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盘鲍与皱纹盘鲍杂交育种技术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燕敬平 孙慧玲 +3 位作者 方建光 张榭令 陈家彦 张春利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1999年第1期35-39,共5页
1998 年于山东省蓬莱市用10 只日本盘鲍( ♀、♂各5 只) 与300 只皱纹盘鲍( ♀220 只、♂80只) ,在220m 2 的育苗水体中培育出平均壳长14 .7m m 的杂交鲍苗143 .8 万只,6 500 只/m2 ;在... 1998 年于山东省蓬莱市用10 只日本盘鲍( ♀、♂各5 只) 与300 只皱纹盘鲍( ♀220 只、♂80只) ,在220m 2 的育苗水体中培育出平均壳长14 .7m m 的杂交鲍苗143 .8 万只,6 500 只/m2 ;在580m 2 的育苗水体中培育出平均壳长11 .9m m 的皱纹盘鲍自交鲍苗177 .9 万只,3 100 只/m2 。杂交鲍苗的壳长和存活率明显大于我国的皱纹盘鲍自交鲍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盘鲍 皱纹盘鲍 杂交育种
下载PDF
我国海湾扇贝养殖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4
2
作者 燕敬平 孙慧玲 方建光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77-80,共4页
据统计 ,到 1998年我国海湾扇贝养殖面积发展到近 70 0 0 hm2 ,养殖产量约 30万 t。特别是自 1997年栉孔扇贝养殖出现大面积死亡以来 ,海湾扇贝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但在 1999年贝苗中间暂养阶段发生了大量死亡 ,造成养殖苗种严重不足 ,... 据统计 ,到 1998年我国海湾扇贝养殖面积发展到近 70 0 0 hm2 ,养殖产量约 30万 t。特别是自 1997年栉孔扇贝养殖出现大面积死亡以来 ,海湾扇贝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但在 1999年贝苗中间暂养阶段发生了大量死亡 ,造成养殖苗种严重不足 ,使养殖面积减少约 2 / 3,经济损失惨重。作者就海湾扇贝养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 养殖现状 种欠质量 养殖密度 抗菌素
下载PDF
我国鲍增养殖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7
3
作者 燕敬平 刘世禄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1998年第1期91-96,共6页
1982~1988年由于人工育苗技术的不断改进,为鲍生产提供了可供人工养殖及放流增殖的大规格苗种,掀起了鲍人工养殖的高潮,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统计,我国年产量从1985年的100多吨猛增到1995年的1000多吨,但从1990年至今,无... 1982~1988年由于人工育苗技术的不断改进,为鲍生产提供了可供人工养殖及放流增殖的大规格苗种,掀起了鲍人工养殖的高潮,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统计,我国年产量从1985年的100多吨猛增到1995年的1000多吨,但从1990年至今,无论是在人工育苗还是人工增养殖过程中均出现了大量死亡现象,给生产单位造成了严重损失,挫伤了育苗及养殖单位的积极性,出现了大的滑坡。作者对滑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 育苗 增养殖现状 发展对策
下载PDF
泥蚶受精过程的细胞学荧光显微观察 被引量:31
4
作者 孙慧玲 方建光 +6 位作者 王清印 张继红 梁兴明 燕敬平 孔杰 杨爱国 姜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4-107,共4页
采用荧光染色剂DAPI己固定的泥蚶成熟卵和受精卵进行染色的方法 ,在显微镜下观察泥蚶受精细胞学过程。通过DAPI的染色 ,在荧光显微镜下可清楚观察到 ,泥蚶的成熟未受精卵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的中期 ,精子入卵后成熟分裂再次启动 ,释放出... 采用荧光染色剂DAPI己固定的泥蚶成熟卵和受精卵进行染色的方法 ,在显微镜下观察泥蚶受精细胞学过程。通过DAPI的染色 ,在荧光显微镜下可清楚观察到 ,泥蚶的成熟未受精卵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的中期 ,精子入卵后成熟分裂再次启动 ,释放出第一和第二极体 ,完成成熟分裂。部分受精卵的第一极体有极明显的分裂现象。精子入卵的部位是随机的 ,且自精子入卵至成熟分裂完成 ,入卵的精子在形态等方面将发生一系列变化 ,形成雄性原核。雌雄原核形成后均具有极明显的膨大现象。并且在系列的样品中可观察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蚶 受精过程 细胞学 荧光染色显微观察
下载PDF
刺参消化道内含物细菌群落组成的PCR-DGGE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高菲 孙慧玲 +3 位作者 许强 谭杰 燕敬平 王清印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1-680,共10页
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前肠、中肠和后肠内含物的细菌群落组成。通过软件Bio-rad Quantity one分析DGGE指纹图谱,发现刺参后肠内含物的条带数目显著高于前肠和中肠(P=0.003,P=0.016),表明刺参后肠内含物的... 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前肠、中肠和后肠内含物的细菌群落组成。通过软件Bio-rad Quantity one分析DGGE指纹图谱,发现刺参后肠内含物的条带数目显著高于前肠和中肠(P=0.003,P=0.016),表明刺参后肠内含物的细菌多样性最高,其次是中肠;前肠内含物的细菌多样性最低。UPGMA聚类分析发现,不同刺参个体其后肠的细菌群落组成差异最小,前肠的细菌群落差异最大。经DGGE分离、条带切割和序列测定,共获得了13条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刺参消化道内含物的细菌群落可主要归属于5大类群,即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δ-变形菌纲(δ-proteobacteria)、拟杆菌纲(Bacteroidetes)和柔膜菌纲(Mollicutes)。刺参前肠、中肠和后肠内含物的优势菌群均为γ-proteobacteria。Blast分析显示,其中12条与之亲缘关系最近的序列来自从海洋环境中获得的细菌克隆,表明刺参消化道的细菌群落可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刺参的栖息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PCR-DGGE 消化道内含物 细菌群落
下载PDF
泥蚶精子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25
6
作者 孙慧玲 方建光 +6 位作者 王清印 燕敬平 李锋 张继红 梁兴明 梁翻鹏 孟瑞平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97-301,共5页
报道了泥蚶成熟精子在SEM和TEM下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描述了其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 ,扫描电镜观察的泥蚶精子呈具有细长鞭毛的蝌蚪状 ,分头部和尾部 ,精子全长约 5 2~ 5 8μm ,头部长约 2 .7~ 2 .9μm。在透射显微镜下 ,根据其结构泥... 报道了泥蚶成熟精子在SEM和TEM下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描述了其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 ,扫描电镜观察的泥蚶精子呈具有细长鞭毛的蝌蚪状 ,分头部和尾部 ,精子全长约 5 2~ 5 8μm ,头部长约 2 .7~ 2 .9μm。在透射显微镜下 ,根据其结构泥蚶的精子可分为头部、中段和末段。头部顶体明显突出呈倒V字形 ,V字形顶端膨大形成圆球形结构 ;细胞核近似卵圆形 ,是整个精子电子密度最高的部分 ,在细胞核区域内有囊泡存在 ,且在不同的切片样品中囊泡所处的位置完全不同。中段由相互垂直的近、远端中心粒和围绕在其周围的 5个卵圆形线粒体组成 ,中心粒为中空的圆柱形 ;具有卫星体结构。尾部为典型的“9+ 2”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蚶 精子 超微结构 海洋动物
下载PDF
盐度和饵料密度对栉孔扇贝稚贝滤水率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杜美荣 方建光 +4 位作者 葛长字 毛玉泽 于守团 燕敬平 李锋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4-78,共5页
采用静水法研究了恒定温度(24±0.5℃)、饵料密度(3.0×104cell/ml)、不同盐度(20、25、30和35)和恒定温度(24℃±0.5℃)、盐度30、不同饵料密度梯度(3.0×104、4.5×104和6.0×104cell/ml)对栉孔扇贝稚贝(壳长... 采用静水法研究了恒定温度(24±0.5℃)、饵料密度(3.0×104cell/ml)、不同盐度(20、25、30和35)和恒定温度(24℃±0.5℃)、盐度30、不同饵料密度梯度(3.0×104、4.5×104和6.0×104cell/ml)对栉孔扇贝稚贝(壳长1.177~2.017mm)滤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栉孔扇贝稚贝的滤水率(FRS)开始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升高,在25~30之间存在最大值,然后随盐度的升高而下降,与盐度(S)间的相关关系为FRS=-30.893S2+1691.5S-19610(r=0.847,以整体干重计算)或FRS=-0.022S2+1.2236S-14.522(r=0.928,以个体数量计),通过公式推算在盐度27.8时FRS达到最大值,为3.54L/g.dw.h(2.49×10-3L/h.ind);投饵密度(Q)对栉孔扇贝稚贝的滤水率(FRQ)有显著影响(P<0.05),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为FRQ=-0.0693Q2+0.6484Q-1.0835(r=0.722),其变化趋势亦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抛物线趋势,推算金藻密度为4.7×104cell/ml时滤水率最大,为0.43×10-3L/h.i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稚贝 滤水率 盐度 饵料密度
下载PDF
日本盘鲍×皱纹盘鲍子代杂种优势的RAPD分析 被引量:30
8
作者 万俊芬 汪小龙 +5 位作者 潘洁 李冰 李祯 包振民 燕敬平 方建光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06-512,共7页
本文通过对日本盘鲍 (D)、皱纹盘鲍 (H)及其二者的正反杂交子代 D♀× H♂ (DH)、D♂× H♀ (HD)四样本的基因组 DNA进行 RAPD标记分析。探讨了杂种优势产生的分子遗传机制。从 4 0个随机引物 (OPK,OPV系列 )中筛选出 12个引物... 本文通过对日本盘鲍 (D)、皱纹盘鲍 (H)及其二者的正反杂交子代 D♀× H♂ (DH)、D♂× H♀ (HD)四样本的基因组 DNA进行 RAPD标记分析。探讨了杂种优势产生的分子遗传机制。从 4 0个随机引物 (OPK,OPV系列 )中筛选出 12个引物进行扩增 ,共得到 113条清晰稳定的扩增带 ,多态率占 4 3.3%。其中四群体各有其特异扩增位点。另外 D与 DH,H与 HD及 D与 DH,HD等间亦存在共享片段。四群体内相似性指数各自为 0 .798(H)、0 .799(D)、0 .777(HD)、0 .788(DH)。可见正反杂交子代群体内相似性指数皆低于两亲本 ,这表明杂种子代基因组发生的变异更大些。皱纹盘鲍与其正反杂交子代的相对遗传距离分别为 0 .0 76 ,0 .0 95,而日本盘鲍与其正反杂交子代的相对遗传距离分别为 0 .0 31,0 .0 33,前者明显大于后者 ,这表明杂交子代与两亲本的遗传距离不是对等的 ,而是更偏向日本盘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盘鲍 皱纹盘鲍 杂种优势 杂交 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RAPD
下载PDF
急性氨氮胁迫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幼鱼鳃和肝组织结构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9
作者 王贞杰 陈四清 +4 位作者 曹栋正 卢斌 常青 刘长琳 燕敬平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9-69,共11页
本实验以体重为(70.0±5.5)g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氨氮胁迫对其鳃、肝组织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首先进行96 h急性氨氮胁迫,得出96h LC_(50),在此基础上,设置对照和低(35 mg/L)、中(50 mg... 本实验以体重为(70.0±5.5)g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氨氮胁迫对其鳃、肝组织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首先进行96 h急性氨氮胁迫,得出96h LC_(50),在此基础上,设置对照和低(35 mg/L)、中(50 mg/L)、高(65 mg/L)3个氨氮浓度处理组,进行6、12、24、48和96 h的氨氮胁迫。结果显示,氨氮胁迫下,鳃小片基部泌氯细胞、呼吸上皮细胞水肿变性、坏死和脱落,鳃腔充血,柱状细胞排列不整齐;毛细血管破裂,红细胞溢出;鳃小片变粗、变短并卷曲。肝细胞核出现偏移、肿大和溶解现象,细胞轮廓模糊,血窦扩张、充血形成点状病灶,细胞水样变性、空泡化。Na^+/K^+-ATP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氨氮胁迫组96 h丙二醛(MDA)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与氨氮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氨氮胁迫对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溶菌酶(LSZ)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肝脏ALT、AST、LSZ活性96 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氨氮胁迫对圆斑星鲽产生损害,氨氮胁迫使鱼体抗氧化系统、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下降,正常生理代谢受到阻碍,鳃组织损伤,呼吸功能受损。肝组织充血形成点状病灶,机体新陈代谢和解毒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斑星鲽 氨氮胁迫 组织结构 酶活性
下载PDF
3个仿刺参地理种群遗传变异的微卫星DNA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谭杰 孙慧玲 +4 位作者 刘萍 杨爱国 燕敬平 刘志鸿 周丽青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7-442,共6页
运用微卫星DNA技术对仿刺参烟台群体、威海群体、大连群体的3个野生群各2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对9个基因位点进行了扩增,共获得了59个等位基因。评估了9对微卫星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PIC),范围在0.5129~0.8794之间。结果表明:... 运用微卫星DNA技术对仿刺参烟台群体、威海群体、大连群体的3个野生群各2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对9个基因位点进行了扩增,共获得了59个等位基因。评估了9对微卫星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PIC),范围在0.5129~0.8794之间。结果表明:3个野生群体的平均杂合度观测值分别为0.6416、0.6595、0.5824,平均杂合度期望值分别为0.7641、0.7161、0.7364;在Hardy-Weinberg平衡条件下,进行了P检验,发现3个群体均有位点发生了显著偏离;对3个群体进行了配对Fst值计算,发现3个群体之间遗传分化较弱。从变异贡献率来看,95.68%的变异来自个体之间,4.32%的变异来自群体之间。经过聚类分析,发现威海群体和大连群体之间亲缘关系较近,烟台群体与前两群体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地理群体 遗传变异 微卫星DNA
下载PDF
裸盖鱼(Anoplopoma fimbria)肌肉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长琳 陈四清 +5 位作者 王有廷 秦搏 燕敬平 赵法箴 刘思玮 刘春胜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3-139,共7页
采用生化方法对裸盖鱼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裸盖鱼水分含量为69.92%,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总糖含量分别占肌肉湿重16.48%、10.64%、1.69%和1.27%。裸盖鱼肌肉(干样)中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为4... 采用生化方法对裸盖鱼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裸盖鱼水分含量为69.92%,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总糖含量分别占肌肉湿重16.48%、10.64%、1.69%和1.27%。裸盖鱼肌肉(干样)中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为43.81%,其中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WEAA/WTAA)为40.68%,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WEAA/WNEAA)为81.74%,符合FAO/WHO的理想模式;肌肉氨基酸的支/芳值(BCAA/AAA)为2.51,接近人体的正常水平;鲜味氨基酸总量(FAA)为16.94%,占氨基酸总量的38.67%,高于我国北方主要海水养殖品种;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胱氨酸+蛋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6.35,属于氨基酸较为平衡的鱼类。裸盖鱼肌肉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UFA/SFA)为2.81,脂肪质量较高。此外裸盖鱼肌肉营养元素丰富,P和Zn含量较高,并富含VA、VB6和VB3。分析认为,裸盖鱼肌肉呈味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维生素含量丰富,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盖鱼 肌肉 营养成分 营养评价
下载PDF
海蜇浮游幼体形态特征和生长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顶海 张继红 +5 位作者 陈四清 方建光 燕敬平 刘春胜 张明亮 高亚平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56,共6页
观察描述了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从碟状体发育至幼蛰的形态变化特征,首次观察到了消化腔残留通道口的愈合过程,并重新对海蜇浮游幼体各个阶段进行了划分和定义。依据苗种培育与生产实际采样,在水温20±1℃,盐度28~29,pH为7.8~8.... 观察描述了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从碟状体发育至幼蛰的形态变化特征,首次观察到了消化腔残留通道口的愈合过程,并重新对海蜇浮游幼体各个阶段进行了划分和定义。依据苗种培育与生产实际采样,在水温20±1℃,盐度28~29,pH为7.8~8.2条件下,初生碟状体(伞径2~3mm)经过20 d的培养,棒状附着器形成,发育成为幼蜇(15~20 mm)。测定分析了人工培养的初生碟状体到幼蜇的摄食量和生长规律(伞径和体重),2~20 mm的海蜇幼体伞径日生长率呈指数增长,方程为y=2.748 8e0.101 8x,体重与伞径的关系式为y=6×10-5-0.5x3.547 5,摄食量与伞径呈指数增长,方程为y=43.537x1.7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 伞径 碟状体 稚蜇 幼蜇
下载PDF
仿刺参自然群体和养殖群体间遗传变异的微卫星标记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谭杰 孙慧玲 +4 位作者 刘萍 杨爱国 燕敬平 刘志鸿 周丽青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43,共6页
应用微卫星DNA技术对仿刺参自然群体和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在经过筛选的9个座位中,每个座位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4~12个。自然和养殖群体中,有效等位基因平均数分别为6.5556和5.8889,观测杂合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6416和0.563... 应用微卫星DNA技术对仿刺参自然群体和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在经过筛选的9个座位中,每个座位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4~12个。自然和养殖群体中,有效等位基因平均数分别为6.5556和5.8889,观测杂合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6416和0.5635。根据群体中各座位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两群体间的遗传相似度为0.7970、遗传距离为0.2269。对两群体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发现,两群体在某些位点都出现了杂合子缺失现象,特别是养殖群体在位点Psj2022,其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达0.5164。结果表明,与自然群体相比,仿刺参养殖群体存在杂合度降低,遗传多样性下降的现象,这可能与人工养殖过程中,亲本群体较小,引起近交机会增加有关。应制定相应的渔业生产和管理措施加以保护,以使仿刺参养殖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遗传变异 微卫星 自然群体 养殖群体
下载PDF
刺参染色体制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谭杰 孙慧玲 +5 位作者 高菲 杨爱国 燕敬平 于东祥 刘志鸿 周丽青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11,共4页
为探索取材容易、结果稳定可靠的刺参染色体制备方法,分别以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胚胎和成体为材料对刺参染色体制片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原肠后期胚胎为材料采用常规的热滴片法,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最高,获得分裂相效果最... 为探索取材容易、结果稳定可靠的刺参染色体制备方法,分别以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胚胎和成体为材料对刺参染色体制片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原肠后期胚胎为材料采用常规的热滴片法,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最高,获得分裂相效果最好;以成体呼吸树、成体肠组织为材料时,也能获得中期分裂相染色体,但存在着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低、染色体易丢失等问题;向刺参体内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能有效促进刺参的有丝分裂;缩短低渗处理的时间,同时用甲醇进行第一次固定后再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可有效避免刺参染色体的丢失;实验得出刺参的染色体数目为2n=46条。为刺参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如基因定位、染色体原位杂交等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染色体制备 原肠后期 呼吸树
下载PDF
刺参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谭杰 孙慧玲 +4 位作者 高菲 燕敬平 董迎辉 叶乃好 王清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2-277,共6页
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方法,对刺参成熟未受精卵以及受精过程中精子入卵、极体排放、雌雄原核的形成与结合、早期卵裂以及多精入卵等细胞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刚产出的刺参成熟未受精卵呈圆形,核相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 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方法,对刺参成熟未受精卵以及受精过程中精子入卵、极体排放、雌雄原核的形成与结合、早期卵裂以及多精入卵等细胞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刚产出的刺参成熟未受精卵呈圆形,核相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在水温22~23℃、盐度29条件下进行受精,受精后12 min,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释放第一极体;受精后20 min,大部分受精卵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放出第二极体。受精后35 min,雌、雄原核开始在卵中央发生染色体联合;受精后80 min,部分受精卵完成第一次卵裂,受精后100 min,部分受精卵完成第二次卵裂。刺参在受精过程中存在极少数的多精入卵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受精 多精入卵 细胞学观察
下载PDF
1~2龄裸盖鱼形态特征及其相关参数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春胜 陈四清 +3 位作者 王有廷 燕敬平 刘长琳 李凤辉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27,32,共6页
采用常规测量方法,以30尾全长35~50cm,体质量400~600g的养殖裸盖鱼(Anoplopomafimbria)为实验材料,对其外部形态、可数可量性状及消化道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初步研究了裸盖鱼的种质特征。裸盖鱼呈梭型,背面为青灰色,腹面为白... 采用常规测量方法,以30尾全长35~50cm,体质量400~600g的养殖裸盖鱼(Anoplopomafimbria)为实验材料,对其外部形态、可数可量性状及消化道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初步研究了裸盖鱼的种质特征。裸盖鱼呈梭型,背面为青灰色,腹面为白色,全身覆鳞;第一背鳍16—18,第二背鳍12~14,腹鳍6—7,胸鳍14~16,臀鳍15~16,侧线鳞144—170,上鳃耙5—6,下鳃耙14~16,脊椎骨57~61,幽门盲囊4~6;全长/体长1.15±0.02,体长/体高5.27±0.08,体长/头长3.06±0.08,头长/吻长3.21±0.05,尾柄长/尾柄高3.19±0.17,体长/尾柄长5.46±0.20,头长/眼间距3.26±0.28,头长/眼径为6.73±0.31,肠长/体长为1.18±0.17,肠重/体重0.048±0.004,内脏重/体重0.103±0.014。1~2龄裸盖鱼种质特征研究结果可为裸盖鱼的育种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盖鱼 形态特征 可数可量性状 消化道结构 种质
下载PDF
四种饲料原料对刺参生长、体成分及消化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旭 章世元 +5 位作者 陈四清 邹安革 高菲 孙慧玲 燕敬平 刘长琳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6-40,共5页
分别用以海带粉、脱胶海带粉、苜蓿草粉和石莼粉4种原料为主成分配制成的4种饲料对体重约为6.50 g的刺参幼参进行45 d的饲喂试验,并测定其生长指标和消化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投喂脱胶海带粉饲料的试验组刺参生长效果最好,显著高于其它3... 分别用以海带粉、脱胶海带粉、苜蓿草粉和石莼粉4种原料为主成分配制成的4种饲料对体重约为6.50 g的刺参幼参进行45 d的饲喂试验,并测定其生长指标和消化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投喂脱胶海带粉饲料的试验组刺参生长效果最好,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而海带粉组和石莼粉组的刺参生长效果相近,略高于苜蓿草粉组的刺参,但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石莼粉较其它3种饲料能显著增加刺参体壁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P<0.05);海带粉较脱胶海带粉和苜蓿粉组,能显著提升刺参肠道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而胃蛋白酶活性不受4种饲料的影响(P>0.05)。因此,脱胶海带粉作为刺参配合饲料的主成分原料能更好地满足刺参生长的营养需求,海带粉、石莼粉和苜蓿草粉可作为辅助性成分原料,为刺参配合饲料的配制提供更广泛的原料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饲料 生长 消化生理
下载PDF
龙须菜对刺参生长及环境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肖君 孙慧玲 +3 位作者 谭杰 高菲 燕敬平 陈爱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66,共9页
2010年5~7月在山东威海乳山杜家岛基地,采用陆基围隔生态学实验方法和正交设计法,在不投饵模式下进行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和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混养实验。刺参密度分别为15、20、25ind/m2,龙须菜初始密度分别为0、... 2010年5~7月在山东威海乳山杜家岛基地,采用陆基围隔生态学实验方法和正交设计法,在不投饵模式下进行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和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混养实验。刺参密度分别为15、20、25ind/m2,龙须菜初始密度分别为0、180、360g/m2,比较了不同处理下幼参和龙须菜的生长存活情况,并定期检测环境营养盐的变化。结果表明,刺参平均日增重率(Md-wg)、特定生长率(SGR)受刺参密度的影响显著,受龙须菜密度的影响不显著,受刺参与龙须菜之间交互效应影响不显著;刺参密度为15ind/m2、龙须菜密度为360g/m2时刺参平均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最大;刺参密度为25ind/m2、龙须菜密度为360g/m2时龙须菜产量最高,刺参密度为25ind/m2、龙须菜密度为180g/m2时龙须菜特定生长率最高。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刺参密度为15ind/m2时底泥总氮、总磷含量降幅最大。实验结果显示,龙须菜和刺参混养可在一定条件下改善水质条件,提高刺参的特定生长率,在本实验条件下刺参密度15ind/m2、龙须菜密度360g/m2的混养配比较合理,其生态互利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龙须菜 混养 水质 底质
下载PDF
三种大型钵水母幼体对牙鲆和许氏平鲉仔稚鱼的捕食选择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春胜 庄志猛 +3 位作者 陈四清 燕敬平 刘长琳 陈昭廷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6-446,共11页
为探讨中国近海常见大型钵水母对鱼类资源补充的影响,本实验利用清除率法比较研究了伞径4 cm的3种大型水母幼体—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和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对不同发育阶段的牙鲆(Paralichthy... 为探讨中国近海常见大型钵水母对鱼类资源补充的影响,本实验利用清除率法比较研究了伞径4 cm的3种大型水母幼体—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和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对不同发育阶段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和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仔稚鱼的捕食量。结果表明,3种水母均可捕食牙鲆和许氏平鲉仔稚鱼,其捕食率随仔稚鱼生长而降低,其中海月水母可捕食规格<15 mm牙鲆和<20 mm许氏平鲉,海蜇能够捕食规格<20 mm牙鲆和<30 mm许氏平鲉,沙海蜇可捕食<30 mm许氏平鲉;仔稚鱼密度对水母捕食率影响不显著,牙鲆的变态和底栖生活是其逃避被水母捕食的有效手段;不同水母物种对仔稚鱼的捕食效率主要与其活力相关,水母结构和毒性也是重要因素,相同规格3种水母对仔稚鱼捕食率由高到低为海蜇>沙海蜇>海月水母。本研究结果可为阐明水母与鱼类的动态关系,研究海洋鱼类的自然资源补充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月水母 海蜇 沙海蜇 仔稚鱼 清除率 捕食选择性
下载PDF
海湾扇贝性腺发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沈决奋 杨爱国 燕敬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32-636,共5页
于1992年7月-11月在青岛胶州湾五号码头养殖海区采集海湾扇贝,定期取样,测壳长、水温,并对性腺进行切片观察,以研究其性腺发育。观察表明,海湾扇贝性腺由3部分构成:滤泡、生殖管和生殖输送管。其发育期可分为五个:增殖期、生长... 于1992年7月-11月在青岛胶州湾五号码头养殖海区采集海湾扇贝,定期取样,测壳长、水温,并对性腺进行切片观察,以研究其性腺发育。观察表明,海湾扇贝性腺由3部分构成:滤泡、生殖管和生殖输送管。其发育期可分为五个: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增殖期在7月中旬-8月中旬,水温在21.8-233℃,小苗平均壳高18.1mm,大苗平均壳高23.1mm;生长期在8月中下旬,水温约在23.5℃,小苗壳高为24.1mm,大苗壳高为43.3mm;成熟期在8月下旬,水温在23.5-24.5℃,壳高25-45mm,大小个体生殖腺卵巢均呈暗红色;排放期在8月末-9月中旬,水温在23.5-24.6℃,凡壳高25mm以上的个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排放;休止期在9月中旬-11月初,此期水温逐渐下降,从24.6℃降至15.4℃,雌、雄滤泡不易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 扇贝 性腺发育 生殖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