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构建更加成熟完善的执政话语体系
1
作者 熊道宏 《新湘评论》 2023年第7期46-46,共1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中国话语必然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话语,它是党的执政理论和70多年执政实践在言语或概念等形式上的呈现,是对党执政规律认识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中国话语必然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话语,它是党的执政理论和70多年执政实践在言语或概念等形式上的呈现,是对党执政规律认识的话语表达。党的二十大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构建出的一套不断成熟完善的执政话语体系,彰显了独有的话语建构能力与制度化的话语建构方式,这是党在全新视野下深化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最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规律 中国话语 话语建构 中国叙事 执政实践 执政话语体系 党的执政理论 话语表达
下载PDF
党的十九大文件对外翻译:创新、过程与前瞻 被引量:17
2
作者 杨雪冬 卿学民 +1 位作者 熊道宏 张琳娜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1-7,共7页
党代会文件是中央文献的重要类型,具有政治性、安全性、时效性等鲜明特点。简要介绍了党的十九大文件对外多语种翻译过程中的创新做法,分析了这些创新做法采取的原因和取得的效果,并对进一步改进中央文献翻译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这... 党代会文件是中央文献的重要类型,具有政治性、安全性、时效性等鲜明特点。简要介绍了党的十九大文件对外多语种翻译过程中的创新做法,分析了这些创新做法采取的原因和取得的效果,并对进一步改进中央文献翻译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这些创新提高了各语种翻译的质量,并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提升自身国际影响力的重视。党代会文件的翻译需要处理好七种关系才能实现安全和质量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九大文件 创新 过程 前瞻
下载PDF
堕落社会的自然救赎之路——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释义 被引量:7
3
作者 熊道宏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2-69,112,共8页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完整地呈现了"自然使人幸福与善良,然而社会却使他堕落与悲惨"这一卢梭思想的核心原则,它论述了自然状态的美好及人类分阶段的堕落历程,并阐明人类苦难的根源正是来源于自己。同时,卢梭笔下人类...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完整地呈现了"自然使人幸福与善良,然而社会却使他堕落与悲惨"这一卢梭思想的核心原则,它论述了自然状态的美好及人类分阶段的堕落历程,并阐明人类苦难的根源正是来源于自己。同时,卢梭笔下人类无法返回的自然状态为生活在社会状态中的文明人提供了启示。通过展现野蛮人与文明人对自身存在的不同感知状态,卢梭描述了一个存在感知完整结构的范本,揭示了人类救赎路径的基本方向。从这种完整的结构中,可以看到卢梭思想内基本张力获得消解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梭 自然状态 存在感知 自爱
下载PDF
中国政治语境中的“网民”概念 被引量:5
4
作者 熊道宏 蔡紫薇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27-134,共8页
作为与互联网相关的身份指代,"网民"这一概念关涉了当下中国绝大多数人,其内涵受到了来自"公民""人民""群众"等多个概念的影响。自1998年"网民"一词正式发布以来,"网民"... 作为与互联网相关的身份指代,"网民"这一概念关涉了当下中国绝大多数人,其内涵受到了来自"公民""人民""群众"等多个概念的影响。自1998年"网民"一词正式发布以来,"网民"展现了政治性身份与中立性指代的双重属性。从词源上说,"网民"继承了netizen对公民性的强调,neitzen一词在中西方不同的境遇反映了网民群体背后的公民意识。"网民"概念的多重意蕴反映了中国政治话语对丰富身份表达的需求,同时也展现了不同的理论建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语境 网民 公民 人民 群众
原文传递
答疑与翻译——对政治语言与工作机制的思考 被引量:12
5
作者 熊道宏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43-52,共10页
答疑工作是大会文件翻译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乃是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提出的有关中文理解的问题进行辅助性解答。这些问题构成了具有研究意义的经验材料。结合十九大答疑工作对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进行分析将有助于理解政治文... 答疑工作是大会文件翻译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乃是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提出的有关中文理解的问题进行辅助性解答。这些问题构成了具有研究意义的经验材料。结合十九大答疑工作对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进行分析将有助于理解政治文献翻译工作的难点要点,同时也可以在政治语言学意义上某种程度展现当代中国政治文献的语言特性,并有利于政治文献翻译工作者有意识地改进工作机制、培养翻译队伍,从而增强翻译质量。政治文献翻译需要完成政治语言向普通语言、普通语言向目标外语的双重转换,在这个过程中译者承担着意义重大的政治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大 政治文献翻译 答疑 政治语言 工作机制
下载PDF
中国减贫事业的国际舆论分析与传播策略 被引量:8
6
作者 熊道宏 《对外传播》 2020年第3期20-22,共3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凭借自身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对改善民生的持续追求,中国在消除贫困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按我国现行标准衡量,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已减少7亿多人,按国家统计局测算,截至2019年底,我国...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凭借自身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对改善民生的持续追求,中国在消除贫困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按我国现行标准衡量,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已减少7亿多人,按国家统计局测算,截至2019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551万人,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6%,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超过9000万人。①中国取得的成就为全球人类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按照世界银行标准测算,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脱贫人数占同期世界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中国是最早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并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设定的目标提供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贫困人口 绝对贫困人口 贫困发生率 人口总数 减贫事业 国家统计局 国际舆论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下载PDF
国家能力视角下的边境外宣:特征、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7
作者 熊道宏 《对外传播》 2018年第11期39-41,共3页
作为我国对外宣传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境地区外宣工作在增强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构建新征程故事的话语体系、展现新时代对外宣传自信、建立新形势下外宣队伍等方面具有外宣工作的一般特性.但同时受地缘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作为我国对外宣传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境地区外宣工作在增强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构建新征程故事的话语体系、展现新时代对外宣传自信、建立新形势下外宣队伍等方面具有外宣工作的一般特性.但同时受地缘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文化特点、民族构成等因素的影响,也呈现出特殊性与复杂性.其背后体现了更为显著的国家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宣工作 边境地区 国家能力 对外宣传工作 经济发展状况 传播能力 话语体系 地缘关系
下载PDF
重思自由——昆廷·斯金纳新罗马自由理论探究
8
作者 熊道宏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61-65,共5页
斯金纳试图再现一种历史上曾经占有重要地位而后却逐渐衰落的自由谱系,即共和主义式的自由传统,这尤其体现在他所称之为"新罗马"理论家的思想中。新罗马自由理论从自然身体与政治体之间的类比出发,认为当政治体不能依据自身... 斯金纳试图再现一种历史上曾经占有重要地位而后却逐渐衰落的自由谱系,即共和主义式的自由传统,这尤其体现在他所称之为"新罗马"理论家的思想中。新罗马自由理论从自然身体与政治体之间的类比出发,认为当政治体不能依据自身意志追求目的之时就应当被看作是一种非自由状态,而个体公民只有生活在自由政治体之中才能获得自由。这种承接了古代共和主义传统的自由理论对个体权利有着明确的关切,表现出了伯林意义上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双重特性,尤其在消极自由方面,它以依附而不自由取代了干涉而不自由作为自由与否的评判标准,在依附通往不自由的过程中有着独特的逻辑内涵。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窥见新罗马自由理论由于内含未完全展现的契约主义而导致的内在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廷·斯金纳 新罗马自由 共和主义 以赛亚·伯林 消极自由
下载PDF
推进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国际传播若干问题探讨
9
作者 熊道宏 《对外传播》 2022年第8期14-17,共4页
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国际传播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应有之义,也是回应世界关切的必然要求。作为百年宣传思想工作的组成部分,党的创新理论国际传播在不同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优良传统和显著成效能够通过中央文献对外翻译事业的发展表现出... 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国际传播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应有之义,也是回应世界关切的必然要求。作为百年宣传思想工作的组成部分,党的创新理论国际传播在不同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优良传统和显著成效能够通过中央文献对外翻译事业的发展表现出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国际传播应把握好内宣与外宣、整体与部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本土与世界这五对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理论创新 国际传播 对外宣传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中的第二个历史决议
10
作者 熊道宏 《北京党史》 2023年第6期50-56,共7页
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人民探索、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始终坚持思考探索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邓小平领导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及其蕴含的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对制度问题的思考,体现了改... 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人民探索、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始终坚持思考探索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邓小平领导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及其蕴含的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对制度问题的思考,体现了改革开放后党开始以全新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第二个历史决议中有关制度的阐述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作为基础性的整体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制度,集中表现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生命力的阐释;二是具体性制度,包括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与法制,以及集体领导制度与民主集中制。这些对制度的阐述及背后邓小平的制度建设思想,对当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第二个历史决议 国家治理体系 制度
原文传递
以大历史观指导新时代改革开放实践
11
作者 熊道宏 蔡紫薇 《机关党建研究》 2023年第12期31-33,15,共4页
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以大历史观看待改革开放史,是在以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为基础,以党中央对改革开放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的总结为依据的前提下,对改革开放历... 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以大历史观看待改革开放史,是在以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为基础,以党中央对改革开放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的总结为依据的前提下,对改革开放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的把握。要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史的主题、理论创新的主线、改革开放史的方位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理解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一贯性、立足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特殊性与把握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世界性的基础上运用大历史观指导新时代改革开放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史观 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中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12
作者 杨雪冬 熊道宏 《新华文摘》 2023年第11期6-9,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指引下,在中国式现代化整体框架内来探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能更好把握国家治理现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指引下,在中国式现代化整体框架内来探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能更好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内涵、战略地位、文明维度、历史脉络与推进方法,这为我们继续深化拓展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推进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组成部分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 战略地位 现代化视域 整体框架 深化拓展 历史脉络 理论内涵
原文传递
坚持胸怀天下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论中国共产党百年世界话语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熊道宏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16,共8页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胸怀天下”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充分表明党的世界话语构建进程中始终保持着眼世界格局、顺应历史潮流、关注人类命运的一贯逻辑。讨论党的话语中“共同体”的意义演进,尤其是“中华民族命运...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胸怀天下”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充分表明党的世界话语构建进程中始终保持着眼世界格局、顺应历史潮流、关注人类命运的一贯逻辑。讨论党的话语中“共同体”的意义演进,尤其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话语内涵构建,对理解党的世界话语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面向全人类的世界话语表达,是党对外部世界及自身与世界关系认知发展演变在新阶段的代表。文章认为,从理论上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内涵,要从党的世界观念的百年变迁中出发。其中,从延安时期到改革开放之前,党的世界观念分为民族性世界观与革命性世界观,分别对应着两种不同的世界话语;而改革开放之后,伴随世界观念的结构性变化,党的世界话语也不断更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话语 天下
原文传递
美德的政治异化——评卡罗尔·布拉姆的《卢梭与美德共和国》
14
作者 熊道宏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0-136,共7页
卡罗尔·布拉姆(CarolBlum)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研究领域主要涉及18世纪法国文学、法国大革命史等。她的主要著作有《狄德罗:哲学家的美德》(眈derot:TheVirtueofaPhiloso—pher)、《数字的力量:18世纪法国的... 卡罗尔·布拉姆(CarolBlum)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研究领域主要涉及18世纪法国文学、法国大革命史等。她的主要著作有《狄德罗:哲学家的美德》(眈derot:TheVirtueofaPhiloso—pher)、《数字的力量:18世纪法国的人口、生育和权力》(StrengthinNumbers:Popula—tion,Reproduction,andPowerinEighteenth—CenturyFrance)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德 政治异化 共和国 卢梭 纽约州立大学 法国大革命史 法国文学 18世纪
原文传递
近代中国“权利”概念的本土化建构——再论严复对卢梭“民约”思想的批判
15
作者 熊道宏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1-140,144,共11页
自1864年《万国公法》以"权利"翻译rights始,汉语词汇"权利"就不断获得新的现代意涵,并逐步被建构成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政治概念。对探究这一概念的本土化进程而言,严复关于卢梭"民约"思想的批判论述具... 自1864年《万国公法》以"权利"翻译rights始,汉语词汇"权利"就不断获得新的现代意涵,并逐步被建构成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政治概念。对探究这一概念的本土化进程而言,严复关于卢梭"民约"思想的批判论述具有重要的讨论意义。尤其是严复《〈民约〉平议》一文,因其展现了不同权利概念之间的冲突,能够成为一个颇具分析价值的思想片段。通过梳理严复在该文中对卢梭权利观点的评述,结合背后赫胥黎的论述,能够看到"权利"的本土化建构朝着两个方向进行:表达了非道德正当性的权利概念,以及融合了现实化、竞争化和力量化意涵的权利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卢梭笔下的"权利"原本有关政治秩序合法性的内涵丢失了,但卢梭思想的引入却为近代中国"权利"的本土化提供了思想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 本土化 严复 卢梭 概念史
原文传递
西方民主的萎靡与“非西方式民主”的兴起 被引量:4
16
作者 理查德.扬斯 熊道宏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0,共10页
非西方式民主制度已经成为有关民主之未来的讨论的焦点,在西方自由主义民主近年来表现糟糕等背景下,人们愈发呼唤非西方式民主的到来,但与此同时,对它的质疑声也不绝于耳。本文认为,对民主变化形式的探求能够且应当建立在自由主义民主... 非西方式民主制度已经成为有关民主之未来的讨论的焦点,在西方自由主义民主近年来表现糟糕等背景下,人们愈发呼唤非西方式民主的到来,但与此同时,对它的质疑声也不绝于耳。本文认为,对民主变化形式的探求能够且应当建立在自由主义民主的基础之上,最满足人们需要的民主变化形式应当体现为保障政治自由主义核心内涵的"自由主义+"。在此基础上,民主制度的变化范围沿着如下五大轴线而存在,即个体与集体权利、经济公正、社群主义形式、行动主义与代表制的替代形式以及非西方式司法,所有变化形式都含有提高"包容性"这一内涵。在新形势下,国际民主援助战略同样受到挑战,参与援助的人们在思考"如何"进行援助的同时,也需要重新反思民主援助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主义民主 非西方式民主 自由主义+ 民主的变化形式
原文传递
论西季威克对功利主义的辩护
17
作者 蔡紫薇 熊道宏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关于西季威克为功利主义所做辩护之结构,西方学界存在三种不同观点:基础论、融贯论和兼容论,这些观点的分歧在于对哲学直觉和常识道德在西季威克的功利主义辩护中的地位看法不同。通过回归到西季威克的经典文本,在其整个伦理学体系中分... 关于西季威克为功利主义所做辩护之结构,西方学界存在三种不同观点:基础论、融贯论和兼容论,这些观点的分歧在于对哲学直觉和常识道德在西季威克的功利主义辩护中的地位看法不同。通过回归到西季威克的经典文本,在其整个伦理学体系中分别考察这两项与功利主义相关的重要内容,我们发现,现有争论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对功利主义的合理性与优越性进行明确的区分。在西季威克的辩护结构中,合理仁爱的哲学直觉原则为功利主义的合理性提供了直觉基础;常识道德与功利主义的关系则证明了功利主义作为行为的终极指导原则具有优越性,二者共同构成了西季威克对功利主义的完整辩护。尽管西季威克的辩护仍然遗留下了实践理性二元论的难题,但其对古典功利主义的革新与系统化阐述的贡献无疑是重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觉基础 常识道德 功利主义 合理性 优越性
原文传递
卢梭论德性与善良
18
作者 克里斯托弗.凯利 熊道宏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2-48,共7页
本文沿着卢梭有关"自然善良"与"道德德性"之间差异的线索来考察卢梭的作品。在卢梭笔下,"自然善良"与"道德德性"具有特定的内涵,不能混淆,同时也存在"自然德性"这一包含力量元素但... 本文沿着卢梭有关"自然善良"与"道德德性"之间差异的线索来考察卢梭的作品。在卢梭笔下,"自然善良"与"道德德性"具有特定的内涵,不能混淆,同时也存在"自然德性"这一包含力量元素但却仅涉及个体自身福祉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卢梭有关神与人的观点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揭示。在他看来,信仰乃是道德德性不可或缺的支撑,实际上正是自尊心构建了德性与信仰之间的联系;而完美的存在是善良的,但却并非有德性的。在《一个孤独散步者的梦》、《爱弥儿》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人类在没有道德德性的情况下是有可能拥有神一般自足的神圣善良的。因此,在卢梭那里,善良将比德性更为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良 德性 自然 自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