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改革的政策效应研究--以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为例
1
作者 熊雪锋 原志听 +1 位作者 昌敦虎 董战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740-6754,共15页
基于中国2007-2016年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作为外生冲击,运用多时点DID评估方法,考察了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改革对空气污染减排的影响效应、传导机制和异质性.结果表明:(1)基准回归表明,生态环境质量监测... 基于中国2007-2016年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作为外生冲击,运用多时点DID评估方法,考察了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改革对空气污染减排的影响效应、传导机制和异质性.结果表明:(1)基准回归表明,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改革会显著降低SO_(2)排放量和PM_(2.5)浓度,且减排效应与国控监测站点密度正相关,这一结论在进行安慰剂检验、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传导机制分析发现,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强度和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是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改革抑制空气污染物排放的两个重要传导渠道,限制工业企业数量和增加公共交通投放有效抑制了空气污染物排放;(3)异质性分析显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改革的空气污染减排效应在初始排放量越大的城市和财政分权程度越高的城市越明显,而财政压力对其减排效应有削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质量监测 空气污染 减排效应 信息不对称 双重差分
下载PDF
“以地谋发展”模式转轨:制度特征与经济影响
2
作者 熊雪锋 李昊泽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0,共10页
研究目的:对“以地谋发展”模式转轨的制度特征、运行状态和政策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摆脱土地依赖、实现经济转型的路径和策略。研究方法:基于文献、政策和数据的制度变迁和模式转型研究。研究结果:(1)“以地谋发展”模式是建立在特有土... 研究目的:对“以地谋发展”模式转轨的制度特征、运行状态和政策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摆脱土地依赖、实现经济转型的路径和策略。研究方法:基于文献、政策和数据的制度变迁和模式转型研究。研究结果:(1)“以地谋发展”模式是建立在特有土地制度基础上的体系性集成系统,模式转轨和模式转型具有不同理论内涵和经济影响;(2)模式转轨政策忽视既有模式体系特征,以局部改革化解内生困境,这些政策在短期内达成既定目标的同时也直接改变了相应环节运行状态;(3)模式转轨引起的相应环节运行变化通过体系性传导机制妨碍既有模式运行,加剧下行压力和系统风险,不能完成经济转型。研究结论:“以地谋发展”模式自成体系,经济转型需要以系统性改革设计处理好摆脱土地依赖、培育新发展模式和防范系统风险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以地谋发展 系统风险 模式转轨 经济转型
下载PDF
宅基地权利分置的制度结构与农户福利 被引量:22
3
作者 姚树荣 熊雪锋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23,共8页
研究目的:在分析宅基地制度改革面临的理论与实践困境基础上,提出一种权利分置的制度安排,期望为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运用Amartya Sen的可行能力理论及自然实验法、实证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城乡联建对农户... 研究目的:在分析宅基地制度改革面临的理论与实践困境基础上,提出一种权利分置的制度安排,期望为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运用Amartya Sen的可行能力理论及自然实验法、实证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城乡联建对农户福利的影响,作为检验宅基地权利分置制度绩效的现实参照。研究结果:联建后农户总体福利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从子系统看,福利效应最显著的是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就业发展和家庭经济居中,公平感知最差;从重要性来看,农户看重的福利因素依次为公共服务、家庭经济、居住环境、就业发展、公平感知。研究结论:宅基地权利分置改革思路可行,风险可控,但约束条件与机制设计至关重要。应以权利分置为突破口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并从底线出发搞好约束机制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宅基地流转 权利分置 城乡联建 农户福利
下载PDF
泸县宅基地制度改革实践与创新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守英 熊雪锋 《中国土地》 2018年第3期10-13,共4页
作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和全国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四川省泸县通过宅基地取得和成员权保障、宅基地有偿退出及使用、节余宅基地的市场化等方面的制度创新,为探索农村土地制度促进农民财产性权益的实现、城乡融合、乡村产业发... 作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和全国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四川省泸县通过宅基地取得和成员权保障、宅基地有偿退出及使用、节余宅基地的市场化等方面的制度创新,为探索农村土地制度促进农民财产性权益的实现、城乡融合、乡村产业发展和村庄转型提供了一定的制度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制度创新 宅基地 泸县 实践 抵押贷款 城乡融合 产业发展
下载PDF
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使用亟待规范
5
作者 熊雪锋 《中国计量》 2002年第7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规范化 计量器具 许可证 标志 编号 使用
下载PDF
Rural Land Rights in China: Evolution and Case Studies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守英 熊雪锋 龙婷玉 《China Economist》 2020年第2期109-120,共12页
Constant divisions of rural land rights and contract renegotiations are the hallmark of China’s collective ownership system.Rural land ownership,property and operation systems in China have experienced four stages of... Constant divisions of rural land rights and contract renegotiations are the hallmark of China’s collective ownership system.Rural land ownership,property and operation systems in China have experienced four stages of evolution:(i)The People’s Communes,which served administrative and economic functions,exercised integrated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property,and operation rights.(ii)Under the system of“threetier ownership with production teams as basic accounting units,”production teams exercised the ownership right over land plots with greater autonomy and were responsible for organizing farm work.(iii)The household contract system has entitled farmers to claim surplus products and turned farm households into the basic uni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Subsequently,the reform of collective ownership has further enhanced farmers’contract rights and separated their operation rights from contract rights.The separation of rural land ownership,contract and operation rights marks a top-down design of the structure of China’s rural land rights after the collective ownership system and the reform of household contract system.By recognizing separate contract and operation rights without changing collective ownership,the separation aims to protect rural land contract and operation righ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As in the four case studies,Chongzhou,Songjiang,Meitan and Liupanshui have experienced a restructuring of collective ownership,contract and operation rights.Their experience foretells complexities in the future evolution of rural land right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ctive ownership land rights division of land rights institutional evolution
下载PDF
经济结构变革、村庄转型与宅基地制度变迁——四川省泸县宅基地制度改革案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守英 熊雪锋 《浙江国土资源》 2018年第7期38-38,共1页
经济结构变革与村庄转型是传统农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内在需求,“农二代”社会和经济行为特征的变化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要动力。不同世代的农民与宅基地的粘度不一,代际差异决定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节奏与速度。文章以四川省泸县宅基地制... 经济结构变革与村庄转型是传统农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内在需求,“农二代”社会和经济行为特征的变化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要动力。不同世代的农民与宅基地的粘度不一,代际差异决定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节奏与速度。文章以四川省泸县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为例,分析传统农区经济结构变革和村庄转型对宅基地制度变革的影响,指出:乡村经济结构正在质变;村庄的分化和相对集聚;城乡互动与宅基地价值显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结构 制度改革 宅基地 四川省 村庄 泸县 案例 变迁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理论创造的政治经济学
8
作者 刘守英 熊雪锋 《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9,共17页
人类实践和认识中存在主观主义和问题导向两种取向,主观主义根源于理论同实践相脱离、主观与客观相矛盾,问题导向则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转型起始于落后农业国而非发达工业国,决定了中国的道路选择与理论... 人类实践和认识中存在主观主义和问题导向两种取向,主观主义根源于理论同实践相脱离、主观与客观相矛盾,问题导向则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转型起始于落后农业国而非发达工业国,决定了中国的道路选择与理论创造只能以问题为导向。中国共产党理论创造的基本经验是直面国家和民族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调查发现真问题、以中国问题界定中国特色、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互动把握问题和以解决中国道路问题为根本目的。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在推动落后农业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中完成了理论创造,形成了既有别于经典理论、又有别于既有模式的建国论、富国论和强国论。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造仍是解决新时代新征程中重大问题的法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导向 理论创造 中国共产党百年 新时代
原文传递
坚持问题导向的中国经济理论创新
9
作者 刘守英 熊雪锋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3年第1期33-35,共3页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中国经济学界坚持问题导向的政治经济学方法,以回应并解决新时代重大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出发点,积极推动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经济理论创新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一、何为问...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中国经济学界坚持问题导向的政治经济学方法,以回应并解决新时代重大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出发点,积极推动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经济理论创新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一、何为问题导向的政治经济学方法问题导向的政治经济学方法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基本特征、构成要件、分析特色三个方面,三者有机统一、缺一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方法 问题导向 中国经济学界 知识体系构建 新征程 中国之路 构成要件 基本内涵
原文传递
“以地谋发展”模式的衰竭——基于门槛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51
10
作者 刘守英 王志锋 +1 位作者 张维凡 熊雪锋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92,119,M0005,共1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方政府利用土地制度的独特安排主导经济发展,一方面低价出让工业土地招商引资推进工业化,另一方面通过高价出让商住用地及土地抵押获取资金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化,土地推动的快速结构变迁创造了中国的增长奇迹...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方政府利用土地制度的独特安排主导经济发展,一方面低价出让工业土地招商引资推进工业化,另一方面通过高价出让商住用地及土地抵押获取资金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化,土地推动的快速结构变迁创造了中国的增长奇迹。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阶段转换以及"以地谋发展"模式潜在的诸多问题不断累积,以土地推动发展的效力减退、不可持续性显现。本文通过门槛回归研究表明,土地对经济的贡献存在"倒U"型的门槛特征,经济转型期土地对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功能已经枯竭,不同地区存在的问题程度不一。在东部地区,过度的土地依赖导致了风险增加和低质量招商引资等问题,已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而中西部地区复制东部地区的"以地谋发展"模式一直绩效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地谋发展 经济发展 衰竭 门槛回归模型
原文传递
土地制度与中国发展模式 被引量:61
11
作者 刘守英 熊雪锋 +1 位作者 章永辉 郭贯成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4-53,共20页
土地在中国经济奇迹创造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越来越引起高度关注,但是,现有基于政府特殊性的研究忽视了土地的重要性,影响了对中国发展模式的理解和解释力。本文刻画了政府通过独特土地制度安排主导发展权的"以地谋发展"模式的... 土地在中国经济奇迹创造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越来越引起高度关注,但是,现有基于政府特殊性的研究忽视了土地的重要性,影响了对中国发展模式的理解和解释力。本文刻画了政府通过独特土地制度安排主导发展权的"以地谋发展"模式的特征和典型化事实,构建了土地作用于结构转变和经济增长的机制,通过建立一个纳入土地要素的经济增长计量模型,利用全国地级市样本数据检验了土地经由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结构转变和通过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了结构转变不同阶段的土地制度安排及其变迁影响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程度和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研究旨在描述和解释中国改革时期形成的推动快速结构转变和高增长的"以地谋发展"的事实和逻辑,随着经济发展阶段转换和内外环境变化,土地的功能和"以地谋发展"模式的风险和问题凸显,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地谋发展 经济增长 结构转变 土地资本化
原文传递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制度供给 被引量:103
12
作者 刘守英 熊雪锋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96,共17页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乡村现代化不仅是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梦"的成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是未来"三农"领域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乡村现代化不仅是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梦"的成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是未来"三农"领域理论创新、决策制定、政策实施、政府工作的基本方位。十九大报告描绘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未来农村图景,2018年中央1号文件作出了2020、2035、2050年三个阶段的乡村振兴战略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现代化 振兴战略 制度供给 理论创新 政府工作 乡风文明 生活富裕 中国梦
原文传递
产权与管制——中国宅基地制度演进与改革 被引量:104
13
作者 刘守英 熊雪锋 《中国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27,共11页
财产权和乡村内部治权是乡村秩序的基础,宅基地产权和治理规则是乡村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建国以来宅基地制度演进的基本逻辑是以保障居住功能弱化财产权利、为了耕地保护削弱乡村内部治权,从而国家公权支撑的“管制”权不断强化。“... 财产权和乡村内部治权是乡村秩序的基础,宅基地产权和治理规则是乡村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建国以来宅基地制度演进的基本逻辑是以保障居住功能弱化财产权利、为了耕地保护削弱乡村内部治权,从而国家公权支撑的“管制”权不断强化。“强管制,弱产权”的宅基地制度安排导致管制无效和产权无效。国家主导的宅基地制度改革顶层设计朝着强化管制、有限开放产权的方向进行,地区试点的制度创新明显朝向寻求有效治理和显化财产权利。浙江义乌、四川泸县、江西余江的试点昭示了朝向有效产权、村内治权与国家有限管制的宅基地改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改革 产权 治权 管制 制度演进
原文传递
经济结构变革、村庄转型与宅基地制度变迁——四川省泸县宅基地制度改革案例研究 被引量:148
14
作者 刘守英 熊雪锋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0,共19页
通过对四川省泸县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案例研究,本文得出结论:经济结构变革与村庄转型是传统农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内在需求,"农二代"社会和经济行为特征的变化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要动力。不同世代的农民与宅基地的粘度不一,代... 通过对四川省泸县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案例研究,本文得出结论:经济结构变革与村庄转型是传统农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内在需求,"农二代"社会和经济行为特征的变化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要动力。不同世代的农民与宅基地的粘度不一,代际差异决定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节奏与速度。在总结泸县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传统农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即以人为单位、以成员权为基础细化宅基地取得制度和落实居住权利保障;以激励为导向、以区位为根据实行宅基地的有偿使用与退出;以县域为半径、以农民身份为依托实现村庄的有效开放与要素集聚;以闲置结余宅基地为对象实现宅基地与集体建设用地的权利平等;以村庄规模控制为前提、以规划为龙头实现村内自治的宅基地管理与使用制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结构变革 村庄转型 宅基地制度
原文传递
集体所有制下的农地权利分割与演变 被引量:34
15
作者 刘守英 熊雪锋 龙婷玉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2,共11页
农地权利不断分割与合约再议定是集体所有制建立以来的基本特征。集体所有制下农地所有权、产权与经营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化:"一大二公、人民公社"体制通过政社合一弱化土地产权和实施统一经营,实现了集体土地所有权、产... 农地权利不断分割与合约再议定是集体所有制建立以来的基本特征。集体所有制下农地所有权、产权与经营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化:"一大二公、人民公社"体制通过政社合一弱化土地产权和实施统一经营,实现了集体土地所有权、产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体制落实生产队所有权、扩大生产队产权自主性,实施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统一经营;"集体所有、家庭承包"体制变革为成员集体所有权,赋予农户承包地剩余权,家庭经营成为农业经营主要形式;后包产到户时期进一步改革成员集体所有权,强化农户承包权权能,农户承包经营权实现承包权与经营权的自发分离。农地"三权分置"是继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制改革后对中国农地权利结构的顶层制度设计,旨在不改变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前提下实现农户承包权与耕作者经营权分离的法定和对承包权与经营权实行依法平等保护。崇州、松江、湄潭、六盘水四个案例表明,真实世界的地权变革发生了集体所有权、成员承包权与经营主体经营权的权利重构,预示着未来农地权利结构演进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所有制 地权 权利分割 制度演变
原文传递
中国乡村治理的制度与秩序演变——一个国家治理视角的回顾与评论 被引量:82
16
作者 刘守英 熊雪锋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23,共14页
本文从国家治理视角回顾了中国对广袤乡村疆域的治理。在漫长的国家乡村治理进程中,乡村的秩序既取决于国家攫取的程度和方式,也取决于国家与代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和代理人的行为,以及作为乡村治理基础的非正式制度的作用。中国的... 本文从国家治理视角回顾了中国对广袤乡村疆域的治理。在漫长的国家乡村治理进程中,乡村的秩序既取决于国家攫取的程度和方式,也取决于国家与代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和代理人的行为,以及作为乡村治理基础的非正式制度的作用。中国的国家乡村治理经历了从传统乡土社会时期的县政村治——集体化时期的国家全面控制——改革时期的乡政村治——城乡统筹时期的国家治理的演变和回归。国家乡村治理制度安排改变的目的是矫正上一个时期的治理弊端和问题,但迄今有效的国家乡村治理结构与秩序并未形成。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带来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的转型,城乡中国下的国家乡村治理出现大变局,非正式制度规则与秩序进一步演化与变迁,国家正式治理的成本收益结构发生变化。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形成与乡村转型相适应的乡村治理制度安排,提高国家直接治理的绩效、完善与乡村治理半径相适应的委托代理制度安排,进行村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力量平衡,形成更有效的乡村治理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乡村治理 制度 乡村秩序
原文传递
以宅基地有偿退出改革助推易地扶贫——四川省泸县“嘉明模式”分析 被引量:27
17
作者 姚树荣 熊雪锋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24,共4页
"嘉明模式"的核心要义是将宅基地有偿退出改革和易地扶贫相结合,探索出了一种对特殊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的新路子,具有一定借鉴与推广意义。其精准脱贫的机理可概括为:宅基地价值得以显化,以土地发展权换取资金,构建产业扶贫长... "嘉明模式"的核心要义是将宅基地有偿退出改革和易地扶贫相结合,探索出了一种对特殊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的新路子,具有一定借鉴与推广意义。其精准脱贫的机理可概括为:宅基地价值得以显化,以土地发展权换取资金,构建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实行农村与城镇"双保障"。但这一模式也有一定局限性,具体表现为:指标流转范围受限,资金压力较大;制度设计欠合理,群众参与度较低。进一步优化完善"嘉明模式",一是把宅基地有偿退出看作自然的历史过程,二是探索建设用地指标市场化交易机制,三是完善宅基地有偿退出的收益分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明模式 宅基地有偿退出 易地扶贫
原文传递
坚持问题导向的中国经济理论创新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守英 熊雪锋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9-118,206,共21页
当前的中国经济理论创新滞后于伟大经济实践。围绕这一现状,以20世纪30—40年代和80—90年代中国经济理论繁荣发展的两个重要时期为例,论证问题导向的政治经济学方法在回应重大经济问题、为经济决策提供理论支撑的关键作用与基本内涵,... 当前的中国经济理论创新滞后于伟大经济实践。围绕这一现状,以20世纪30—40年代和80—90年代中国经济理论繁荣发展的两个重要时期为例,论证问题导向的政治经济学方法在回应重大经济问题、为经济决策提供理论支撑的关键作用与基本内涵,由此形成回应时代重大关切、注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进入真实世界、发现自身独特性的分析逻辑,以及准确认识国情和体制特征、从实践提炼理论、分析和解释经济社会变迁、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方法优势。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中国经济学界坚持问题导向的政治经济学方法,以回应并解决新时代重大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出发点,积极推动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经济理论创新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导向 经济实践 经济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原文传递
《民法典》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守英 熊雪锋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2-142,共11页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到“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民法典》通过设立财产权属与利用、市场准入、市场交易规则等为发展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基本法。从经济与法律的视角归纳现...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到“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民法典》通过设立财产权属与利用、市场准入、市场交易规则等为发展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基本法。从经济与法律的视角归纳现代市场经济与法治的一般理论,民事单行法立法模式下中国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反映了中国在朝向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对成体系的《民法典》的需求。《民法典》体系性特征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法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市场经济 法治 民法典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原文传递
山东省的农业工业化及其转型升级 被引量:3
20
作者 熊雪锋 刘守英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2-90,共9页
在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的误导下,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普遍忽视农业的重要性和竞争力,片面强调制造业工业化和城市化。山东省农业发展绩效的大幅度提升,表明农业也可以实现工业化、也可以成为颇具竞争力的产业。根据农业国工业化理论... 在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的误导下,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普遍忽视农业的重要性和竞争力,片面强调制造业工业化和城市化。山东省农业发展绩效的大幅度提升,表明农业也可以实现工业化、也可以成为颇具竞争力的产业。根据农业国工业化理论,山东省农业工业化的路径是通过劳动、土地、服务、技术等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实现农作方式的变迁:以现代要素替代传统要素投入,依靠土地流转和经营方式创新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以服务规模化和区域专业化提高农业经营规模报酬,最终实现农业生产率提升和农业回报的增加。然而,山东省的农业工业化也面临着数量增长型绩效下降、生产要素匹配度低、传统要素依赖度过高、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不够、冗余劳动力堆积、机械化匹配度低等挑战,亟需转型升级。本文的分析表明,农业工业化的根本道路在于农业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以及不断地、持续地升级,形成各种生产要素配比适度、协调一致的有机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农业工业化 要素组合 转型升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