
精金百炼,乃成宝刀;古镜湔磨,乃鉴秋毫②。淬③之以渐,涵④之以功,心与道会,是谓明通。德由层累,学或毕生,苟涉于躁,必毁其成。蚁缘⑤不已,登彼树颠;鹰搏不已,翮摩⑥苍天。孜孜业业,不画⑦于年。成非由我。
关键词 学习 古镜 愚公 大道 苦菜 阶级 蚂蚁 台阶 树干 金属器械
原文传递
2008年四川高考语文卷瑕疵摭谈
6
作者 熊昌渊 《语文月刊》 2009年第2期20-21,共2页
2008年四川省高考的两套语文试卷(非延考区卷、延考区卷)存在着些许瑕疵。提出这些不足,不仅可供命题者参考,而且能对2009年高考语文备考有所启迪。
关键词 四川省 高考 瑕疵 语文卷 语文试卷 语文备考 命题者
原文传递
“横绝”意思再推敲——与屈加亮老师商榷
7
作者 熊昌渊 《语文月刊》 2003年第12期35-36,共2页
屈加亮老师在《"横绝"意思细推敲》(载《语文月刊》2003年第3期)一文中,认为"横绝"的意思是"超越、超过"。笔者反复揣摩《蜀道难》的诗意,总觉得这种解释有误,会影响读者对原诗的理解。于是也来推敲一下&... 屈加亮老师在《"横绝"意思细推敲》(载《语文月刊》2003年第3期)一文中,认为"横绝"的意思是"超越、超过"。笔者反复揣摩《蜀道难》的诗意,总觉得这种解释有误,会影响读者对原诗的理解。于是也来推敲一下"横绝"一词的真正含义,并与屈老师探讨。第一,屈文对"横绝"意思的解释是以"绝"释"横绝"。曲解了词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加亮 《“横绝”意思细推敲》 《蜀道难》 诗意 “横绝” 词义 注释
原文传递
“借书满架”之我见
8
作者 熊昌渊 《语文月刊》 2006年第1期76-76,共1页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的《项脊轩志》一文中的“借书满架”一句,仍如过去的教材一样未作注.而其他古文选本亦不作注,《教师用书》把它译作“借来的书籍摆满书架”(见187页)。笔者认为这样的翻译有悖情理。...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的《项脊轩志》一文中的“借书满架”一句,仍如过去的教材一样未作注.而其他古文选本亦不作注,《教师用书》把它译作“借来的书籍摆满书架”(见187页)。笔者认为这样的翻译有悖情理。首先,从归有光的身世看,他出身世代书香门第,据《中国人名大辞典》载,归有光“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可见他家里有书可读。其次,从文中的“借书满架,偃仰啸歌”看,作者在这里有读书的乐趣.是一种自豪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书满架” 语文 第三册 《项脊轩志》 高中 释义
原文传递
练习4 散文阅读(4)
9
作者 熊昌渊 《语文月刊》 2008年第1期15-16,113,114,共4页
(一)拜谒高原 庞天舒 我对西藏不陌生,尽管从未踏足那片高原。却在不少电视片中领略过迷人的雪域风光。
关键词 散文阅读 练习 电视片 高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