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患者合并胃食管反流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1
作者 陆雅蓉 贾婧 +1 位作者 李祎玮 熊观瀛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75-380,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患者防治GERD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建库以来关...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患者防治GERD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建库以来关于糖尿病合并GERD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并运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纳入评分≥7分的文献。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累计糖尿病患者3007例。Meta分析显示,性别(OR=0.82,95%CI:0.68~0.99)、周围神经病变(OR=1.63,95%CI:1.05~2.51)、自主神经病变(OR=2.31,95%CI:1.21~4.42)是糖尿病患者合并GERD的危险因素。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结果显示,各因素合并结果稳定性良好,无明显的发表偏倚。结论性别、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合并GERD的危险因素,建议有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GERD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胃食管反流病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具核梭杆菌参与结直肠癌进展机制和疗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陆雅蓉 贾婧 +1 位作者 彭锐 熊观瀛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结直肠癌是世界第三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核梭杆菌在结直肠癌的进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具核梭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具核梭杆菌参与结直肠癌进展和化疗耐药的机制作一综述,并讨论了具核梭杆菌作为生物诊断标志物的可行性及目前可以深入... 结直肠癌是世界第三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核梭杆菌在结直肠癌的进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具核梭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具核梭杆菌参与结直肠癌进展和化疗耐药的机制作一综述,并讨论了具核梭杆菌作为生物诊断标志物的可行性及目前可以深入研究的抗具核梭杆菌侵袭的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核梭杆菌 结直肠癌 作用机制 治疗
下载PDF
结肠通过时间和盆底肌电图检查对功能性便秘分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3
作者 熊观瀛 赵志泉 +2 位作者 林琳 张红杰 林征 《胃肠病学》 2004年第1期24-26,共3页
背景: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随着社会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等的改变,其发病率正逐年增高,并向年轻化发展。正确的分型对该病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目的:探讨结肠通过时间和盆底肌电图检查对功能性便秘分型的临... 背景: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随着社会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等的改变,其发病率正逐年增高,并向年轻化发展。正确的分型对该病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目的:探讨结肠通过时间和盆底肌电图检查对功能性便秘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功能性便秘罗马Ⅱ诊断标准的患者32例,病史6个月~30年不等。应用不透X线的标志物进行结肠通过时间检查,计算传输指数(TI)和结肠排出率;同时结合盆底肌电图检查观察是否存在盆底肌与腹部肌群的矛盾运动。结果:结肠通过时间检查显示20例患者为出口梗阻型便秘,12例为慢传输型便秘。盆底肌电图检查显示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肌与腹部肌群的矛盾运动,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中有4例存在盆底肌与腹部肌群的矛盾运动。结论:采用结肠通过时间和盆底肌电图检查可对功能性便秘作出分型,方法简便易行且无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通过时间 盆底 肌电图检查 功能性便秘 饮食结构 生活方式
下载PDF
黏膜下激素注射联合扩张治疗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 被引量:13
4
作者 熊观瀛 王翔 +2 位作者 王敏 文卫 范志宁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黏膜下糖皮质激素注射联合扩张治疗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的疗效。方法选择经反复单纯扩张治疗失败的16例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的病例,进行探条扩张治疗联合黏膜下注射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的治疗方法,观察症状的变化及再狭窄的间隔时间... 目的探讨黏膜下糖皮质激素注射联合扩张治疗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的疗效。方法选择经反复单纯扩张治疗失败的16例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的病例,进行探条扩张治疗联合黏膜下注射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的治疗方法,观察症状的变化及再狭窄的间隔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探条扩张及黏膜下激素注射治疗,单纯扩张治疗时症状平均缓解时间为25.56d,扩张联合黏膜下激素治疗症状平均缓解时间为175.31d。结论黏膜下注射糖皮质激素可有效减少扩张次数,延长再狭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良性狭窄 激素 黏膜下注射
下载PDF
胃肠动力仪体表肠电生理起搏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贾婧 陆雅蓉 +3 位作者 张青 符强 沈晓玲 熊观瀛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1378-1383,共6页
目的:采用随机、单盲、空白对照设计的试验方法,探讨胃肠动力仪体表肠电生理起搏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纳入研究的72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给予胃肠动力仪“功... 目的:采用随机、单盲、空白对照设计的试验方法,探讨胃肠动力仪体表肠电生理起搏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纳入研究的72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给予胃肠动力仪“功能性便秘处方”(中频脉冲波+低频疏密波)治疗;对照组给予胃肠动力仪模拟治疗,无实际输出。治疗1次/d,每次45 min,共5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5 d后对2组功能性便秘患者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排便时间、粪便性状、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以及排便间隔天数、腹胀评分及总积分较治疗前均得到了改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各症状评分及总积分的改善更为明显(均P<0.05),其中排便时间、粪便性状和排便困难的改善尤为显著(均P<0.01)。试验组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2组不良事件均与试验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动力仪体表肠电生理起搏能够明显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具备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电生理起搏 功能性便秘 疗效
下载PDF
胶囊内镜胃通过时间与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的关系 被引量:10
6
作者 熊观瀛 王敏 +1 位作者 杨丽华 游思洪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318-2321,共4页
目的:探讨对胶囊内镜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的患者进行干预的恰当时机.方法:分析了109例胶囊内镜检查的胃通过时间(gastric transit time,GTT)与全小肠检查完成率(complete examination rate,CER)的关系,GTT与小肠通过时间(small bowel tra... 目的:探讨对胶囊内镜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的患者进行干预的恰当时机.方法:分析了109例胶囊内镜检查的胃通过时间(gastric transit time,GTT)与全小肠检查完成率(complete examination rate,CER)的关系,GTT与小肠通过时间(small bowel transit time,SBTT)的相关性,完成与未完成全小肠检查者GTT的差异,小肠肠腔狭窄者完不成全小肠检查的风险.结果:胶囊GTT分别为≤30min,30-60min,60-90min,>90min的各组之间的CER无统计学差异(P=0.971);胶囊胃内停留时间过长者注射胃复安后,其SBTT明显短于非胃复安组(t=-2.027,P=0.046);完成全小肠检查者的GTT(45.6min±35.8min,n=85)与未完成者的GTT(42.0min±36.4min,n=24)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665);小肠肠腔狭窄者未完成全小肠检查的风险是无狭窄者的6.588倍(OR=6.588,95%CI=1.866-23.258,P=0.004).结论:过早使用胃镜将胶囊送入小肠可能并不一定有助于CER的提高,胶囊在胃内停留超过90min的要考虑用胃镜将胶囊送入小肠,整个送胶囊过程最好在30min之内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 干预 全小肠检查完成率
下载PDF
生物反馈训练对不同类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熊观瀛 赵志泉 +1 位作者 张红杰 林征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训练对不同类型功能性便秘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门诊 3 2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训练治疗 ,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估、结肠通过时间检查和肌电图检查。结果 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2 0例 )临床症状改善 ,结肠通过时...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训练对不同类型功能性便秘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门诊 3 2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训练治疗 ,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估、结肠通过时间检查和肌电图检查。结果 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2 0例 )临床症状改善 ,结肠通过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 (P <0 .0 5) ,肌电图检查显示腹部和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幅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松弛幅度降低 (P <0 .0 5)。慢传输型便秘患者 (12例 )临床症状亦改善 ,结肠通过时间较治疗前亦明显缩短 ,肌电图检查显示腹部和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幅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松弛幅度降低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对各种类型的功能性便秘均有效 ,可作为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生物反馈训练 结肠通过时间 肌电图 出口梗阻型便秘 慢传输型便秘
下载PDF
P物质与肠易激综合征 被引量:15
8
作者 熊观瀛 林琳 赵志泉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3年第6期245-248,共4页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疾病,P物质是兴奋性胃肠肽类激素。本文系统阐述了P物质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作用.并对P物质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P物质 肠易激综合征 受体
下载PDF
经电子胆道镜U100双频激光治疗胆系结石的体会 被引量:10
9
作者 缪林 范志宁 +6 位作者 文卫 熊观瀛 吴萍 蒋国斌 章爱春 李农 张新建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探讨电子胆道镜下双频激光碎石对胆道术后残留结石的治疗效果及体会。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3月,经T管窦道采用电子胆道镜双频激光碎石治疗胆道术后残留结石54例(肝外胆管结石16例,肝内胆管结石23例,肝内合并肝外胆管结石15例),... 目的探讨电子胆道镜下双频激光碎石对胆道术后残留结石的治疗效果及体会。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3月,经T管窦道采用电子胆道镜双频激光碎石治疗胆道术后残留结石54例(肝外胆管结石16例,肝内胆管结石23例,肝内合并肝外胆管结石15例),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3例治愈,治愈率98.15%,1例为远端肝内胆管结石,胆管过于狭窄,胆道镜无法进入而取石失败。结论电子胆道镜下双频激光碎石能有效治疗肝内外胆管残留结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胆道镜 双频激光碎石 胆管结石
下载PDF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缪林 范志宁 +7 位作者 季国忠 张发明 张秀华 王翔 文卫 蒋国斌 熊观瀛 吴萍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6-378,共3页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2010年12月~2011年6月确诊为AC并接受POEM治疗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3例,女3例,年龄21~46岁,平均37岁,病程4~19年。POEM主要步骤:食管黏膜层切开;...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2010年12月~2011年6月确诊为AC并接受POEM治疗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3例,女3例,年龄21~46岁,平均37岁,病程4~19年。POEM主要步骤:食管黏膜层切开;分离黏膜下层,建立黏膜下"隧道";胃镜直视下切开环形肌;金属夹关闭黏膜层切口。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接受POEM手术,手术时间60~128min,平均76.5min,黏膜下隧道长度9~12cm,平均10.3cm,环形肌切开长度7~10cm,平均8.2cm,3例出现纵隔和皮下气肿。术后随访l~5个月,平均3.5个月,6例吞咽困难均明显得到解除。结论 POEM治疗AC短期疗效肯定,可以迅速缓解患者吞咽困难,但其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仍有待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肌切开术 内镜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巨大隆起性病变 被引量:7
11
作者 缪林 范志宁 +6 位作者 季国忠 文卫 王敏 王翔 熊观瀛 蒋国斌 吴萍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48-1151,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巨大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对胃镜和肠镜发现的消化道直径大于2cm的隆起病变行ESD治疗:在病灶周围标记、黏膜下注射、切开病灶周围黏膜、剥离病灶、处理创...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巨大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对胃镜和肠镜发现的消化道直径大于2cm的隆起病变行ESD治疗:在病灶周围标记、黏膜下注射、切开病灶周围黏膜、剥离病灶、处理创面。结果28例患者,8例病灶位于食管内,11例位于胃内,9例位于结直肠内,病灶直径20~35mm(平均24mm),病灶均位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食管内病灶,平滑肌瘤(起源于黏膜肌层)4例,食管囊肿2例,食管早期鳞癌2例。胃内病灶位于胃窦5例,胃底2例,胃体4例,其中增生性息肉4例,异位胰腺1例,管状腺瘤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3例,管状腺瘤伴高度不典型增生1例,早期胃癌侵犯黏膜肌层1例,间质瘤1例。结肠内病灶位于直肠4例,乙状结肠5例,其中绒毛状腺瘤2例,绒毛状管状腺瘤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3例,绒毛状管状腺瘤伴高度不典型增生1例,绒毛状腺瘤伴局部癌变1例,类癌1例,平滑肌瘤1例。ESD时间50~120min,病灶整块切除26例,分块切除2例。食管及胃内病灶ESD术后平均住院3.5d。结直肠病灶ESD术后平均住院4.6d。所有患者术中有少量出血,给予电凝或氩气止血,有1例胃窦管状腺瘤ESD术后出血,电凝、氩气止血无效,给予2枚钛夹止血。有1例直肠病灶ESD术后出现小穿孔,保守治疗16d后康复出院。术后2个月复查胃镜和肠镜,创面愈合良好,有1例胃窦增生性息肉有少量残留,给予圈套切除,余未出现复发。结论ESD治疗消化道巨大隆起性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能维持正常的生理结构,可使该类患者免于剖腹手术之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消化道 隆起病变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范志宁 刘训良 +4 位作者 缪林 文卫 熊观瀛 蒋国斌 吴萍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的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8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72h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的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8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72h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ERCP组),并与同期保守治疗36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ERCP组全部成功实施EST,66例胆总管结石者行网篮及气囊取石,所有82例均行鼻胆管引流,重症组8例同时行胰管支架引流。ERCP组平均腹痛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ERCP组重症组死亡率8.33%,对照组重症组死亡率33.33%。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ERCP治疗是安全的,能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减少病人住院天数和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内镜 治疗
下载PDF
急性梗阻性胰腺炎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变化 被引量:8
13
作者 范志宁 刘训良 +2 位作者 熊观瀛 文卫 缪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12-915,共4页
目的:结合胆管压力的变化来探讨胰腺炎轻重程度与胆胰管梗阻时间及腺泡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结扎胆胰管的方法制成胰腺炎模型.分别于梗阻后4、8、12 h以及解除梗阻后1、3 d分别测定胆管压力.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胰腺腺泡细胞Annex... 目的:结合胆管压力的变化来探讨胰腺炎轻重程度与胆胰管梗阻时间及腺泡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结扎胆胰管的方法制成胰腺炎模型.分别于梗阻后4、8、12 h以及解除梗阻后1、3 d分别测定胆管压力.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胰腺腺泡细胞Annexin V-FITC/PI和 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16.42±1.03)相比,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胆管压力明显增高(4,8, 12 h分别为49.98±3.05,90.20±8.66,589.00 ±60.10),而在解除梗阻后,压力迅速下降并在1 d即恢复正常(1,3 d分别为17.50±2.84, 16.37±0.46),变化显著(P<0.01).AnnexinV- FITC/PI检测显示梗阻4 h时细胞凋亡较多, 至梗阻12 h时,腺泡细胞凋亡明显减少而坏死增加;在解除梗阻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凋亡明显增多,坏死逐渐减少,变化显著(P<0.01). Caspase-3检测显示在梗阻4 h时凋亡表达最高,梗阻8 h已明显减少,12 h则以坏死为主要表达方式;解除梗阻后1 d仍以坏死为主,到第3天则表现出大量的凋亡,变化显著 (P<0.01).结论:胆管压力升高引起的胆胰液返流是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之一,并可引起胰腺腺泡细胞的凋亡减少,而早期恢复正常胆胰管压力可使细胞凋亡增多,有效的阻止急性胰腺炎的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阻性胰腺炎 胆胰管压力 腺泡细胞凋亡
下载PDF
胆胰管隔膜切开法在困难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管插管中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缪林 范志宁 +5 位作者 季国忠 张发明 张秀华 蒋国斌 熊观瀛 吴萍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1-604,共4页
目的探讨经胰管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术在困难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胆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4月该院消化医学中心拟行经内镜ERCP患者1074例,除外毕氏Ⅱ式、Roux-en-Y术后、十二指肠狭窄15例找不到乳头或不... 目的探讨经胰管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术在困难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胆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4月该院消化医学中心拟行经内镜ERCP患者1074例,除外毕氏Ⅱ式、Roux-en-Y术后、十二指肠狭窄15例找不到乳头或不能到达乳头外,1059例完成了ERCP,163例ERCP胆总管插管困难者行胰管放入导丝或塑料支架,94例胆管插管成功,仍不成功者行经胰管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术(下称隔膜切开组,36例)和针状刀乳头开窗术(下称针刀组,33例),比较两种方法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69例患者中的67例在乳头预切开术后可成功插入胆管,隔膜切开组成功率97.2%(35/36),针刀组成功率96.9%(32/33),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69例患者中11例出现并发症,包括急性胰腺炎6例、出血2例、胆道感染3例。其中,隔膜切开组急性胰腺炎2例,胆道感染1例,针刀组急性胰腺炎4例,出血2例,胆道感染2例。两组比较,隔膜切开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针刀组(8.3%比24.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胰管导丝或塑料支架置入可以提高ERCP胆管插管成功率,经胰管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术和针状刀乳头开窗术可进一步提高ERCP胆管插管成功率,经胰管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镜逆行 胆胰管隔膜切开 针状刀预切开 并发症
下载PDF
228例胶囊内镜检查的回顾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游思洪 彭炤源 +1 位作者 熊观瀛 黄光明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23-726,共4页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CE)在小肠克罗恩病(CD)检查中的应用、临床特点和并发症。方法分析228例CE检查的指征、诊断结果,比较CD与非CD的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和胶囊滞留率,完成全小肠检查者的小肠通过时间。结果共诊断CD 29例,占12.7%(29/228),...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CE)在小肠克罗恩病(CD)检查中的应用、临床特点和并发症。方法分析228例CE检查的指征、诊断结果,比较CD与非CD的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和胶囊滞留率,完成全小肠检查者的小肠通过时间。结果共诊断CD 29例,占12.7%(29/228),其检查指征为,不明原因腹痛或(和)腹泻而怀疑CD者19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而怀疑CD者5例,CD治疗后复查5例。其CE表现包括:纵行溃疡(75.9%,22/29)或阿弗他溃疡(24.1%,7/29),节段性分布,假息肉样增生(37.9%,11/29),肠腔狭窄(34.5%,10/29)等。CD组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为62.1%(18/29),非CD组为82.4%(164/199),前者低于后者(P=0.023)。CD组的小肠通过时间为(4.35±1.83)h(n=18),非CD组为(4.54±1.86)h(n=164),差异无显著性(P=0.689)。CD组胶囊滞留率为13.8%(4/29),非CD组为1.0%(2/199),前者高于后者(P=0.003)。结论 CD患者CE检查的完成率较低,胶囊滞留的风险较高,检查前应仔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配合腹部平片、小肠钡餐造影,甚至CT、MRI等检查,排除小肠狭窄、不全肠梗阻等,尽可能避免胶囊滞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 克罗恩病 全小肠检查完成率 胶囊滞留率
下载PDF
胰管支架植入后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锦 宋汉明 +6 位作者 沈颖洲 方清流 范志宁 文卫 王翔 仲恒高 熊观瀛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3-476,共4页
目的探讨胰管支架植入后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9月在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共199例行针状刀乳头括约肌... 目的探讨胰管支架植入后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9月在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共199例行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患者符合研究条件,分为A、B两组,A组直接采用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共143例患者;B组采用胰管支架植入后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共56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胆管插管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B组胆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87.4%(125/143)、96.4%(54/56)。两组患者并发出血比率分别为:10.5%(15/143)、1.8%(1/56);胆管炎发生率分别为:5.6%(8/143)、5.3%(3/56);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13.3%(19/143)、3.6%(2/56);两组均无穿孔或死亡病例。组间比较,B组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胆管炎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B组出血及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胰管支架植入后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可以提高困难ERCP的胆管插管成功率、降低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的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胰管支架植入 困难ERCP 插管 并发症
下载PDF
胆道镜在胆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范志宁 缪林 +2 位作者 文卫 熊观瀛 蒋国斌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4-15,21,共3页
目的探讨胆道镜在胆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我院近4年应用胆道镜在胆道疾病中应用的情况。结果我院应用胆道镜检查和治疗496例,术中检查96例,残石率为6.29%;术后检查380例,其中345例发现结石并行取石治疗。经口胆道镜检查和治疗20... 目的探讨胆道镜在胆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我院近4年应用胆道镜在胆道疾病中应用的情况。结果我院应用胆道镜检查和治疗496例,术中检查96例,残石率为6.29%;术后检查380例,其中345例发现结石并行取石治疗。经口胆道镜检查和治疗20例,其中15例为胆总管巨大结石,给予U100双频激光碎石后用取石网篮取出结石,5例于子镜中行胆管活检,证实为胆管癌。结论胆道镜应用操作简单、安全,能降低残石率,减少再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镜 胆道疾病
下载PDF
十二指肠乳头内生性腺瘤内镜下诊断与治疗(附8例报告)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丽华 熊观瀛 +1 位作者 王翔 范志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1期972-975,共4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内生性腺瘤的内镜下诊治方法。方法2005年6月~2008年10月对8例B超、MRCP影像学检查提示胆总管及肝内胆管不同程度的扩张,乳头开口及下段狭窄,进一步行ERCP及IDUS检查,发现病变并予以治疗。结果2例绒毛管状腺瘤伴...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内生性腺瘤的内镜下诊治方法。方法2005年6月~2008年10月对8例B超、MRCP影像学检查提示胆总管及肝内胆管不同程度的扩张,乳头开口及下段狭窄,进一步行ERCP及IDUS检查,发现病变并予以治疗。结果2例绒毛管状腺瘤伴上皮中度不典型增生及1例管状腺瘤行胰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1例绒毛管状腺瘤术后病理局部癌变,3个月后肝转移行介入化疗及栓塞2次,16个月全身复查未见异常;1例管状腺瘤伴上皮中度不典型增生者术后病理局部印戒细胞癌,术后6、14个月随访全身复查未见异常。1例管状乳头状腺瘤行十二指肠乳头内镜下切除术后置入胆管支架内引流,6个月后复发并癌变,术后10个月死亡;1例绒毛管状腺瘤伴上皮中度不典型增生行十二指肠乳头内镜下切除术后置入胆管支架内引流,术后6、12个月复查未见异常;1例绒毛管状腺瘤伴上皮中度不典型增生术后病理与术前相同,且切除干净,未随访。1例绒毛状管状腺瘤伴高级上皮内瘤变,胆道塑料支架置入术,术后4个月反复胆道感染,内镜下更换为金属支架。1例乳头状腺瘤置入胆管支架内引流,术后失访。1例管状腺瘤拒绝治疗,电话至12个月随访无异常不适。结论十二指肠乳头内生性腺瘤临床罕见,且易于癌变,对乳头切开后黏膜层及肌层增厚的患者尤其有增生性病变者应常规多点取活检,避免乳头内腺瘤及恶性变病灶的遗漏,并对相关病灶及时内镜下或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内生性腺瘤 内镜
下载PDF
无痛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治(附11例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翔 王敏 +5 位作者 范志宁 缪林 文卫 熊观瀛 蒋国斌 吴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03-1505,共3页
小肠被称为消化道的盲区。高达50%的小肠疾病难以获得确诊,以往的全消化道钡透、小肠钡透、血管造影等检查方法受客观条件限制。误诊及漏诊率较高。近年来出现的双气囊小肠镜(DBE)通过经口由上而下或者经肛由下而上对小肠进行全面... 小肠被称为消化道的盲区。高达50%的小肠疾病难以获得确诊,以往的全消化道钡透、小肠钡透、血管造影等检查方法受客观条件限制。误诊及漏诊率较高。近年来出现的双气囊小肠镜(DBE)通过经口由上而下或者经肛由下而上对小肠进行全面检查,不仅可在直视下观察全小肠黏膜,同时还可提供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内镜下治疗.对于小肠疾病的检出有突出的临床价值,是小肠疾病检查的理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气囊小肠镜 小肠疾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M2A胶囊内镜在45例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再探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丽华 熊观瀛 范志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5-666,共2页
目的:对M2A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再评估。方法:对经胃镜、全结肠镜、全消化道钡餐检查、腹部血管造影等检查无阳性发现的45例病变疑在小肠的患者,在进行适当的肠道准备后应用胶囊内镜进行小肠检查,再评估胶囊内镜检查在... 目的:对M2A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再评估。方法:对经胃镜、全结肠镜、全消化道钡餐检查、腹部血管造影等检查无阳性发现的45例病变疑在小肠的患者,在进行适当的肠道准备后应用胶囊内镜进行小肠检查,再评估胶囊内镜检查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45例中发现小肠病变39例(86.67%),包括小肠血管畸形19例、小肠非特异性炎性病变5例、增生性病变2例、Crohn病3例、小肠钩虫病1例、小肠息肉5例、末端回肠炎3例,6例未见异常发现。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任何不适,也无并发症发生,所获取的图像质量良好。结论:胶囊内镜能清晰安全卫生地观察小肠,对小肠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作为小肠疾病检查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A胶囊内镜 小肠疾病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