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三县痛风患者血脂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晓鹏 唐振柱 +7 位作者 吴兴华 周为文 熊润松 陈玉柱 秦秋兰 李忠友 黄丽娜 朱耿赟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2期2046-2050,共5页
目的分析广西三县痛风患者的血脂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痛风疾病的治疗与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广西大化、三江县、合浦县开展相关研究,以2015年5月以县级及县级以上医院确诊的痛风病例作为痛风组(37... 目的分析广西三县痛风患者的血脂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痛风疾病的治疗与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广西大化、三江县、合浦县开展相关研究,以2015年5月以县级及县级以上医院确诊的痛风病例作为痛风组(379例),病例选定后,根据痛风组病例的基本信息,在对应病例的同一社区/村屯选出所有与患者同性别、年龄相近、无血缘关系且居住的非痛风、非高尿酸血症者作为健康组(379例),共758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体格检查、实验室检验等数据,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痛风组患者血脂异常检出率为57.5%,混合型血脂异常检出率为38.3%,痛风组与对照组间血脂异常、混合型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TG)、高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TG、TC、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组患者中的血脂正常组与异常组间UA、TG、TC、HDL-C、体重、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高尿酸、高血压是痛风患者高TG的主要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2.226、6.667、2.900、1.727);脂肪是高TC的主要影响因素(OR=1.093);超重、肥胖、高尿酸是血脂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2.923、5.479、2.157);肥胖、高尿酸、高血压是混合型血脂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4.052、2.257、1.649)。结论痛风患者的血脂异常率处于较高水平,对于痛风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应考虑血脂对痛风疾病的影响,改善血脂水平,达到治疗和预防痛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血脂异常 身体质量指数 尿酸
下载PDF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HIV-1感染者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的活化与凋亡的影响
2
作者 李建明 熊润松 +7 位作者 彭丽珊 王登嵘 杨洋 刘显 伍月榕 梁镕伊 梁淑家 肖健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13期1529-1533,共5页
目的探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对HIV-1感染者CD19^(+)B淋巴细胞水平及其CD38、CD95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行ART,将101例HIV-1感染患者分为未治疗组73例和治疗组28例,另选取3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对HIV-1感染者CD19^(+)B淋巴细胞水平及其CD38、CD95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行ART,将101例HIV-1感染患者分为未治疗组73例和治疗组28例,另选取3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水平及其CD38、CD95和PD-1的水平。并分析治疗组、未治疗组中上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未治疗组、治疗组、健康对照组CD19^(+)B淋巴细胞水平依次升高,而该细胞中CD95水平依次降低(均P<0.05);健康对照组和治疗组CD19^(+)B淋巴细胞CD38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未治疗组(均P<0.05),而治疗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治疗组和治疗组CD19^(+)B淋巴细胞PD-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而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及CD19^(+)B淋巴细胞上的CD38、PD-1、CD95表达水平之间均不存在相关性(均P>0.05);在未治疗组中仅有CD38与CD95间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ART可能通过影响HIV-1感染者CD19^(+)B淋巴细胞中CD38与CD95(而非PD-1)的表达及两者的相互作用,增强CD19^(+)B淋巴细胞的活化而抑制其凋亡,从而对HIV-1感染者的体液免疫功能发挥一定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免疫缺陷病毒1感染 B淋巴细胞 CD19 CD38 CD95 程序性死亡受体1
下载PDF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CD8^(+)记忆性T细胞活化与耗竭水平的研究
3
作者 邱文浩 熊润松 +2 位作者 刘显 伍月榕 肖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1期92-95,116,共5页
目的探究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CD8^(+)记忆性T细胞(Tm)活化与耗竭水平。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月广西贵港市疾控中心收集的HIV感染者62例(按ART治疗后CD4^(+)T细胞计数值分为免疫重建不全组22例和免疫重... 目的探究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CD8^(+)记忆性T细胞(Tm)活化与耗竭水平。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月广西贵港市疾控中心收集的HIV感染者62例(按ART治疗后CD4^(+)T细胞计数值分为免疫重建不全组22例和免疫重建完全组40例)与健康者12名为研究对象。检测HIV感染者CD8^(+)Tm细胞活化与耗竭水平。结果免疫重建不全组和免疫重建完全组CD8^(+)Tm细胞CD38、HLA-DR、2B4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免疫功能重建不全组和免疫重建完全组CD38^(+)HLA-DR^(+)CD8^(+)Tm细胞2B4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HIV感染者CD8^(+)Tm细胞上CD38与HLA-DR表达呈正相关(r=0.6346,P<0.05)。结论ART后HIV感染者CD8^(+)Tm细胞活化升高,导致免疫耗竭分子高表达,造成免疫功能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记忆性CD8^(+)T细胞 活化 耗竭
下载PDF
学教融合循回归熔古铸今求发展
4
作者 董柏青 李海 +3 位作者 覃光球 马金凤 熊润松 李忠友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47期13-14,共2页
学院就“围绕新时代公共卫生与管理的内涵”,熔古铸今的建设与发展公共卫生与管理学“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基本要求,以实现立德树人标杆学校、建成一流本科专业点为目标,也是新成立的公管学院持之以恒的奋斗方向。学院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学院就“围绕新时代公共卫生与管理的内涵”,熔古铸今的建设与发展公共卫生与管理学“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基本要求,以实现立德树人标杆学校、建成一流本科专业点为目标,也是新成立的公管学院持之以恒的奋斗方向。学院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正处在攻坚期,学院通过采取深入调研谋篇、落实发展布局,紧扣专业发展、布局培植模式,深化教学改革、保障稳健发展,优化师资资源、同振学科发展,坚持七措并举、全程实践育人等措施,师生同频共振,攻坚克难,力争实现有重点的不断突破、有灵魂的质量提高、有方向的水平提升、有坐标的内涵建设、有特色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教融合 人才培养 本科专业 发展
下载PDF
抗病毒治疗对广西壮族自治区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抗体阳转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秋映 杨小艺 +8 位作者 江河 谭广杰 熊润松 廖玲洁 邢辉 阮玉华 沈智勇 唐振柱 邵一鸣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01-1405,共5页
目的 了解抗病毒治疗(ART)对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抗体阳转的预防效果.方法 以2008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所有上报到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HIV单阳家庭为研究对象,采用时间相依协变量Cox模型分析... 目的 了解抗病毒治疗(ART)对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抗体阳转的预防效果.方法 以2008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所有上报到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HIV单阳家庭为研究对象,采用时间相依协变量Cox模型分析ART对阴性配偶HIV抗体阳转的预防效果.结果 共纳入7 694个HIV单阳家庭,其中394个家庭的阴性配偶发生HIV抗体阳转.总HIV抗体阳转率为2.5/100人年(95%CI:2.2/100人年~2.7/100人年),其中未治疗队列阳转率为4.3/100人年(95%CI:3.7/100人年~ 4.8/100人年),治疗队列阳转率为1.6/100人年(95%CI:1.4/100人年~1.9/100人年).ART对HIV单阳配偶抗体阳转的预防效果为51%(HR=0.49,95%CI:0.40 ~ 0.60),调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感染途径、基线CD4+T淋巴细胞后预防效果为45%(AHR=0.55,95%CI:0.43~0.69).ART对年龄≥25岁、初中及以下学历、已婚、农民、基线CD4^+T淋巴细胞<500 cells/mm^3、通过异性途径感染的先证者阴性配偶血清抗体阳转的预防效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RT作为广西HIV单阳家庭的一项干预措施是可行且有效的,扩大HIV单阳家庭ART的覆盖面有利于降低HIV夫妻间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抗病毒治疗 单阳家庭 预防效果
原文传递
痛风病人同型半胱氨酸和炎症指标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唐振柱 陈玉柱 +7 位作者 吴兴华 周为文 李忠友 李晓鹏 黄丽娜 秦秋兰 熊润松 朱耿赟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198-1203,共6页
目的探讨痛风与同型半胱氨酸和炎症指标关系。方法采用频数匹配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和对照组各调查379例。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饮酒、疾病史,测量身高、体重,测定血常规、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经... 目的探讨痛风与同型半胱氨酸和炎症指标关系。方法采用频数匹配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和对照组各调查379例。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饮酒、疾病史,测量身高、体重,测定血常规、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职业、文化、收入、痛风家族史、BMI、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暴露率与痛风有关(P〈0.01);≥3个关节痛风的尿酸、同型半胱氨酸,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水平高于〈3个关节痛风(P〈0.01或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年龄、职业、文化等个体特征因素后,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是痛风的危险因素。其中高尿酸血症与非高尿酸血症相比OR值为4.3(95%CI,2.9~6.4);同型半胱氨酸〉15.0μmol/L和〉30.0μmol/L与≤15.0μmol/L相比OR值分别为2.9(95%CI,1.9~4.2)和5.6(95%CI,2.4~13.2);超敏C反应蛋白≥3.0 mg/L和≥10.0 mg/L与〈3.0 mg/L相比OR值为2.4(95%CI,1.6~3.7)和5.1(95%CI,2.8~9.1);同时检测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ROC曲线AUC最大(P〈0.01)。多分类回归分析发现高尿酸血症与非高尿酸血症相比,≥3个关节痛风OR值为10.0(95%CI,4.2~24.0);同型半胱氨酸〉15.0μmol/L和〉30.0μmol/L与≤15.0μmol/L相比,≥3个关节痛风OR值分别为7.8(95%CI,3.5~17.4)和23.2(95%CI,7.1~76.3);超敏C反应蛋白≥3.0 mg/L和≥10.0 mg/L与〈3.0 mg/L相比,≥3个关节痛风OR值为2.5(95%CI,1.3~4.9)和7.2(95%CI,3.2~16.3)。结论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是痛风的危险因素,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病例对照
原文传递
广西壮族自治区婚检人群婚前感染HIV危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怡 唐振柱 +7 位作者 阮玉华 唐帅 熊润松 朱秋映 蓝光华 邢辉 廖玲洁 沈智勇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63-666,共4页
目的了解适婚年轻人群婚前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以探寻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方法在全区重点市县的婚检人群中,采用1∶1病例对照的方法,根据性别匹配选择婚检时感染和未感染HIV的婚检人员,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 目的了解适婚年轻人群婚前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以探寻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方法在全区重点市县的婚检人群中,采用1∶1病例对照的方法,根据性别匹配选择婚检时感染和未感染HIV的婚检人员,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与感染HIV相关的因素。结果调查HIV感染者和非HIV感染者共290人(145对),男性180人(62.1%),女性110人(37.9%)。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比值比(OR)=2.169,95%可信区间(CI):1.198-3.929],曾有外出史者较无外出史者感染率高(OR=2.831,95%CI:1.517-5.284),此次婚检前结过婚或有过长期同居的异性性伴较此前无该行为者感染率高(OR=4.273,95%CI:2.336-7.816),曾经吸毒者较无吸毒史者感染率高(OR=21.801,95%CI:2.752-172.700);听说过艾滋病者较未听说过者感染率低(OR=0.150,95%CI:0.027-0.817),从电视(OR=0.501,95%CI:0.271-0.926)及学校教育(OR=0.423,95%CI:0.219-0.814)获得艾滋病预防信息者较未从这两个途径获取预防信息者感染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曾有外出史、此次婚检前结过婚或有过长期同居的异性性伴及曾经吸毒是造成年轻人群感染HIV的主要危险因素,听说过艾滋病、从电视及学校教育获得艾滋病预防信息则是减少该类人群感染HIV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婚前医学检查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地区痛风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秦秋兰 唐振柱 +7 位作者 周为文 吴兴华 李忠友 熊润松 陈玉柱 李晓鹏 黄丽娜 朱耿赟 《疾病监测》 CAS 2017年第7期589-592,共4页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3个农村地区痛风患者发病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法,于2015年收集广西3个县379例痛风病例,以同一区域的人群为对照,分析调查对象中MS的患病率以及痛风与MS各相关...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3个农村地区痛风患者发病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法,于2015年收集广西3个县379例痛风病例,以同一区域的人群为对照,分析调查对象中MS的患病率以及痛风与MS各相关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痛风组MS患病率为33.25%、非痛风组MS患病率为11.87%,痛风组高于非痛风组(χ~2=49.546,P<0.01)。两组MS相关指标均值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因素分层后,痛风组MS的患病风险明显高于非痛风人群。痛风组MS诊断标准中异常项检出率随着项目增多呈上升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和(或)肥胖、高舒张压和甘油三酯升高为痛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痛风患者中MS的患病率增高,痛风与MS各相关指标密切相关,对MS及各相关指标的积极干预可减少痛风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代谢综合征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广西痛风患者膳食模式与痛风石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朱耿赟 吴兴华 +9 位作者 周为文 陈玉柱 李忠友 熊润松 秦秋兰 李晓鹏 黄丽娜 朱婷 韦慧艳 唐振柱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790-793,共4页
目的探讨广西农村地区痛风患者的膳食模式,分析其与痛风石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利用2015-2016年广西痛风发病危险因素调查的379例痛风病例数据,将调查中的痛风患者根据是否有痛风石分为痛风石组(128例)和无痛风石组(251例),所有痛风患... 目的探讨广西农村地区痛风患者的膳食模式,分析其与痛风石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利用2015-2016年广西痛风发病危险因素调查的379例痛风病例数据,将调查中的痛风患者根据是否有痛风石分为痛风石组(128例)和无痛风石组(251例),所有痛风患者既往食物消费量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摄入量及实际情况进行分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两组人群的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差异。结果无痛风石痛风病例的主食、鱼类摄入量高于痛风石组(均P<0.05)。在校正了性别、职业、吸烟、痛风家族史、血尿酸水平、蔬菜、水果、畜禽肉类、蛋类、内脏和酒精摄入量因素后,壮族、痛风病程≥6年和≥9年均可增加痛风石的患病风险,OR(95%CI)分别为3.08(1.58~5.98)、3.67(1.59~8.49)和3.84(1.87~7.87);当主食摄入量≥250 g/d和水果摄入量≥100 g/d时均可降低痛风石的患病风险,OR(95%CI)分别为0.46(0.24~0.87)、0.31(0.13~0.77)。结论广西农村地区壮族、长病程(病程达6年以上者)是痛风石患病的危险因素,适量增加主食和水果摄入量可降低痛风患者罹患痛风石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患者 痛风石 膳食模式 病例对照
原文传递
RNA与前病毒DNA进化分析技术在判定HIV-1传播关系中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哲 熊润松 +5 位作者 梁富雄 胡婧 潘冬 廖玲洁 冯毅 邵一鸣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69-276,共8页
目的分别以HIV-1RNA和前病毒DNA为模板进行扩增实验,比较不同实验方法对判断HIV-1阳转家庭基因关联性的效率。方法对国家分析库中确认的阳转家庭,分别提取HIV-1RNA和前病毒DNA,用巢式PCR扩增pol区基因,通过系统进化树和基因距离分析配... 目的分别以HIV-1RNA和前病毒DNA为模板进行扩增实验,比较不同实验方法对判断HIV-1阳转家庭基因关联性的效率。方法对国家分析库中确认的阳转家庭,分别提取HIV-1RNA和前病毒DNA,用巢式PCR扩增pol区基因,通过系统进化树和基因距离分析配对家庭基因关联性。结果以RNA为模板扩增211份HIV-1阳性血浆,获得42份(42/211,19.91%)基因序列。其中共有12对配对家庭,确定有传播关系10对(10/12,83.33%),确定无传播关系1对(1/12,8.33%),不确定是否有传播关系1对(1/12,8.33%);以前病毒DNA为模板扩增270份HIV-1阳性全血,获得232份(232/270,85.93%)基因序列。其中共有97对配对家庭,确定有传播关系86对(86/97,88.66%),确定无传播关系7对(7/97,7.22%),不确定是否有传播关系4对(4/97,4.12%)。以RNA和前病毒DNA为模板扩增的序列系统进化树Bootstrap值高度相关(r=0.86,P=0.001),基因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8.10,P=0.443)。结论以前病毒DNA为模板能显著提高扩增阳性率,特别是在抗病毒治疗家庭中。前病毒DN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RNA为模板进行扩增,判断家庭内传播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单阳家庭 基因特征分析 基因距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