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被引量:25
1
作者 熊楠楠 蒋水芳 +1 位作者 杜萍 杨放 《医学与社会》 2011年第4期84-86,共3页
职业倦怠心理不仅危害到医务人员自身的健康,也已影响到医疗质量,并且成为医患关系失谐的重要因素。在新医改实施的关键阶段我们呼吁患者权益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医疗服务提供者。本文从医务人员生存现状分析了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提出积... 职业倦怠心理不仅危害到医务人员自身的健康,也已影响到医疗质量,并且成为医患关系失谐的重要因素。在新医改实施的关键阶段我们呼吁患者权益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医疗服务提供者。本文从医务人员生存现状分析了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提出积极应对职业倦怠,优化医患关系的改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职业倦怠
下载PDF
影响美国医患关系的相关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5
2
作者 熊楠楠 杜萍 +1 位作者 吕丽娜 杨放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第6期730-732,共3页
介绍了美国应对紧张医患关系所采取的一些制度和措施,如立法规范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改革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与完善健康维持制度,实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规范医疗纠纷处理方式等;并提出了缓解我国医患关系的一些启示:完善医疗立法,明晰... 介绍了美国应对紧张医患关系所采取的一些制度和措施,如立法规范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改革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与完善健康维持制度,实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规范医疗纠纷处理方式等;并提出了缓解我国医患关系的一些启示:完善医疗立法,明晰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推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发展,维护医患双方的正当利益;建立完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分担医务人员的执业风险;建立合理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关系 医患利益 卫生制度 权利义务 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下载PDF
论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的制度建设 被引量:6
3
作者 熊楠楠 杜萍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2年第3期152-154,共3页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而医患关系绝非仅仅是个体道德善恶的问题,不容忽视的是医患双方互动背后的宏观制度背景。客观分析影响医患关系和谐的5大制度因素,指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长期性、艰巨性,提出采取4大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
关键词 医患和谐 影响因素 制度建设
下载PDF
完善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机制的思考 被引量:17
4
作者 吕丽娜 熊楠楠 +1 位作者 常运立 杨放 《医学与社会》 2012年第2期26-28,共3页
目的:分析医学伦理委员会在工作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为促进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的发展提供建议。方法:对上海10家医疗机构的部分伦理委员会委员、医院管理者进行调查访谈。结果:医学伦理委员会存在着名称不统一,缺乏监管体系,无标准化操作... 目的:分析医学伦理委员会在工作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为促进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的发展提供建议。方法:对上海10家医疗机构的部分伦理委员会委员、医院管理者进行调查访谈。结果:医学伦理委员会存在着名称不统一,缺乏监管体系,无标准化操作规程,专业人才系统的培训不足等多个问题。结论:通过构建我国医学伦理委员会认证体系;统一名称,规范伦理委员会的定位与职能;加大伦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构建伦理委员会监管体系等措施来推动我国伦理委员会的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伦理委员会 工作机制
下载PDF
论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军医伦理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蒋水芳 熊楠楠 +2 位作者 杜萍 曹未 杨放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第3期321-323,373,共4页
非战争军事行动纷繁复杂的现实处境与高度敏感的社会关联性造就了军医特殊的伦理处境。这给军医带来全新的伦理道德困惑与伦理情感冲击。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军医伦理原则包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最大生命效益原则、生物-心理-社会的... 非战争军事行动纷繁复杂的现实处境与高度敏感的社会关联性造就了军医特殊的伦理处境。这给军医带来全新的伦理道德困惑与伦理情感冲击。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军医伦理原则包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最大生命效益原则、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观原则。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军医伦理规范包括:履行军医宗旨,全力抢救伤员、区别救治对象,关怀脆弱人群、加强协同合作,勇于承担风险、谨慎创新并举,提升技能保障、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命质量。并就此提出若干的伦理原则与伦理规范,以期为军医的医疗实践提供一定的伦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战争军事行动 军医伦理处境 伦理原则 伦理规范
下载PDF
唾液乳杆菌对奶山羊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分析
6
作者 朱芳 李璐璐 +8 位作者 赵红奕 董娅荣 姜悦才 李登亮 张天亮 熊楠楠 陈德坤 马文涛 赵慧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706-5715,共10页
旨在探究唾液乳杆菌对奶山羊隐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本试验随机选用患有乳腺炎的奶山羊12只,其中6只作为益生菌治疗组,6只作为乳腺炎模型对照组;随机选用健康奶山羊12只,其中6只作为益生菌对照组,6只作为空白对照组。益生菌治疗组与益... 旨在探究唾液乳杆菌对奶山羊隐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本试验随机选用患有乳腺炎的奶山羊12只,其中6只作为益生菌治疗组,6只作为乳腺炎模型对照组;随机选用健康奶山羊12只,其中6只作为益生菌对照组,6只作为空白对照组。益生菌治疗组与益生菌对照组每天饲喂唾液乳杆菌,其余不作处理。在饲喂第0、28天采集奶山羊血液、粪便和乳汁,通过荧光定量PCR和16S rRNA菌群测序的方法,分别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肠道和乳汁菌群变化。结果发现,奶山羊饲喂唾液乳杆菌后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从36.36%下降至13.64%;血液中IL-17、IL-1β和IL-6等炎性因子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而抗炎因子IL-10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肠道和乳汁中的微生物Alpha多样性升高,菌群多样性增加,在肠道微生物门水平上显著提高了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在乳汁微生物门水平上提高了厚壁菌门和蓝藻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综上表明,唾液乳杆菌对隐性乳腺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应用于隐性乳腺炎治疗的临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山羊 隐性乳腺炎 唾液乳杆菌 肠道菌群 乳汁微生物
下载PDF
并发上腔静脉血栓的隧道式透析导管行原位导管更换致症状性肺栓塞的发生率及预后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孙宏 鄢成静 +2 位作者 熊楠楠 于洋 崔天蕾 《中国血液净化》 2017年第9期592-595,共4页
目的观察并发上腔静脉血栓的隧道式cuff透析导管(tunneled cuffed dialysis catheters,TCC)行原位导管更换时症状性肺栓塞的发生率及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因TCC功能障碍在DSA(digital subtracti... 目的观察并发上腔静脉血栓的隧道式cuff透析导管(tunneled cuffed dialysis catheters,TCC)行原位导管更换时症状性肺栓塞的发生率及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因TCC功能障碍在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行原位导管更换的、并发上腔静脉血栓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31例。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24h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咯血、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急性肺栓塞相关症状的发生例数,对有症状的患者进行胸部血管CT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肺栓塞。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例患者,平均年龄(64.16±15.77)岁,女性23例(74.19%),男性8例(25.81%)。出现急性肺栓塞相关症状的病例共9例(29.03%):6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其中,2例合并胸闷症状,1例合并心率增快及一过性的血氧饱和度降低;3例心率增快;无患者发生胸痛、咯血及血压降低情况。行胸部血管CTA检查仅发现1例(1/9)存在肺栓塞。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电话随访无1例死亡。结论并发上腔静脉血栓的TCC在DSA引导下进行原位换管是相对安全的,其所致的症状性肺栓塞及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式cuff透析导管 导管功能障碍 原位导管更换 上腔静脉血栓 肺栓塞
下载PDF
庆大霉素联合肝素封管治疗长期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疗效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鄢成静 熊楠楠 +2 位作者 于洋 崔天蕾 付平 《中国血液净化》 2018年第5期346-351,共6页
目的 观察庆大霉素联合肝素封管治疗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9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断为CRBSI的患者97例。在静脉抗感染用药相同的前提下,... 目的 观察庆大霉素联合肝素封管治疗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9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断为CRBSI的患者97例。在静脉抗感染用药相同的前提下,以封管药物的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庆大霉素(4mg/ml)+肝素(1000 IU/ml)混合液封管,对照组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25mg/ml)与与肝素(1000IU/ml)混合液封管。治疗72h后以是否继续发热判断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无效病例据药敏调整方案,1周后仍发热的予行原位导管更换。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条件的病例97例,平均年龄(59.10±17.54)岁,糖尿病患者占27.83%(27例),导管留置时间24月(8月,39.5月)。对照组病程较治疗组长[19天(10天,30.25天)比10天(5天,3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血培养阳性率46.39%,共分离出革兰氏阳性菌19株(44.19%),革兰氏阴性菌24株(55.81%),真菌2株。革兰氏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11株(57.89%),阴性菌以阴沟肠杆菌多见:6株(25.00%)。治疗组中对庆大霉素耐药的菌株3例;对照组耐药菌2例。治疗组导管挽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77.33%比5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7,P=0.036)。原位导管更换26例(26.80%)。所有病例随访3月,仅3例因CRBSI再入院。结论 庆大霉素(4mg/ml)+肝素(1000 IU/ml)混合液封管联合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CRBSI是有效的,对疗效不佳的病例采取原位导管更换是相对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 封管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肾透析 疗效
下载PDF
锐性开通技术在血液透析相关中心静脉闭塞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新宇 于洋 +3 位作者 熊楠楠 李洪 崔天蕾 付平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1-223,共3页
本研究拟回顾性评估锐性开通技术在治疗中心静脉闭塞性疾病(central venous obstructive disease,CVOD)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断CVOD且在中心静脉血管成形中使用锐性开通技术的维持性... 本研究拟回顾性评估锐性开通技术在治疗中心静脉闭塞性疾病(central venous obstructive disease,CVOD)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断CVOD且在中心静脉血管成形中使用锐性开通技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治疗指征:中心静脉闭塞导致的动静脉内瘘障碍。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影像学特点、治疗指征、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等有效性与安全性指标,进行分析并随访。结果发现,共有19例CVOD患者使用锐性开通术,手术成功率为94.7%(18/19),1例患者因右锁骨下静脉伴右无名静脉闭塞而未能开通,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气胸、血胸、动脉损伤等并发症。本研究初步总结了锐性开通在MHD合并CVOD患者中的诊治经验,认为该技术具有一定的手术风险与技术难度,需在具有丰富介入操作经验的情况下谨慎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放射学 介入性 中心静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通路 锐性再通技术
原文传递
微创介入治疗在隧道式带涤纶套透析导管嵌顿的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0
作者 于洋 熊楠楠 +2 位作者 李洪 崔天蕾 付平 《中华肾脏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38-842,共5页
目的总结微创介入治疗在隧道式带涤纶套透析导管(TCC)嵌顿而拔除困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发现导管嵌顿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收集患者既往病史,完善术前检查,在X线引导下旋... 目的总结微创介入治疗在隧道式带涤纶套透析导管(TCC)嵌顿而拔除困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发现导管嵌顿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收集患者既往病史,完善术前检查,在X线引导下旋转拔除TCC,必要时经股静脉入路或原导管进行球囊辅助扩张、圈套器等手段拔除导管并更换TCC,记录手术及术中并发症情况。结果共纳入22例患者,平均年龄(67.2±18.5)岁,中位透析龄54(18,106)个月,导管留置时间为37(14,82)个月。所有患者均顺利拔除嵌顿导管,其中18例(81.8%)患者可见纤维蛋白鞘,13例患者的纤维蛋白鞘同时伴有钙化灶,导管嵌顿主要发生在颈内静脉下段汇人无名静脉处、右无名静脉中下段与上腔静脉中段。16例(72.7%)患者诉术中一过性胸骨后牵拉痛,1例患者出现腹股沟区血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导管留置时间超过2~3年的维持性血透患者需要警惕导管嵌顿。x线引导下旋转牵拉联合球囊扩张等微创介入技术可安全有效地拔除嵌顿导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血管通路装置 放射 介入性 导管嵌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