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与身高关系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熊焱昊 杜宁 +2 位作者 陈伟珍 刘涛 唐旭升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目的 探讨绝经前后妇女的身高缩短值和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记录 191例绝经前后妇女的身高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 (DEXA)检测腰椎和髋关节的骨密度。结果 绝经后妇女身高缩短值越多其骨密度值越低 ,身高每缩短 2cm ,腰椎的骨密度... 目的 探讨绝经前后妇女的身高缩短值和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记录 191例绝经前后妇女的身高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 (DEXA)检测腰椎和髋关节的骨密度。结果 绝经后妇女身高缩短值越多其骨密度值越低 ,身高每缩短 2cm ,腰椎的骨密度大约降低 0 .0 2 5 5 g/cm2 ,而髋关节的骨密度大约降低 0 .0 2 92 g/cm2 ,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妇女的身高缩短值比没有患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妇女的身高缩短值要高 ,二者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期 妇女 骨密度 身高 骨质疏松
下载PDF
颈椎旋转、半失稳在椎动脉型、交感型、神经根型颈椎病间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熊焱昊 杜宁 陈伟珍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4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之间颈椎旋转、半失稳的关系。方法:本组112例,其中椎动脉型38型、交感型36例、神经根型38例,应用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在X线...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之间颈椎旋转、半失稳的关系。方法:本组112例,其中椎动脉型38型、交感型36例、神经根型38例,应用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在X线正位片上测量患者每个颈椎椎体的旋转度和在侧位片上测量椎体半失稳的位移距离。结果:在C6旋转度上,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均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统计学差异(P<0·01),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间的C2旋转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椎动脉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间的C4旋转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椎体半失稳的位移距离和椎体半失稳率上,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均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中椎体半失稳和颈椎旋转是它们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不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旋转 椎体半失稳
下载PDF
颈椎旋转、半失稳与颈性头晕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熊焱昊 杜宁 陈伟珍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4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颈性头晕与颈椎旋转、椎体半失稳间的关系。方法:本组86例,按其主诉有无头晕分为无头晕组和颈性头晕组。应用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ACS)测量患者X线正位片上每个颈椎椎体的旋转度和侧位片上椎体间的位移距离。结果:无头晕组C2... 目的:探讨颈性头晕与颈椎旋转、椎体半失稳间的关系。方法:本组86例,按其主诉有无头晕分为无头晕组和颈性头晕组。应用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ACS)测量患者X线正位片上每个颈椎椎体的旋转度和侧位片上椎体间的位移距离。结果:无头晕组C2、C6的旋转度分别比颈性头晕组C2、C6的旋转度小,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颈性头晕组患者椎体半失稳率为66.7%,椎体间位移距离(0.20±0.18)cm;无头晕组患者椎体半失稳率为44.7%,椎体间位移距离(0.12±0.15)cm。两组患者椎体半失稳率和椎体间位移距离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性头晕与椎体的半失稳、C2、C6的旋转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头晕 颈椎旋转 失稳 相关研究 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 椎体间 旋转度 颈椎椎体 显著性 距离 位移 患者 C2 侧位片 正位片 组间差
下载PDF
改良过伸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6
4
作者 熊焱昊 杜宁 +1 位作者 唐旭生 傅文彧 《颈腰痛杂志》 2006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过伸复位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楔形骨折组和凹陷形骨折组,在X线片上测量治疗前、后椎体前后缘高度的比值和椎体侧面面积比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改良过伸复位... 目的探讨改良过伸复位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楔形骨折组和凹陷形骨折组,在X线片上测量治疗前、后椎体前后缘高度的比值和椎体侧面面积比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改良过伸复位方法治疗后,压缩椎体前后缘高度的比值有明显提高(P<0.001),压缩椎体侧面面积比值有明显恢复(P<0.01),但难以恢复至正常椎体。在椎体复位前后的前后缘高度比值的差值和椎体侧面面积比值的差值上,楔形骨折组比凹陷形骨折组好(P<0.01)。结论改良过伸复位法能明显提高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复位率和保持其复位率。楔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更好。是一种理想的保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
下载PDF
颈椎体旋转度、半失稳和彩超在椎动脉型、交感型、神经根型颈椎病间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熊焱昊 杜宁 陈伟珍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3-19,共7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交感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之间的椎体半失稳、椎体旋转度的关系。探讨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之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间的关系。方法:一组病例是在本院PACS系统(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上有X线平片的颈椎病患者,其中...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交感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之间的椎体半失稳、椎体旋转度的关系。探讨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之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间的关系。方法:一组病例是在本院PACS系统(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上有X线平片的颈椎病患者,其中椎动脉型2 1例、交感型1 9例、神经根型1 9例,应用PACS系统在X线正位片上测量患者每个颈椎椎体的旋转度和在侧位片上测量椎体半失稳的位移距离。另外一组病例是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颈椎病患者,其中椎动脉型、交感型各有2 1例。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都与神经根型颈椎病在C6 旋转度间的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其它椎体旋转度间的T检验没有统计学意义。椎动脉型颈椎病(T=-3 .43 3、P=0 .0 0 1 )和交感型颈椎病(T=2 .3 97、P=0 .0 2 2 )都与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椎体半失稳的位移距离间的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椎动脉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椎体半失稳率间的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χ2 =4.91 2、P=0 .0 2 7)。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有66.7%的患者出现椎体半失稳,椎体半失稳的位移距离是0 .2 3±0 .1 8cm;交感型颈椎病患者,有63 .2 %的患者出现椎体半失稳,椎体半失稳的位移距离是0 .1 8±0 .1 7cm;神经根型颈椎病有3 0 %的患者出现椎体半失稳,椎体半失稳的位移距离是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中药外敷超微粉体对大鼠骨折后骨痂形成和改建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熊焱昊 王普申 +1 位作者 齐进 刘志安 《中医正骨》 2014年第11期20-25,共6页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超微粉体对大鼠骨折后骨痂形成和改建的影响。方法:将60只3月龄SD雌性大鼠制成左侧胫骨骨折模型,并以克氏针固定。造模结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超微组、散剂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自术后第1天开始,超微组和散剂组大鼠分...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超微粉体对大鼠骨折后骨痂形成和改建的影响。方法:将60只3月龄SD雌性大鼠制成左侧胫骨骨折模型,并以克氏针固定。造模结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超微组、散剂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自术后第1天开始,超微组和散剂组大鼠分别采用中药外敷超微粉体和中药外敷散剂外敷骨折部位,每天2次,共28 d,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分别于术后7 d、14 d、21 d和28 d每组各处死5只大鼠,取左侧胫骨分别进行X线、组织学及Micro-CT检查。结果:1X线检查结果。超微组和散剂组术后28 d时骨折处外骨痂密度增加,骨折线模糊,均接近愈合,其中超微组大鼠骨折处外骨痂更致密;对照组术后28 d时仍可看到骨折线。2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7 d骨折处主要为纤维骨痂,3组无明显差别;术后14 d和21 d时,软骨骨痂开始取代纤维性骨痂;术后28 d时软骨骨痂周围不断有原始骨小梁出现,骨折断端表面出现破骨细胞,原始骨小梁不断改建成为成熟骨小梁,其中以超微组骨小梁最多。3Micro-CT检查结果。术后7 d时Micro-CT检查,3组均未见到明显骨痂。术后14 d时3组大鼠骨折部位骨痂体积和骨痂密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2±2.3)mm3,(16.4±1.7)mm3,(14.4±1.3)mm3,F=13.286,P=0.001;(184.6±9.3)mg·m-3,(162.8±5.7)mg·m-3,(148.2±6.8)mg·m-3,F=30.649,P=0.001];超微组的骨痂体积和密度均高于散剂组和对照组(P=0.000,P=0.000;P=0.000,P=0.000),散剂组骨痂体积和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01,P=0.001)。术后21 d时3组大鼠骨折部位骨痂体积和骨痂密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5.6±3.6)mm3,(21.2±0.8)mm3,(17.6±1.8)mm3,F=41.517,P=0.000;(248.2±16.0)mg·m-3,(222.6±7.8)mg·m-3,(197.8±9.0)mg·m-3,F=23.834,P=0.000];超微组的骨痂体积和密度均高于散剂组和对照组(P=0.000,P=0.000;P=0.000,P=0.000),散剂组骨痂体积和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00,P=0.000)。术后28 d时3组大鼠骨折部位骨痂体积和骨痂密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0.2±0.8)mm3,(23.4±1.1)mm3,(21.4±1.1)mm3,F=96.727,P=0.000;(292.2±10.9)mg·m-3,(256.8±6.5)mg·m-3,(222.8±4.4)mg·m-3,F=98.826,P=0.000];超微组的骨痂体积和密度均高于散剂组和对照组(P=0.000,P=0.000;P=0.000,P=0.000),散剂组骨痂体积和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00,P=0.000)。结论:中药外敷超微粉体能够促进大鼠骨折后软骨骨痂向骨性骨痂转化,提高骨痂密度,促进骨折愈合,其效果优于中药外敷散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痂 超微粉体 中药外敷 散剂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复方芙蓉叶巴布膏治疗急性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奚小冰 薛彬 +2 位作者 熊焱昊 谢贤斐 李飞跃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40-1643,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芙蓉叶巴布膏治疗急性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局部皮肤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符合急性踝关节软组织损伤诊断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魏氏验方复方芙蓉叶巴布膏)36例,对照组(复方紫荆消伤巴布膏)36例,疗程7 d,观察疼... 目的观察复方芙蓉叶巴布膏治疗急性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局部皮肤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符合急性踝关节软组织损伤诊断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魏氏验方复方芙蓉叶巴布膏)36例,对照组(复方紫荆消伤巴布膏)36例,疗程7 d,观察疼痛、压痛、肿胀、功能活动,进行2组比较。结果治疗组对急性踝关节软组织损伤所致肿胀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疼痛、压痛、功能活动方面2组疗效相似(P>0.05)。治疗组局部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复方芙蓉叶巴布膏治疗急性踝关节软组织损伤有良好的消肿的作用,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软组织损伤 复方芙蓉叶巴布膏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胶原酶盘外持续给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4例随访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奚小冰 刘孚瑛 +1 位作者 杜宁 熊焱昊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0-221,226,共3页
目的:对胶原酶盘外持续给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进行近期随访,以观察该治疗的临床效果、技术特点及注意事项。方法:随访2002年1月至2004年3月采用胶原酶盘外持续给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4例,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直... 目的:对胶原酶盘外持续给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进行近期随访,以观察该治疗的临床效果、技术特点及注意事项。方法:随访2002年1月至2004年3月采用胶原酶盘外持续给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4例,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直抬腿高度、腰椎活动度、感觉和肌力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治疗之后7天和90天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好转,VAS治疗后7天、90天分别为3.5±0.25和2.7±0.21,与治疗前7.6±0.45比较P<0.05。治疗后7天、90天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1.52%和83.70%。结论:采用胶原酶盘外持续给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减轻患者疼痛,具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胶原酶 腰椎间盘突出症 随访观察 药治疗 盘外 视觉模拟评分 治疗前后 疼痛症状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绝经后骨丢失与绝经年限的关系
9
作者 陈伟珍 杜宁 熊焱昊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27-828,共2页
关键词 绝经后 骨密度 骨质疏松
下载PDF
川续断提取皂甙促进骨质疏松模型中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许勇 谢贤斐 +2 位作者 薛彬 熊焱昊 江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3期401-406,共6页
目的:探讨川续断提取皂甙(ASA)促进骨质疏松模型中骨髓基质细胞(r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月龄的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卵巢切除组和假手术组,每组30只。采取卵巢切除法构建骨质疏松模型。建模成功后采用微型计算机断层... 目的:探讨川续断提取皂甙(ASA)促进骨质疏松模型中骨髓基质细胞(r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月龄的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卵巢切除组和假手术组,每组30只。采取卵巢切除法构建骨质疏松模型。建模成功后采用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获得其松质骨微观结构的三维图像并进行分析。采用CCK-8法测定ASA对卵巢切除组rBMSCs增殖的影响。分析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基因ALP、骨桥蛋白(OPN)、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的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卵巢切除组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和骨体积分数下降,但骨小梁分离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天和第7天,ASA(10^(-5) mol/L)组、ASA(10^(-6) mol/L)组、ASA(10^(-7) mol/L)组和ASA(10^(-8) mol/L)组rBMSC增殖均显著高于ASA(0学艺术mol/L)组,以ASA(10^(-5) mol/L)最为显著;而ASA(10^(-1 )mol/L)组、ASA(10^(-2) mol/L)组、ASA(10^(-3) mol/L)组和ASA(10^(-4) mol/L)组rBMSC增殖显著低于ASA(0 mol/L)组,以ASA(10^(-4)mol/L)最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和第14天,ASA(10^(-5) mol/L)组、ASA(10^(-6) mol/L)组、ASA(10^(-7) mol/L)组和ASA(10^(-8) mol/L)组ALP活性均显著高于ASA(0 mol/L)组,且第14天ALP活性高于第7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ASA组成骨相关基因ALP、OPN和RUNX2相对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SA组比较,wortmannin组成骨相关基因ALP、OPN和RUNX2相对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ASA组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SA组比较,wortmannin组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A能促进骨质疏松模型rBM-SCs增殖,增强ALP活性,增强ALP、OPN和RUNX2的表达,而PI3K通路抑制剂wortmannin降低了这些成骨作用,并降低了ASA诱导的PI3K、p-AKT水平,表明ASA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骨质疏松模型rBMSCs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续断提取皂甙 骨质疏松 骨髓基质细胞 PI3K AKT 成骨分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