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传销犯罪案件如何侦查取证 被引量:5
1
作者 熊红文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2年第2期49-55,共7页
网络传销犯罪案件具有涉案人员众多、涉案金额巨大、运作模式新型等特点,侦查取证难度较大。侦查人员首先要加强对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学习,透彻理解和领会该罪名的立法精神,准确把握构成要件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在全案证据和核心证... 网络传销犯罪案件具有涉案人员众多、涉案金额巨大、运作模式新型等特点,侦查取证难度较大。侦查人员首先要加强对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学习,透彻理解和领会该罪名的立法精神,准确把握构成要件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在全案证据和核心证据、构成要件证据、犯罪嫌疑人供述、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等证据的收集中,都要紧密围绕构建定案证据体系展开,突出取证重点,紧扣取证核心,缜密开展侦查取证,同时,还要注意证据的合法性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传销 组织 领导传销活动罪 侦查取证
下载PDF
检察机关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问题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熊红文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85-89,共5页
新《刑事诉讼法》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立法定位是体现司法人性化的羁押替代措施,不是"双规"入法。可能导致同案犯逃避侦查或与犯罪有牵连的犯罪嫌疑人家属、领导、同事串供、串证的,应重点考虑采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适用指... 新《刑事诉讼法》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立法定位是体现司法人性化的羁押替代措施,不是"双规"入法。可能导致同案犯逃避侦查或与犯罪有牵连的犯罪嫌疑人家属、领导、同事串供、串证的,应重点考虑采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案件应达到逮捕的证据标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执行不能二十四小时看押,执行场所应当满足犯罪嫌疑人必要的精神需求。检察机关可以建造或租用固定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场所。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期间的讯问犯罪嫌疑人应办理传唤的法律手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人权保障 检察监督
下载PDF
自动化技术在应用电子中的运用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熊红文 《山东工业技术》 2017年第10期143-143,共1页
在现代工业不断发展的今天,自动化技术成为了工业现代化的产物,也是工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对完善电子工程方面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自动化技术 应用 电子 运用
下载PDF
非法经营食盐犯罪司法解释亟待完善
4
作者 熊红文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08年第3期134-136,共3页
当前非法经营食盐犯罪呈现犯罪手段愈加隐蔽、犯罪后果加剧等特点,目前适用的司法解释不能适应打击此类犯罪的需要。笔者建议在非法经营食盐犯罪的概念、立案标准、法定刑的设置等方面加强司法解释和立法完善,主要是增加此类犯罪情形的... 当前非法经营食盐犯罪呈现犯罪手段愈加隐蔽、犯罪后果加剧等特点,目前适用的司法解释不能适应打击此类犯罪的需要。笔者建议在非法经营食盐犯罪的概念、立案标准、法定刑的设置等方面加强司法解释和立法完善,主要是增加此类犯罪情形的规定、降低立案标准、增加"情节特别严重"的具体情形规定、调整法定刑设置、增加特别累犯规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经营 食盐 犯罪 司法解释 立法建议
下载PDF
刑法分则个罪分类立法完善研究
5
作者 熊红文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0年第5期76-80,共5页
我国刑法分则个罪的章节设置是以客体分类为标准的,但其中对洗钱罪、合同诈骗罪、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虐待被监管人罪、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破坏生产经营罪等个罪章节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值得质疑。因为这些个罪在刑法中... 我国刑法分则个罪的章节设置是以客体分类为标准的,但其中对洗钱罪、合同诈骗罪、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虐待被监管人罪、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破坏生产经营罪等个罪章节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值得质疑。因为这些个罪在刑法中的章节设置表明了立法对该罪客体的定位,所以准确厘定刑法个罪的章节设置,对于指导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分则 犯罪客体 犯罪分类 章节设置
下载PDF
当前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7
6
作者 刘莉芬 熊红文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3期21-25,共5页
黑社会性质组织是一种有组织犯罪集团,是犯罪集团中的一种高级形态,其组织性比普通犯罪集团更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本质特征是非法控制特征。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犯罪与成员个人犯罪的区分标准是是否为组织利益实施犯罪。黑社会性质组... 黑社会性质组织是一种有组织犯罪集团,是犯罪集团中的一种高级形态,其组织性比普通犯罪集团更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本质特征是非法控制特征。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犯罪与成员个人犯罪的区分标准是是否为组织利益实施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积极参加者应仅限于骨干成员。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同样应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立法应从多方面加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组织 犯罪集团 经济特征 成员界定 立法完善
下载PDF
量刑反制定罪方法的合理性及其运用 被引量:6
7
作者 熊红文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38,共4页
根据我国传统的刑法理论,定罪是量刑的前提,定罪为量刑提供相应的法定刑,是量刑的先决条件.①司法实践中,一般的规律也是先确定案件的定性,然后再根据案件的情节和后果等,确定应适用的法定刑档次,即先定罪,后量刑.按照传统的四要件论,... 根据我国传统的刑法理论,定罪是量刑的前提,定罪为量刑提供相应的法定刑,是量刑的先决条件.①司法实践中,一般的规律也是先确定案件的定性,然后再根据案件的情节和后果等,确定应适用的法定刑档次,即先定罪,后量刑.按照传统的四要件论,定罪应遵循司法三段论,即大前提是刑法规范,小前提是行为事实是否符合刑法规范,进而经过归纳演绎,得出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成立犯罪的结论.在这个定罪的过程中,是不考虑量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期徒刑 疑难案件 量刑公正 罪名 法定刑 刑法规定
原文传递
刑法:回归常识之路 被引量:4
8
作者 熊红文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5-66,共2页
近年来,刑法学界部分学者针对当下我国刑法学理论争议混乱的现状,呼吁刑法应回归常识主义,提出了常识主义刑法观的理论。但也有部分学者对常识主义刑法观提出批判,持否定观点。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刑法回归常识对于促进... 近年来,刑法学界部分学者针对当下我国刑法学理论争议混乱的现状,呼吁刑法应回归常识主义,提出了常识主义刑法观的理论。但也有部分学者对常识主义刑法观提出批判,持否定观点。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刑法回归常识对于促进司法公正、实现司法人权保障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观 回归 司法实践 法学理论 司法公正 人权保障 法学界 主义
原文传递
从一则借款欺诈案看诈骗罪与民事欺诈的界限把握 被引量:3
9
作者 熊红文 《中国检察官》 2018年第12期57-59,共3页
一、基本案情2016年.李某某与姚某某在网上认识,姚某某告诉李某某自己是南昌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公司生产带照明的伞柄等专利产品.经查:姚某某确系该公司法人代表.姚某某也确有伞用手电筒等三项专利,但该公司案发前两年内未发... 一、基本案情2016年.李某某与姚某某在网上认识,姚某某告诉李某某自己是南昌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公司生产带照明的伞柄等专利产品.经查:姚某某确系该公司法人代表.姚某某也确有伞用手电筒等三项专利,但该公司案发前两年内未发生交易业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欺诈 诈骗罪 公司负责人 借款 专利产品 法人代表 交易业务 手电筒
原文传递
刑法规定“以上、以下”包括本数有弊端 被引量:3
10
作者 熊红文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3S期61-61,共1页
我国刑法第九十九规定:“本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这是个纯技术性规定,但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诸多难题。
关键词 法规 司法实践 技术性 刑法 刑事
原文传递
区分诈骗犯罪与民事欺诈界限的基本原则 被引量:2
11
作者 熊红文 《人民检察》 2018年第14期62-64,共3页
诈骗犯罪与民事欺诈在主观、客观上都相近,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通常以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作为区分诈骗犯罪与民事欺诈的界限,但笔者认为,一律以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来区分诈骗犯罪与民事欺诈过于简单化、绝对化、宽泛化,... 诈骗犯罪与民事欺诈在主观、客观上都相近,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通常以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作为区分诈骗犯罪与民事欺诈的界限,但笔者认为,一律以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来区分诈骗犯罪与民事欺诈过于简单化、绝对化、宽泛化,易造成现实中诈骗犯罪认定泛滥,应将相当一部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欺诈从诈骗犯罪中排除出去,归人民事欺诈范畴,从而限缩诈骗犯罪认定范围,避免刑法对经济纠纷的不当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诈骗犯罪 民事欺诈 非法占有目的 司法实践 犯罪认定 认定范围 经济纠纷 理论界
原文传递
故意伤害案件中如何贯彻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被引量:2
12
作者 熊红文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3-145,共3页
主客观相统一是认定犯罪过程中应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但是,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时常暴露出客观归罪的弊病。要做到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统筹兼顾,实现对行为人人身危险性与行为危害社会性双重责难的价值平衡,就必须贯彻主客观相统一... 主客观相统一是认定犯罪过程中应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但是,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时常暴露出客观归罪的弊病。要做到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统筹兼顾,实现对行为人人身危险性与行为危害社会性双重责难的价值平衡,就必须贯彻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故意伤害案件 刑事司法实践 人身危险性 犯罪过程 客观归罪 统筹兼顾 客观主义
原文传递
对不认罪被告人庭审讯问的策略与技巧 被引量:2
13
作者 熊红文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5X期50-52,共3页
在庭审过程中,有的被告人当庭翻供,有的被告人拒不认罪,有的被告人作出种种无理辩解。面对这种被告人当庭不认罪的情况,如果公诉人置之不理,会显得公诉人无可奈何,从而强化被告人拒不供罪的侥幸心理,难以取得好的庭审效果。所以... 在庭审过程中,有的被告人当庭翻供,有的被告人拒不认罪,有的被告人作出种种无理辩解。面对这种被告人当庭不认罪的情况,如果公诉人置之不理,会显得公诉人无可奈何,从而强化被告人拒不供罪的侥幸心理,难以取得好的庭审效果。所以,面对被告人不认罪的情况,公诉人要有策略地讯问,力图达到促使被告人认罪的目的。但是,公诉人庭审讯问又不同于侦查讯问,如果不能通过有策略的讯问使被告人认罪,则切忌在庭审讯问中,对被告人穷追不舍或者逼迫被告人供罪,这样,只会令庭审效果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审过程 侦查讯问 被告人 公诉人 侥幸心理 翻供
原文传递
也谈利用城管监察之职查扣车辆收取停车返还款的行为如何处理——与陈兴良教授、韩玉胜教授、孙春雨主任商榷 被引量:1
14
作者 熊红文 《中国检察官》 2011年第2期41-43,共3页
2010年第20期《人民检察》刊登了题为《利用城管监察之职查扣车辆收取停车返还款的行为如何处理》的疑案探讨,著名刑法学家陈兴良、韩玉胜及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研究室主任孙春雨三人围绕此案展开了热烈讨论,观点分歧很大。作者对... 2010年第20期《人民检察》刊登了题为《利用城管监察之职查扣车辆收取停车返还款的行为如何处理》的疑案探讨,著名刑法学家陈兴良、韩玉胜及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研究室主任孙春雨三人围绕此案展开了热烈讨论,观点分歧很大。作者对三位探讨者的观点也有自己的看法,并逐一剖析,发表如下。也欢迎各位读者能积极参与讨论,只有这样我们的杂志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室主任 城管监察 陈兴良 行为 还款 停车 车辆 利用
原文传递
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作用地位的认定——也谈“造意”不为首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红文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64,共5页
造意不为首的观点与我国刑法学界的主流观点相左,也不符合审判实践。从国际刑法及我国刑法的立法精神、教唆犯对危害结果的控制效果、构建诉讼和谐、建立积极的司法导向等方面看,造意应为首。在认定教唆犯与实行犯均为主犯的前提下,司... 造意不为首的观点与我国刑法学界的主流观点相左,也不符合审判实践。从国际刑法及我国刑法的立法精神、教唆犯对危害结果的控制效果、构建诉讼和谐、建立积极的司法导向等方面看,造意应为首。在认定教唆犯与实行犯均为主犯的前提下,司法实践中仍然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察,确定二者的刑事责任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唆犯 共同犯罪 主犯 刑事责任
原文传递
废除死缓的几个理由 被引量:1
16
作者 熊红文 《民主与法制》 2008年第5期22-23,共2页
死缓制度作为我国一项特有的刑罚制度.有着其特有的历史背景。我国最早提出死缓是在1951年。新中国建立初期.死缓制度的广泛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修订后的刑法死缓期间执行死刑的条件由“抗拒改造,情节恶劣”改为”故意犯罪... 死缓制度作为我国一项特有的刑罚制度.有着其特有的历史背景。我国最早提出死缓是在1951年。新中国建立初期.死缓制度的广泛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修订后的刑法死缓期间执行死刑的条件由“抗拒改造,情节恶劣”改为”故意犯罪”,死缓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反而弊端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缓制度 刑罚制度 故意犯罪 情节恶劣 新中国 抗拒 死刑 刑法
原文传递
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窃电的行为定性
17
作者 熊红文 《中国检察官》 2016年第2期45-46,共2页
一、基本案情某会所老板刘某找到供电所抄表员李某,提出请李某帮忙,从其负责的电表箱中牵出一根线,为该会所供电。李某答应帮忙,为此,刘某送给李某人民币2万元。此后,李某私自为该会所安装了一根电线,并安装了一个不能反映真实电量的电... 一、基本案情某会所老板刘某找到供电所抄表员李某,提出请李某帮忙,从其负责的电表箱中牵出一根线,为该会所供电。李某答应帮忙,为此,刘某送给李某人民币2万元。此后,李某私自为该会所安装了一根电线,并安装了一个不能反映真实电量的电表以掩人耳目。至案发时,该会所窃电量价值人民币30万元。二、分歧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李某的行为构成贪污罪,刘某构成贪污罪共犯。主要理由是:李某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其掌管电表的职务便利,窃取国家用电,其行为完全符合贪污罪的构成要件,依法应认定为贪污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窃电 滥用职权罪 国家工作人员 包容犯 客观要件 行贿罪 徇私枉法罪 主观要件 牵连犯 国有公司
原文传递
国家工作人员投资入股后索取高额回报的行为定性
18
作者 熊红文 《中国检察官》 2014年第6期49-52,共4页
甲于1999年从部队转业到江西某地任税务局副局长,此后与该地商人乙相识,成为朋友。2005年初,乙与甲及乙的另一位商人朋友丙三人闲聊.乙向甲提出自己刚刚收购了一个煤矿.甲如有闲置资金可以入股投资,甲即于当年1月入股50万元,同... 甲于1999年从部队转业到江西某地任税务局副局长,此后与该地商人乙相识,成为朋友。2005年初,乙与甲及乙的另一位商人朋友丙三人闲聊.乙向甲提出自己刚刚收购了一个煤矿.甲如有闲置资金可以入股投资,甲即于当年1月入股50万元,同时,丙也入股100万元。2006年2月.甲见乙的煤矿尚未产生利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入股 国家工作人员 行为定性 回报 闲置资金 副局长 税务局 商人
原文传递
检察机关如何引导网络传销犯罪案件侦查取证
19
作者 熊红文 《中国检察官》 2012年第8期21-24,共4页
近年来,网络传销犯罪日益猖獗。实践中,常见的网络传销犯罪形式有:一是假借"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资源"等信息服务的名义,吸引用户交纳一定金额的费用,并按照成功推荐加入的人数和交纳的费用多少奖励会员发展下线;二是以网络投资... 近年来,网络传销犯罪日益猖獗。实践中,常见的网络传销犯罪形式有:一是假借"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资源"等信息服务的名义,吸引用户交纳一定金额的费用,并按照成功推荐加入的人数和交纳的费用多少奖励会员发展下线;二是以网络投资为旗号,假借"资本运作"、"私募股权"、"私募基金"、"投资理财"、"网络基金"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传销 犯罪案件 侦查取证 检察机关 引导 网络教育资源 私募基金 远程教育
原文传递
骗逃铁路运费应构成合同诈骗罪
20
作者 熊红文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5S期58-58,共1页
2005年第2期<人民检察>邀请王作富、曲新久、周常志三位专家讨论骗逃铁路运费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案例如下:2000年6月至2001年8月,洪某伪造质量监督检验站检验报告、某县化肥经营部营业执照及化肥订货合同,将工业用元明粉伪报成化... 2005年第2期<人民检察>邀请王作富、曲新久、周常志三位专家讨论骗逃铁路运费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案例如下:2000年6月至2001年8月,洪某伪造质量监督检验站检验报告、某县化肥经营部营业执照及化肥订货合同,将工业用元明粉伪报成化肥,以化肥的运价发运79车,总计4950吨,少交铁路运费49万余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诈骗罪 铁路运费 2001年8月 2000年6月 质量监督检验站 《人民检察》 2005年 检验报告 订货合同 营业执照 化肥 第2期 经营部 元明粉 工业用 案例 伪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