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流交汇口河床地貌演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何保 燕亚东 +1 位作者 余苇 刘起源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23,共7页
综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流交汇口河床地貌演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总结了不同类型交汇口水流特性以及地貌特征。影响交汇口河床地貌的主要因素为干、支流交汇角与干、支流汇流比,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基于数值模拟和水槽试验的理论... 综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流交汇口河床地貌演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总结了不同类型交汇口水流特性以及地貌特征。影响交汇口河床地貌的主要因素为干、支流交汇角与干、支流汇流比,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基于数值模拟和水槽试验的理论研究,应加强对天然交汇口河床地貌演变的研究,尤其是加强河流生态修复、河流水污染治理和河道疏浚等应用性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交汇口 河床 地貌演变 水槽模拟
下载PDF
河流交汇处沉积物组成及粒度特征研究——以阜新市新细河新地村段交汇口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何保 余苇 +1 位作者 燕亚东 张博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51,共6页
以阜新市细河流域新地村交汇口作为研究对象,据伍登-温德华粒级标准对该交汇口沉积物组分级配进行划分,并采用Mcmanus矩算法对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同时利用体视镜对沉积物的组分和分选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滞流区... 以阜新市细河流域新地村交汇口作为研究对象,据伍登-温德华粒级标准对该交汇口沉积物组分级配进行划分,并采用Mcmanus矩算法对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同时利用体视镜对沉积物的组分和分选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滞流区内沉积物主要以砂级别及粘土级沉积物为主,分选较好;支流河道沉积物砾石所占比例较高,分选性差;分离区沉积物组成以及粒度特征主要受位于分离区沙坝位置所控制,在不同位置分选性也存在差异,总体表现为向下游细粒物质含量增加,分选性逐渐变好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交汇口 粒度特征 物质组成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石灰沟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何保 燕亚东 +3 位作者 禚喜准 彭博 刘起源 余苇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5-43,共9页
基于对柴达木盆地石灰沟地区下古生界野外剖面的踏勘实测及样品采集,综合应用薄片观察、扫描电镜,以及常规物性分析方法,对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原生孔隙不发育,物性相对较差,但次生... 基于对柴达木盆地石灰沟地区下古生界野外剖面的踏勘实测及样品采集,综合应用薄片观察、扫描电镜,以及常规物性分析方法,对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原生孔隙不发育,物性相对较差,但次生孔隙,如溶蚀性孔洞、裂缝及孔洞-裂缝等孔隙类型优势发育;储层性质的控制因素主要为岩石组构、成岩演化和构造运动等。通过对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储层的孔喉结构是以原生孔隙为基础,经后期复杂的成岩作用及多期构造叠加改造而成的;先期的溶蚀是受岩石组构控制的选择性溶蚀,而后期构造运动产生的缝隙是溶蚀性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石灰沟地区 早古生代 碳酸盐岩储层 岩石组构 溶蚀
下载PDF
普通高中校园安全教育中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彭幸国 燕亚东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第2期219-220,共2页
安全教育是校园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班主任教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校园的安全教育关系着高中生的健康成长,也关系着校园学习环境的安定.为了做好安全教育,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高中班主任教师在安全管理和教育上需... 安全教育是校园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班主任教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校园的安全教育关系着高中生的健康成长,也关系着校园学习环境的安定.为了做好安全教育,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高中班主任教师在安全管理和教育上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本文针对高中班主任教师在管理工作中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进行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 班主任 安全教育
下载PDF
馆藏明代崇祯佛教冥途路引考释 被引量:1
5
作者 燕亚东 《文物天地》 2015年第10期27-30,共4页
路引,本义为古代通行证,起源于汉代,汉朝刘熙在《释名》卷六《释书契》中说:"过所,至关津以示之也。"汉代称"传",《太平御览》卷五百九十八文部十四"过所"条补充说:"或日:传,传(转)也,转移所在。&qu... 路引,本义为古代通行证,起源于汉代,汉朝刘熙在《释名》卷六《释书契》中说:"过所,至关津以示之也。"汉代称"传",《太平御览》卷五百九十八文部十四"过所"条补充说:"或日:传,传(转)也,转移所在。"秦汉交通站大体分为两种,以车为交通工具的称为"传",以马为交通工具的称为"驿",两者以传为主。传相当于近现代的车站,传中所备的车辆称为"传车",所建的住房称为"传合",进站和出站应检验的通行证称为"传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书 《太平御览》 《释名》 文部 传中 文殊菩萨 传符 文殊师利 显通寺 中说
原文传递
洛阳民俗博物馆藏家仙木雕造像服饰浅析
6
作者 燕亚东 《文物天地》 2016年第8期98-100,共3页
服饰的出现与发展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凝结。服饰具体是指人们的衣服和装饰。特定服饰可以折射出古人的生存环境、宗教信仰、审美取向及风俗习惯、心理特征、历史发展阶段、文化特征等,是社会进化的... 服饰的出现与发展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凝结。服饰具体是指人们的衣服和装饰。特定服饰可以折射出古人的生存环境、宗教信仰、审美取向及风俗习惯、心理特征、历史发展阶段、文化特征等,是社会进化的一面镜子。而馆藏木雕家仙所雕刻的服饰是研究当时社会的服饰制度及其继承和变化的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制度 木雕 馆藏 造像 民俗 洛阳 人类文明 社会进化
原文传递
明正统二年《御祭之碑》
7
作者 李洪涛 张雪萍 +1 位作者 燕亚东 李振中 《洛阳考古》 2023年第3期91-94,共4页
2022年5月27日,文物工作者在瀍河区马坡村沐霖路旁发现一通明代石碑(图一)。该碑只存碑身,碑座失佚,发现时已从中间处断裂为两半,现由洛阳民俗博物馆保管。根据碑文辨识为一明代正统二年(1437)御祭之碑,青石质,竖长方弧顶形,长230厘米,... 2022年5月27日,文物工作者在瀍河区马坡村沐霖路旁发现一通明代石碑(图一)。该碑只存碑身,碑座失佚,发现时已从中间处断裂为两半,现由洛阳民俗博物馆保管。根据碑文辨识为一明代正统二年(1437)御祭之碑,青石质,竖长方弧顶形,长230厘米,宽90厘米,厚26.5厘米,下部有榫。该碑仅单面刻字,字迹保存清晰完整。碑首与碑身相连,弧形碑首被线条分为三部分,正中阴刻“御祭之碑”四个篆体字,左右两侧阴刻牡丹纹饰;碑身楷书刻“御祭祝文”,三面阴刻缠枝纹。下面将对此碑的碑文及所记载、反映的相关问题加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正统 阴刻 碑首 青石质 文物工作者 缠枝纹 牡丹纹饰 碑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