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紫色红曲霉液体发酵普洱茶代谢物的成分变化分析
1
作者 董蕊 高斯婷 +8 位作者 鲁倩 黄媛 于娟 周小慧 王清艺 熊梦钒 邓秀娟 李亚莉 周红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28,共6页
探究紫色红曲霉液态发酵对茶叶代谢物组成和数量的影响,筛选发酵前后茶叶中的显著性差异代谢物,以期揭示紫色红曲霉液态发酵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分析接种紫色红曲霉进行茶叶液态发酵后茶叶代谢物的变化,并应... 探究紫色红曲霉液态发酵对茶叶代谢物组成和数量的影响,筛选发酵前后茶叶中的显著性差异代谢物,以期揭示紫色红曲霉液态发酵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分析接种紫色红曲霉进行茶叶液态发酵后茶叶代谢物的变化,并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发酵前后样品中的显著差异性代谢物。从灭菌原料(R)和发酵样(M9)中共检测到991种代谢物,其中215种发酵后显著上调,主要包括黄嘌呤、山奈酚、氨基苯甲酸、槲皮素、D-甘露醇、顺-11-十八碳烯酸等;464种发酵后显著下调,主要包括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香豆素、O-磷酸胆碱、茶黄素、绿原酸、丁香醛、原花青素等。紫色红曲霉液态发酵后茶汁中代谢物组成和数量同灭菌原料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差异代谢物的筛选与分析,可为紫色红曲霉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研究提供参考,有利于利用紫色红曲霉发酵进行新型普洱茶产品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红曲霉 普洱茶 发酵 代谢组学 普洱茶品质
下载PDF
不同萎凋工艺云南红茶的香气差异分析
2
作者 任玲 何姣姣 +5 位作者 李沅达 吴婷 鲁倩 熊梦钒 周红杰 李亚莉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7-261,共5页
该研究以云南大叶种鲜叶为材料,运用感官审评和电子鼻技术对7种不同萎凋工艺云南红茶的香气特征和成分进行分析。电子鼻分析表明:在主成分分析(PCA)中,干茶香气总贡献率为98.423%、茶汤香气总贡献率为99.948%、叶底香气总贡献率为99.94... 该研究以云南大叶种鲜叶为材料,运用感官审评和电子鼻技术对7种不同萎凋工艺云南红茶的香气特征和成分进行分析。电子鼻分析表明:在主成分分析(PCA)中,干茶香气总贡献率为98.423%、茶汤香气总贡献率为99.948%、叶底香气总贡献率为99.948%,且干茶香气较茶汤香气和叶底香气更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萎凋工艺的云南红茶;在传感器区分贡献率分析(Loadings)中,W1S(甲基类)、W1C(芳香成分、苯类)、W2S(醇类、醛酮类)和W5S(氮氧化合物)在红茶香气区分中起主要作用,其可能是影响不同萎凋工艺制成云南红茶香气差异的主体成分。感官审评结果显示WM7[室内自然萎凋,24 h,(17±2)℃,相对湿度70%±5%,摊叶厚度2 cm]制作成的大叶种云南红茶,汤色橙红明亮,香气甜香浓郁,滋味醇厚有花果香,综合感官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茶 萎凋 电子鼻 香气
下载PDF
不同储存时间的普洱茶原料加工普洱茶适制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鲁倩 涂青 +5 位作者 王欣雨 董蕊 任玲 熊梦钒 李亚莉 周红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6755-6763,共9页
目的 探明不同年份普洱茶原料发酵过程中各阶段样的香气变化,并探究普洱茶原料在经过一定时间储存之后再进行发酵,对普洱茶香气品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云南大理州2010年和2014年两个不同年份的原料及大生产固态发酵翻堆阶段茶样为研究对... 目的 探明不同年份普洱茶原料发酵过程中各阶段样的香气变化,并探究普洱茶原料在经过一定时间储存之后再进行发酵,对普洱茶香气品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云南大理州2010年和2014年两个不同年份的原料及大生产固态发酵翻堆阶段茶样为研究对象,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进行香气成分检测。结果 实际共鉴定出8类88种香气成分:醛类、碳氢化合物、含氧杂环化合物、醇类、酚醚类、酮类、酯类和酸类,经渥堆发酵之后,香气成分变化趋势总体呈现波浪式下降趋势,且原料中的香气成分含量要比出堆样高。通过相关性分析,普洱茶晒青原料的质量对于生产过程中品质的改善及发酵结束后成品茶香气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虽然发酵过程中,在微生物作用下也形成许多新的香气化合物,但大部分香气成分都呈现下降趋势,在出堆样中的含量都不高。结论 普洱茶原料在经过一定时间储存之后再进行发酵,并不利于普洱茶香气品质的形成,不适合再进行渥堆发酵成普洱茶,这为普洱茶渥堆发酵工艺及品质稳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发酵 原料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 香气成分
下载PDF
5种不同干燥方式对云南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鲁倩 熊梦钒 +4 位作者 周艳珠 陈泽文 黄媛 李亚莉 周红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6772-6780,共9页
目的 探讨5种不同干燥方式(全烘、炒烘结合、炒干、日光干燥、微波干燥)对云南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优化干燥的关键工序,探寻云南工夫红茶最适干燥方式。方法 以夏秋季佛香三号品种和清水三号品种优质鲜叶为原料,经过相同的萎凋、揉捻、... 目的 探讨5种不同干燥方式(全烘、炒烘结合、炒干、日光干燥、微波干燥)对云南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优化干燥的关键工序,探寻云南工夫红茶最适干燥方式。方法 以夏秋季佛香三号品种和清水三号品种优质鲜叶为原料,经过相同的萎凋、揉捻、发酵工序后,按照实验设计进行不同干燥温度及不同的干燥方式进行干燥,制得实验样品。通过设置毛火100、110、120℃和足火90、100、110℃的干燥组合条件,对比分析所制成品茶理化成分及感官品质,探寻云南工夫红茶最佳干燥温度组合。并基于此分析5种不同干燥方式对成品茶理化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 云南工夫红茶最优干燥温度组合为毛火110℃,足火90℃。全烘有利于工夫红茶各项感官指标的协调,综合品质最好;日光干燥有利于花香、果香的形成,且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均高,有利于茶汤形成“红、亮,有金圈”的品质特征;微波干燥有利于花香型香气物质的形成,但汤色茶红素茶褐素含量较低,不利于“红汤”的形成;炒干不利于红茶干茶色泽的形成,也不利于滋味物质的形成,整体滋味评价均呈现出稍涩;炒烘结合的干燥方式有利于产生焦糖香,甜香。结论 5种干燥方式中,全烘更有利于云南工夫红茶各项品质的形成,其次是日光干燥和炒烘结合干燥,其次是微波干燥,最后是炒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红茶 毛火 足火 干燥温度 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