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待手术时间对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全弓置换术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任加琴 王义舜 +2 位作者 林静 杜磊 熊际月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3年第3期141-148,共8页
目的探索待手术时间对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全主动脉弓置换术(TARS)术后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TARS治疗的140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住院期间复合不... 目的探索待手术时间对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全主动脉弓置换术(TARS)术后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TARS治疗的140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住院期间复合不良结局,定义为发生以下情况之一:全因死亡、短暂或永久性神经功能损伤、急性肾功能损伤、重度肝功能障碍和术后感染。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限制性三次样条曲线分析,评价发病至手术时间(待手术时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40例患者中,待手术时间中位数为6(0~108)d。107例(76.4%)发生了主要结局,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待手术时间(>14 d)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OR=0.20,95%CI:0.05~0.7)。将待手术时间分为<7 d组,7~14 d组,>14 d组,主要结局指标发生率分别为82.4%,76.5%和52.4%。与<7 d组比较中,>14 d组患者主要结局指标发生风险降低(82.4%vs.52.4%;校正OR=0.24,95%CI:0.08~0.77);其中7~14 d组神经功能损伤(55.3%vs.23.5%;校正OR=0.54,95%CI:0.18~1.67)和术后感染(30.6%vs.8.8%;校正OR=0.14,95%CI:0.04~0.55)风险显著降低;而>14 d组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风险显著降低(52.9%vs.19.0%;校正OR=0.17,95%CI:0.05~0.64)。血常规检测显示,发病后白细胞增加,第7天后开始下降,而血小板则于第7天后开始上升,二者皆在第14天后于稳定。结论TAAD发病7~14 d、14 d后行TARS手术的临床预后优于7 d内手术的患者,这可能与TAAD患者自身发病后由急性炎症反应逐渐转变为慢性炎症反应有关。本研究结果对TAAD的病理过程研究、分期提供一定参考作用,但基于主动脉夹层破裂风险,手术仍应尽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全主动脉弓置换术 待手术时间 术后不良事件 风险 预后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中负压辅助静脉引流装置操作规范流程及使用标准
2
作者 体外循环质控委员会专家组 周秀娟 +4 位作者 熊际月 刘刚 杜磊 吉冰洋 周成斌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3年第5期259-262,共4页
1背景负压辅助静脉引流(vacuum-assist venous drainage,VAVD)是指在体外循环中重力引流的基础上,将专用负压控制器连接到密闭的硬壳静脉贮血器,使静脉贮血器内形成控制性微负压,从而增加静脉引流量。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使用负压帮助... 1背景负压辅助静脉引流(vacuum-assist venous drainage,VAVD)是指在体外循环中重力引流的基础上,将专用负压控制器连接到密闭的硬壳静脉贮血器,使静脉贮血器内形成控制性微负压,从而增加静脉引流量。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使用负压帮助静脉引流的报道^([1]),但在1954年Gibbon使用重力简化腔静脉引流^([2])并在临床中广泛使用。21世纪初微创心脏手术的出现使VAVD再次进入人们视野,并逐渐在微创心脏手术^([3-6])、减少预充中^([7-9])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VAVD相关溶血和动脉栓塞的风险、不良事件等报道^([10-11]),使其再次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辅助静脉引流装置 体外循环 心肺转流 操作规范流程 使用标准
下载PDF
心脏停搏液的临床应用进展
3
作者 喻翔 杜磊 熊际月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3年第2期124-128,共5页
良好的心肌保护是影响心脏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心脏停搏液是心肌保护的基石,在心肌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对心脏停搏液的各要素比如停搏液设计、停搏液类型、灌注方式、停搏液温度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停搏液 心肌保护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全主动脉弓置换手术灌注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熊际月 谭赵霞 +2 位作者 黄文霞 罗丹 杜磊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0年第1期55-59,64,共6页
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需要在开放下吻合降主动脉与人工血管,这导致无法正常灌注而引起机体缺血。为减轻缺血对机体的损伤,体外循环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深低温全身停循环阶段。它使全弓置... 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需要在开放下吻合降主动脉与人工血管,这导致无法正常灌注而引起机体缺血。为减轻缺血对机体的损伤,体外循环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深低温全身停循环阶段。它使全弓置换手术成为可能,但带来较高的死亡率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第二阶段增加了选择性脑灌注,它使死亡率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但此期下半身缺血导致的腹腔脏器损伤尤为突出。第三阶段为全身灌注阶段。笔者提出下腔静脉逆行灌注联合顺行脑灌注,为减少手术后并发症带来新的曙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全主动脉弓置换 深低温停循环 选择性脑灌注 下腔静脉逆行灌注 体外循环
下载PDF
主动脉弓离断矫治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特点 被引量:2
5
作者 熊际月 练红梅 +4 位作者 刘婷 谭赵霞 罗明 秦臻 周荣华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6年第3期162-164,140,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离断(IAA)矫治术的体外循环(CPB)管理方法。方法 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IAA患儿9例,其中男6例,女3例;手术年龄5 d^3岁,体重2.6~12.5 kg;其中IAA分型A型6例、B型3例。均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下完成IAA一期矫治及其合...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离断(IAA)矫治术的体外循环(CPB)管理方法。方法 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IAA患儿9例,其中男6例,女3例;手术年龄5 d^3岁,体重2.6~12.5 kg;其中IAA分型A型6例、B型3例。均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下完成IAA一期矫治及其合并的其它心脏畸形纠治术。结果 9例均采用DHCA,其中有6例在DHCA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性顺行脑灌注(SACP),有3例未进行选择性脑灌注。平均转流时间(212±60)min,平均阻断时间(118±63)min,平均DHCA时间(27±4)min,平均选择性脑灌注时间(17±9)min;平均辅助时间(71±20)min。9例患儿均于术后24内清醒,呼吸机辅助时间10.2(0.58~18.07)d,ICU时间18(8~27.28)d,住院时间28(7~53)d。1例患儿术后第七天死于呼吸循环衰竭,其余8例患儿均康复出院。结论在DHCA下行婴幼儿IAA一期矫治术,停循环期间应采用持续SACP,且尽量缩短停循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离断 体外循环 深低温停循环 选择性脑灌注
下载PDF
心脏手术围术期血液保护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熊际月 谭赵霞 杜磊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2-226,共5页
心脏外科出血量多、用血量大,其客观原因是手术创面较大,加之血液肝素化、凝血因子、血小板破坏导致凝血功能异常,而患者对贫血耐受能力差,从而使血液需要量增加。对于此类手术,应当针对这些导致血液需要量增加的原因,实施系统的血液保... 心脏外科出血量多、用血量大,其客观原因是手术创面较大,加之血液肝素化、凝血因子、血小板破坏导致凝血功能异常,而患者对贫血耐受能力差,从而使血液需要量增加。对于此类手术,应当针对这些导致血液需要量增加的原因,实施系统的血液保护计划,以尽可能减少异体血需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血液保护
下载PDF
氧合器更换的体外循环模拟训练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周荣华 熊际月 +3 位作者 秦臻 谭赵霞 罗明 李崎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5年第4期213-215,239,共4页
目的通过对体外循环氧合不良及氧合器更换进行模拟训练,旨在规范体外循环中氧合不良的处理流程、氧合器更换的操作流程,从而提高体外循环团队对于氧合器故障的处理能力。方法 8名具备1年以上体外循环临床经验的体外循环学员参与本模拟训... 目的通过对体外循环氧合不良及氧合器更换进行模拟训练,旨在规范体外循环中氧合不良的处理流程、氧合器更换的操作流程,从而提高体外循环团队对于氧合器故障的处理能力。方法 8名具备1年以上体外循环临床经验的体外循环学员参与本模拟训练,包括首次训练及1月后的重复训练。通过设计体外循环中氧合不良的场景,指导老师带领学员共同讨论氧合不良的处理流程,并训练学员更换氧合器。记录各学员氧合器更换所需时间,并对学员的临床思维、操作技术及交流互动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分。结果与首次训练相比,1个月后重复训练后,体外循环学员的综合评分显著提高[(4.63±0.52)vs(3.0±0.76),P<0.05],氧合器更换所需时间显著缩短[(152.4±18.8)s vs(381.0±70.1)s,P<0.05]。结论体外循环模拟训练有助于规范体外循环氧合不良的处理流程和氧合器更换的操作步骤,降低氧合器更换所需要的时间,提高团队处理氧合器故障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不良事件 氧合不良 氧合器更换 模拟训练
下载PDF
华西综合血液管理策略减少体外循环患者异体血需要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侠丽 谭赵霞 +9 位作者 秦臻 喻翔 汪勃 周秀娟 刘婷 罗明 李呤雨 周荣华 杜磊 熊际月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2年第4期200-206,225,共8页
目的本研究拟评价体外循环中华西综合血液管理(HIBM)策略对患者异体血需要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于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体外循环下行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HIBM包括减少预充量、逆预充技术、机血管理等9... 目的本研究拟评价体外循环中华西综合血液管理(HIBM)策略对患者异体血需要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于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体外循环下行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HIBM包括减少预充量、逆预充技术、机血管理等9项策略。根据策略实施的时间,将患者分为实施前、推行期、全面实施。主要预后指标为围术期血制品使用量和使用率。结果3292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实施前为2265例、推行期318例,全面实施709例。与实施前比较,HIBM实施后全主动脉弓置换等大血管手术比例更高(14.7%vs.22.7%,P<0.001)而瓣膜置换手术比例较少(76.1%vs.67.0%,P<0.001);HIBM实施前后比较,血制品输注量红细胞(RBC)、新鲜冰冻血浆(FFP)、血小板(PLT)分别为:2.43 U vs.0.42 U;0.78 U vs.0.15 U;0.53 U vs.0.13 U、输注率(RBC、FFP、PLT分别为:47.0%vs.10.0%,23.0%vs.5.5%,35.0%vs.9.2%)均显著降低(所有P<0.001)。逻辑回归分析显示,HIBM能显著降低患者异体血暴露风险(RBC:OR=0.13,95%CI:0.10~0.16;FFP:OR=0.18,95%CI:0.13~0.26;PLT:OR=0.19,95%CI:0.14~0.25)。不同手术类型亚组分析也得出相似结果。结论HIBM能显著减少体外循环下心血管手术患者的输血量和异体血暴露风险,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血液管理策略 心血管手术 体外循环 输血 血液保护
下载PDF
华西综合血液管理策略降低体外循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风险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呤雨 谭赵霞 +9 位作者 秦臻 喻翔 汪勃 周秀娟 刘婷 罗明 刘侠丽 周荣华 熊际月 杜磊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2年第3期132-137,178,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华西医院体外循环推行综合血液管理(HIBM)策略是否能通过减少输血而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方法回顾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于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体外循环下行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根据策略实施时间,...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华西医院体外循环推行综合血液管理(HIBM)策略是否能通过减少输血而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方法回顾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于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体外循环下行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根据策略实施时间,将患者分为实施前(2020.5.31前)、推行期(开始实施HIBM部分策略,2020.6.1~7.31),实施后(2020.8.1后)三组。主要结局指标为急性肾损伤。次要指标为死亡率、应用体外膜氧合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二次开胸止血手术和消化系统并发症。结果3292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实施前为2265例,推行期318例,实施后709例。与实施前比较,HIBM实施后全主动脉弓置换等大血管手术比例更高(14.7%vs.22.7%,P<0.01);瓣膜置换手术比例减少(76.1%vs.67.0%,P<0.01);输血率(61.1%vs.14.8%)和平均输血量(3.74 U vs.0.8 U)均显著下降(P<0.01)。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在瓣膜置换手术患者(13.3%,vs.9.3%,P=0.006)和全人群(14.2%vs.11.9%,P=0.015)均显著下降。逻辑回归显示,综合血液管理策略能显著降低瓣膜手术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风险(OR:0.665,95%CI:0.473~0.934,P=0.019),但使用输血指标矫正后,这一显著性消失(OR:0.983,95%CI:0.684~1.413,P=0.927)。HIBM实施前、后患者死亡率、ECMO或IABP、出血和消化系统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IBM能降低体外循环后瓣膜手术患者的急性肾损伤发生风险,这可能与降低输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血液管理策略 体外循环 心血管手术 输血 急性肾损伤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中血液灌流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边龙茸 崔莹 +4 位作者 罗翀 李梅 熊际月 杜磊 武忠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2-539,共8页
目的探索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中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0年7月—2021年11月拟行主动脉... 目的探索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中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0年7月—2021年11月拟行主动脉全弓置换手术的AAD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HP组和对照组(C组)。HP组手术时于CPB中使用一次性HP灌流器[型号:HA380,健帆生物科技(中国)]行H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术期及术后30 d随访临床数据。结果最终纳入70例患者,其中男59例、女11例,年龄21~67岁。两组各35例患者。本研究中3例于术后3 d内死亡:HP组2例、C组1例,其余67例均生存至随访终点(术后30 d)。HP组与C组间术前基线资料,手术方式、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等术中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液制品用量、插管时间、住院时间、费用等资料相似,HP与C组间术中血红蛋白[(82.70±2.31)g/L vs.(82.50±1.75)g/L,P=0.954]及血小板浓度[(77.87±7.99)×10^(9)/L vs.(89.17±9.99)×10^(9)/L,P=0.3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组术后(ICU-12 h)IL-6[338.14(128.00,450.70)pg/mL vs.435.75(180.50,537.00)pg/mL,P=0.373]、IL-8[35.04(18.02,40.35)pg/mL vs.43.50(17.70,59.95)pg/mL,P=0.383]、IL-10[21.19(6.46,23.50)pg/mL vs.43.41(6.34,50.80)pg/mL,P=0.537]等炎性因子水平略低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组肺部感染(0.00%vs.11.76%,P=0.042)、肝损伤(2.94%vs.20.58%,P=0.027)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其他术后并发症如心律失常、神经系统并发症、泌尿系统并发症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PB中HP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对于降低AAD患者术后炎性因子水平、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有限,对于部分肺、肝损伤的高危人群可能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体外循环 主动脉夹层 炎性因子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脑顺行性灌注联合下腔静脉逆行性灌注用于全主动脉弓置换手术 被引量:11
11
作者 熊际月 林静 +4 位作者 罗明 谭赵霞 武忠 郭应强 杜磊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524-527,共4页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type A Stanford 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AD)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通过内膜破口进入其壁中层,并累及升主动脉。48h内AAAD患者非手术治疗死亡率高达50%,3个月内高达90%[1-2]。
关键词 全主动脉弓置换手术 深低温停循环 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 下腔静脉逆行性灌注
原文传递
体外循环后期心脏复苏
12
作者 熊际月 林静 杜磊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80-83,共4页
从恢复血液灌注至停体外循环,心肌不仅需要从外科损伤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打击中恢复,而且要尽快发挥其全部功能。恢复心肌灌注早期需增加心肌灌注,避免心室膨胀、避免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高能量除颤;后期需根据心脏功能... 从恢复血液灌注至停体外循环,心肌不仅需要从外科损伤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打击中恢复,而且要尽快发挥其全部功能。恢复心肌灌注早期需增加心肌灌注,避免心室膨胀、避免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高能量除颤;后期需根据心脏功能、心电图变化给予处理,即可顺利停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复苏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原文传递
小儿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管理及护理要点 被引量:13
13
作者 肖乾慧 熊际月 刘娟 《华西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777-781,共5页
七氟烷作为一种无刺激味、气道刺激性小,尤其是诱导迅速、苏醒快、呼吸抑制弱的吸入麻醉药,目前已成为各类小儿外科手术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的主要药物。但七氟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静脉麻醉药。七氟醚麻醉后的苏醒期,... 七氟烷作为一种无刺激味、气道刺激性小,尤其是诱导迅速、苏醒快、呼吸抑制弱的吸入麻醉药,目前已成为各类小儿外科手术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的主要药物。但七氟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静脉麻醉药。七氟醚麻醉后的苏醒期,即使无疼痛等其他刺激,部分患者也会出现躁动、兴奋。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为10%~67%,以学龄前儿童发生率最高。为防治这种现象,临床使用咪达唑仑、丙泊酚等药物,不仅可能出现呼吸抑制、缺氧等不良事件,同时会明显延长患儿在麻醉苏醒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内的停留时间,增加医疗成本,对手术效果、PACU医护人员配备、家长的满意度甚至患儿自身安全等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所以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躁动是小儿麻醉医生及PACU医护人员最为关注的临床事件之一。为了提高小儿麻醉质量,该文系统回顾了小儿七氟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评估、病因、管理护理以及合理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全身麻醉 苏醒期躁动 小儿
原文传递
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与心肌保护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乾慧 熊际月 +1 位作者 秦臻 杜磊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681-685,共5页
心肌损伤是心脏手术引起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手术操作、全身炎性反应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是造成心肌损伤的主要因素。轻柔而迅速的手术操作能减轻机械因素对心肌的损伤,缩短心肌缺血时间,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的损伤。良好的心肌保护... 心肌损伤是心脏手术引起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手术操作、全身炎性反应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是造成心肌损伤的主要因素。轻柔而迅速的手术操作能减轻机械因素对心肌的损伤,缩短心肌缺血时间,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的损伤。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是患者术后恢复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通过调节心脏保护液的温度、成分、灌注方法而增加心肌氧供、降低氧耗、抑制炎性反应、清除氧自由基,并使用药物启动心肌细胞内源性保护机制,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心肌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保护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原文传递
经膜肺出气口实时二氧化碳监测用于评估二氧化碳分压的临床意义和可行性
15
作者 端木剑宇 梁永年 +2 位作者 喻翔 杜磊 熊际月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4期318-323,共6页
二氧化碳溶解于动脉血液产生的分压称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在维持血液酸碱度、调节血管张力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生理状态下,机体化学感受器实时接收PaCO_(2)信号,并通过肺脏将PaCO_(2)维持在正常范围。然而体外循环中人工... 二氧化碳溶解于动脉血液产生的分压称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在维持血液酸碱度、调节血管张力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生理状态下,机体化学感受器实时接收PaCO_(2)信号,并通过肺脏将PaCO_(2)维持在正常范围。然而体外循环中人工通气和人工血流的建立、术野吹入CO_(2)气体等可引起PaCO_(2)异常,但此时缺乏正常反射弧调节,导致PaCO_(2)异常加剧而对重要脏器,特别是脑血管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体外循环中行实时PaCO_(2)监测具有极其重要意义,遗憾的是,我国目前因缺乏相应设备而仍无实施。基于麻醉过程中实时监测呼吸末CO_(2)评估PaCO_(2),经膜肺气体出口实时监测CO_(2)(OeCO_(2))用于评估PaCO_(2)可能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但该技术使用中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本文将对这些内容进行综述,旨在通过对OeCO_(2)的实时监测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二氧化碳分压 氧合器出口二氧化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