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胡敏素结构特征及对铜离子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5
1
作者 范春莹 谢修鸿 +1 位作者 燕爱春 张晋京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60-1471,共12页
以棕壤和赤红壤为供试土壤,在对土壤胡敏素进行结构表征的基础上,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不同反应温度下其对铜离子(Cu^(2+))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光谱技术探测了Cu^(2+)在胡敏素表面吸附的微观局域结构。结果表... 以棕壤和赤红壤为供试土壤,在对土壤胡敏素进行结构表征的基础上,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不同反应温度下其对铜离子(Cu^(2+))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光谱技术探测了Cu^(2+)在胡敏素表面吸附的微观局域结构。结果表明:与胡敏酸相比,胡敏素具有较高的脂族性和极性,但其分子中甲氧基碳、羰基碳、木质素类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的比例较低;随溶液Cu^(2+)浓度、接触时间和反应温度的增加,胡敏素对Cu^(2+)的吸附量也增加;吸附动力学曲线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是需要能量和吸热的缔合反应;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吸附反应是自发、吸热和自由度增加的过程;与胡敏酸类似,胡敏素表面吸附态Cu^(2+)是以扭曲的八面体构型存在,第一配位层(Cu-O)由原子间距为1.91~1.97?的4个O原子构成,第二配位层(Cu-C)由原子间距为2.80~2.83?的2个C原子组成,证实Cu^(2+)主要以内层复合物形式吸附在胡敏素表面的有机官能团上。上述结果指出,尽管胡敏素的化学组成不同于胡敏酸,但Cu^(2+)在这两种腐殖物质组分表面的局域配位结构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敏素 铜离子 吸附动力学 吸附热力学 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光谱
下载PDF
土壤胡敏素对铜离子的吸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燕爱春 谢修鸿 +3 位作者 范春莹 张志丹 郑黎荣 张晋京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779-4788,共10页
以暗棕壤为供试土壤,研究了不同溶液pH值、离子强度、接触时间、反应温度和初始铜离子(Cu^(2+))浓度条件下,胡敏素对Cu^(2+)的吸附作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 以暗棕壤为供试土壤,研究了不同溶液pH值、离子强度、接触时间、反应温度和初始铜离子(Cu^(2+))浓度条件下,胡敏素对Cu^(2+)的吸附作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胡敏素/胡敏素-Cu^(2+)复合物的表面形貌、元素分布和官能团组成进行了分析;应用延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EXAFS),对吸附态Cu^(2+)的局域配位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胡敏素对Cu^(2+)的吸附量随pH值、接触时间、反应温度和Cu^(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离子强度的增加而下降;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而吸附等温线用Langmuir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吸附过程需要能量,是自发、吸热和自由度增加的缔合反应;吸附Cu^(2+)之后,胡敏素表面产生了团聚现象,表面羧基、羟基、吡啶氮和N—O基团参与了Cu^(2+)的吸附作用,同时吸附态Cu^(2+)是以内层配位形式与胡敏素表面的O/N和C原子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腐殖物质 铜吸附 X-射线吸收光谱 X-射线光电子能谱 扫描电子显微镜 X-射线能量色散谱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