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皂甙Rb_1促进大鼠雪旺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胡晞棠 陈晓翔 +1 位作者 熊良俭 劳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 观察人参皂甙 Rb1 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坐骨神经雪旺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探讨其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机制。 方法 取 SD雄性大鼠坐骨神经体外培养第 2代第 5天 ,加入不同浓度的人参皂甙 Rb1 ,利用 MTT比色分析法、3H-胸腺嘧啶核甙... 目的 观察人参皂甙 Rb1 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坐骨神经雪旺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探讨其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机制。 方法 取 SD雄性大鼠坐骨神经体外培养第 2代第 5天 ,加入不同浓度的人参皂甙 Rb1 ,利用 MTT比色分析法、3H-胸腺嘧啶核甙测定法检测不同浓度人参皂甙 Rb1 在不同培养时间对体外培养大鼠雪旺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 人参皂甙 Rb1 在 10μg/ ml的浓度对雪旺细胞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 ,高浓度的人参皂甙 Rb1 1mg/ ml则显示抑制作用。而 2 0 0μg/ ml人参皂甙 Rb1 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组相近。 结论 人参皂甙 Rb1 在适当浓度范围内可以促进雪旺细胞的增殖 ,从而为促进活体神经损伤的修复途径提供了一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RB1 雪旺细胞 细胞增殖 体外培养 神经再生 免疫组织化学 周围神经损伤
下载PDF
肌间隙血管为蒂小腿内侧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2
2
作者 劳杰 熊良俭 +2 位作者 顾玉东 梁秉中 赵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72,共2页
目的 :为胫后动脉的肌间隙分支为蒂小腿内侧皮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用新鲜尸体60侧经胫后动脉起始部进行墨汁注射 ,以内踝至胫骨平台将小腿等分成A、B、C、D 4个区段 ,在手术放大镜下进行解剖观察血管分支长度、口径、类型。... 目的 :为胫后动脉的肌间隙分支为蒂小腿内侧皮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用新鲜尸体60侧经胫后动脉起始部进行墨汁注射 ,以内踝至胫骨平台将小腿等分成A、B、C、D 4个区段 ,在手术放大镜下进行解剖观察血管分支长度、口径、类型。结果 :B区胫后动脉肌间隙分支长 (4 .5± 0 .6)cm ,外径 (1.7± 0 .2 )mm。C区胫后动脉肌间隙分支长 (4 .0± 0 .6)cm ,外径 (1.5± 0 .3 )mm。其余A、D区分支细、短。结论 :以胫后动脉的肌间隙支为蒂小腿内侧皮瓣血管蒂较长 ,口径适合显微外科的吻合要求 ,可用于游离移植修复 ;临床修复手皮肤缺损 6例 ,皮瓣全部成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隙血管 小腿内侧 外科皮瓣 胫后动脉
下载PDF
工伤康复——手部损伤康复的经验
3
作者 熊良俭 《中国医疗保险研究》 2005年第8期52-53,共2页
本文针对工伤中较普遍存在的手部损伤问题,提出针对手部损伤的职能评估、职能康复及伤员辅助治疗措施。
关键词 工伤康复 手部损伤 治疗措施 职能
下载PDF
应用DEXA和pQCT检测方法探讨40~65岁女性Colles'骨折与骨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胡晞棠 熊良俭 +1 位作者 秦岭 梁秉中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35-41,共7页
目的 探讨由轻创伤而引起的桡骨远端骨折 (Colles'骨折 )病人的骨质密度与骨折发生的相互关系。方法 我们对 85个 4 0~ 6 5岁桡骨远端轻创伤和重创伤骨折的女性 ,分别用双能量 X射线骨密度测量仪 (DEXA) ,测量腰椎 L2 - L4 及股... 目的 探讨由轻创伤而引起的桡骨远端骨折 (Colles'骨折 )病人的骨质密度与骨折发生的相互关系。方法 我们对 85个 4 0~ 6 5岁桡骨远端轻创伤和重创伤骨折的女性 ,分别用双能量 X射线骨密度测量仪 (DEXA) ,测量腰椎 L2 - L4 及股骨颈的面密度 (g/ cm2 ) ,用肢体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 (p QCT)测定无受伤的非惯用侧桡骨远端及非惯用侧胫骨远端的体密度 (mg/ cm3 )。 185个同年龄但无骨折史的女性作为对照组。结果 检测结果的统计学分析表明 ,由轻创伤引致的 Colles'骨折病人 ,其骨面密度和体密度均明显地低于同年龄的对照组和重创伤引致的 Colles'骨折病人 ,其骨面密度和体密度均明显地低于同年龄的对照组和重创作引致的 Colles'骨折病人。轻创伤骨折病人的 BMD与同龄同性别者比较 (Z-score) ,BMD<2 .5SD者占 12 .5% (以脊椎 BMD为指标 )和 4 1.2 % (以桡骨为指标 )。结论 检测结果表明 4 0~ 6 5岁女性因轻创伤引致桡骨远端骨折不仅与低骨质面密度有关 ,同时与体密度相关更密切 ,是骨质疏松的先兆 ,要慎防其它骨折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质疏松 DEXA PQCT 女性
下载PDF
香港特别行政区显微外科30年回顾
5
作者 熊良俭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8-399,共2页
香港特别行政区显微外科的临床应用与国内外一样,最早是在上世纪70年代施行断肢(指)再植开始,然后,随着皮瓣技术的发展而在各有关专科推广应用。我们可把本地区显微外科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时期:首先是微血管吻合及断肢(指)再植... 香港特别行政区显微外科的临床应用与国内外一样,最早是在上世纪70年代施行断肢(指)再植开始,然后,随着皮瓣技术的发展而在各有关专科推广应用。我们可把本地区显微外科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时期:首先是微血管吻合及断肢(指)再植期,然后是组织皮瓣移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特别行政区 显微外科 断肢(指)再植 组织皮瓣移植 微血管吻合 临床应用 国内外
原文传递
不同时段预变神经雪旺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被引量:9
6
作者 劳杰 熊良俭 +2 位作者 赵新 顾玉东 李继峰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89-691,共3页
目的了解华勒变性过程中雪旺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选用42只SD大鼠,在腋部切断正中神经和尺神经,以远侧段作为预变神经。术后当天、3d和1、2、3、4、8周(1~7组)取材,通过雪旺细胞培养、S-100蛋白标记及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雪旺细胞数... 目的了解华勒变性过程中雪旺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选用42只SD大鼠,在腋部切断正中神经和尺神经,以远侧段作为预变神经。术后当天、3d和1、2、3、4、8周(1~7组)取材,通过雪旺细胞培养、S-100蛋白标记及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雪旺细胞数量和髓鞘厚度。结果神经被切断后,雪旺细胞的数量开始增加,预变后1周达到高峰,约为犤(3.52±0.27)×107犦个/ml。神经被切断后,髓鞘的厚度也相应增加,预变后1周达到最厚,约为(231.2±8.9)nm,随后缓慢变薄。结论在华勒变性过程中,雪旺细胞的数量和髓鞘厚度随变性时间的增加而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旺氏细胞 髓鞘 神经组织蛋白质S100 大鼠 华勒变性 周围神经 神经断裂
原文传递
抗氧化剂对人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及其中的吡啶连接链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胡晞棠 熊良俭 +1 位作者 梁秉中 温冠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90-592,共3页
目的 应用人皮肤瘢痕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培养物测试抗氧化剂对吡啶连接链形成的抑制作用 ,从而筛选出有效而且不损害细胞的抗氧化剂 ,以应用于增生瘢痕的临床治疗。方法 用烧伤病人皮肤瘢痕组织培养成纤维细胞 ,在第 8代传代培养物中加... 目的 应用人皮肤瘢痕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培养物测试抗氧化剂对吡啶连接链形成的抑制作用 ,从而筛选出有效而且不损害细胞的抗氧化剂 ,以应用于增生瘢痕的临床治疗。方法 用烧伤病人皮肤瘢痕组织培养成纤维细胞 ,在第 8代传代培养物中加入自由基生成系统及不同的抗氧化剂 :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谷胱甘肽、去铁铵 ,而对照组不加任何作用物。在37℃作用 4h后 ,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并测定细胞及其上清液的吡啶连接链含量。结果 从各实验组成纤维细胞中测出的吡啶连接链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 ,尤其以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去铁铵为显著 (P <0 .0 5 ) ,而其中只有在加入过氧化氢酶的细胞培养物能保持正常的细胞形态 ,其余的抗氧化剂则出现明显的细胞损害 ,表现在细胞膜破坏、细胞溶解。结论 过氧化氢酶等 5种抗氧化剂都能有效地抑制吡啶连接链的形成 ,在临床应用上首选过氧化氢酶 ,因其既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从而抑制吡啶连接链的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剂 人皮肤瘢痕 成纤维细胞 吡啶连接链形成
原文传递
应用激活态的雪旺细胞填充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劳杰 熊良俭 +2 位作者 顾玉东 邝永衡 梁秉中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36-240,共5页
目的 了解激活态的雪旺细胞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中的作用。方法 将具有激活态的雪旺细胞填充硅管后修复大鼠前臂正中神经缺损 (12mm)。并用新鲜神经移植或单纯硅管修复作对照。术后 12周检测大鼠前臂屈肌的肌肉湿重和肌张力 ,用增殖细... 目的 了解激活态的雪旺细胞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中的作用。方法 将具有激活态的雪旺细胞填充硅管后修复大鼠前臂正中神经缺损 (12mm)。并用新鲜神经移植或单纯硅管修复作对照。术后 12周检测大鼠前臂屈肌的肌肉湿重和肌张力 ,用增殖细胞核抗体 (proliferationcellnuclearantigen ,PCNA)免疫组化方法标记。同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和S 10 0蛋白及单克隆抗体神经丝荧光免疫组化方法标记再生的神经。结果 激活态组的神经再生和肌张力的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 ,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P <0 .0 1)。激活态组肌肉湿重的恢复率为 (88.2 3± 6 .0 8) % ;肌肉最大收缩张力的恢复率为 (10 1.34± 47.6 2 ) % ;肌收缩张力的恢复率为 (93 .48± 15 .72 ) % ;PCNA表达再生肌细胞最多。计算机图像分析激活态组神经再生轴突数为 (3 841± 5 2 2 )个 /条 ;再生轴突面积平均值为 2 3 .70 μm2 。S 10 0蛋白及单克隆抗体神经丝荧光免疫组化方法标记 ,证实激活态组再生的神经生长最好。结论 应用激活态的雪旺细胞填充硅管来修复正中神经缺损 ,术后神经再生和肌张力的恢复比自体神经移植和单纯硅管修复效果要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缺损 雪旺细胞 修复 神经再生 激活态
原文传递
第二跖背动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劳杰 顾玉东 +1 位作者 熊良俭 赵新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 为应用足背动脉一个吻合口提供两套血供 (第一、第二跖背动脉 )给第二趾移植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放大 5倍显微镜下 ,对 10 0例 2 0 0侧新鲜尸体的第二跖背动脉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结果  ( 1)第二跖背动脉按解剖位置及动脉起... 目的 为应用足背动脉一个吻合口提供两套血供 (第一、第二跖背动脉 )给第二趾移植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放大 5倍显微镜下 ,对 10 0例 2 0 0侧新鲜尸体的第二跖背动脉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结果  ( 1)第二跖背动脉按解剖位置及动脉起始点 ( D1 )及与交通支吻合后 ( D2 )两者口径分为四型二类。 型(浅表型 ) :69例 ,占 3 4.5 % ;口径 1.4 4± 0 .3 2 mm。 型 (肌内型 ) :72例 ,占 3 6%。 型 a类 ( D1 >D2 ) :64例 ,占 3 2 %。 型 b类 ( D1 <D2 ) :8例 ,占 4 % ;。 型 (肌下型 ) :4 3例 ,占 2 1.5 %。 型 a类 ( D1 >D2 ) :3 7例 ,占 18.5 %。 型 b类 ( D1 <D2 ) :6例 ,占 3 %。 型 (缺如型 ) :16侧 ,占 8%。 ( 2 )按口径分 :小支型 :小于 1mm 2 7例 ,占 14 .67%。正常型 :大于 1mm 15 7例 ,占 85 .3 3 %。 ( 3 )按趾蹼处分支情况分 :分叉型 :179例 ,占 97.2 8%。主干型 :4例 ,占 2 .17%。细支型 :1例 ,占 0 .5 4 %。结论 以足背动脉为蒂连同第二跖背动脉一起取下第二足趾时 ,可通过第一、第二跖背动脉提供两套血供的机率为9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移植 动脉 局部解剖学 跖背动脉
原文传递
改良成年SD大鼠雪旺细胞培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劳杰 熊良俭 +1 位作者 顾玉东 黄慧思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应用双酶消化法来提取高纯度和高数量的周围神经雪旺细胞。方法对双酶消化周围神经的时间由30分钟延长至80~90分钟;机械分离周围神经束的方法改为在放大16倍手术显微镜下分离神经束。对培养细胞进行雪旺细胞数量、Low... 目的应用双酶消化法来提取高纯度和高数量的周围神经雪旺细胞。方法对双酶消化周围神经的时间由30分钟延长至80~90分钟;机械分离周围神经束的方法改为在放大16倍手术显微镜下分离神经束。对培养细胞进行雪旺细胞数量、Lowry蛋白含量的测定;并用同位素标记测定细胞量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结果从成年SD大鼠1cm长一段上臂尺神经中,用该法可提取1.72×107个雪旺细胞/毫升,雪旺细胞的纯度和数量是以往所有提取方法中最高的,并且这些雪旺细胞的细胞形态和再生功能均正常。结论该改良方法为研究周围神经再生的机理,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 许旺氏细菌 细胞培养 免疫酶技术
原文传递
从成年大白鼠坐骨神经分离培养许旺细胞的方法学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晞棠 熊良俭 劳杰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 探讨从成年大白鼠坐骨神经中培养出纯的许旺细胞的方法。 方法 采用以下几种培养方法 :(1)常规方法进行大白鼠坐骨神经组织块培养 (A法 )。 (2 )应用常规的胰酶消化方法进行坐骨神经细胞培养 (B法 )。 (3 )是经过改良的细胞培... 目的 探讨从成年大白鼠坐骨神经中培养出纯的许旺细胞的方法。 方法 采用以下几种培养方法 :(1)常规方法进行大白鼠坐骨神经组织块培养 (A法 )。 (2 )应用常规的胰酶消化方法进行坐骨神经细胞培养 (B法 )。 (3 )是经过改良的细胞培养方法 (C法 )。实验组 :从坐骨神经束抽取单条神经纤维 ,剪碎后用高浓度的双酶 (0 5 %胰蛋白酶和 0 0 6%胶元蛋白酶 )经 80~ 90min的消化后进行细胞培养。对照组 :把抽取神经纤维后剩余的神经束膜和神经鞘膜 ,常规胰酶消化后进行细胞培养。用S10 0抗体和成纤维细胞抗体对培养物进行鉴定 ,并用MTT测定和H3 胸腺嘧啶核苷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 结果 在A ,B法的培养物中 ,虽然有少量许旺细胞 ,但同时出现大量的成纤维细胞 ;用C法分离培养的细胞经鉴定证实全为许旺细胞 ,MTT和H3 测定证实生长良好 ,而对照组的培养物均全部为成纤维细胞。 结论 在C法中使用的抽取单条神经纤维和高浓度双酶长时间消化技术 ,能彻底清除成纤维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许旺细胞 成纤维细胞 神经纤维 双酶消化法 神经再生
原文传递
观察腕舟月骨关节间隙的一种改良体位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力 何百昌 +1 位作者 熊良俭 费起礼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71-474,共4页
目的设计一种新颖、简单的腕X线片投照体位以评估国人香港地区正常舟月间隙。方法100名志愿者,男54人女46人。年龄18~80岁,平均40岁。每个腕(200腕)使用同一台极低辐射的XiscanX线机摄常规后前位、加垫后前位(将一个可透X线的10mm垫放... 目的设计一种新颖、简单的腕X线片投照体位以评估国人香港地区正常舟月间隙。方法100名志愿者,男54人女46人。年龄18~80岁,平均40岁。每个腕(200腕)使用同一台极低辐射的XiscanX线机摄常规后前位、加垫后前位(将一个可透X线的10mm垫放在手小鱼际下)、桡偏位、尺偏位。将舟月间隙、头状骨长度、勾骨长度、月骨长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舟月间隙在常规后前位时,60%看不到加垫后前位(改良体位)时100%可见舟月间隙。国人正常舟月间隙为2.07mm。头状骨和勾骨长度在腕各位置中最恒定。结论加垫的改良体位是观察舟月间隙的理想X线投照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月骨 放射摄影术 体位
原文传递
放射性微球定量检测骨组织血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一生 胡蕴玉 +1 位作者 黄耀添 熊良俭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649-651,共3页
目的:应用放射性微球技术定量检测豚鼠不同骨(股骨、胫骨、肱骨和前臂骨)、骨不同部位(骨骺、骨干和干骺端等)以及骨不同组织(皮质骨和松质骨)的血流量。方法:选用雌雄不分、体重710±36.2g豚鼠14只,10只豚鼠... 目的:应用放射性微球技术定量检测豚鼠不同骨(股骨、胫骨、肱骨和前臂骨)、骨不同部位(骨骺、骨干和干骺端等)以及骨不同组织(皮质骨和松质骨)的血流量。方法:选用雌雄不分、体重710±36.2g豚鼠14只,10只豚鼠做放射性微球血流量分析,4只做左、右大脑半球微球数量分析。放射性塑性微球直径为15μm,标有同位素钴Co57,每毫升有1百万个微球。放射性微球标记后,取不同骨标本置于γ射线仪上读数,根据股动脉抽吸率、骨标本和股动脉血放射性读数得出不同标本的血流量。结果:肱骨平均血流量最大;股骨皮质骨平均血流量为0.0057ml/(min·g),松质骨为0.0655ml/(min·g),后者是前者的10倍;多数微球滞留在股骨的干骺端,而股骨干和骨骺分布相对较少。结论:放射性微球技术检测骨组织血流量方法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微球 骨骺 干骺端 骨组织 血流量 骨折
原文传递
健侧颈7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最佳时间选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劳杰 熊良俭 +1 位作者 顾玉东 邙永衡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5年第3期165-167,共3页
健侧颈7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手术分第一阶段(健侧颈7移位到移植神经),第二阶段(移植神经另一端移植修复患侧神经),二次手术间隔多少时间才能获得最好的神经再生?选用SD大鼠及健侧颈7移位的实验模型,按二次手术间隔... 健侧颈7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手术分第一阶段(健侧颈7移位到移植神经),第二阶段(移植神经另一端移植修复患侧神经),二次手术间隔多少时间才能获得最好的神经再生?选用SD大鼠及健侧颈7移位的实验模型,按二次手术间隔时间的不同(0、1、2、3、4、8、16周)分成7组,在第二次术后12周,进行电生理测定肌张力恢复率及组织切片的形态学观察,结果证实二次手术最佳间隔时间为4~8周.此结果可提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损伤 臂损伤 健侧颈7移位
原文传递
局部冷冻活体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岩 朱盛修 +1 位作者 梁秉中 熊良俭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17-218,共2页
使用经局部冷冻处理的活体骨骼肌桥接大鼠的10mm坐骨神经缺损,以完全变性骨骼肌桥为对照组;分别在术后3天至9周的不同时间里,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测量肌桥血流量,肌肉张力测定。部分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超微结构观察。... 使用经局部冷冻处理的活体骨骼肌桥接大鼠的10mm坐骨神经缺损,以完全变性骨骼肌桥为对照组;分别在术后3天至9周的不同时间里,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测量肌桥血流量,肌肉张力测定。部分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超微结构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肌桥血流量在3天内恢复至正常;6至9周实验组肌桥及神经远端的神经纤维数及髓鞘厚度均大于对照组。局部冷冻活体骨骼肌有望用于临床上粗大神经缺损的桥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肌肉桥接
原文传递
预变神经段修复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劳杰 顾玉东 +1 位作者 熊良俭 邵永衡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114-115,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预变时间组移植神经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的不同预变时间组的尺神经作为移植神经,修复其正中神经的缺损。实验侧按移植神经预变时间的不同分为0、1、2、3、4、8周共6组,每组6只SD大鼠。移植后12... 目的探讨不同预变时间组移植神经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的不同预变时间组的尺神经作为移植神经,修复其正中神经的缺损。实验侧按移植神经预变时间的不同分为0、1、2、3、4、8周共6组,每组6只SD大鼠。移植后12周,检测实验侧趾屈肌群的张力、最大收缩力、再生神经的形态及神经轴突的截面积。结果用预变1周的尺神经修复正中神经后,其趾屈肌群的张力及最大收缩力的恢复率达到正常对照组的81.1%及85.9%。显微镜下观察,预变1周组和其它各时间组相比,其再生的神经轴突最多,发育最成熟。结论用预变1周的神经段修复神经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移植 神经再生 神经变性 周围神经
原文传递
淋巴细胞分层液提高上皮细胞培养效率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晞棠 熊良俭 +2 位作者 梁秉中 劳杰 奇炳辉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2-114,162,共3页
目的尝试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收集纯度高、活性强的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探讨是否可以加快上皮细胞培养的速度。方法根据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比重上的差异,将经过胰酶处理后的小白鼠皮肤,用镊子把上皮和真皮层撕开,收集两层之间的基底... 目的尝试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收集纯度高、活性强的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探讨是否可以加快上皮细胞培养的速度。方法根据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比重上的差异,将经过胰酶处理后的小白鼠皮肤,用镊子把上皮和真皮层撕开,收集两层之间的基底细胞,并把这些细胞悬液加入淋巴细胞分层液(LP)中,收集中间层的细胞作为实验组进行体外培养,以传统方法分离的细胞培养作为对照组。两组同时进行对细胞生长速度的三种测试:上皮细胞生长曲线测定、Lowry蛋白测定和H^3-胸腺嘧啶核甙测定。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证明,实验组的细胞生长速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加快的表现。结论淋巴细胞分层液能获得活力强、生长快的细胞,可缩短培养成上皮细胞皮片的时间,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分层液 上皮细胞培养
原文传递
经皮药物电渗透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力 熊良俭 +2 位作者 费起礼 蔡德祥 张元亭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介绍作者设计的复合渗透电场,并利用该电场试制的经皮药物电渗透仪的临床作用。方法将108只SD大鼠分为电渗透实验组和皮肤电实验组。通过皮肤极化、冲击能力、游离皮片渗透、皮瓣渗透和渗透定性测定,比较复合电场(PSPD... 目的介绍作者设计的复合渗透电场,并利用该电场试制的经皮药物电渗透仪的临床作用。方法将108只SD大鼠分为电渗透实验组和皮肤电实验组。通过皮肤极化、冲击能力、游离皮片渗透、皮瓣渗透和渗透定性测定,比较复合电场(PSPDC)、直流电场(DC)和脉冲电场(PDC)三者的效果。结果复合电场比直流电场和脉冲电场的渗透率明显增高;并能渗透大分子类药物,可避免口服或注射给药的副作用。结论复合电场既提高了经皮药物电渗透的效率,又减少了对皮肤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电刺激 电生理学 渗透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斜方肌神经支配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劳杰 熊良俭 +2 位作者 顾玉东 张高孟 赵新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3期161-162,共2页
目的 对斜方肌的神经支配进行解剖学研究 ,为在有关手术中保留部分斜方肌的功能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取 2 0具中国成年人尸体 ,在头戴式放大 5倍显微镜下 ,解剖观察 40侧斜方肌的神经支配及其行径。结果 斜方肌的神经支配来源于副... 目的 对斜方肌的神经支配进行解剖学研究 ,为在有关手术中保留部分斜方肌的功能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取 2 0具中国成年人尸体 ,在头戴式放大 5倍显微镜下 ,解剖观察 40侧斜方肌的神经支配及其行径。结果 斜方肌的神经支配来源于副神经占 10 0 % ;来源于 C2~ 4神经根及 C5 神经根 ,分别占 10 0 %、45 %。副神经平均直径为 2 .18± 0 .2 3mm(x± sx,下同 ) ;颈神经根的分支一般在斜方肌血管神经门以前加入副神经后进入斜方肌 ,或直接进入斜方肌。副神经在肩胛冈中点附近及上方 2 .6 cm处分成二支支配斜方肌的上下两部分。结论  40块斜方肌均受副神经的支配和 C2~ 4神经根直接或间接的支配 ,部分斜方肌受 C5 神经根直接或间接的支配。在副神经移位及斜方肌肌瓣手术中可利用部分斜方肌及副神经在斜方肌中的一个分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 骨骼肌 解剖学 组织移植
原文传递
不同时间段的预变性神经段分子生物学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劳杰 熊良俭 +2 位作者 顾玉东 梁秉中 黄惠思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 了解预变性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较新鲜神经移植修复效果良好的机制 ,并研究预变性神经段分子生物学变化。方法 选用 3 6只SD大鼠 ,将大鼠双侧上肢尺神经在腋部切断 ,远断端埋入肱二头肌中。术后当天、3d、1周、2周、3周、4周 ( ... 目的 了解预变性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较新鲜神经移植修复效果良好的机制 ,并研究预变性神经段分子生物学变化。方法 选用 3 6只SD大鼠 ,将大鼠双侧上肢尺神经在腋部切断 ,远断端埋入肱二头肌中。术后当天、3d、1周、2周、3周、4周 ( 1~ 6组 )取材 ,应用rt PCR ,SouthernBlot的方法检测不同时间段的预变性神经中BDNF和CNTF的变化。结果 预变性神经中BDNF和CNTF的变化有明确的特点。预变 1周 (第 3组 )内BDNF的含量最高 ,以后 ,在较长的时间内 ( 14~ 2 8d ,即第 4,5 ,6组 )维持在较高水平。CNTF的含量有两个高峰 ,一个高峰是在预变后第 3天 (第 2组〕 ,第二个高峰是在预变后 3周 (第 5组 ) ,此后CNTF又下降。结论 Schwanncells在不同时间段的预变性神经段分泌不等量BDNF和CNTF ,两者的协同作用可促进神经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分子生物学 预变性神经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