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硝化纤维素-醇酸树脂-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燕冲 黄洪 夏正斌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8年第7期12-16,共5页
首先采用相反转乳化法制得醇酸树脂和硝化纤维素的混合乳液,然后加入丙烯酸类单体和过硫酸钾引发剂,通过自由基乳液聚合得到了硝化纤维素-醇酸树脂-丙烯酸酯复合乳液。试验研究了溶剂种类和用量、乳化剂种类和用量、醇酸树脂种类和用量... 首先采用相反转乳化法制得醇酸树脂和硝化纤维素的混合乳液,然后加入丙烯酸类单体和过硫酸钾引发剂,通过自由基乳液聚合得到了硝化纤维素-醇酸树脂-丙烯酸酯复合乳液。试验研究了溶剂种类和用量、乳化剂种类和用量、醇酸树脂种类和用量、丙烯酸酯单体等因素对复合乳液及其涂膜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粒径分析仪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多种方法对复合乳液及其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以不干性油醇酸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单体为主要原料,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对硝基纤维素进行改性,可制得稳定性好的硝化纤维素-醇酸树脂-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复合乳液性能优良,其涂膜硬度0.73,光泽75,附着力2级,可作为传统硝化纤维素的替代品而广泛用于多种水性涂料如水性木器家具涂料、皮革涂饰剂等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纤维素 丙烯酸酯 醇酸树脂 改性 复合乳液
下载PDF
苯丙乳液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2
作者 燕冲 张心亚 +1 位作者 黄洪 陈焕钦 《粘接》 CAS 2007年第5期45-48,共4页
综述了具有高性价比的苯丙乳液研究现状,具体包括乳化剂体系、引发剂体系、聚合工艺、胶粒设计、新型乳液聚合技术等方面,为制备性能优异、用途广泛的苯丙乳液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苯丙乳液 乳液聚合 改性 胶粒设计
下载PDF
提高苯丙乳液转化率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燕冲 张心亚 +1 位作者 黄洪 陈焕钦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2-25,共4页
采用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四元共聚乳液,系统研究了乳化剂体系、引发剂体系、聚合工艺、聚合温度对乳液聚合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阴非复配乳化剂体系、半连续饥饿态加料方式、聚... 采用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四元共聚乳液,系统研究了乳化剂体系、引发剂体系、聚合工艺、聚合温度对乳液聚合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阴非复配乳化剂体系、半连续饥饿态加料方式、聚合温度80℃、后补加氧化还原引发剂,可使乳液聚合转化率得到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乳液 乳液聚合 转化率 乳化剂 聚合工艺
下载PDF
改性水性硝化纤维素乳液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曾朝霞 包汇川 +2 位作者 傅和青 燕冲 陈焕钦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3-35,38,共4页
采用醇酸树脂转相乳化法和丙烯酸酯类单体互穿聚合物网络聚合法制备改性硝化纤维素乳液。研究了醇酸树脂、丙烯酸酯类单体乳化剂用量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酸酯类单体改性互穿聚合物网络聚合法制得的乳液效果好。
关键词 硝化纤维素乳液 丙烯酸酯类单体 醇酸树脂 改性
下载PDF
土壤含水量对日光温室内土壤主要物理特性和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勇 于锡宏 +1 位作者 蒋欣梅 燕冲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52-56,共5页
以小白菜品种四月慢为试材,研究了3种土壤水分含量对冬季日光温室内土壤主要物理特性和小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对土壤三相比产生显著影响;土壤热容量显著增大;土壤导热率和土壤导温率先显著增大,后显著减小... 以小白菜品种四月慢为试材,研究了3种土壤水分含量对冬季日光温室内土壤主要物理特性和小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对土壤三相比产生显著影响;土壤热容量显著增大;土壤导热率和土壤导温率先显著增大,后显著减小。表层5cm、10cm和15cm的地温日变化结果显示:土壤含水量为55%~70%的处理地温高于土壤含水量为70%~85%、土壤含水量为85%~100%的处理;表层15cm地温日变化中土壤含水量为70%~85%的处理日较差最小;当土壤含水量为70%~85%时,显著提高了小白菜单株产量、叶绿素和VC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日光温室 土壤温度 小白菜 生长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醇酸改性硝化纤维素水乳液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包汇川 傅和青 +2 位作者 曾朝霞 燕冲 陈焕钦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7-29,共3页
采用醇酸树脂相反转乳化法制备了硝化纤维素乳液。分析了反相乳液聚合过程中电导率的变化规律,研究了乳化剂HLB值、乳化剂用量和乳化温度等因素对乳液临界含水量Rf值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 硝化纤维素 乳液聚合 转相 醇酸树脂
下载PDF
锁相检测技术在靶场光电测试中的应用
7
作者 蔡荣立 燕冲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4,共4页
现有的靶场光电测试设备,虽然能够满足靶场测试中对大口径、高速动态目标的测试需求,但也具有一定局限性,如天幕靶测速设备为被动式测量原理,因此主动式测量能够扩展光电测试设备的应用领域。采用一字线型半导体激光器作为主动光源,APD... 现有的靶场光电测试设备,虽然能够满足靶场测试中对大口径、高速动态目标的测试需求,但也具有一定局限性,如天幕靶测速设备为被动式测量原理,因此主动式测量能够扩展光电测试设备的应用领域。采用一字线型半导体激光器作为主动光源,APD器件作为光敏接收元件,通过锁相检测技术获取有效信号。设计了系统总体方案以及相关信号处理电路,通过理论分析、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靶场光电测试技术的深入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相检测 微弱信号 靶场测试 APD
下载PDF
渐降低温胁迫对黄瓜幼苗叶绿体膜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郑姗姗 李丹 +3 位作者 蒋欣梅 于锡宏 于广建 燕冲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12年第5期582-586,共5页
为了进一步说明模拟自然界温度渐降低温胁迫的冷害作用的机理,以黄瓜品种"津优1号"为试材,以直降低温胁迫(昼温/夜温=(10±0.5)℃/(5±0.5)℃)为对照CK,常温(昼温/夜温=(25±0.5)℃/(18±0.5)℃)为对照CK1,... 为了进一步说明模拟自然界温度渐降低温胁迫的冷害作用的机理,以黄瓜品种"津优1号"为试材,以直降低温胁迫(昼温/夜温=(10±0.5)℃/(5±0.5)℃)为对照CK,常温(昼温/夜温=(25±0.5)℃/(18±0.5)℃)为对照CK1,研究渐降低温胁迫(即以1℃.h-1的平均降温速度进行降温处理)对黄瓜幼苗叶绿体膜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Ca2+-ATPase和Mg2+-ATPase活性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随着低温胁迫的进程,渐降低温胁迫下2种酶活性下降的幅度明显低于直降低温胁迫.(2)经过低温胁迫,冷害指数、叶绿体膜蛋白质量浓度和叶绿素质量浓度显著下降.(3)处理T的冷害指数、膜蛋白和叶绿素质量浓度、Ca2+-ATPase和Mg2+-AT-Pase活性均显著高于CK.总之,渐降低温胁迫可以减少叶绿体膜的损伤,增强抵御低温逆境胁迫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降低温胁迫 黄瓜 叶绿体膜
下载PDF
BISOL激光共振电离离子源的研制
9
作者 唐兵 崔保群 +8 位作者 陈立华 马燮 王云峰 马瑞刚 马鹰俊 张一帆 黄青华 于荣凯 燕冲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65-170,共6页
堆内离子源是北京在线同位素分离丰中子束流装置(BISOL)的主要技术难点之一。为突破堆内离子源关键技术,研制了一台激光共振电离离子源。该离子源源芯为1台电子束碰撞等离子体离子源,通过向离子源内同时馈入三束激光,实现不同核素的激... 堆内离子源是北京在线同位素分离丰中子束流装置(BISOL)的主要技术难点之一。为突破堆内离子源关键技术,研制了一台激光共振电离离子源。该离子源源芯为1台电子束碰撞等离子体离子源,通过向离子源内同时馈入三束激光,实现不同核素的激光分步共振电离。激光系统由3台可调谐钛宝石全固态激光器组成,每台钛宝石激光器各自由一台最大功率为20 W的Nd:YAG激光器泵浦。通过向离子源馈入波长分别为286.415、811.630、823.704 nm的三束激光,实现了锡的三步激光共振电离,最大束流强度可达到10 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共振电离离子源 分步共振电离 放射性核束
下载PDF
BRISOL铝同位素放射性核束的产生
10
作者 马燮 崔保群 +8 位作者 唐兵 马瑞刚 陈立华 马鹰俊 黄青华 张一帆 王云峰 燕冲 于荣凯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1-205,共5页
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在线同位素分离器(BRISOL)采用100 MeV回旋加速器提供的最大200μA的质子束打靶在线产生放射性核束。在BRISOL上已经使用氧化钙靶、氧化镁靶产生了Na^(+)、K^(+)等放射性核束。为了产生铝同位素放射性核束,研发了碳... 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在线同位素分离器(BRISOL)采用100 MeV回旋加速器提供的最大200μA的质子束打靶在线产生放射性核束。在BRISOL上已经使用氧化钙靶、氧化镁靶产生了Na^(+)、K^(+)等放射性核束。为了产生铝同位素放射性核束,研发了碳化硅靶材,开展了碳化硅靶产生铝放射性核束的实验研究。在BRISOL装置上首次产生了铝同位素放射性核束,其中^(26g)Al^(+)的束流强度为8.7×10^(7) pps,^(23)Al^(+)的束流强度为2.2×10^(2) pps,同时将BRISOL靶能承受的质子束流强提升至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束 碳化硅靶 在线同位素分离器 铝放射性核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