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足少阳经穴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磊 熊鹿静 +3 位作者 李炳坤 唐小高 喻林 周鑫 《中医正骨》 2022年第6期9-16,共8页
目的:探讨电针足少阳经穴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膝关节ACL部分损伤患者50例。由同一组医生行膝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单束ACL重建术,术后第2天开始电针患侧足少阳经的悬... 目的:探讨电针足少阳经穴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膝关节ACL部分损伤患者50例。由同一组医生行膝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单束ACL重建术,术后第2天开始电针患侧足少阳经的悬钟、阳陵泉、膝阳关、环跳4穴。每天1次,连续治疗6d为1个疗程,2个疗程间隔1d,共治疗6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2周、4周、6周时双侧膝关节的被动活动察觉阈值(threshold to detection of passive motion,TTDPM)、关节位置觉(joint position sense,JPS)以及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s)P40起始潜伏期、波幅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潜伏期、波幅。结果:①TTDPM。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312.586,P=0.000)。双侧膝关节TTDPM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406.942,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膝关节TTDP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334.592,P=0.000)。患侧膝关节TTDPM随时间呈下降趋势(3.57°±0.53°,2.61°±0.47°,2.21°±0.39°,1.92°±0.28°,F=349.201,P=0.000),健侧随时间无明显变化(1.44°±0.10°,1.42°±0.12°,1.40°±0.10°,1.41°±0.07°,F=2.772,P=0.052)。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患侧膝关节TTDPM均较健侧高(t=29.528,P=0.000;t=21.642,P=0.000;t=16.658,P=0.000;t=13.642,P=0.000)。②JPS。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201.439,P=0.000)。双侧膝关节JPS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532.141,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膝关节JP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09.843,P=0.000)。患侧膝关节JPS随时间呈改善趋势(4.31°±0.71°,3.62°±0.65°,3.23°±0.60°,2.64°±0.54°,F=211.272,P=0.000),健侧随时间无明显变化(1.49°±0.13°,1.47°±0.11°,1.48°±0.10°,1.47°±0.10°,F=1.333,P=0.277)。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患侧膝关节JPS均较健侧差(t=28.782,P=0.000;t=23.278,P=0.000;t=20.698,P=0.000;t=15.864,P=0.000)。③SEPsP40起始潜伏期。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740.633,P=0.000)。双侧膝关节SEPsP40起始潜伏期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2153.958,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膝关节SEPsP40起始潜伏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817.474,P=0.000)。患侧膝关节SEPsP40起始潜伏期随时间呈缩短趋势[(49.23±1.95)ms,(43.87±1.81)ms,(38.33±1.91)ms,(34.68±1.39)ms,F=1406.798,P=0.000],健侧随时间无明显变化[(30.78±0.92)ms,(30.42±1.15)ms,(30.41±0.98)ms,(30.39±1.10)ms,F=1.680,P=0.173]。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患侧膝关节SEPsP40起始潜伏期均较健侧长(t=64.829,P=0.000;t=51.154,P=0.000;t=26.471,P=0.000;t=18.256,P=0.000)。④SEPsP40波幅。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540.382,P=0.000)。双侧膝关节SEPsP40波幅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309.833,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膝关节SEPsP40波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619.578,P=0.000)。患侧膝关节SEPsP40波幅随时间呈增高趋势[(1.36±0.10)mv,(1.67±0.11)mv,(1.83±0.10)mv,(1.97±0.09)mv,F=926.454,P=0.000],健侧随时间无明显变化[(2.27±0.08)mv,(2.29±0.09)mv,(2.28±0.06)mv,(2.29±0.07)mv,F=2.258,P=0.084]。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患侧膝关节SEPsP40波幅均较健侧低(t=-69.500,P=0.000;t=-42.342,P=0.000;t=-30.748,P=0.000;t=-22.211,P=0.000)。⑤MCV潜伏期。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647.733,P=0.000)。双侧膝关节MCV潜伏期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828.428,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膝关节MCV潜伏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673.718,P=0.000)。患侧膝关节MCV潜伏期随时间呈缩短趋势[(20.63±1.37)ms,(17.94±1.49)ms,(16.67±1.30)ms,(14.36±0.99)ms,F=866.063,P=0.000];健侧随时间无明显变化[(12.27±0.39)ms,(12.24±0.44)ms,(12.22±0.49)ms,(12.21±0.39)ms,F=0.282,P=0.839]。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患侧膝关节MCV潜伏期均较健侧长(t=44.622,P=0.000;t=26.899,P=0.000;t=27.612,P=0.000;t=15.341,P=0.000)。⑥MCV波幅。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2208.831,P=0.000)。双侧膝关节MCV波幅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3582.216,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膝关节MCV波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362.807,P=0.000)。患侧膝关节MCV波幅随时间呈增高趋势[(3.76±0.10)mv,(4.26±0.13)mv,(4.58±0.11)mv,(4.78±0.09)mv,F=4397.711,P=0.000],健侧随时间无明显变化[(5.23±0.07)mv,(5.24±0.06)mv,(5.23±0.06)mv,(5.24±0.05)mv,F=2.144,P=0.098]。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患侧膝关节MCV波幅均较健侧低(t=-171.500,P=0.000;t=-63.024,P=0.000;t=-48.938,P=0.000;t=-40.251,P=0.000)。结论:对于膝关节ACL部分损伤患者,在ACL重建术后采用电针足少阳经穴,膝关节本体感觉可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术后短期内并不能完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损伤 前交叉韧带 电针 胆经 本体感觉 悬钟 阳陵泉 膝阳关 环跳
下载PDF
开放手术与微创手术建立膝前交叉韧带本体感觉减退模型对比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磊 奉琦 +2 位作者 王萍 程翰文 熊鹿静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0-525,共6页
目的对比开放手术与微创手术在建立膝前交叉韧带(ACL)本体感觉减退模型时的差异,为基础研究提供一个优化的动物模型。方法30只正常食蟹猴被随机分为5组,微创手术组:关节镜下进行单侧ACL损伤,n=6;开放手术组:直接切开膝关节进行单侧ACL损... 目的对比开放手术与微创手术在建立膝前交叉韧带(ACL)本体感觉减退模型时的差异,为基础研究提供一个优化的动物模型。方法30只正常食蟹猴被随机分为5组,微创手术组:关节镜下进行单侧ACL损伤,n=6;开放手术组:直接切开膝关节进行单侧ACL损伤,n=6;微创假手术组:仅进行膝关节镜检清理不损伤单侧ACL,n=6;开放假手术组:直接切开膝关节仅作单侧ACL探查而不损伤单侧ACL,n=6;正常组:不作任何手术干预,n=6。4周后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体感诱发电位(SEPs)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再将食蟹猴处死并取其单侧ACL进行氯化金染色,观察和记录ACL本体感受器的变异数和数量。结果在神经电生理方面,除正常组以外的其余4组SEPs和MCV潜伏期均有延长,波幅均有下降。在本体感受器方面,微创手术组总数:578.00±12.68,波幅:36.33±3.72;开放手术组总数:367.67±9.33,波幅:77.00±5.55;开放假手术组总数:969.00±18.26,波幅:0±0;正常组总数:970.46±16.34,波幅:0±0;除正常组以外的其余4组本体感受器总数均有下降,变异数均上升在两方面的对比中,开放手术组与微创手术组,开放手术组与开放假手术组对比,微创手术组与微创假手术组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开放假手术组与微创假手术组相比,以及两组分别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开放手术组和微创手术组均可建造ACL本体感觉减退模型,但微创手术对ACL周围组织的损伤更小,更能保证模型的科学性、单一性,减少了实验误差,在ACL损伤的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膝关节镜 本体感觉 神经电生理 食蟹猴
下载PDF
肱骨大结节上方的解剖分型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张磊 何雪 +2 位作者 周鑫 熊鹿静 张梦瑶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3-517,共5页
目的通过对肱骨大结节上面观的形态学分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96例肩关节CT扫描图像根据大结节上面观形态进行分型,分别测量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肌腱在大结节上的止点长度,肩胛下肌肌腱在小结节上的止点长度,大结节最高点至肱... 目的通过对肱骨大结节上面观的形态学分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96例肩关节CT扫描图像根据大结节上面观形态进行分型,分别测量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肌腱在大结节上的止点长度,肩胛下肌肌腱在小结节上的止点长度,大结节最高点至肱骨头最高点的距离以及结节间沟的宽度和深度。结果肱骨大结节上面观形态可分为3型:弧形45.60%(135例),平坦形44.26%(131例),丘形10.14%(30例)。弧形的肱骨大结节,其冈上肌肌腱止点长度短于平坦形和丘形;丘形的肱骨大结节,其冈上肌肌腱在大结节上的止点长度、肩胛下肌肌腱在小结节上的止点长度、结节间沟的宽度和深度均短于弧形和平坦形;丘形的大结节最高点至肱骨头最高点的距离大于弧形和平坦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解剖学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型的肱骨大结节上面观对临床肱骨大结节相关疾病诊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大结节 肩袖损伤 CT三维重建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头颈肿瘤外科的应用报道
4
作者 蔡永聪 周雨秋 +6 位作者 马霖杰 汪旭 税春燕 孙荣昊 熊鹿静 刘蕾 李超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3年第11期955-961,共7页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头颈肿瘤外科应用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7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接受达芬奇机器人(Da Vinci Xi系统)手术的54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肿瘤部位、病理类...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头颈肿瘤外科应用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7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接受达芬奇机器人(Da Vinci Xi系统)手术的54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手术入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其中甲状腺手术41例,口咽部手术8例,腮腺手术3例,颌下腺手术2例。入路选择包括口腔入路、双侧腋窝和乳晕入路、单侧腋窝和乳晕入路(unilateral axilla-areola,UAA)及耳后入路。结果:5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机器人辅助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1例UAA甲状腺癌患者术后乳晕隧道出血再次内镜下止血,1例腋乳入路甲状腺癌腺叶切除患者术后发生术区感染。所有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发生。腮腺和颌下腺患者术后无面瘫、舌尖麻木、口底运动感觉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美观满意度高,疗效满意。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入路相比,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在头颈肿瘤外科手术中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保护更具优势,美容效果显著,在目前开展成熟的甲状腺、口咽手术基础上,可向颌下腺、腮腺等部位拓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 头颈肿瘤 甲状腺 颌下腺 腮腺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MRI影像肩袖损伤与肱骨头囊变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尚如国 熊鹿静 +3 位作者 张磊 程翰文 王俊秋 罗蓓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88-692,共5页
[目的]基于核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探讨并分析肩袖损伤与肱骨头囊变的相关性。[方法] 2017年10月~2019年4月行肩关节MRI扫描并报告肩袖损伤的MRI患者200例纳入本研究,采用PACS系统测量损伤的具体肌肉、损伤深度、损伤长度... [目的]基于核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探讨并分析肩袖损伤与肱骨头囊变的相关性。[方法] 2017年10月~2019年4月行肩关节MRI扫描并报告肩袖损伤的MRI患者200例纳入本研究,采用PACS系统测量损伤的具体肌肉、损伤深度、损伤长度、止点到损伤点的距离,是否伴随肱骨头囊变及肱骨头囊变面积。[结果] 200例患者中,冈上肌腱损伤191例(95.50%),冈下肌腱损伤5例(2.50%),肩胛下肌腱损伤2例(1.00%),小圆肌腱损伤2例(1.00%)。肩袖损伤同时伴有肱骨头囊变45例(22.50%),均为冈上肌腱损伤。各肩袖肌腱的损伤深度和其止点到损伤点距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4块肌肉损伤长度显著不同,冈下肌腱的损伤长度显著大于冈上肌腱、肩胛下肌和小圆肌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肱骨头囊变患者,囊变面积与肌腱损伤深度和止点到损伤点的距离无相关(P>0.05);但与肌腱损伤长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肱骨头囊变主要见于冈上肌腱损伤,冈上肌腱损伤长度与肱骨头囊变面积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肱骨头囊变 相关性 冈上肌
原文传递
点按手法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本体感觉减退44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磊 晏无霜 +3 位作者 熊鹿静 周鑫 喻林 唐小高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62-65,70,共5页
目的:探讨点按手法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本体感觉减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符合纳入标准的44例膝关节ACL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4例患者采用点按手法治疗,每周治疗7次,共治疗4... 目的:探讨点按手法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本体感觉减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符合纳入标准的44例膝关节ACL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4例患者采用点按手法治疗,每周治疗7次,共治疗4周。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体感诱发电位(SEPs)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用以评估患者膝关节的本体感觉。结果: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内健侧SEPs、MCV潜伏期和波幅差异及角度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12个月,患侧SEPs、MCV随时间增加而潜伏期逐渐缩短,波幅逐渐上升,角度偏差随时间增加而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疗程中患侧与健侧的SEPs、MC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后患侧本体感觉信息传入障碍,进而导致运动障碍,点按手法对治疗膝关节ACL损伤本体感觉减退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按手法 前交叉韧带 本体感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