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西南联大的办学作风及学生风貌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熊朝隽
-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Z1期101-107,共7页
-
文摘
西南联合大学,是长沙临时大学迁滇后,于1938年4月2日奉命更名创立的。“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京津陷落,教育部对沦陷区的大学作了临时筹划。拟分一二三区筹设三所联合大学。第一区是长沙临时大学,第二区是西安临时大学,第三区当时地址未有选定,后来也未成立。在西安的西北临时大学由北京师大、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联合组成;长沙临时大学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1937年8月28日,教育部指定清华校长梅贻琦,北大校长蒋梦麟,南开校长张伯苓为长沙临大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
-
关键词
西南联大
大学生
学校领导
图书馆
梅贻琦
清华大学
西南联合大学
校长
教育文化
教育部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抗日战争时期昆明的文艺运动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熊朝隽
-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8-14,共7页
-
文摘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由于许多大城市的沦陷,云南变成了抗战的大后方,外地的机关学校纷纷迁入云南,许多著名的文化界人士和作家也随之到了云南。云南在外地从事文化工作和文艺工作的人,也有一部分回到了家乡。他们中的不少人与昆明的文化人结成了抗日的阵线,除主张一致抗日外,使昆明的文化工作得到了推动,文艺生活的面貌大为改观,呈现了繁荣一时的景象。
-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昆明
文艺运动
文艺工作者
作家
民主运动
宣传抗战
云南大学
文化界
文化工作者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五四时期的昆明文艺活动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熊朝雋
-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6期48-50,共3页
-
文摘
昆明的新文学运动,起萌于“五四”前夕,是云南的留日学生和旅京学生在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人的影响下,受到《新青年》提倡文化革命的启示而开创的。昆明最早的报刊,要算《义声报》《危言日报》和《滇话》半月刊。前者鼓吹“民治主义”,是辛亥革命以后护国时期的报纸,带有官方和半官方性质;后者是云南留日学生所办的刊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一九一七年十一月。
-
关键词
昆明
新文学运动
云南留日学生
民治主义
新青年
李大钊
五四运动
民主主义
青年学生
新文化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遥望津门悼黄老
- 4
-
-
作者
熊朝隽
杨立德
-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S1期32-33,共2页
-
文摘
惊闻云南师大第一任老院长黄钰生因病逝世的不幸消息,我们愕然了。我们乃晚辈,因为编写校史才再次和他认识。然而,他的治学、管理以及学识之渊博、待人之谦和、爱国之热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赴天津拜访他之前,我们曾查阅了他的有关材料。他1898年生于湖北省沔阳县,14岁就读于南开中学,4年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学校,参加了著名的“五·四”运动。后来,在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之下,他到美国留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又攻读博士学位,在等待通过论文答辩时由于得不到国内资助不得已提前回国,被南开大学聘为教育学教授。
-
关键词
西南联大
黄老
云南省
教育救国思想
云南教育
联大师院
南开大学
五·四
国内资助
校史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从《委屈》看茅盾短篇小说创作的发展
- 5
-
-
作者
熊朝隽
-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44-48,共5页
-
文摘
在茅盾的创作研究中,有这么一种现象:抗日战争以前的作品研究较多,抗旧战争时期的作品研究较少。以抗战时期的作品来说,三部长篇小说中,多着重于政治影响较大的《腐蚀》兼及《清明前后》的剧本和少数散文,至于这时期的大量短篇小说,在研究和论述上,可以说是暂付如缺的。不仅一般评论如此,就是近年来出版的各种《中国现代文学史》,也存在如此现象。虽然茅盾列出了专章讲述,但抗战前的作品分析评论得详实。
-
关键词
小说创作
抗战前
抗战时期
中国现代文学史
短篇小说
作品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
茅盾
民族工业
社会现实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二、三十年代的昆明文艺
- 6
-
-
作者
熊朝隽
-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56-61,共6页
-
文摘
“五四”新文化运动退潮以后,云南的文艺,是在曲折缓慢中发展着的。由“五四”新思潮激荡而觉醒的云南青年,曾在西南高原举起过反帝反封建的大旗,点然了民主革命的火炬,但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分裂,封建势力的抬头,地方军阀的反动统治,云南的文艺运动,暂时形成了“布不成阵”,流入了一个消沉的时期。从一九二○年至一九二四年之间陆续出现的《滇潮》《翠湖之友》《心华》《云波》《澎湃》等刊物及其社团,也逐渐地星散没落。
-
关键词
云南
三十年代
地方军阀
新文化运动
昆明
文艺运动
青年
反帝反封建
小说
普罗文学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略论《故乡》的时代意义及思想艺术
- 7
-
-
作者
熊朝隽
-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38-41,共4页
-
文摘
鲁迅的《故乡》写于一九二一年一月,最初发表于同年五月《新青年》九卷一号上,距今整六十年。这是作者以农村生活为题材,集中描写农民苦难的第一篇小说。写《故乡》之前,鲁迅写到农村生活的小说不是没有。《孔乙己》中就写到了农民的生活情况,但那是作为一种陪衬来描写的;《风波》中也写到水乡农村的生活,那是从“皇帝坐了龙庭了”,“皇帝要辫子”,来反映复辟事件在农村的影响和风波。
-
关键词
农村生活
故乡
农民生活
作品
小说创作
鲁迅
中国现代文学
封建主义
作者
描写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药》的题目、主题和结尾
- 8
-
-
作者
熊朝隽
-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5期41-43,共3页
-
文摘
鲁迅的小说《药》,分析和评论的文章很多了,但从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都各有侧重。因此,见仁见智,说法不一,各有轩轾。现仅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结合研究者的意见,说一些零碎的想法,姑且名之拾零。一、关于《药》的题目《药》
-
关键词
主题思想
小说
作品
鲁迅
夏瑜
资产阶级革命者
结尾
结合研究
题目
人物形象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孔乙己》的思想艺术
- 9
-
-
作者
熊朝雋
-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4期23-25,共3页
-
文摘
《孔乙己》是一个悲剧故事,却又有着喜剧的气象,这一喜一悲,增强了作品的讽刺和幽默,使人体会到作品广阔的历史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加之作品布局构思的奇巧,文笔的精炼,使得六十多年后的今天读来,仍有着它的艺术生命。首先作者为小说主人的出场,安排了一个非常恰当的环境。酒店是最容易联系社会上各种人物的地方,他们的思想面貌也最容易在这里表现得清清楚楚。
-
关键词
孔乙己
布局构思
作品
历史内容
酒店
社会环境
封建社会
人物形象
作者
艺术生命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高举红旗 射虎屠龙——读叶副主席《远望》
- 10
-
-
作者
熊朝隽
-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7年第4期70-72,共3页
-
文摘
今年四月,叶副主席的《远望》一诗重新发表,意义十分重大。诗写于一九六五年秋,发表于同年十月十六日《光明日报》。当时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对这首诗就十分赞赏,还欣然挥笔书写,用以教育后代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反修精神。今天在打倒刘少奇、林彪、“四人帮”以后,我们重读这首诗,联系当前国内外斗争的情况,更是分外激动,一定要把反修防修的斗争进行到底。
-
关键词
资本主义
赫鲁晓夫
副主席
无产阶级革命家
修正主义者
马列主义
反修防修
勃列日涅夫
斗争
世界革命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